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百二十一章? 在古代需要考慮環保嗎?

熊貓書庫    我在大康的咸魚生活
🔊點這里聽書

  柳銘淇去年二三月份穿越過來,直到今年的開了年之后,他才覺得一切走上了正軌。

  不但雪災過后再也沒有了災害,而且還風調雨順,到處都是一副蓬勃的生機。

  連帶著裕王府的生意也是越來越順利。

  肥皂工坊正在搬遷之中,又因為忽然出現的硼酸皂,肥皂工坊的面積被迫又要增加一倍以上。

  這下子還得緊急重新又買地來擴建工坊。

  但是相比起硼酸皂的剛剛起頭,肥皂的生產基本上是不怎么受影響的。

  畢竟這群工人已經做得太熟悉了,閉著眼睛都能把流程走完。

  花香精油工坊的人同樣如此。

  每天分離出來的甘油,源源不斷的送到工坊,經過他們的處理,變成了一瓶瓶的花香精油,供應給京畿地區和江南地區的富人們。

  和肥皂一樣,花香精油的產量其實一直都沒有中斷過。

  因為只要有肥皂生產,那就會從豬油里面分離出甘油來,從而供應給花香精油的生產。

  廁紙更不用說了,小葛村一天到晚幾乎是不停歇的干活兒,再加上有了蜂窩煤能取暖和烤火,廁紙的生產已經可以不用管天氣狀況,有些時候直接在大棚子里面進行晾曬就可以。

  廁紙的銷量其實還要更多一些,也成了裕王府商鋪里面,經常能看到的商品。

  可是誰都想不到,最近幾個月產量第二多的,居然是白糖!

  暴風雪過后,堆積在四川和湖南的一千多萬斤甘蔗飛速的運抵了京城不說,柳銘淇從浙江、福建和廣東采購的甘蔗,也一塊兒通過水路抵達了京城。

  浙江一千萬斤,廣東和福建又是兩千萬斤。

  這么四千多萬斤全部短短的兩個多月時間運抵京城,可想而知白糖工坊的壓力。

  原本守在白糖工坊外面的一百多石匠,是準備隨時修磨壞掉的石磨的。

  結果現在好了。

  裕王府再下了五個石磨套件的訂單,然后每天是六個石磨在工作。

  工作量一下增加了五倍,而且是同樣的強度,結果這么一百多石匠直接累垮了。

  幸好京畿地區的雕刻活兒很多,這里的石匠也多。

  看到這邊有活兒干,工錢還給得高,緊急跑過來了五百多石匠,總算是把局面穩住了。

  現在每天接近二十萬斤的用量,出三萬斤左右的白糖,弄得整個兒白糖工坊的空間都被占據了,卻還是不大夠用。

  這也是整個兒工坊的極限。

  眼看著天氣已經熱了起來,白糖工坊的地下早就挖了十米深度的地窖。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甘蔗不會被被高溫弄得腐爛變質。

  因為白糖的產量多了,大白兔奶糖的生產也開始加快了速度。

  柳銘淇不是二月份叫人從北方乞顏高原的部落購買母牛嗎?

  因為錢給得夠,在利益的驅使下,許多商號直接用飛鴿傳書讓那邊的駐扎人員開始準備。

  于是最快的二月便開始了在牛圈里面調養經過一個冬天摧殘的母牛的身體。

  三月上旬,第一批母牛就沿著官道往京城而來。

  四月下旬這批母牛便抵達了京城外的農場,從那個時候到現在,每天都有幾十頭、上百頭母牛入住了新家。

  這塊農場的面積高達兩千五百畝,包括了三座小山坡。

  太祖有令,宗室不得買賣農業土地,連擁有都不行。

  其中就包括了這種飼養牛。

  怎么辦呢?

  柳銘淇找了景和帝,請他把南郊的一塊皇莊土地租給了自己。

  我不買,就租用,這下總可以了吧?

  對此所有的朝臣們,包括御史都無話可說。

  牛來到了農場里面之后,由農場的總管唐五來負責具體的飼養和實驗改良工作。

  另外裕王府還派了一個管事去,幫著他管理雜物,比如人事、物資、聯絡等等。

  唐五其實相當于技術總管,別的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只用認真的飼養母牛,讓母牛能產更多的奶就好。

  不過這些奶牛到了新的環境里面,又沒有產小牛犢,當然現在還不能產奶。

  大白兔奶糖工坊里面使用的水牛奶源,全都是從京畿地區方圓一百里收來的。

  很多人凌晨的時候就收集好了牛奶,然后披星戴月的開始往京城趕,最遲中午就能抵達。

  這樣再趕回去,基本上一天什么事情都不用做了,就只是送奶而已。

  但裕王府給的收購價格高啊。

為了能多掙  點錢,他們就算辛苦一點也心甘情愿。

  但在剛剛負責了一段時間大白兔奶糖工坊的小綠玲來說,就顯得有些不滿意了。

  本來水牛奶的產量就不多,還得和蛋糕、奶茶搶奪原材料,收上來的價格就很高。

  再加上了遠距離運輸,成本又一次增加。

  如此的算下來,大白兔奶糖別看賣得挺貴的,但利潤率卻不高。

  綠玲從去年就開始跟著柳銘淇學習阿拉伯數字,學習一些簡單的記賬方法,為的就是今天的獨當一面。

  獨當一面是好事兒,不過這個利潤率卻始終讓她沒辦法開心起來。

  之前說到產量第二多是白糖,每天出產三萬斤。

  那么最多的,肯定就是蜂窩煤了。

  蜂窩煤的產量是無可爭議的第一。

  每天五千萬個的產能,直到現在五月份了都沒有停下來。

  之前堆積下來的訂單很多。

  東南、西北、北方、東北這四個地方便有四十億個蜂窩煤的朝廷訂購。

  然后每個月還要給四個地方各一億個蜂窩煤。

  這還僅僅是朝廷的大訂單。

  各個附近省份的經銷商們的訂單更是源源不絕,沒有因為天氣不冷了就不用,老百姓們的日常生活都能用到。

  大舅徐東升二月底第一次回江南的時候就帶了一百萬個蜂窩煤回去。

  結果蜂窩煤得到了一致的好評。

  不但是窮人家喜歡,就連富貴人家也喜歡。

  畢竟它不像煤炭那樣,一用就是煤炭粉塵到處漂,非常方便和整潔。

  另外南方的天氣比較濕潤,木材濕潤通常不容易燃燒,即便燃燒起來也是煙霧繚繞。

  蜂窩煤就成了很好的替代品,占地又不多,堆放一大堆之后能用很久。

  而運費加上成本和利潤,一個蜂窩煤五文錢不便宜,但是有錢人家還是不在乎。

  方便好用,才是他們的購買標準。

  事實也是他們購買了絕大部分的煤炭。

  然后大舅這一次其實并沒有掙多少錢,除去一切的開支,他僅僅賺了幾百兩銀子。

  別笑。

  這是真的。

  一個蜂窩煤二文錢。

  一百萬個蜂窩煤購買價格也就才二千兩銀子。

  二千兩銀子的生意,賺到幾百兩銀子,已經算是不錯了。

  為此,第二趟他再過來時,柳銘淇問他要不要再運十來船回去,他都拒絕了。

  除非是兩文錢的成本,不然運到江南的受眾面太狹隘了,沒辦法掙什么錢。

  哪怕掙的都是很辛苦的錢,劃不來。

  從這一點來說,徐東升做生意的心思就有些不夠積極了。

  管它掙多少錢呢,反正只要能掙,我一天到晚都拉蜂窩煤回江南都行。

  反正漕運的大運河航行,使得運費很便宜,再加上是屬于侯爵的商號,漕運衙門的各個關卡也不為難。

  最后繳納的商稅更是不多,這不是相對于別的商人們的巨大優勢嗎?

  就這樣的條件下,大舅徐東升只想著做分量少、價格高、利潤高的產品,不能說胸襟不夠,反正差了點意思。

  當然了,這也是普通人正常的想法。

  如果柳銘淇自己有這么一個圣人侄兒,他也會想著直接傍大腿了,還奮斗什么啊?

  其實少年也想過,等到以后條件成熟了,是不是可以考慮把蜂窩煤的配方公布出去,讓更多的普通人可以大家湊錢買多點煤炭,從而自己做蜂窩煤。

  本身這種民生相關的東西,柳銘淇就不想怎么掙錢。

  肥皂他都想降價了呢。

  不過現在絕對不行。

  現在柳銘淇不這么做的原因,在于古代的商業市場是一個非常野蠻的市場。

  他擔心即便是自己把配方公布出去,那些上游的煤炭商人就會漲價,然后下游的制造工坊也會漲價。

  本來是惠民的一個事情,最后弄得小老百姓卻得不到實惠,最后還是只能砍柴來度日。

  然后第二點,資本家的心基本上都是黑的。

  為了追求最大的利潤,你認為他們會給老百姓一百文每天的薪酬?

  做夢吧!

  每天能有三十文就不錯了,你想做就做,不想做有的是窮得沒飯吃的人來做。

  對了。

  還不可能包三餐,你想吃自己帶來,不吃餓死了就扔出去,再找別的人來。

  這就是典型的血汗工廠,甚至是比起現代的血汗工廠還要黑,還要殘暴。

  別以為這只是在華夏。

  日不落帝國的血汗工廠同樣是這樣的,只不過現在人家洗刷掩蓋住了,一味的以紳士自居,就好像這樣就能掩蓋那原始資本下面的濃濃血腥味一樣。

  最重要的其實還都不是上面的兩項,而是一個人們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

  環保。

  在古代搞環保?

  許多人一聽就覺得好笑,有這個必要嗎?現在有那些大黑煙囪嗎?有那無窮無盡的廢氣廢水廢渣等工業污染嗎?

  充其量就是現在做了點蜂窩煤,但這個連京畿地區都沒有污染到,甚至是帝京城也影響很小,放在整個天下來說,屁都不算。

  古代這么環保的地方,還要搞環保,不是圣母病發作了吧?

  當然不是。

  古代對于環保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這個直接影響了中國許多個朝代的更替和興衰。

  只不過是他們自己沒有察覺出來。

  那便是水土流失引發的黃河不斷肆虐!!

  因為過度砍伐樹木而引發的水土流失,使得黃河水泛濫,席卷著大量泥沙從西北高原沖刺而下,從而不斷改道,在歷史上不知道發生了多少次。

  甚至于歷史上的許多名城,包括了現在這座帝京城,就是因為黃河改道而消失在了人們的眼線中。

  今天你去黃河邊上看那黃黃泥水,你能想象當年黃河其實清澈見底的嗎?

  這都是千百年來,黃河沿岸的老百姓為了生存,拼命的砍伐樹木而引發的災難。

  這就是所謂的“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的印證。

  柳銘淇出門的時候,特意看了一下黃河流經京畿地區的區域。

  它的水已經不再澄清了,已經有些渾濁,但比起后世來,還是要好太多。

  老百姓們為什么要砍伐樹木?

  絕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們要燒水做飯和取暖。

  朝廷又不會給他們發錢去買柴火,那么他們自然便就地取材,不斷的砍伐那些無主之物了啰。

  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居住在城里的人們需要柴火來燒火做飯、取暖。

  砍柴人這種職業,千年以前就已經有了。

  你能想象數十上百萬老百姓在黃河沿岸一路的砍伐樹林破壞神態環境的場面?

  而且他們從古至今都是這么干的!

  想想都覺得頭皮發麻!

  黃河能支撐了一千多年,已經很堅挺了,完全不能怪這條母親河,它為我們華夏已經付出承擔了太多太多。

  柳銘淇做出了蜂窩煤,黃河上游距離京畿地區又不遠,他的銷售網絡完全可以覆蓋這些區域。

  而西北這些窮人扎堆的區域,他是不準備把經銷權讓給別人的。

  他要全部自己來,就用每個兩文錢的價格來賣,讓老百姓覺得買蜂窩煤比他們砍伐樹木要方便得多。

  更要讓那些城里使用木材的大戶們,都習慣了用蜂窩煤。

  他們一旦不用蜂窩煤,那么專門賣給他們柴火的砍柴人就不會去砍伐樹木。

  這就是供需關系的改變,直接會保護那些樹林植被,保護黃河這條母親河。

  你說說,有了這樣的話,柳銘淇還能放手蜂窩煤工坊嗎?

  不能!

  放手了就是對民眾的犯罪,就是對整個國家整個華夏民族的犯罪。

  在這一刻,柳銘淇看著自己的影子,都覺得金光閃閃,非常高大。

  我太牛比了!

  要是現在有聯合國,還不得發幾十上百個獎章給我掛著呀?

  注: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記載:“今齊、魯間松林盡矣,漸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太半皆童矣”。

  在大宋剛剛蓬勃發展的宋太宗年代開始,就進入了一個新的小冰河期,這個時間持續了大約數十年,因此老百姓瘋狂的砍伐樹木。這也就是為后來宋朝屢次遭遇黃河改道埋下了伏筆。

  現在年齡大了,每每讀及這些古書,都覺得歷史的發展是必然,自然災害來源,大部分都是大家一起自己做死,不給子孫后代留后路!

  今天三章11000,抱歉抱歉,休息一下!

感謝老爺們都還在支持我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