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零八章 人口才是第一生產力

熊貓書庫    回到明朝做仁君
🔊點這里聽書

  “自然是求之不得。”朱翊鈞連忙笑著說道。

  “這邊請。”李文達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將朱翊鈞向前帶了幾步,說道:“比起以前,百姓的日子其實好過的多了。你看看,他們每家院子里都有一個東西,白公子怕是不認識吧?”

  朱翊鈞轉頭看過去,果然發現每家院子里面都有一座圓形的建筑,上面是尖頂的。

  別說,這個東西朱翊鈞還真就認識。他笑著說道:“這是糧倉吧?”

  “白公子好見識!”李文達笑著說道:“的確是糧倉。也不瞞著白公子,我每天吃過晚飯之后,都會到這里走一走。不看別的,就看看這些東西,我這心里就安。”

  “在以前,誰在家里面有糧倉?家里面有個米缸不空就已經是好事了。可是現在家家的糧倉都不空,里面都存了很多糧食。不說其他的,一家五口之人,吃上三五個月是沒問題的。”

  聞言,朱翊鈞的心頭一動。

  這樣的存糧代表著什么?

  在這個時代,就代表著安定,代表著穩定。即便是有了什么災禍,老百姓也能活下去。這對普通的老百姓來說,大大提升了他們的生存能力,為他們等待皇家的救援提供了時間,這很重要。

  朱翊鈞以前也聽過這方面的匯報,只是不多。現在實地看了之后,一時之間心里面的感觸真的非常多。

  沒想到皇莊制度施行這么長時間以來,效果居然這么好。朱翊鈞也不得不感慨,這種制度果然是有優越性的。

  朱翊鈞笑著說道:“倉廩足而知榮辱,這是好事。百姓能吃得飽飯,天下也就太平一些。”

  李文達贊同的點了點頭,笑著說道:“白公子好見識。”

  又聽到他說這句話,朱翊鈞只能無奈的搖頭。

  自己到這里之后露了多少次怯了?

  很多事自己都不滿足、都不明白,哪里談得上什么見識?

  根本就是什么都不懂。

  兩人一起向前走了幾步,李文達指著不遠處的一戶院落說道:“看到這戶沒有?這一戶在莊子里面很有名。”

  “怎么說?”朱翊鈞遲疑了片刻問道。

  “能生。”李文達臉上也露出了笑容,隨即說道:“這家老頭名叫李老蔫,這一輩子生了七個兒子,還有兩個女兒,全都活下來了。”

  聽了這話之后,朱翊鈞都贊嘆不已。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生孩子可是一件非常非常危險的事,即便是在皇帝家里面,有那么好的御醫也不行,孩子的夭折率也非常高。

  當然了,皇家不能作為標準。畢竟皇家比較特殊,有的時候會有人為的夭折出現。

  可是普通百姓的醫療條件比不上皇家,生七個兒子、兩個女兒,還能活下來,很強。

  “前些年,他們家過的…”說到這里,李文達搖了搖頭,沒有繼續再往下說。

  但是朱翊鈞想想也就明白了,俗話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他們家多少人,養活這么多孩子,累也累死他了。家里面再有什么人生個病,那日子就沒法過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家日子過得多慘,朱翊鈞都能想象得到。

  李文達嘆了一口氣說道:“飯都吃不飽,可是李老蔫也不賣孩子,寧可帶著孩子上街要飯。日子過得都快活不下去了。大家都勸他不必如此,賣一兩個孩子就好了。”

  “可是他誰也不聽,有人說的多了,他還揮著棒子打人。日子久了,也就沒有人再說了,大家也都在等著看他的笑話。現在好了,他們家是村子里過得最好的。”

  “怎么說?”朱翊鈞眼睛一亮,頓時就來了興趣,連忙追問道。

  “去年皇莊建立了以后,他們家人多。除了他們家自己分到的地以外,皇莊還給了他們一塊地,足足有三十畝,全都給他們家了。李老蔫肯干,是個好手;除了種地以外,他還是個好木匠,做東西的手藝不錯,很擅長打造一種很精密的盒子,據說被城里的一個商號看上了,每年都會到這里訂一批。”

  “以前李老蔫都是給孔家做,只不過孔家什么都不會給他。現在李老蔫種地養活全家,做活能賺大錢;這兩年兩個兒子也長大了,能幫襯著家里干活了,日子也就好過的多了。”

  “都是皇帝的恩德!”說到這里,李文達也忍不住感嘆了一句。

  朱翊鈞下意識的點了點頭,看著不遠處李老蔫的大宅子,心里面若有所思。

  當然了,他不是在思考在這個時代實行計劃生育。因為科技的問題,在這個時代時行計劃生育根本就不現實。

  自己要改善醫療環境,盡可能增加人口。因為在這個時代,人口就是生產力,大明朝的人還是少啊!

  后世為什么實行計劃生育?

  因為人太多了。這是很多人普遍的共識。

  可是在朱翊鈞看來,人太多了還有另外一個說法,地太少了。國家的土地和資源不足以養活這么多人。

  但是在大明根本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人多地少,可以想別的辦法。

  地球這么大,朱翊鈞想去看看。

  故土難離,老百姓不愿意離開?

  這根本就不是個事,中華民族是最能吃苦的民族,只要有希望,他們就愿意干。

  就比如晉商,拋開其他的不談,走西口苦不苦?

  再看看徽商,為什么徽商天下有名?是因為他們天生擅長經商嗎?

  并不是,是因為徽州這個地方山多地少,沒有適合的地方讓他們種地。如果他們不想別的辦法,光靠種地,他們得餓死。去看看這些商人發展的歷史就知道了,他們從來都不缺搏命和離家的心。

  不要說他們了,沿海那些活不下去的百姓干什么了?

  他們出海了,在大明時期就已經遍布東南亞、馬六甲。

  只要自己能給予正確的引導,人口遷徙根本就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

  有發財的機會,你去不去?

  有尋求安穩的百姓,就有想要一夜暴富的人。引導得好,就沒什么事成不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