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七百四十八章 奇特

熊貓書庫    納米崛起
🔊點這里聽書

  這種依附在核電池上的火星生物,是一種真菌。

  雖然和熒惑真菌不太一樣,但從雙方一部分基因片段存在重疊的情況中,兩者應該是有一個共同祖先的。

  不過與專注于高速變異的熒惑真菌不一樣,這種真菌的基因序列相對穩定,而且進化出其獨特的生存模式——噬熱。

  噬熱真菌的噬熱特性非常強大,甚至可以硬抗核衰變的輻射,同時不斷吸收核衰變產生的熱能。

  為了研究噬熱真菌,航天部緊急召集了一些專門從事熒惑真菌研究項目的科研人員。

  在這些專業的科研人員,日以繼夜的研究下,噬熱真菌的廬山真面目,終于一點點被揭開。

  首先被研究人員確定的,自然就是噬熱真菌和熒惑真菌,存在親緣關系。

  兩者應該是擁有共同祖先的,或者噬熱真菌就是熒惑真菌的一支特異變異分支。

  畢竟熒惑真菌的可怕變異速度,經過如此漫長的時光,在此期間,究竟是變異出多少種變異分支,至今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科研人員猜測,可能在過去某一個時間段,熒惑真菌遇到一處天然的放射性礦區、或者是遇到火山噴發、小行星撞擊火星之類,導致地幔的放射性物質,出現在地表之中。

  熒惑真菌遇到這種特殊的熱能環境,經過一系列的適應性進化之后,變異出噬熱特性的噬熱真菌。

  而在這種變異過程中,由于基因分化嚴重,導致噬熱真菌和熒惑真菌,逐步分化成為兩個相對獨立的物種。

  同時噬熱真菌也失去了高速變異的特性,取而代之的噬熱特性和抗輻射特性。

  噬熱真菌的抗輻射特性,是一眾研究人員見過的生物中,目前已知的最強生物。

  當然,藍星其實也有相類似的情況,那就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的廢棄廠區內,也進化出相類似的真菌,同樣擁有超強的抗輻射能力。

  永遠不要小瞧生物的適應性和進化能力,特別是那些不起眼的微生物,它們才是真正的進化大師。

  第二個被研究員們研究出來的成果,就是噬熱真菌的噬熱本質。

  要知道核電池失控后,此時的溫度,已經維持在500~600攝氏度之間,足以融化很多化合物了。

  普通的藍星生物遇到這種高溫,內部的分子結合鍵,都會出現崩解和變質。

  這也是我們常說的“燒糊了”,就是生物體的蛋白質不耐高溫,出現分解的情況。

  是噬熱真菌卻可以承受500~600攝氏度高溫,從核電池上攝取需要的熱能。

  這其中必然有秘密。

  經過研究后,噬熱真菌的耐高溫特性,其根本原因終于水落石出。

  原因在于噬熱真菌是一種擁有“擬態”的生物,它們每一個真菌之間,看似是獨立的個體,實際上它們卻有分工協作的社會性。

  遇到高溫環境時,噬熱真菌會隨機應變,如果環境溫度適宜,它們會直接進入繁衍模式。

  如果高溫環境的高溫,超過了本身的承受極限,它們會做出另一個改變。

  根據研究獲得的數據,噬熱真菌的極限承受溫度,是183.6攝氏度,超過就會出現有機體變質、分解。

  那噬熱真菌是如何承受500~600攝氏度的核電池高溫?

  原因在于高溫變質上,一旦遇到超過極限的高溫,它們會不斷通過自殺式的方式,逼近高溫區域。

  然后那些被高溫殺死的噬熱真菌,會因為高溫變質,變成一種特殊的納米結構,這種納米結構可以阻擋高溫,同時將高溫區的熱量,定向轉移到外面,形成熱能傳遞通道。

  這就是之前,在核電池周圍看到的灰暗蜘蛛絲狀物質,那些蜘蛛絲狀的物質,就是熱能轉移通道。

  至于為什么,噬熱真菌要用這種方式,犧牲一部分個體,用于搭建熱能轉移通道,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研究員們猜測,這應該和火星的環境有關系,對于火星地表而言,熱能的主要來源有三個。

  一是太陽能,二是局部地熱能,三是天然高濃度的放射性礦物。

  由于火星距離太陽相對比較遠,每天可以獲得的熱能,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局部的地熱能、高濃度放射性礦物,就成為非常寶貴的熱源。

  噬熱真菌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這種熱源,必須采用特殊的方式,最大限度的“保溫”。

  這也是為什么,33號探測器會出現散熱失靈的原因。

  因為噬熱真菌將33號探測器當成了一個熱源,然后激活了保溫功能,它們在阻止熱能向空氣散熱,然后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其中的熱能。

  正是因為這種保溫功能,讓33號探測器的散熱板,出現了無法正常散熱的情況。

  同時也因為33號,會不斷的移動,導致噬熱真菌無法構筑出熱能轉移通道,沒有出現明顯的絲狀物,讓常海濤等人沒有發現其中的問題。

  3號探測器扔下核電池后,噬熱真菌在沒有熱源的情況下,很快就自然脫落,讓散熱板重新恢復正常。

  同時被丟棄的核電池,也成為噬熱真菌的新目標,在周圍迅速繁殖,然后用保溫層包裹住核電池,實現保溫功能。

  在搭建了熱能轉移通道后,核電池周圍就變成了噬熱真菌繁衍生息的棲息地。

  這才有了常海濤等人,看到的那一幕,黑灰色絲狀物覆蓋了核電池。

  臨時組建的研究團隊,利用電場合成技術,經過一個多月的嘗試,終于成功復刻了噬熱真菌構造出來的那種耐高溫納米結構。

  幾名研究員興奮不已的測試著,在化驗室內,這種特殊納米材料,其神奇的特性,讓眾人露出不可思議的神情。

  “竟然可以抵抗中子照射,它們利用了鋰和碳,加上火星地表豐富的鐵和硅,打造出這種神奇的材料。”一名研究員贊嘆不已的說道。

  某種程度上,噬熱真菌的這種行為,是在人造放射性物質,然后實現熱能的可持續發展。

  畢竟碳和鋰被中子照射后,有可能會衰變成為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然后噬熱真菌就會利用這些人造的放射性物質,再次形成新的核電池。

  對于熱能稀少的火星而言,噬熱真菌的生存模式,就是超出了人類的想象力。

  一名研究員無奈的笑道:“沒有想到,我們人類竟然不是太陽系中,最先利用核能的生物。”

  “是呀!大千世界,真是無奇不有。”

  雖然噬熱真菌的這種納米結構,對于人類的借鑒意義不大,但是這何嘗不是另一種生存模式。

  為人類進一步了解外星生物,提供了一些全新的方向。

  三五第一_www.35wx.la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