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39章 高人隱藏,死亡迫近危機感。

熊貓書庫    諸天以劍問道
🔊點這里聽書

  道德經五千多個字,可謂是字字珠璣。不同的心境,讀起來會有不同的體悟。

  王希堯花了幾天的時間,把道德經一字不漏地背誦下來。之后,就是早中晚,各大聲背誦一遍,每日不得間斷。

  一個月以后。

  整篇道德經好像就是刻印在了王希堯的意識深處,想要忘記都忘不掉。

  只可惜。

  就算能把道德經倒背如流,也沒什么用。

  可能是經歷不夠,也可能是智慧不足。總之,王希堯對道德經的感悟,只是流于表面,根本就沒有領悟到其中的精髓。

  王希堯心中暗道:“我現在總算知道,當年孔子拜老子為師,為何不學習整篇道德經,而是只選擇了‘德’的部分。‘道’的部分,沒有一點天分的人,是不可能短時間真正入門。”

  孔子選擇了道德經的“德”篇,以“仁”字為核心,不斷延伸,就形成了儒家思想。

  孔子只是把道德經學了一半,就做了圣人。可見道德經里面蘊含著多么大的智慧。

  王希堯注重的則是“道”的部分。可是恰恰是這一部分,是最難學,最難領悟。

  朝會大殿中,劉協坐在皇位上,一臉鐵青地望著曹操。

  劉協心中異常憤怒。

  曹孟德這是在逼宮!

  逼朕封他為王!

  可是。

  當看到八成以上的文臣武將都跪在地上,要求下旨冊封曹操為“魏王”,劉協心中又是那么無助。

  一種無力感把劉協的內心給填滿了。

  滿朝文武,八成以上都是曹操的黨羽。

  只有不到兩成的人支持劉協。

  哪怕支持劉協的大臣當中,有荀彧和賈詡這兩位智慧通達的謀臣,但面對曹孟德的時候,他們依然是覺得力不從心。

  曹操封王,大勢所趨。

  哪怕劉協是皇帝,也不得不妥協。

  劉協深吸一口氣,忍著憤怒說道:“既然各位文武大臣都覺得曹太尉該封王,那么…朕準了。只不過,朕在此要問曹太尉一句,朝廷何時能夠平定冀州,滅了袁本初的勢力?”

  曹操一臉堅定地說道:“半年。只需給臣半年的時間,就能滅了袁紹。”

  劉協說道:“好。朕就給你半年時間,要是你不能滅了袁紹,提頭來見。沒有其他的事情奏報,就退朝吧。”

  曹操帶著麾下的文武大臣們向大殿外走去。

  經過光祿大夫荀彧身邊的時候,曹操停下了腳步。

  “荀彧啊,剛才的情形,你也見到了。”曹操笑著說道,“不是我曹孟德要王位,是整個朝廷非要封曹某為王,實在是不可推辭啊。文若你有王佐之才,以前一直和曹某談大勢。什么是大勢?眾望所歸,就是大勢!”

  荀彧一直都是把自己定位為漢臣,他效忠的對象,其實不是劉協,而是大漢王朝。

  得知了曹操的野心,荀彧就不再為曹操謀劃,轉身選擇支持皇帝劉協。

  荀彧和曹操的理念不合,分道揚鑣是早晚的事情。荀彧離開,曹操有些惋惜,但是沒有做過多的挽留。

  荀彧是有智慧,可是曹操的麾下,有智慧的人并不少,特別是司馬懿,謀權的手段更是在荀彧之上。

  荀彧擅長的是內政和制定軍事戰略,司馬懿擅長的謀權和洞察人心。

  兩者的能力,其實并無高下之分,只是各自擅長的領域不同。

  可是荀彧要和司馬懿斗,那么就必輸無疑。

  司馬懿會隱忍,是玩兒陰謀詭計的頂尖高手。荀彧是正人君子,當然是斗不過陰險狡詐的司馬懿。

  荀彧說道:“曹太尉…不,現在該稱你魏王殿下。魏王,你做了董卓都不敢做的事情,可是你不要忘了董卓的下場。”

  董卓當年權勢滔天,可是并沒有封王。

  曹操哈哈一笑,說道:“荀彧,原來你也看錯了我曹操。你竟然把我和董卓那樣的蠢貨相提并論,真的是太不應該了。董卓殘暴不仁,豬狗一樣的東西,而我曹孟德是真正的大英雄!”

  曹操說完,帶著文臣武將們大步離去。

  荀彧望著曹操的背影,嘆了口氣。

  曹操的確是大英雄。

  不管曹操的野心如何大,可是有那么多的文臣武將愿意跟隨曹操,認他做主公,就已經很能說明問題。

  曹操的能力,威望,氣魄,都不是董卓可比。曹操個子不高,可是他的人格魅力足以讓絕大部分的人為之折服。

  劉協回到御書房,憤怒拔劍。

  一劍劈出,書桌被劈成兩半,切面光滑如鏡。

  不止是長劍鋒利那么簡單,更因為劉協的劍術技藝已經達到入微境界,才能劈出這樣的效果。

  王希堯教了劉協十年的武藝和劍術,哪怕劉協練劍不是那么認真,可是練劍的成果還是有一些。

  發泄了心中的怒氣,劉協冷靜了下來,說道:“傳朕的旨意,讓長公主、王太傅、文和先生,荀彧先生來御書房。”

  御書房的太監得到命令,立刻去傳口諭。

  萬年公主、賈詡、荀彧倒是來得很快。

  只有王希堯足足來遲了半個時辰。

  不是王希堯故意拖延,而是他在洛陽城外閉關修行。傳信的太監到劍閣,沒有見到王希堯,又去了王希堯城外閉關的地方,耽擱了一點時間。

  王希堯走進御書房,說道:“陛下,實在抱歉,我來遲了。”

  劉協說道:“無礙。太傅你一直沉迷于修行和劍術,打攪你閉關,其實是朕的不是。可曹孟德逼迫朕封了他做魏王,朕只能請太傅來商議大事。”

  曹操已經封王了嗎?

  好快的速度啊。

  不過倒是符合曹操的風格。

  曹孟德做事情,一向是雷厲風行。

  劉協說道:“曹孟德欺人太甚,朕不能再容忍他。文和先生,咱們能不能再制定一個‘蛇吞象’計劃?就像除掉董卓那樣,直接滅了曹孟德。”

  賈詡苦笑一聲,說道:“陛下,今時不同往日啊。曹孟德和董卓不一樣。曹操麾下的謀臣武將,和當年的西涼軍也不同。”

  “蛇吞象”計劃,曹操就是參與者之一。

  曹操既然都已經封王,他豈會不防著劉協玩“斬首”的這一套嗎?

  想要像除掉董卓那樣滅曹操,是不可能成功。

  賈詡根本就做不到。

  劉協說道:“那就只能刺殺曹操!”

  萬年公主說道:“曹操不是那么好刺殺的。我讓劍閣行動過兩次,可是都失敗了。本宮要是沒有猜錯,曹孟德身邊有高人守護。”

  王希堯看了萬年公主一眼。劍閣制定過刺殺曹操的計劃,而且還實施了?

  自己怎么不知道?

  王希堯很少管理劍閣的俗事。萬年公主是閣主,制定什么計劃,的確不需要經過王希堯的同意。

  可是直接去刺殺曹操,實在是太魯莽。

  劉協冷笑道:“有高人?曹孟德身邊的高人能有多厲害?朕不相信他能高過王太傅。”

  劉協的話,不是恭維,不是捧殺。他是真的認定,王希堯就是武藝劍術最強的人。

  王希堯的劍術境界,劉協看來,簡直就是神乎其技。

  荀彧說道:“陛下,刺殺曹孟德,不是良策啊。一旦失控,朝廷必定大亂。到時候,陛下可能都會有危險。”

  刺殺就像是玩火。

  玩火者,必自焚。

  荀彧這樣的正人君子,是非常反感暗殺之類的手段。

  劉協說道:“荀彧先生,不殺了曹操,您還有更好的辦法和謀略來阻止曹孟德嗎?”

  荀彧哪里有什么辦法。

  任何謀略,在絕對的力量面前,都會顯得那么蒼白無力。

  劉協看向了王希堯。

  王希堯說道:“我去見一見曹操。要是他身邊真的有高人,我或許可以感知到。不過,我要提醒陛下,我的修為和劍術并不是天下無敵。比我厲害的人,并不少。”

  王希堯想到了大師兄史阿提及到的南華道人。那個殺害自己恩師的兇手,不知道他的修為到了什么樣的境界。

  王希堯出了皇宮,來到曹操的府邸。

  曹操府邸的匾額已經換了。

  “太尉府”換成了“魏王府”。

  王希堯在魏王府的正堂大廳里,見到了曹操。

  二人相對而坐。

  間隔了十丈的距離。

  這個距離,說短不短,說長不長。

  王希堯一個虎撲就能沖到曹操的跟前。當然,這是在沒有任何干擾的情況下才能實現。

  王希堯隱隱約約感知到,有一股氣息隱藏在大廳的暗處。

  可是具體隱藏在哪里?王希堯不能確定。

  王希堯心中有一個直覺,隱藏在暗處的人,是非常危險。此人修為之高深,是王希堯平生僅見。可能他就是長公主說的那位高人。

  曹操舉起手中的酒樽,遙遙地向王希堯敬酒示意:“希堯賢弟,請。”

  王希堯端起矮桌上的酒樽,說道:“孟德兄請。”

  曹操一口喝下了美酒。

  王希堯沒有喝酒樽里的酒,而是把酒樽又放在矮桌上。

  曹操說道:“希堯賢弟,如此美酒,你不喝,是不是怕愚兄下毒啊?你是在防著曹某啊。”

  王希堯說道:“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我是修行者,還是少沾染這兩樣東西為妙。至于說我提防孟德兄,那么孟德兄你又何嘗不是在提防著我呢?”

  如果不是為了提防王希堯,曹操就不需要和王希堯相隔十丈遠的距離喝酒了。

  曹操說道:“是啊。曹某是在提防著你。當年,我們曾經一起去投靠董卓,以身事賊。刺殺董卓失敗,曹某亡命出逃,是希堯賢弟救了我。曹某能執掌西涼軍,穩定局勢,平定天下,是得希堯賢弟相助。你我二人,兄弟相稱,那是過命的交情。”

  “但是希堯賢弟,你可知道,愚兄懼怕你,羨慕你,妒忌你。曹某如今是貴為魏王,權勢已達巔峰,超越了當年的國賊董卓,可是曹某也到了遲暮之年,垂垂老矣。而希堯賢弟你,還是和十年前一樣,青春年少。有時候愚兄都有些懷疑,你是不是吃了傳說中的長生不老藥。”

  “希堯賢弟你求劍道,走修行之路。我謀基業,走仕途之路。你我都算是達到了各自的巔峰。你若是拔劍,十步之內,取曹某的首級如探囊取物。可是,愚兄要殺你,卻沒那么容易。”

  “有你王希堯在,曹某是吃不香,睡不著。賢弟啊,你讓愚兄感到恐懼。你說,如何是好?”

  王希堯說道:“孟德兄,你曾經說過,你的志向是要匡扶漢室,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可是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和志向。算了…事已至此,以前的事情咱們就不提。孟德兄你不用恐懼,你身邊的那位高人,其修為在王某之上。有他暗處保護你,我殺不了你。”

  曹操笑著說道:“那曹某就放心了。”

  就在此時。

  王希堯心中升起了一股強烈的危機,有著死亡迫近的感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