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再次進入河南大地的闖營,全軍都似乎重新復蘇了一般。
闖營自起兵以來,數次遭遇滅頂之災,但每一次都是在河南大地上重新浴火重生,河南這塊廣袤的大地,帶給闖營的不僅僅是輝煌,還有那永不言敗的堅定信念。
自入河南以來,闖營已經連克鄧州、南陽、南召,葉縣,大軍已經準備殺開封府。
不同于湖廣明軍對于后勤補給要求極高,闖營自入了河南,完全就象是回到了自己家的后花園,始終保持著高強度的進攻態勢,連敗開歸總兵高第,河南府洛陽總兵更是直接收縮兵力,伊陽,臨汝,全力防守,阻擋闖營進入河南府境內。
不過高第雖然在魯山敗退,但其主力損失并不大,與其說是敗退,還不如說是保存實力,主動后撤更形容一些。
但是當闖營的矛頭放過河南府,直指開封府后,高第卻也是坐不住了,重兵駐于襄城,許昌一線,擺出一副決戰的架式,同時緊急向洛陽的三順王求援。
不過闖營并沒有攻打依伏牛山脈,據險而守的高第,而是在葉縣沿昆水向東,出其不意直接拿下偃師(漯河),自黃淮平原向北推進,直接兵逼臨穎,許昌。
高第于許昌集結兵馬,與闖營李過部隔梁水對峙,但闖營卻是四面開花,西華、陳州、太康、商水、扶溝等兵力空虛的府縣,接連被收復,劉體純甚至折而向南,兵逼汝陽府,與明軍湖廣軍團匯合,將汝寧府整個一口吞下。
紹武三年臘月間,在朱聿鐭提兵北進兵逼濟南之時,闖營各部匯合于許昌,自三個方向壓迫向高第部,袁宗第部更是一馬當先,自扶溝沿水水北上,直撲開封而去。
許昌會戰并沒有打響,手中兵力只有不足兩萬人的高第,面對著十數萬的闖營,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戰意,直接選擇向開封突圍。
但是他明顯小窺了闖營的老本行,在逃跑和追擊方面,闖營向來都是大明軍隊之中數一數二的存在。
高第臨陣退兵,下場也就只有一個,那便是直接被闖營追擊的潰不成軍,高第最后只帶著三千余騎兵狼狽逃回開封城,直接選擇閉門不出。
在闖營高歌猛進,準備直搗開封之時,河南府的軍隊終于開始有了動作,洛陽總兵率兵南下南召,對南陽虎視眈眈,威脅明軍后路,而三順王大軍則是折而向東,全力救援開封。
畢竟開封作為河南腹地一個重要支撐點,是連接數省的戰略要地,特別是如今清軍統帥阿濟格正在山東與明軍主力會戰,一旦開封有失,明軍就可以自開封東進或者北上,直接切斷阿濟格大軍的后路,而這個責任,是三順王所無法承擔的。
因此雖然趁著明軍主力在河南東部南部大肆攻略的時機,全軍南下攻入已經兵力空虛的湖廣之地,才是上上之選,但是在明軍隨時可能拿下開封并且威脅到山東戰局的情況下,開封城卻是由不得三順王不立即提兵來救。
事實上,對于習慣了無后方流竄作案的闖營來說,后路什么的他們上下都不是太在乎,更別說如今汝寧府已經拿下,已經與鳳陽府、湖廣連成一片,南陽府的重要性已經大為下降,更別說這里還有闖營郝搖旗部鎮守,洛陽總兵想要拿下這里,估計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更別說,這孫子根本就不是在打仗,作戲的成分更足一些。
擺在他們面前的障礙,已經只剩下清廷三順王的大軍,只要擊敗了這支大軍,沒有了滿清中央軍的壓制,本就首鼠兩端的河南省兩大總兵,估計就會直接向大明請降,整個河南可以傳繳而定。
在中牟縣東,一直恭候著清軍到來的闖營與三順王大軍終于碰撞在了一起。
如今的三順王手底下的軍隊,已經有六萬余之眾,雖然大半都是新召募的青壯,但是卻也是得到了數月訓練,在三順王嫡系作為骨干支撐下,他們的戰力也是不容小窺的。
而闖營在這幾年不斷連續作戰之下,通過殘酷的自然淘汰,全軍上下亦是煥然一新,雖然還達不到當年闖營巔峰時的狀態,但也已經擺脫了初至湖廣時殘兵敗將的凄慘模樣,士氣高昂,斗志昂揚。
在戰場上,只要敢玩命,哪怕是雜兵都能創造奇跡,更別說銳兵數量已經極為驚人的闖營了。
若說之前闖營還是因為有共同的敵人,所以才打著大明的旗幟征戰,但如今在朱聿鐭明詔天下,愿意給他們海外封王建藩之后,現在他們就是為自己的未來而戰了。
雖然闖營是堅定的反清派,但是他們卻也不得不考慮,當滿清倒下后,大明會對他們進行追責的可能性。
大明皇帝一向是寬容的,對造反者從來就沒有說趕盡殺絕的,萬歷、天啟年間山東聞香教,被官兵揍趴下后,除了領頭的徐鴻儒,其他頭目都只是讓他們立下字據,不再立社結香眾,就此了事。
就算最剛愎自用的崇禎皇帝,在崇禎十年殺的李自成只剩下十八騎后,大明各地的反賊個個遭到重創的當口,也同樣沒有窮追刨了他祖墳、已經窮途末路的張獻忠的債,依然接受了張獻忠的投降,并沒有趁機趕盡殺絕。
雖然這最后被證明是放虎歸山,但確實是歷來的皇帝都沒有過份逼迫大明百姓。
若是崇禎手底下的文官集團以及地方士紳們,在崇禎十年后不再橫征暴斂,不再將賦稅轉架在普通百姓身上,不再騷主意一個多過一個,剿餉、練餉、遼餉就此停止下來,說不定大明還真能借這個機會,再續個十幾年的命。
按照大明朝那幫子官僚們的脾性,這個可能性幾乎可以說是十成的。畢竟闖營自起兵以來,弄死的文官士紳已經不計其數,他們與士大夫階級,是完全的對立狀態的。
如今有了這個出路,闖營上下都放心了許多,就連最排斥大明的黨守素、賀珍等,如今的作戰心態都悄悄發生了改變,變得更加積極主動,往日的抱怨聲也少了許多。
“叔伯兄弟們,你們準備好了嗎?!拿下當面這些數典忘祖的驢球子,咱們就能回陜西了!”
如今的李過已經一掃往日的陰郁之色,策馬奔馳在一眼望不到盡頭的闖營陣營之前,不斷的發出高呼聲。
“必勝!”
李過每過一營,迎接他的都是直沖云霄的回應。
尤其是闖營之中的老將們,個個都是有些眼眶濕潤,胸中豪情萬丈,雙目死死的盯著不遠處的清軍,熾烈的戰意不斷的騰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