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百三十章 知行合一

熊貓書庫    三國:我的父親是趙云
🔊點這里聽書

  趙廣額頭上,開始微微沁出汗來。

  這樣傳銷般的鼓動式陳述,他也只是被朋友欺騙參加過一、二次,而且還是坐在臺下的那種,現在他是臺上的講師。

  招商引資氣氛的拱托是關鍵,如果邊上還有幾個喊口號的,效果會比趙廣現在唱獨角戲要好的多。

  “君侯,我拿貼已錢入股行不行,就是不多......。”就在趙廣快說不下去時,一個脆生生不太自信的聲音應答道。

  趙廣尋聲看去,卻見前排的一角,明眉皓齒的諸葛婉瞪著一雙烏溜溜的星眸,捏著衣袖,右手舉的高高的,不知道握緊了什么重要的東西。

  “咳咳,咳,婉兒姑娘很好,非常好,你是第一個報名的,放心吧,第一股特別優惠,只象征性收取一點費用,接下來,還有哪一個要參與?”趙廣重重的咳了三聲,長出了一口氣道。

  “還有沒有?”

  “沒有的話,我趙廣吃獨食,你們到時候不要眼紅。”

  “有了舉手,張遵,你要認領多少?”

  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

  諸葛婉這小姑娘雖然本錢不多,但眼光著實不錯,在她的帶領下,張遵、糜立、蘇紹等有錢之主一個個的拿出了自己的家當,成為大漢礦業的眾多股東之一。

  大漢礦業最后的股權爭奪戰在吵吵嚷嚷中結束。

  張家力拔頭籌,成為除趙廣之外的第二大股東,諸葛婉敬陪末座,成為認領額度最小的股東。

  趙廣瞧著糜立整理出來的名單,有些哭笑不得。

  張家誰作主,還不是張星彩,這一頭一尾,兩個女人也不知道會不會鬧出什么矛盾來。

  關中手工業的發展,主要是鐵坊、木坊和泥坊。

  鐵坊就是打造兵械和鎧甲,這相當于大漢的軍工企業托拉斯,現在釩鋼刀的打造和生產已經逐漸的提上日程,鑄劍師按技術入股,工作的勁頭空前高漲,馬遠這個坊頭后面跟著學習的徒弟已有上百人之多。

  木坊就是獨輪車制作企業,這項工藝難度低,仿造容易,主要還是走量,趙廣已經關照木坊按秦朝的標準化工藝流程制作,實現成本的最優化,獨輪車的市場主要是關中平原的塢堡,當然,也不排除向關東的魏國傾銷。

  泥坊就是水泥制作和道路施工鋪設企業,水泥的配方趙廣已經嚴格保密,后世基建大國在道路建設上突飛猛進,就是基建工程領域的技術優勢,雖然這種技術秘密早晚會被魏國、吳國所探知,但趙廣相信,只要大漢能持續的創新,就能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

  “第三,科學技術的發展。目前主要是發展醫學領域,其他方面還需要人才的儲備。我們大漢將建立專門的醫學院,邀請名醫皇甫謐擔任院長。主要研究神醫華佗、醫圣張仲景的著作,并用以臨場實踐。這項工作非常重要,一旦醫學院建成并投入使用,將造福關中數萬百姓。”手機端一秒記住筆\趣\閣→m.\B\iq\u\g\eTv.C\o\m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四,軍事人才的培養。重點是軍校的創建。我提議,在長安建立大漢陸軍學院,我趙廣將出任院長,姜大將軍任名譽院長,在座的各位將領、校尉,包括參軍司的各位參軍,既是教員,又是學員,相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在百忙之中,還要自告奮勇擔任陸軍學院的院長,趙廣這是受了后世那位喜歡微操作的常校長的影響,好在手底下的這些將校對此也沒有意見,在他們看來,這院長趙廣不當,還真沒有合適的人選。

  姜維這個大將軍其實也夠當院長的資格,不過,姜維還是推辭了,原因之一是他實在太忙了,根本沒有時間,原因之二是姜維對九伐中原戰役中,兩次大敗心有愧疚,他覺得自己的能力還有欠缺,不足以授業解惑。

  另外,還要補充一句,水軍學院趙廣不是不想建,而是手里頭一個可用的將校都沒有,這一塊是一片空白。

  只能等到以后從吳國忽悠一、二個將領,才有可能把水軍學院的架子搭起來。

  在工坊、學院的大門口,趙廣還饒有興趣的讓人將“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八個大學嵌刻起來,他要讓大漢的年輕人都知道,并且作為座右銘,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其實,在趙廣宏大的設想中,大漢的第一個五年規劃還不完整,還有很多事情需要落實,但他的精力又實在有限,只能挑幾項重點拎一拎,其他的就交給蘇紹、馬融、黃崇、諸葛尚、諸葛詮等年輕人來完善。

  可憐蘇紹、諸葛詮等幾位,吟詩作賦的日子自此一去不復還。

  他們撰寫的文書,也越來越向趙廣在二大上做的兩個報告一樣,簡單直白、通俗易懂,枯燥的讓人聽了發狂。

  大漢,少了幾個詩人、文學家。

  多了幾個實干的人。

  長安。

  百廢待興。

  城市建設工程的序幕剛剛拉開。

  按照趙廣的設想,仿照唐時長安模樣,分工明確的坊里正在規劃,負責這一項事務的陳壽已經忙得焦頭爛額。

  陳壽怎么也沒想到,這長安城擴建和改建任務會落到自已頭上,但趙廣卻理由充足的對他說:“承祚,你可知道知行合一的道理,讀萬卷書,行千里路,這沒有實踐的經驗作為基礎,你書寫的再好,也是水上浮木、空中樓閣,徒被人指責笑話。”

  知行合一。

  趙廣的這一句話來自于明代著名的心學家的王陽明,在三國這個時代說出來,是心學流的精髓,殺傷力非同小可,陳壽自詡讀書方面少有遺漏,但知行合一卻從未聽說過。

  “君侯,這是春秋諸子,還是戰國百家的學說,我怎么沒有看到過?出自哪一家的言論?”陳壽急切的追問道。

  “哈哈,承祚要想知曉,先把這長安城建好再說。”趙廣見陳壽上勾,心中不由得大好高興。

  忽悠一個史學家干實事,做實績。著實不容易,但瞧著陳壽最近越來越往書呆子方向發展,趙廣覺得有必要好好的糾正這一傾向。

  三國的歷史,自然有人去記錄。

  至于陳壽,還是先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爭取跟上關中根據地的發展步伐。

  陳壽被趙廣推著往前趕,和他一樣痛苦的,還有魏容、寇林、馬承等一幫從隊率、都伯、軍侯升級上來的將校們。

  實戰經驗他們一個個比誰都豐富。

  但理論卻是一摸黑。

  具體這仗為什么這么打,沒幾個人能講明白,許多時候,他們還不如參軍李球說的清楚,講的明白。

  這一次,這幾位老資格的將校被趙廣悉數一網打盡,全部抓捕進了陸軍學院,成為大漢長安陸軍學院的第一批學員。

  學院的開場白,是趙廣厚著臉皮宣讀的致詞!

  這類的歡迎詞,后世網絡上抄抄就是一大堆,只要改幾個字就行,趙廣有系統面板的加成,記憶力方面提高了不少,一篇洋洋灑灑的范文宣讀下來,半個時辰還沒有結束,讓聆聽的魏容、寇林等人一個個不自禁的昏昏欲睡起來。

  軍事學院開課的第一講,是大將軍姜維主講。

  姜維的高超軍事指揮能力有目共睹,尤其是局部戰場的戰術方面,可以說爐火純青,他第一課講的案例:沓中劍閣回援阻擊戰。

  這是一場敵我力量懸殊的著名戰役。

  蜀漢軍隊面臨的困難,比想象中的要大的多,而姜維的指揮才能,也在這一次戰役中發揮的淋漓盡致。

  幸好,諸葛詮并不喜好軍事,沒有在陸軍學院的學員中,要不然的話,聽到自己老父親被戲弄的團團轉,只怕臉上要掛不住。

  在加強將校軍事能力培養的同時,趙廣開始在關中的縣、亭、里三級組建民兵組織,縣設都伯一名,領五十人,亭設隊率一名,領二十人,里設伍卒一名,領五人。

  趙廣這一舉措的目的,就是建立軍隊的預備役隊伍,為下一步的根據地擴張和應對可能的敵人作好準備。

  民兵的出現,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逐步的瓦解掉原有的塢堡兵的力量。

  塢堡這種特殊的自衛型民間組織,在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北方盛行一時,盛行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在躲無可躲的情況下,只能依附大族和豪族為私奴、田奴。

  后來在北魏時發展為宗主都督制的地方基層組織形式,朝廷承認宗主的既有利益為合法,任命他們為宗主,以督護百姓。

  宗主督護制對維護基層治安、保護轄地內民眾安全有一定作用,例如在魏吳交鋒激烈的江淮一帶,雷緒、陳蘭等宗族豪帥勢力曾經盛極一時,成為左右戰局的重要棋子。

  一些實力強大的塢堡,可以調動的力量足有數千人之多,一般性的小型流民武裝根本不敢和大型塢堡相抗衡。

  具體的情況,不耐看史書文言文的,可以在起點看漢鼎余煙這本書,寫的很是詳細,研究的也很透徹。

  當然,塢堡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不好之處就是尾大不掉,當塢堡大族的利益訴求和朝廷不一致時,雙方就會爆發矛盾和沖突,就眼下來說,趙廣需要的是一個統一的、能夠堅決貫徹他意圖的關中,而不是四分五裂、各懷心思的關中。

  拉攏蘇氏、韋氏塢堡是第一步,清剿頑固不聽號令的地方塢堡是第二步,組織民兵武裝是第三步,三步棋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