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0753章:不戰而屈人之兵

熊貓書庫    億萬富豪從相親系統開始
🔊點這里聽書

  不戰而屈人之兵,這應該是兩國對戰中,最為高明的作戰方式。不費一兵一卒,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輕松的戰勝敵人,這才是真的有大本事。

  這種作戰方式,孫子很提倡,但將這種作戰方式,真正貫徹下來的,有一位代表人物——管仲。

  對于管仲,不會有太多人覺得陌生,這是一位歷史名人,名字流傳千古,有關他的故事,也讓大家覺得耳熟能詳。后人尊稱他為“法家先驅“、“圣人之師“、“華夏第一相“。從人們對他的尊稱中就能看出,他是一位能力很強的人,想法多,操作溜。

  李長安最佩服、也最想學習的,正是管仲!

  這樣的人物,能將“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計謀用得得心應手,也不難理解。

  當年,楚國勢大,齊國將楚國視為強有力的對手。齊桓公因此憂心忡忡,詢問管仲:

  “楚者,山東之強國也,其人民習戰斗之道。舉兵伐之,恐力不能過。兵敗于楚,功不成于周,為之奈何?“

  管仲自然也是了解過楚國的,他早就研究過這件事,因此面對齊桓公的詢問,他不慌不忙,給出了計策:

  “公貴買其鹿。“

  管仲給出的建議是,花重金,去楚國買鹿。

  這個計謀,是不是讓人覺得云里霧里呢?有些摸不著頭腦?

  齊桓公也是有這種感覺,但是他信任管仲,覺得他定是另有深意。因此齊桓公照做了。不僅如此,他還專門在齊國和楚國的邊界修了一座城,便于兩國交易。

  萬事準備就緒后,齊桓公就派人去到了楚國,以8萬錢一頭野鹿的價格,收購野鹿。與此同時,管仲又建議,收購野鹿的時候,也借機多收購糧草,齊桓公也一一照做了。

  很快,楚國國君聽聞了齊桓公要重金收購野鹿的消息,他沒有因此生出警惕心,反而哈哈一笑,覺得齊桓公傻。他笑著對大臣說:

  “這金錢,人人都看中,各國都需要,可以用來做很多事情。可是這野鹿,遍地都是,不僅沒什么用,還有可能危害莊稼。齊國花大量的金錢,來買對我們有害的野鹿,真是傻到家了。“

  楚王覺得此事對他有利,他自然大力支持,隨后便下發命令,讓人大量捕捉山野野鹿。楚王都想不到的厲害關系,百姓們當然更是想不到了,他們接到命令,就興高采烈地去執行,用種莊稼的時間,去捕捉野鹿。

  很快,楚國的田地荒廢了下來,楚國的存糧也在一天天減少。而齊國這邊,雖然國庫里的錢越來越少,但齊國的存糧開始不斷增多,比起最初,翻了好幾倍。

  見此現狀,管仲覺得時機來了,可以對楚國動手了。

  齊桓公這次說出了心中的疑惑:“為什么?“

  管仲幫他解了惑:

  “如今的楚國,雖然有錢,但是沒有糧草。他們因為抓野鹿,而放棄了種地,致使糧食收入大跌。這個時候,楚國定會派人出收購糧食,而我們只需要先下手為強,將邊境的糧食買了,或是不準邊境的百姓賣糧食給楚國,那么楚國買不到糧食,處境就堪憂了。“

  齊桓公恍然大悟,頻頻點頭。

  之后果然如管仲所料,楚國糧食不夠,糧價上漲,楚王無奈下,重金收購糧草。但因為齊國這邊提前做了準備,導致楚王買不到糧食,抱著金山銀山,也成了徒勞。

  這事讓楚國元氣大傷,遲遲緩不過勁,三年后,楚國沒有實力和齊國斗了,只能屈服。

  從這可以看出,管仲真是很厲害,他用的這招“重金購鹿“之計,蒙蔽了楚王,讓楚王以為自己才是大贏家,殊不知,就是這樣的認知,讓楚王落入了陷阱,最終得不償失。

  在古代,錢財雖然重要,但糧草才是一個國家的立足根本。缺少糧草,人們吃不飽喝不足,身體虛弱,遇上戰亂,逃都沒力氣逃,就更別說打仗了。在性命攸關的時候,手上抱著金銀財寶,和手上抱著廢銅爛鐵,是一個概念。

  楚王看不透這關鍵點,因此讓楚國由盛轉衰。而管仲看透了這點,所以抓住了機會,想出了計謀,滅掉了強敵楚國。

  當然,管仲敢用這一計謀,也是因為有底氣,是在衡量后,才想出的招數。齊國臨海,每年靠著魚鹽,能獲巨利,所以齊國不差錢,有底氣用重金購鹿、購糧,又不會動搖齊國根本。

  也就是說,管仲這一招,確實厲害,但是要沒有齊國的國力支持,那么這個計謀是不能用的,否則還沒有弄垮楚國,齊國可能就已經自己坑自己了。

  時光匆匆,當年的齊國,靠著富裕,用“重金購鹿“之計,滅了強敵,當今的美國,也是靠著大量的金錢,才有底氣采用類似的計謀。

  1970年,Z利總統阿連德頒布了一系列利國政策,觸及到了M國的利益。M國想給阿L德一個教訓,但直接除掉他的代價太大了,因此他們想到了“重金購鹿“之策。

  因為Z利盛產銅礦,所以銅礦是該國的經濟根本。抓住這一點,M國人故意哄抬銅價。在金錢的誘惑下,美元流入了智利市場,Z利工業也得到了大力發展,該國人們的平均工資上漲了33。

  總統阿L德見到國家經濟穩步上漲,心中大為高興,沒有看到繁華背后隱藏的危機。阿L德下令大肆開采銅礦,增加工業支持,一時間,人人都歡欣雀躍,暢想未來。

  1972年,M國見時機成熟,便即刻出手,做空銅礦。瞬間,銅礦價格驟跌,Z利政府破產,各類物資價格瘋漲,全國各地大肆裁員。

  趁著Z利大亂,人民對阿連德失望之機,M國扶持皮諾切特發動叛亂,除掉了阿連德。

  就這樣,M國不動聲色,輕松鏟除了大敵,達到了目的。

  而李長安,也是想要利用李安然,達到他的目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或許用在李安然身上,再合適不過!

  其實想要打破這種桎梏很簡單,做事之前行三思而后行,

  也千萬別因為金錢誘惑,而迷失了自己,越是遇到糖衣炮彈,越要小心謹慎,提防這是個甜蜜陷阱!

  不過,李長安很清楚,李安然絕對不會對自己有所防備…

  但是,李安然傻嗎?答案肯定是不傻。

  所以李長安迫不及待的拉攏陳南墻,甚至是與陳南墻稱兄道弟,他需要的,就是這種障眼法,當然,也是真心,想要與陳南墻稱兄道弟!

  所謂“距離產生美”,李長安很清楚,秦國滅亡,和自己所在的李家,現在的處境很像…

  如果不能和陳南墻稱兄道弟,搞不好,神華集團就會對付自己!

  至于李安然,先讓她蹦噠蹦噠幾天,反正到時候,他李長安坐收魚溫之利,豈不妙哉?

  至于那個章邯,秦漢后的文人對其評價很高,基本上到了“章邯在,秦朝存;章邯去,秦朝亡”的地步,認為章邯是秦朝最后一位忠誠的國之柱石,事實真是如此嗎?實際上并非如此,只是由于人們對胡亥與趙高恨之入骨,于是下意識地將章邯塑造為一位忠心赤膽的國之支柱,以形成鮮明對比,不信看一看在決定秦國命運的巨鹿之戰中章邯的軍事表現與對秦國的態度,就能發現章邯才是秦國滅亡的第三個罪人。

  秦始皇時,章邯有何經歷、做過什么,史書沒有記載,但在秦二世時,章邯擔任少府一職,即為皇室管理私財和生活事務的職能機構,為胡亥征稅和照顧日常生活的職務,相當于皇帝的稅務官與管家結合體,這個人無疑是胡亥的親信,同時以現在眼光看他也是一個文官。因此,章邯可能是胡亥的潛邸之人,深得信任,胡亥繼位后將他提拔為少府。

  章邯在擔任少府之前做過什么,有沒有從軍經歷,如今不得而知,但在先秦時期,沒有文武官職之別,很多看似擔任文職的官員,其實也能指揮大軍,比如我們熟知的商鞅等,后來漢朝丞相竇嬰也能打仗,一直到宋朝之后才徹底分文武。所以,章邯有可能統領過軍隊,累積戰功后升任少府,也可能是走了其他路線,反正無法從章邯過往經歷中發現他的軍事才華。

  近代鄭逸梅先生曾說:“世有大年,何必常服補劑?天生名將,不須多讀兵書。”古今中外,的確有一些不讀兵書的軍事天才,最典型的是霍去病,不愿意被以往兵書的條條框框限制住,但這樣的軍事天才極為罕見,幾百年都才出不了一位,那么章邯是不是霍去病式的天才呢?戰國趙括之父趙奢本是趙國一位稅務官,秦國攻打趙國時廉頗退卻后挺身而出,幾乎一舉全殲十余萬秦軍,但趙奢是讀過兵書的,那么與趙奢原先身份差不多的章邯,是不是趙奢這樣的天才呢?

  秦末天下形勢,關東地區已經到了土崩瓦解的地步,瓦解是碎成一片又一片,土崩是變成一粒粒塵埃,秦朝在關東地區的統治已經不可救藥,所以反秦力量才能越滾越大。陳勝吳廣起義后,隊伍迅速膨脹,隨后派大將周文攻打關中,到達戲水時軍隊數量高達幾十萬,《漢書》記載周文兵力為十萬,《前漢記》記載周文兵力大概有一百二十萬。

  一時之間,關中告急,秦國告急,胡亥驚慌失措。這時,少府章邯挺身而出,認為可以武裝驪山刑徒,讓他們出擊“盜賊”,胡亥采納了這個建議。隨后,章邯率領刑徒軍大破周文,逼得周文自殺,接下來打敗并擊殺田臧、李歸、項梁等,連戰連勝,威震華夏,也展現出了絕世名將的風采。

  定陶之戰,章邯擊殺項梁后,楚地有名將領都已經死了,章邯認為楚地無憂,于是就渡過黃河北上攻打趙國,并攻克邯鄲大破趙軍,趙王等人逃到巨鹿城,決定秦國命運的巨鹿之戰即將爆發。但令人費解的是,巨鹿之戰中章邯行為極為反常,很難讓人將他與愛國的絕世名將聯系在一起,戰爭過程表明要么他不愛國,要么屬于紙上談兵。

  巨鹿之戰初期,王離圍攻巨鹿城,一直沒能攻下,章邯駐扎在巨鹿南棘原,“筑甬道屬河,餉王離”,輸送軍糧給王離,并與數萬兵力的陳余對峙,史書說“陳馀自度兵少,不敵秦,不敢前”,后來陳余在趙王命令下派5000人攻打章邯失敗。

  關于巨鹿地區,《呂氏春秋》將之列為“就藪(sǒu)”之一,周圍生長著很多草的湖泊,大山、湖泊、沼澤等環繞之地,地勢險要,而且古代攻城戰一直有難度,因此王離一時攻不下巨鹿也實屬正常。問題在于,章邯有20萬兵力,可以一部分與陳余對峙,另外一部分參與攻城,但章邯卻沒有參與攻城,也不攻打陳余,而是靜坐觀戰,這不免讓人難以理解。或者說,我們可以往好的方面理解,由于巨鹿城地勢險要,太多兵力展開不了,于是先到的王離成為攻城戰主力,章邯負責后勤,同時負責攔截各路援兵,保護王離后方,但章邯不攻打陳余怎么都說不過去。

  在這期間,各路義軍紛紛馳援巨鹿,最終在60天左右陸續到達,其中楚國原本是宋義率領,后來被項羽取而代之。其他義軍攝于秦軍戰斗力,都作壁上觀,唯獨項羽到達之后,很快就發動了進攻。但項羽發動進攻之后,章邯卻無動于衷,任由項羽與諸侯圍攻王離。

  項羽到達戰場后,首先發起試探性進攻,命令當陽君、蒲將軍率2萬人渡過漳河,準備直搗王離后軍。按照正常情況,章邯必然要將楚軍擋在外面,好讓王離專心攻城,但讓人難以置信的是,章邯沒有派兵半渡攔截,任由楚軍渡河,20萬秦軍在2萬楚軍面前毫無作為。更離譜的是,2萬楚國先頭部隊隨后攻擊為王離輸送后勤的“甬道”,而《史記集解》中說“恐敵抄輜重,故作墻垣如街巷”,因此攻“甬道”與攻城差不多,但這種試探性進攻后章邯很快就退兵,“甬道”斷絕,王離軍與章邯軍分成兩塊。其后,“項羽兵數絕章邯甬道,王離軍乏食,項羽悉引兵渡河”,項羽抓住戰機,破釜沉舟,率領其余3萬大軍渡河,而章邯還是按兵不動,任由項羽渡河攻擊饑餓的王離軍,《史記》中說“章邯引兵解”。

  《史記》中記載的巨鹿之戰,唯獨《張耳陳余列傳》篇章記載了章邯參戰,即項羽軍先擊退章邯,然后項羽與諸侯軍圍攻王離,其余篇章都沒有說章邯參戰。其實,即便章邯在巨鹿外圍被項羽擊敗,但損失應該沒什么太大損失,后來項羽坑殺了20萬秦軍,進一步說明秦軍幾乎沒有損失,因此章邯完全有能力重返戰場,或者從后面圍攻項羽等。可惜的是,項羽攻打王離軍時,章邯一直按兵不動,任由義軍圍殲王離軍。由于缺少糧草,又面臨諸侯圍攻,最終王離兵敗并下落不明。

  由此可見,項羽取得巨鹿之戰第一階段的勝利,在某種程度上說,其第一功臣不是楚軍將士,而是秦帥章邯。如果章邯不消極避戰,積極與王離配合,項羽估計很難殲滅王離,甚至可能被秦軍擊敗,自然也就難有接下來的項羽招降章邯之事了。

  章邯按兵不動,坐觀友軍被滅,是章邯軍事能力不行,還是另有原因?

  關于巨鹿之戰中章邯消極避戰的原因,一般認為有這三個:首先,胡亥與趙高不斷血洗高官,巨鹿之戰前剛剛處死李斯,馮去疾與馮劫獄中自殺,廟堂的血腥讓章邯失去了作戰的動力;其次,秦國內部矛盾重重,章邯屬于胡亥一手提拔的親信,王離屬于舊有勛貴,而胡亥血洗了很多勛貴,因此章邯與王離關系不會好,所以這可能是章邯坐視王離軍被滅的主因;第三,司馬欣與董翳推動章邯消極避戰,這兩人何時降楚的不知道,但章邯投降項羽后,項羽讓司馬欣率領章邯軍,可見項羽對司馬欣早有接觸,所以才會將20萬秦軍交給他管理,如果司馬欣臨時起意的投降,項羽還會對他如此信任嗎?另外,秦始皇時期司馬欣曾經幫助過項梁,兩人早有聯系。

  但不管章邯遇到了什么,在這關鍵的時刻坐視友軍滅亡,人品顯然要讓人懷疑。更重要的是,上層斗爭再血腥,與王離關系再差,如果為秦國考慮,也不能坐視10萬精兵覆滅,這個代價實在太大了,而且為自身安危考慮,王離軍覆滅,章邯軍就能安全?

  巨鹿之戰前,陳余寫給章邯的一封信,揭開了他心中的真實想法,信中描述了秦國境況,以及胡亥與趙高極有可能誅殺他,于是建議“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南面稱孤?”也就是說,在巨鹿之戰前,章邯已有開國稱王的私心,所以才會一直消極避戰,可笑的是在為國孤軍血戰的王離,留下的卻是“能力差”的貶評。

  如果章邯沒有私心的話,那么只能說明章邯軍事能力其實不行,前期屢戰屢勝的原因在于敵人驕縱與敵人是一群烏合之眾,就是遇弱則強,但遇到真正戰爭時就垮了,即遇強則弱,猶如紙上談兵者,于是在巨鹿之戰中犯下一系列不可饒恕的、難以想象的軍事失誤。楚漢爭霸時,面對劉邦的攻擊,章邯幾乎無一作為,很快就被劉邦消滅,這也佐證了章邯的軍事能力有限。總之,從章邯一生來看,只能算水平線以上的名將,認為他是絕世名將則過了,更不可能與韓信相比。

  王離軍覆滅后,章邯仍有機會擊敗項羽,至少也能維持對峙狀態,但他卻一心想著與項羽簽訂合約,實質是叛秦。史書記載了這么一個細節,項羽召集軍官們商議說:“部隊糧草不多,我想答應他們來訂約。”因此如果章邯堅持一下,項羽不攻自退,甚至還有機會擊敗項羽。兩方簽訂合約后,章邯面見項羽時,史書記載他禁不住流下眼淚,向項羽述說了趙高的種種劣行,這哪是一位錚錚鐵骨的、聰明睿智的戰神,分明是一個心態崩潰之人!可惜,項羽并未理會章邯,封他為雍王后,就將他軟禁在營中,派司馬欣掌控章邯軍。之后,為了防止20萬秦軍的潛在威脅,項羽找了一個借口,將這些秦軍全部坑殺,章邯成了一位光桿司令,不知道他聽到這個消息后后不后悔。關于項羽坑殺20萬秦軍,還有一種解釋是項羽缺糧,而當時又要急于進攻關中,于是就將他們殺死,取得秦軍的糧草供應義軍。

  對于章邯,古今文人評價很高,所謂“邯不敗,秦不亡”,但實際上他才是秦朝滅亡的軍事上的罪魁禍首,巨鹿之戰中當他選擇消極避戰時就注定了秦朝滅亡,不僅間接造成王離軍的覆滅,還直接葬送朝廷最后一支秦軍,猶如明朝的吳三桂,讓人不齒。因此,秦朝滅亡的罪人可以排序為:胡亥、趙高、章邯!

  而眼下,李長安則對應著:李淵源、李夸父、李安然!

  買邵白也在深思熟慮,并沒有注意到,早就從萬千思緒里,回過神來的李長安。

  “走吧!買邵白,今天晚上,我們繼續追隨陳南墻,去見見世面!”

  不得不說,李長安從陳南墻眼里,的確看到了野心。

  但是陳南墻的背后,因為有陳龍象在,就和他自己一樣,始終無法擺脫李夸父的影子…

  畢竟,李夸父當年,可是被傅穎看重的年輕人,至于陳浮生,李長安卻不敢大言不慚。

  “李長安,今晚,我可能去不了了,買家最近也在談生意,所以…”

  買邵白不太好意思回絕,但是他也清楚,他不能代表買家,但是卻可以代表他自己。

  “沒事,我到時候跟陳南墻說一說就好,一切事,都別往心里去。”

  李長安拍了拍買邵白的肩膀,頭也不回的離開了,

  買邵白看了眼李長安離開的背影,若有所思。

  其實他明白,想要真正踏入陳南墻的圈子,并不是一朝一夕,需要長久的磨練…

  正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總不能就因為,陳南墻是神華集團的太子爺,他身后有陳龍象在,就讓買邵白推心置腹吧?

  即使他買邵白愿意,可買家人愿意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