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封功臣新的勛貴集團

熊貓書庫    穿越明朝當暴君
🔊點這里聽書

您現在閱讀的是由—《》第四百七十四章大封功臣新的勛貴集團  “所以,要想皇帝服從禮制,得禮制能由天下所有人解釋時,方能出現,而要出現這種情況,整個大明,得人人為讀書人,人人會發聲思考,人人對社稷對國家有責任感,這得要很長一段時間,只怕要很多年,可能我們這輩是看不見的,陳子龍,你告訴他們,誰要是想以禮制來限制君權,那就先讓天下人人都有國家主人之意識!”

  朱由校繼續對陳子龍說道。

  陳子龍聽后笑了起來,回道:“天下飽學之士未必肯這樣做,畢竟這樣,士大夫就將變得毫無尊嚴!”

  朱由校則回道:“哪怎么行,他們不肯先放棄自己的尊嚴,怎么能要求皇帝放棄自己的尊嚴!”

  朱由校說著就看向袁可立道:“哼!果然虛偽!他們不愿意做,我們興明社的人就得這樣做,畢竟朕不是真的獨夫,也不是真的要做你們所有人的奴隸主,可以這么說,大明現在還得以朕為首,進行黨政,集中權力,加快使民智開啟,以使華夏更加文明!”

  “這就說到了如今民眾不夠聰明的問題,通州之亂的反叛雇工,竟然沒一個想到用《大誥》里的法子,沒有直接鎖拿了貪官高鴻宗來向朕告狀,而是用罷工甚至謀亂這樣的違逆行為來反抗,這說明我們沒有把皇綱國法的教育普及好,百姓們竟然這樣沒有靠合理手段為自己伸張正義的意識!”

  朱由校接著說道。

  “這個,《大誥》之內容,大多是立律法嚴懲地方豪強,從其誕生以來,雖太祖嚴令各戶皆需收藏一本《大誥》,甚至犯罪者,若家里有《大誥》,可減罪一等,庶民可持《大誥》進京告御狀,而不用路引,沿途任何人不得阻攔,阻攔者殺全家!但官員們對其并不樂意普及,也不提此書,以及此書所規定之事,而民眾多不讀書,故歷經兩百余載后,已經無人知道這個。”

  一直不怎么說話的魏忠賢突然回了一句,善于揣摩朱由校意圖的他早就了解了明初《大誥》的所有事。

  朱由校聽后就道:“越是不被食利者愿意推崇普及的,我們得推崇普及!朝廷得想各種辦法,給百姓們普及這些,另外,也得謹防有地方豪強也說自己是民,而有冤屈,故借《大誥》誣告官員,還得根據《大誥》制定出更合理的審理過程來,政事堂和三法司議一下此事。”

  接下來。

  袁可立便按照朱由校的旨意,在依舊爭論關于滅東虜的封賞之事和接下來是否繼續發動針對韃靼的戰爭的廷議上,宣布了皇帝諭旨。

  鴿派大臣雖然不愿意看見這一決定,但他們也不敢違抗。

  大學士李國普則認為這可能跟袁可立這個鷹派大臣是內閣首輔,更得皇帝陛下寵信有關。

  但無論如何,雖說朱由校這個皇帝做出了最終的決策,且選擇了支持鷹派大臣的觀點。

  可這次廷爭的激烈,也表明了反對帝國對外進行擴張的勢力并不小,甚至不乏一些精明強干、品行優良的大臣。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原樞密使熊廷弼任遼東經略期間守衛遼東有功,數次擊退東虜,后又率大軍清剿東虜,立有大功,故進封益國公!”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華蓋殿大學士太保吏部尚書上柱國袁可立任西南經略期間,平西南諸蠻有功,后在遼東經略期間,主動進剿東虜,功績卓著,后于中樞,統籌機務,勞苦功高,故進封興國公!”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兵部尚書兼樞密副使孫傳庭任遼東經略期間,數次殲滅大規模東虜,后又率大軍清剿東虜,平定建州衛,遼東戰事中,戰功最高,故進封秦國公!著遼東有司于赫圖阿拉立銅像以記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左都督兼樞密副使秦良玉于講武堂練將有功,后又在平西南諸蠻中立下大功,并在遼東數次擊敗東虜,功勛卓著,故進封承國公!”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近衛軍左都督兼樞密副使盧象升,于遼東清剿東虜有功,后又平定通州之亂,故進封安國公!”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近衛軍右都督兼樞密副使周遇吉,于遼東清剿東虜有功,且在江南戡亂有功,故進封和國公!”

  魏忠賢的喉嚨都快念啞了,因為這次皇帝陛下封賞的功臣實在是太多了。

  為了宣揚這次武功,朱由校直接一口氣封了六個國公,更別提侯爵和伯爵,連不支持繼續戰爭的王在晉都因為調度糧草有功以及擊退入侵大明的韃靼有功而被封為伯爵。

  另外,朱由校還首次將在科學技術上獲得成就的大臣也封了爵位。

  朱由校的理由是這些技術上的成就使得大明在軍事上獲得了很大成功,也在民生方面,于救活萬千黎庶方面立下大功,自然值得褒獎,以激勵天下技術改良者。

  徐光啟就因此被封為了伯爵。

  值得一提的是。

  以往大明,除了開國和靖難,對立有軍功的大臣最高封爵也只是侯爵。

  文官更別提,最多到伯爵。

  但這次朱由校真的封了國公,而且因為土木堡以后,造成的文人領兵現象越來越嚴重的緣故,使得現在在軍事方面,做統帥的依舊是文官,即便朱由校已經讓軍事和內政分離,所以,封為國公的熊廷弼、袁可立、孫傳庭三人不可避免的是文官背景。

  當然,朱由校相信自己這么一做,熊廷弼、袁可立、孫傳庭三人還會不會被文官集團接納只怕都已成問題。

  而且,這些新晉勛貴里,除了熊廷弼和徐光啟一些人已致仕外,大部分還在朝中擔任要職。

  所以,朱由校這樣做無疑扶植了一批在朝中有勢力有實力的新的勛貴集團。

  “這些大臣既然已被封爵,就不能再立于朝堂上,都應該主動辭去政事堂、內閣、樞密院的職位才是!否則,就是于禮不合,以至于文武不分,左右顛倒。”

  在廷推后,因在御前面議時,沒讓皇帝看重,而沒能升官的禮部尚書李標就因此上本議論起了此事。

  而朱由校看見他的奏本只笑了笑道:“太祖時,尚有文官掛公爵者,武臣徐達甚至位列中書之例,怎么朕這里就與禮不合,朕難道不是繼承的太祖的江山?另外,自古便有文武雙全者,怎么非得要分文武,此議真是大謬,傳諭新晉功勛,敢因擔心文武不分、擔心禮制不合而請辭封爵或者官位者,以諂媚士林、侍君不誠論罪!”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