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70章 楊廣薨,天下亂

熊貓書庫    在神話世界當小說家
🔊點這里聽書

  雙龍尋找貞嫂,一無所獲。

  就在他們失落的時候,遇到了以前的好友桂錫良。

  桂錫良嗤之以鼻道:“你真是死性不改。宇文化及根本不把昏君看在眼內,幫主死前和他關系很好,便說過他連昏君的女人都敢偷。

  寇仲色變道:“知不知他偷的是哪個女人。”

  桂钖長道:“當然是美的,否則為何要冒險去偷,嫌命長嗎?”

  寇仲心叫糟糕,楊廣身邊美的是蕭妃和朱妃,朱妃乃巴陵幫的人,該沒有問題。

  但若是蕭妃,那宇文化及就該知道他和徐陵已專程到江都來媾害他。

  “好慘的楊廣,身邊沒有一個可信之人。”

  “太慘了,自己的妃子同時也是別人的玩物。”

  “當皇帝當成這樣,也是沒誰了。”

  “頭上不知被戴了多少帽子,都渾然不知。”

  讀者們對楊廣直接無語了,身邊的女人不是別人的玩物,就是別人安插在他身邊的內線。

  楊廣站起來戟指喝道:“朕待你們一向不薄,為何今天竟來逼朕做不情愿的事。”

  宇文化及冷哼道:“圣上遺棄宗廟,巡幸不息,外勤征伐,內極奢淫,使丁壯盡于矢刃,老弱填于溝壑,四民喪業,盜賊蜂起,復專任奸諛,飾非拒諫,若肯悉數處死身邊奸臣,回師京城,臣等仍會效忠,為朝廷盡力。”

  “這宇文化極竟然要弒君,真是愚蠢!”

  武曌對宇文化極的行為不屑一顧。

  弒君,乃是大逆不道之舉。

  從古至今,都是講君臣名分的,你要是殺自己的主公那更是要遺臭萬年的。

  通常權臣起事,大多是假借清君側之類的幌子,然后先攝政,再建立巨大的威望,然后再禪讓。

  比如《大唐》一書中的曹操,他就沒有殺死獻帝,而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相反,司馬氏做了弒君之舉,毫無合法性可言。

  司馬懿自己的后代晉明帝司馬紹曾經問王導,司馬氏何以得天下,王導就說了,司馬紹害羞得臉往榻上一擱,說得國如此,怎么能長久?

  這連自己后代都看不下去,這是何等的得國不正。

  司馬家的江山也確實不穩固,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什么都來了,最后導致神州陸沉,祖宗之地盡失,豺狼橫行中原,萬民陷于水火。

  接下來是徐樂自己編的情節。

  宇文化極看著楊廣道:“你死后的謚號將會是煬!”

  楊廣的眼睛一下子瞪的老大。

  “煬?”

  楊廣自然知道這是怎樣的一個謚號。

  謚法“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

  當初他攻滅南陳,俘虜陳叔寶,給陳叔寶定的謚號就是煬!

  沒有想道兜兜轉轉,這個謚號就回到他的手里,這還真是天道好輪回!

  “我不甘哪!”

  楊廣仰天長嘯。

  “不甘又如何,都是自己作的。”

  “古來未有之昏君。”

  “隋末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都是他自己作出來的。”

  “楊廣崇拜秦皇漢武,只學會了他們的浮夸奢侈,卻學不會他們的本事。”

  “秦皇好歹還有幾個忠臣,控制了下局面,但他死后立刻二世而亡,洪水滔天。”

  “漢武雖追求長生,窮兵黷武,但是人家做到集天下之力的真實大一統,在折騰豪強上更甚于去折騰百姓,更多的對外戰爭都師出有名,邊疆開放的軍功制度,讓無數百姓爭相踴躍,對軍功的賞賜爵位財富毫不吝嗇,后期還能下罪己詔,調整自己的行政方向。”

  “楊廣有秦皇漢武之雄心壯志,但是手段韌性之差,簡直了,他就是典型眼高手低。”

  讀者們議論紛紛。

  “將一個盛世敗完,楊廣厲害。”

  徐文也為楊廣豎起大拇指。

  王朝是有周期規律的,一個正處于鼎盛時期的大一統帝國,楊廣時期社會矛盾并不算激烈,突厥分裂成東西突厥,內患不像秦末,漢末時嚴重,可正是處于這樣的情況,隋卻二世而亡。

  文帝和楊廣前期中央實力強大,國庫充盈,文武百官能力不缺,武官無論是張須陀,秦叔寶,程咬金和羅士信都是他的手下,李靖,蘇定方,無一不是能支撐一個帝國的名將。

  然而隋朝從鼎盛到滅亡卻僅僅十幾年,所以說他厲害。

  石開問秦明道:“秦老,你覺得隋帝因何而失敗?”

  秦明回答道:“敗在楊廣志大才疏,剛愎自用。”

  “營建東都,每月役使200萬人,近一半的人死亡。”

  “修大運河,開通濟渠,征發河南、淮北各郡百姓100余萬,開頇溝,征發淮南百姓10余萬,開永濟渠,征發河北軍民100余萬,死者無數。”

  “大建離宮別館及豪華龍舟,自長安至江都,修建離宮40多座;修建規模龐大的龍舟無數。”

  “他的所作所為,比之始皇帝,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秦明道:“我覺得他敗在高句麗之戰。”

  “對于他的指揮,我到現在還想不通,要求任何行動都要向他請示匯報,世上從未有過這樣的指揮。”

  高句麗之戰乃是隋朝的國運之戰,楊廣自己也很重視。

  他制定了一種空前的決戰方略,傾國動員,從嶺南到涿郡都有任務,集中一百多萬軍隊,制造無數軍資器械,征發數百萬民夫保障后勤,直接、間接參戰人員超過五百萬,完全不想其中的風險。

  可是在指揮上面,他卻要求任何行動都向他匯報。

  戰場瞬息萬變,將士就算發現敵情,也不敢隨意行動,還要去向楊廣請示,加上交通不方便,一來一去,很有可能過了幾天,機會也會這樣稍縱即逝。

  石開熟讀兵書,從來就沒見過這樣的指揮。

  這分明是瞎指揮,完全束縛了將士們的主觀能動性。

  秦明道:“楊廣之所以這么做,是為了獨取戰勝高句麗的功名。”

  石開…

  “和屬下搶功…隋帝真是奇葩。”

  石開對楊廣徹底無語了,你還沒勝利呢,就想著怎么和屬下搶功,結果大敗而回。

  高句麗軍隊利用堅城持續消耗隋軍士氣,誘敵深入,伺機反殺。

  隋軍最終大敗,度過遼河的30萬精銳只有2700人返回,軍資器械損失無數,來護兒水軍在南方戰線也犯了類似的錯誤,四萬精銳只有數千人返回。

  這是一次空前的決戰失敗。

  不但前方兵力有巨大損失,后方負責后勤工作的數百萬民夫也死亡無數,損失的資財也十分驚人。

  可以說,高句麗已經成為一個迅速將隋朝埋葬的無底洞。

  更可怕的是,驕傲的楊廣還不認輸,他還要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的征伐,大有不滅高句麗不班師的架勢,這就真的不可救藥了。

  石開問秦明道:“秦師,若你是楊廣,你會怎樣選擇?”

  秦明道:“如果我是楊廣,我根本不會打高句麗,高句麗有眾多堅固的城池,有迥異于中原的氣候,有廣闊的戰略縱深,有眾多的人口,有豐富的物產,統治者也并不見得有多失德,關鍵是也有能征慣戰的大將。”

  “攻打它,我會使用巧妙的方法攻打。”

  “我會積極防御,先小規模地持久騷擾戰不斷消耗敵方國力,待時機成熟,再派精兵突襲,一舉滅敵。”

  “因此,這場戰爭注定是一場持久戰,是一場消耗戰,是一場后勤補給戰,誰主動進攻誰吃虧,誰防御誰占便宜。”

  石開拍手叫好:“真不愧是秦老。”

  “但我要問的是,若你穿越成為二征,三征高句麗之后的楊廣,怎么做?”

  秦明思索片刻道:“我會學宋太宗。”

  “宋太宗是誰?”

  石開有些納悶,有宋朝這個朝代么?

  “斧聲燭影!”

  秦明提示道。

  “哦,原來秦老你說的是《射雕英雄傳》中的宋太宗,我一時還沒想起來。”

  石開反應過來,秦老所說的宋太宗應該是射雕歷史中的趙光義。

  趙光義在射雕中只是一個背景人物,傳聞他殺了自己的兄長,留下了斧聲燭影的傳說。

  石開回想起了《射雕》一書中有關宋太祖以及宋太宗的介紹。

  太祖趙匡讓他敬佩不已,趙匡雖然奪了柴氏江山,但只是有個基礎,柴家的地盤,也就是河南山東、山西河北南邊、湖北北部和一部分江淮。

  趙匡接過這擔子,收了荊南湖南后蜀南漢南唐,換言之大半個南方。

  眾所周知,收了大亂世后,并不很容易就搞定。

  趙匡前面,后梁混了十六年,后唐混了十四年,后晉混了十一年,后漢混了四年,后周混了九年。

  始皇帝統一六合,威風凜凜,不窩囊,秦朝十五年沒了。

  本書中,隋文帝統一天下收了亂世,隋煬帝東征北討很威風,不窩囊,隋朝不到四十年沒了。

  《射雕》一書中的南宋,北宋存在了近三百年。

  讓石開敬佩的還有一點,宋太祖非常能打。

  資治通鑒中有這樣的記載:“帝因高平之戰,始知其弊,乃命大簡諸軍,精銳者升之上軍,羸者斥去之。又以驍勇之士多為諸籓鎮所蓄,詔募天下壯士,咸遣詣闕,命太祖皇帝選其尤者為殿前諸班,其騎步諸軍,各命將帥選之。由是士卒精強,近代無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選練之力也。”

  他自己既是同時代最能打的人之一,又能團結諸將,還能練兵。

  所以自己一登基,先把李筠收拾了,再親征把李重進對付了。

  但光能打,沒意義,五代開國皇帝都能打,但保不住天下。

  趙匡還能收權,收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哪個天子不想收權?但唐之藩鎮尾大不掉。五代十國不提也罷,趙匡卻做到了。

  除此之外,趙匡還有仁心。

  歸降他的人,他對待起來很厚道。

  柴家后代,優待到老。

  南漢劉,歸宋后又活了九年,死在趙匡后頭。

  陳洪進歸宋后也算快活,活到古稀之年,死在趙匡后頭。

  荊南高繼沖,歸降后也還不錯。

  李煜死在趙匡后頭,眾所周知。

  后蜀孟昶死得有些蹊蹺,但得到的禮遇算是不錯。

  吳越錢王最傳奇,群臣勸趙匡扣住他,趙匡還是放他走了,終于錢王獻土歸宋,得保首領。

  包括杯酒釋兵權那事,都說趙匡有心機,但仔細想,他說得夠直白:就是擔心你們有一天要做皇帝,所以早點辭了兵權,君臣彼此放心。

  后世的趙九就沒有學會趙匡的仁心,殺了岳飛,許多人容易把趙構殺岳飛的事,歸結到宋朝忌武將這事上。

  但趙匡自己對高懷德、石守信們可是推心置腹待遇甚厚,趙構殺岳飛那更多是趙老九自己王八蛋,何況他還是趙光義那一邊的,那時趙匡都死了一百多年,可不能怪到趙匡身上啊。

  當然咯,他那些政策多少導致了宋朝后期的窩囊,但凡事都一體兩面。

  你分封各地大膽放權寵信武將,久了必然尾大不掉藩鎮割據;你收權中央強干弱枝信賴文官,久了必然難抑兼并兵不勝用。

  任何制度時間一長,必然會出毛病。

但考慮到趙匡當時,真不能苛責  畢竟就那一個多世紀烽煙四起的時代,趙匡肯定想不到自己死后百年宋朝的軍政問題如何窩囊,在那個天下分崩、朝代短命的大背景下,先讓朝代活下去,才是關鍵吧。

  任何策略制度,多年后看都會有副作用大毛病,但須知任何策略針對的,總是當時的積弊啊。

  相比起太祖趙匡的雄才大略,趙光義此人就乏善可陳了。

  趙匡號稱“一桿棍棒,力壓八百軍州”,而趙光義則是把逃跑天賦點到滿級。

  在相繼滅掉吳越錢氏和北漢兩大割據勢力之后,為了收復燕云十六州,趙光義不顧反對,展開北伐。

  北伐初期,宋軍一度收復河北易州和涿州,隨后趙光義親率大軍圍攻燕京,宋軍和遼軍在高粱河畔展開激戰,史稱高粱河之戰。

  這一戰是慘敗,高粱河一戰,宋軍精銳近乎損失過半,是遼宋關系的重要轉折點,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宋對遼已經完全處于下風,再無收復燕云十六州的能力。

  遼成為一個威壓北宋,雄踞華夏北方的龐大帝國,直至被金所取代,高粱河一戰影響深遠。

  當然其中最著名的一幕還是趙光義屁股被射箭,駕馭驢車逃跑的一幕,一躍成為“高粱河車神”,青史留名。

  石開百思不得其解,楊廣為何要學習趙光義?

  這二人可都是人菜癮大的皇帝,統兵能力都不行,卻非要一意孤行,結果都是慘敗而回。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