設置

33腹背(一)

熊貓書庫    明匪
🔊點這里聽書

  翌日,朝食方罷,趙當世正蹲在山澗邊漱口,塘馬急報,敵人來襲。

  他抖擻精神,立身細問,得知袁韜的前部已達東端奉國寺,白坡子、彭家崖兩處的白蛟龍部兵士已經開始與之零星交戰。

  戰事已啟,趙當世回到洪山廟,著令改旗。須臾之間,一面皂色大旗取代之前的素旗,橫掛著徐徐升到桿柱頂端。晨風獵獵,那旗幟迎風招展,在藍天碧林的襯托下顯得分外清晰。

  很快,遠處可見的幾處山巒上,同樣換上了皂旗。十余面戰旗飄揚呼應,預示著一場慘烈的戰爭即將來臨。

  袁韜部打頭陣的是“托天王”常國安。此人崇禎元年與混十萬馬進忠、掃地王張一川、小秦王王光恩等反于陜西,后為紫金梁王自用的部曲。王自用死,乃附張獻忠,但一直因非嫡系而不得志,遂留川中。他起事多年,流竄四方,手下百戰老卒也有數百,其戰斗力絕非王友進、王高等輩可比,故被指為先鋒。

  其時棒賊主力尚在奉國寺附近,他首先進軍到白坡子一帶,很快遭到了白蛟龍部兵士的攻擊。

  白營兵士雖多達三千,但戰斗力偏弱,無法正面阻擊常國安,趙當世揚長避短,給白蛟龍的任務便主要是騷擾游擊。其營三千人化整為零,組成一個個百人規模的隊伍,自白坡子、彭家崖至鳳亭、癩子河一線數里長的山路兩側設立數十個哨點,隨時對道徑上經過的棒賊進襲。

  一開始,常國安對此并不在意,這些雜兵躲藏在山林溝澗之間,打了就跑,并不敢與己硬抗,推進一里,自己手下不過損失數人而已。但漸漸,他發現有些不對勁。隨著逐漸深入,部隊遭到攻擊的密度爆炸性地上升,從一開始的零零散散,到如今幾乎每走兩步就有暗箭飛鏢從林木中飛出。這種騷擾打擊連綿不絕,看似弱小,但時間一長,影響顯著。

  且不說傷亡增加許多,兵士們的心態也開始急躁,時時疑神疑鬼,頗有些草木皆兵的意思。常國安不笨,他很快想明白了個中原委:那些被驅逐逃散的敵人并沒有就此一走了之,而是在不受注意之時再度偷襲而來,而己軍越往前,則遭到的敵人數目因為早前的放任就越多。

  話雖如此,他卻犯了難。這些散兵游勇敗之容易,殲滅實難。他們通過密林巖石掩護,沿著山間小徑行走,神出鬼沒。若分兵去追剿,那么可以肯定,不出一小會兒,自己的身邊就將無兵可用。換句話說,如今自己就像行走在布滿細針的砧板上,每走一步就得被扎得生疼,但若說彎下腰去,想一根根將這些多如牛毛的尖針盡數拔去,也忒不現實。

  頭疼之下,常國安大聲罵起了娘。想起袁韜交給自己快速進兵的命令,他總不可能臨時撤兵,現在已成騎虎之勢,是進也難,退也不行。無奈之下,他一面派人報之袁韜此間情況,一面硬著頭皮催逼兵士繼續前行。999小說電腦端:https:///

  但白營的游擊使常國安如陷深沼,半個時辰過去,行路不足二里,且傷亡激增,手下兵士哀聲四起。

  之前派往袁韜那邊報信的塘兵歸來,傳達爭天王口諭,卻是要求常國安不顧旁襲,盡快通過數里狹路,前往土埡壩子整隊布陣。

  話說的輕描淡寫,常國安心里是既驚且怒,道理很簡單,若依照袁韜所要求的方式趕路,那便是徹底解除隊列行伍,令兵士自行。這要放在平日里尚可,頂多走丟個百十人,但眼下周遭敵軍伺伏,在結陣緩行的狀態下,慢是慢點,卻能有效抑制傷亡,一旦放開編制,任憑兵士四散沖突,傷亡必定劇增。且不說能否順利抵達位于土埡南部的那片壩子,就是到了,若不能及時約束收攏散兵,敵人趁機襲來,自己只有大敗虧輸的份。

  想自己雖非袁韜嫡系,但甘愿為馬前卒,供其驅馳,沒有功勞也有些苦勞,對方竟依然視自己以及手下兵士性命如草芥,毫無珍惜之心,如此做派著實令人心寒。

  茫然間,常國安的腦海里忽地閃過姚天動與黃龍的面容,想想他們的境遇再看看眼下的自己,不禁感到有些悲涼。

  不過,幾聲慘叫瞬間將他拉回了現實。他拍拍胸甲,揚鞭疾呼:“切莫慌張,左右不過是些宵小,不足為慮。聽我令,厚甲的在外,單衣的在內,妄退者殺無赦!”言下之意,已是將袁韜那不靠譜的命令置之不理。

  相較于其他棒賊,常國安部因有數百老卒打底,故而行伍紀律甚佳。那些老卒多秦人,都是刀山火海里趟出來的,戰斗技巧也許都是野路子,但有的是一股子的兇悍猛鷙之氣。他們跟隨常國安多年,忠心耿耿,每戰皆為中堅。此刻,在接到掌盤子的指令后,不斷地用言語與手勢彈壓恐嚇身邊那些六神無主的雛兒,收效顯著,原先有些動搖的軍心很快就鎮靜了下來。

  但白營游擊隊的襲擾還是令常國安部身心俱疲,面對這些來無影去無蹤的敵人,真個是有力無處使,只能被動挨打,換做是誰都是一肚子窩火。眼下雖在老卒的強硬壓制下勉強保持住了行軍的秩序,但人人心中都免不了心浮氣躁。

  好在對方力量分散,無法阻止己軍的前行,當常國安部以龜速闖出數里狹道,終于抵達土埡南面的壩子時,太陽都已快升到頭頂。

  過了狹道南端的鳳亭,游擊隊的攻勢才慢慢收斂。常國安灰頭土臉,下馬坐在一塊大青石上休息,不單是他,作為前鋒的全軍上下,也都是喘息未定。數十名令兵高舉著各式小旗來回奔波,大聲呼喚自己隊下的兵士——縱使竭力約制,但數里長道,彈壓強度總會松懈,仍是有不少兵士在慌亂下失了編制,胡奔亂竄,此刻第一要緊事便是歸置編制行伍。

  土埡南面的平原壩子上分布有數個村莊,規模都不是很大,時下刀兵逼近,村里的百姓早就四散奔逃,人去村空,道路阡陌全都空蕩蕩的,只剩些來不及帶走的豬羊雞鴨,兀自叫喚。

  屁股還沒坐熱,袁韜軍令尋至,要他在壩子上尋找陣地,固守等待主力到來。常國安引軍尋了片地勢稍高的村落,進村駐扎,并準備先埋鍋造飯。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常國安不是粗枝大葉的人,懂得善待手下兵士。平日里對自己營中將士早晚兩頓吃食必有保證,而下處于戰爭狀態,更是要求一日三餐,養足精神以保證部隊的戰斗力。

  他生性謹慎,在屯兵休整的間隙不忘撒出游哨,偵查遠近情況。部隊立寨未穩,便聽說趙營軍馬自澗槽溝與雞山梁分北南兩面襲來。

  因不知對面虛實,常國安先派了兩百人前往北面試探,結果一刻鐘不到,便有敗兵逃回,言說兩百人已被“蹴散”。所謂“蹴散”,指的就是自己的人僅僅只是被打散,而沒有被殲滅,出現這種情況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對方兵力較少,二是對方急于推進。

  通過前方游哨的探查可以得知,北方敵軍來了大致三百人,而南方只有一百人。以三百人對二百人,從不到一刻鐘的工夫就能取勝這樣的戰斗力看來,若決心殲滅自己的二百人,也不無可能,然而對方的意圖表現得很明顯了,就是要快速擊潰己軍。

  常國安攏了攏濕漉漉的頭發,重新將兜鍪戴上,面色鐵青。他聽說過趙營此前的諸般戰績,雖說自恃兵強,一向蔑視其余諸部棒賊,但他還是感覺到這次的敵手非同一般。再想想在狹道上的情況,他基本上肯定了對方的戰術。就是通過不斷游擊在奉國寺到鳳亭一線牽制拖延袁韜主力,同時快速擊敗已經來到壩子的自己。

  他前邊已經數次派人去鳳亭一帶查探消息,但有好幾人都被截殺,僥幸逃回的幾撥塘兵都稟報尚未見袁韜主力蹤影。可以大致判斷出,精銳不及己軍的袁韜與景可勤現在想必也是在數里狹道內焦頭爛額。

  敵軍來勢洶洶,常國安心中沒底,但他也無路可退,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堅守陣線,等候袁、景二人趕到。計劃思定,便無遲疑,當即連下命令,以營中編制,臨時在北面組織起了六道防線。這六道防線每道都有一兩個以隊為單位的方陣,總計約有千余人。北來敵軍不過三百人,怎么說也能抗一陣子。在南面,同樣布下了兩道防線,他本人居村中把控。

  徐琿率百人坐鎮平寨南,自北邊澗槽溝來的三百趙營兵士全都隸屬他的左司,分以三個百總帶兵,其中又以百總郭虎頭為主。

  郭虎頭今年廿四年紀,生的五大三粗,滄桑老成,渾如四十來歲的模樣。他爹是個私塾先生,原給他起個文縐縐的名字叫“郭如克”,望其能從儒入仕。但他從不愛讀書,自小頑劣異常,十三四歲就因與同村人爭執險些將人打死,往后考妣皆亡,流寇蜂起,他無所依靠便就與幾個伴當一并落了草。從賊后,嫌棄原名太軟,又旁人因他頭大,喚為“虎頭”,便從此以“郭虎頭”自稱。幾年征戰下來,原先的伙伴七七八八死了個干凈,只剩他一個繼續在趙營里賣命。說起來,當初在金嶺川便追隨趙當世的少數幾人中就有他,憑著老資格與勇猛敢斗,如今也混到了個百總的地位。

  他打仗向來以不要命著稱,然而越不怕死越不會死,不要說什么致命傷,細算下來,歷經大小百余戰,他身上稍微嚴重些的箭瘡刀疤也沒得半個。徐琿喜其驍勇,更喜他是員福將,故以之總統左司下三哨人馬,來取常國安。

  趙營在前番多次戰斗中火炮彈藥消耗比較大,在沒能進行一次大的補充前,炮銃還是得省著用。是以郭虎頭手下這三百人中多以刀槍箭矢等冷兵為主,銃手數十人,抬槍七八桿,佛郎機等重火器基本沒有,只配給了兩門虎蹲炮。

  火器不多,并不影響三百人的戰斗力。就拿郭虎頭來說,雖在徐琿手下學習了一段時間,他對于火器隊的運用還不是很熟練,相比之下,他還是喜歡真刀真'槍肉搏。趙當世為了保證作為主力的徐琿左司的戰力,特意搜羅了全營甲胄,不論厚薄簡陋好歹是做到了人手一甲,就這一點,就比著甲率不足四成的“棒賊精銳”常國安部要強上不少。

  戰場上,有甲沒甲,戰斗力相去甚遠。且不論防護能力提升了多少,單看見那一排排黑壓壓的各式甲胄,便能令大多僅能單衣蔽體的棒賊心駭。

  一排鳥銃配合兩門虎蹲炮朝天齊響,大地似乎都為之微顫。炮彈落在棒賊前方,揚起陣陣塵土,隨風彌散開來。位于第一道防線的棒賊心驚膽寒,陣線很快開始凌亂。之后七八桿抬槍轟然,硝煙四溢,趙營兵士透過煙霧挺進,高聲呼喝著撞入棒賊中,立刻撕開一個大口子。

  第一道防線的棒賊很快敗退,郭虎頭謹遵徐琿囑咐,收攏勝兵,不去浪追。他這三百人便如同利錐,才過晌午,就沸湯沃雪也似連破常國安的三道防線。在常國安接到最近一次軍報時,第四道防線也已經開始不支。

  常國安手下總共只有兩千人,其中千余人布防北面,四百人布防南面,留守村中的還有五六百人。他一邊咒罵著,一邊召集余兵,增援北面。前四道防線還好說,這最后兩道可是自己精心挑選的防守地段,若再有失,本部將無險可守。

  當增援的二百人趕到時,郭虎頭已然突破了第四道防線。在他的面前,出現了一個緩坡,緩坡上有著十余畝冬水田,不過此時因為四百常國安部下老卒的駐守已是狼藉一片。

  接連攻破四道敵軍,郭虎頭與兵士們非但不覺勞累,反而越加興奮。眼望著坡上嚴陣以待的棒賊們,他再一次下達了進攻的命令。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