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四十六章 引蛇出洞

熊貓書庫    隱世醫女
🔊點這里聽書

  沒過幾天,二人接到張青川捎來的信兒,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六皇子招了小廝進來,細細囑咐了一番。

  待得各路人馬俱領命而去,六皇子突然覺得心中郁氣俱散,豪氣激蕩縱橫起來,瞇著眼睛對廣南王世子道:“咱們兄弟,今日便大干這一場,讓這些碩鼠,先試試爺手里這把刀。”

  沒幾天,外頭風聲四起,南詔國要向天朝買糧,攻打屢次寇邊的月安國,南詔國的使臣騎著快馬,進了京城。

  南詔國和月安國本都向天朝納貢稱臣,只月安國近兩年不太老實,除了屢犯南詔國之外,對天朝的納貢也是應付了事。

  南詔盛產寶石,并不缺銀錢,對天朝納貢從不馬虎。

  如此情況下,別說向天朝買糧,就是借兵,只要能給月安一個教訓,天朝只怕也會同意。

  關鍵是,不管朝中怎么熱議不斷,總有那得了先機的商家在各地大筆屯糧。秋糧又即將入庫,如此機會,能撈到好處的,自然不會放過。

  翁家的師爺們自然也不例外,雖格外謹慎小心,但一時間,各地糧市價格飛升,只那一兩個月的時間差,待得秋糧入市,只怕價格就會迅速降下來,那么大筆銀錢的差價,又有幾人能不動心?

  正當這糧市吵得熱鬧不堪的時候,兩浙路衢南縣衙接了一紙狀子,一個奉主家命,從京城來查看家中主母嫁妝的趙姓管事,將一個田莊的管事告進了衙門。

  京城來的趙管事稱,他是他們家主母李奶奶的陪嫁管事,這兩百畝上等水田,是主母嫁妝冊子上的嫁妝。因為這些年生息一年比一年少,覺得有些不對,李太太便派了他過來查看。

  這趙管事到得地方卻發現,這莊子的管事只說他家老爺姓齊,他年年交了生息,卻不認得這家仆是誰。

  這從京城來的趙管事頓時急了眼,怕回去京城再回來,一來一去折騰了時間,還被人做了手腳,當時就讓人寫了狀子,遞進了衙門。

  縣老爺一查,頓時一哆嗦,發現這案子后面勾勾連連,不知道是個什么首尾,兩個主家也都不是他能管得了的人。于是一個折子,加上所有的案卷材料,俱都交給了正在衢南的巡漕御史寧川寧大人。

  那寧川素來剛正不阿,有鐵口御史之稱,一看這案子后面牽扯的幾家,知道這事必小不了。

  那李奶奶家中相公是新科進士,正在六部觀政。李奶奶這嫁妝是母親趙太太留給她的。

  趙太太死得早,娘家耕讀傳家,父親極擅庶務,十分富庶,膝下又只得一子一女。李老爺和趙太太定的是娃娃親,趙老爺子把趙太太嫁給鄰縣的李家獨子時,李家貧寒,只兩畝薄田。趙老爺子就分了一半家產給趙太太做了陪嫁,余下一半給小兒子傳家。

  本來這李老爺和趙太太倒過得極恩愛,趙太太生下一女之后,李老爺上京秋闈中了進士,外放到渭南任上時,因家中沒有直系長輩,還接了趙太太到任上。

  哪知好景不長,趙太太一直不開懷,這李老爺便納了師爺翁家隔房的一個庶出女兒做了妾室。

  此后不久,趙太太父母俱亡,娘家弟弟又屢試不第。再過了不久,趙太太也一病不起,去了。

  此時李老爺適逢任期滿了調職,見帶著女兒多有不便,便把那小丫頭送回了兩浙路李氏族中生活。

  再后來李老爺續了弦,又輾轉各地外任,李小姐就一直在李氏族中,直到出嫁。李老爺給她說了一門廣南府的親事,門第與李家當年相當。

  李小姐是拿著母親的嫁妝冊子出嫁的,出嫁時京中沒有人回來,李老爺的新太太生病出不了門,李老爺只給她添了五百兩銀子壓箱底,此時李老爺已經升任工部主事。

  李小姐嫁去廣南魏家后,那魏公子倒也爭氣,一口氣考了出去,直至秋闈,竟和李奶奶那屢試不第的舅舅做了同年。

  魏公子兄弟眾多,上京時趕考時,母親就讓這李奶奶隨他一起去打點生活,順便探望父親。

  可這李太太還沒到京中,就在半路遇到了同樣上京的舅舅。

  舅舅告訴她,父親的續弦居然是翁家的嫡女,只和原來那姨娘隔了房,而且那姨娘在那續弦進門前就死了。

  兩個讀書人加個從小寄居族中的小姐,心思都不簡單,細想想就覺得這事不對,便也不敢打草驚蛇,只等二人專心考過秋闈之后,再做打算。

  但這李家女婿上京考秋闈,女兒也跟著來了,總不能不到李府拜見娘家父母,小兩口派了個常隨騎馬快走,到李老爺門上送了信兒。

  到得京城,魏公子和李奶奶帶著備好的禮,直接去了李家,卻只得了李老爺一碗茶,太太稱病連面都沒露。

  這中間的首尾,李奶奶細想了想,覺得十分心驚,便自己蹲在父親家門前找機會,想先看看那翁氏。

  那翁氏深居簡出,李奶奶守了許久,才守到一回她到廟里上香的機會,看了一眼。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此翁氏可不正是當年那翁姨娘,連老都沒怎么老。

  李太太回得租住的院子,把這事講給了舅舅和相公。三人細細分析了一日,都覺得趙太太這死只怕有蹊蹺,若果真蹊蹺,那李老爺怕是受了這翁氏蠱惑,否則的話,怎能讓她詐死之后又娶進門?若要謀,便謀的是那趙太太的嫁妝。

  可那些年,李奶奶雖然生活在族中,倒也不缺銀錢,那嫁妝冊子,李奶奶出嫁時,舅舅也看過,竟和家中存的沒什么區別。

  三人七想八想,想到這生息上,那李奶奶哪里知道,兩浙路二百畝上好水田的莊子一年生息能有多少?最繁華的大街上的商鋪一年能生利多少?被那舅舅一說,李奶奶嚇了一大跳,若是真的,那簡直就是鳳凰變了山雞。

  李太太娘家舅舅便打發了一個家中得用的管事,去了兩浙路,把這事托付給了張家在兩浙路的大管事。

  那李奶奶娘家舅舅和張家管事因生意上的來往,交情莫逆,加上張家在商行素來有聲望,又持中守正,李家管事拿著自家姑奶奶的嫁妝冊子交給了張家管事。

  那大管事在兩浙路經營多年,自然有些本事,竟避開翁家耳目,悄無聲息把這事查得清清楚楚。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