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551章新的甜瓜品種,引發的一臺大戲

熊貓書庫    1979閑魚人生
🔊點這里聽書

  駱濤一行人來到蔬菜大棚區。

  隨意挑了一個棚,大隊人馬便走了進去,看見棚內有幾位看著有四十多歲的婦女同志在忙著打理蔬菜。

  她們見來這么多人,還都是不認識的,很是緊張,停了手里的活,都愣在原地不知道怎么開口。

  這時魏二來和萬和他們就發揮了他們基層工作的優越性,向她們介紹了駱濤一行人。

  彼此之間有了一定的了解,駱濤也充分發揚了要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的精神。

  視察工作先放在一邊,同鄉親們聊聊家常這是有必要的。

  “家里幾口人?”

  “您來這上班有多長時間了?”

  “那你們一家一年的收入怎么樣?”

  如此樸實的問話一下子就拉近了他們彼此之間的距離。

  幾位老大姐見駱濤不光穿著樸素,灰色中山裝,腳上穿著一雙老布鞋。

  更重要的是他長了一張好人的臉。

  讓人看著就格外的舒服,特別是他一笑就如春風一樣,溫暖了所有的人。

  駱濤現在的長相真應那句老話,相由心生,人的相貌會隨心地的好壞而發生變化。

  “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

  好事做多了,不但能改變一個人的心境,也能改變一個人的相貌。

  雖然沒有亞洲四大邪術那么夸張,但也相去不遠。

  “相由心生”這個“相”不是說改變一個人的容貌,而是增加一個人身上善良的光環。

  對于面相這一點的改變,作為本人的駱濤他是很有體會,畢竟,他是見證過他自己未來到六十多歲時候的樣子。

  如今,一切都在發生著改變,他對此并沒有覺得驚訝,這也許是上天在幫助他跟上一世的那個他來一次長相上的斬斷。

  更為重要的是重生的十多年來,他已經習慣現在這個“駱濤”的生活習性。

  對于前世的幾十年,他只能說那不過就是一場虛幻的夢境。

  這一世才是他的真正人生。

  幾位老鄉特別喜歡跟駱濤和朱霖聊天,大家站在溫度已經上來的蔬菜大棚內聊著家常,她們還非常熱情的給駱濤夫婦介紹她們現在管理的這一棚應季蔬菜。

  聽她們的介紹,駱濤才知道這種植西紅柿產量非常可觀,達到了畝產三千斤。

  也了解到了很多關于這種植西紅柿的知識。

  “光聽你們說這西紅柿甜,要嘗嘗才真正知道它甜不甜?”

  要知道這大棚里的菜,可沒原生態的好吃,就拿這西紅柿來說,大棚內種植的西紅柿就沒有原生態的甜、好吃。

  她們一聽駱濤要吃大棚內的西紅柿,心里也非常高興,但也有顧慮。

  畢竟這大棚種植出來的菜,不是她們自家小菜園的。

  出于最本質的考慮,她們稍稍猶豫了一下。

  不過,也就那么幾秒鐘,她們也想明白這老板要吃自家的東西,哪里還需要征求別人的意見。

  再者村支書的二來和萬經理他們都在,以后也不存在懷疑她們偷吃的這個可能。

  于是便大大方方邀請駱濤一行人吃西紅柿。

  她們挑選那些又紅又大的采摘。

  在場幾個有身份的皆人手一個,駱濤剛拿手上,徐樂隨行來的幾人就趕緊遞上了水,意思就是要洗洗再吃。

  駱濤見狀臉色一沉。

  “自己種的蔬菜自己都不敢放心大膽的吃,又怎么能讓別人信任我們種的是好菜。”

  駱濤狠狠的警告了他們一次。

  他們被駱濤這么批評,也知道錯了,都低著頭。

  駱濤也沒打算抓住他們不放,準備狠狠的整理一下他們。

  目光和思緒很快就轉移到了手里的西紅柿上,隨便糊弄了幾下,便咬了一大口。

  味甜汁多,不愧是蔬菜中的水果,水果中的蔬菜。

  剛才的這一幕,自然是被同行來的溪翁鎮的幾位領導看見,這對他們對駱濤的認識又加深了一些,對駱濤的好印象更是達到了從未有的高度。

  紛紛夸贊起了駱濤,同時也用實際行動表示了對駱濤認可,紛紛效仿駱濤的吃相。

  這西紅柿非常好吃,駱濤對此贊不絕口,更是對幾位老大姐說,西紅柿能這么好吃離不開她們的辛勤付出。

  一句話普普通通的問候。

  差點讓幾位大姐熱淚盈眶,她們臉上洋溢著喜悅,得到別人的認可,這是一件多值得慶祝的事。

  又跟幾位大姐聊了幾句,一行人在萬和的帶領下又走訪了幾個蔬菜大棚。

  太陽高高掛起,地表溫度也是越來越高,這時候再進大棚,那絕對是對身體的折磨,而不再是享受。

  出于種種考慮,一行人也不打算再繼續進棚視察,而是來到西瓜種植區找了一處涼棚,坐在涼棚下擺放的高粱桿上。

  駱濤問萬和:“這個天氣老鄉還在不在棚內工作?”

  “現在都不在工作了,我們是有時間規定的,由于現在是暮春,溫度有一點回暖,一般都是早上六點開始工作,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這期間都是休息時間,下午四點到六點。…”

  萬和做為這邊的負責人,他詳細跟駱濤作了解釋。

  這個作息時間規定看著很好,但在駱濤看來過于僵硬,不太靈活。

  便建議道:“這太死板了,工作時間我看你們還是要根據當天的天氣變化靈活安排,熱了就趕緊早點休息,涼了就多干一點。”

  后有跟鎮里的幾位領導建議,“這邊要是出現了什么問題,你們有責任出面維護鄉親們的利益,…畢竟,這是在你們的治下。”

  當駱濤說出這番話,體制內的幾位大受鼓舞,他們覺得這天底下才再找不到比西昌還好的投資企業。

  也更找不到比駱濤還深明大義的企業家了。

  “駱先生,我們一直都很感謝西昌都來我們這里搞投資建設,…說實話自從西昌來到我們溪翁鎮之后,我們鎮的變化那是一年比一年好,…還間接的吸引別的企業到我們這里來。

  這兩年鄉親們的生活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大家都非常感謝西昌,感謝您。

  鄉親們都說西昌的好,可沒人說西昌的不好。

  我跟您說一句實在話,只要西昌能帶領大家伙致富,其實大家累點苦一點都沒什么。”

  他又極具鼓動性地問周圍,圍觀的老鄉們:“你們說是不是這個理?”

  鄉親們紛紛稱贊起了西昌。

  這時人群的外圍突然來了七八位不速之客。

  為首的人叫孫戰安,他也就是現在密云的一把手當家人,其是一名轉業軍人,是正兒八經上過戰場的英雄。

  谷</span就算到了地方,仍然保持著軍人的爽邁直爽。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他的大笑在密云也算是一個標致,由于這位常年喜歡深入基層一線,密云四十萬老百姓對他非常有印象。

  大家都認為他是最能跟老百姓站在一起的官。

  駱濤對這位也是多有了解,很佩服他的能深入基層,真正了解老百姓的心聲。

  他也多次來溪翁鎮的西昌菜籃子考察調研,這里的鄉親們也大多是認識他的。

  他的到來自然引起了一陣騷動。

  大家都呼:書記和縣長來了。

  也都紛紛避道讓行,由此可以看出他確實很得密云老百姓的愛戴。

  他和張東風在群眾中一點沒架子,親切的同大家握手,互相問候幾句。

  這縣里的一二把手來了,駱濤自然要起身迎一下。

  “孫書記,張縣長,好久不見啊!”

  “駱先生,您這可不對了啊,來密云怎么也得到縣里坐一坐,讓我和張縣長盡盡地主之誼啊!

  您就提前打了一個招呼,不聲不響來了,要不是懷縣的陳農同志給我們來電,我們還在縣里干等著呢。”

  這番話頗為有一點興師問罪的意思,現在也看到了,這就是這位的性格使然。

  他內心可沒有問罪的意思,這不過就是為顯示彼此之間熟悉罷了。

  駱濤也是爽快的承認了錯誤,又打趣了一句,“怎么?這溪翁鎮就不是您孫書記的治下了。”

  大家聞言都是莞爾一笑。

  駱濤又道:“我看在這里,你們兩位也能盡一下地主之誼,剛才鎮里的王書記他們可都請我們吃了西紅柿。”

  孫戰安心里知道他是打趣,面上略顯驚訝,手指著溪翁鎮的書記,笑著批評道:“我說你個老王啊,你們這么做可不對了,你們提前請了駱先生,讓我和張縣長怎么辦?”

  領導開起了玩笑,那屬于是冰上踩高蹺,容易破相。

  嚴肅的幽默。

  溪翁鎮的王書記也緊跟著領導走,話不多,做到點到即止便可。

  笑著承認錯誤,“我的錯。”

  這時一直沒說話的張東風縣長,恰逢其時站出來“打個圓場”。

  “既然老王他們請了駱先生吃了西紅柿,我看我們不如就請大家吃西瓜。”

  說話有時候就需要技巧。

  這話要是別人說,給人的感覺就是準備白嫖,在人家的場子請人家吃自己種的西瓜,怎么想都感覺有點別扭。

  但這話由張東風說,就不一樣了。

  在場的體制內的人誰不知道,駱濤和張東風是一家人,都算作市一把手,再大了說是徐家一系的人。

  一家人吃幾個西瓜算什么。

  其實大家都在“玩”,說了這些話真的就是為了幾個西瓜嗎?

  大家不過都是在拉近關系。

  這事看似好像跟提前排練過一樣,其實現實中這種情況隨時可見。

  小說中的故事是有邏輯安排的,但現實中的很多事的發生都是偶然性,不是必然。

  當一個事件出現了多處巧合,那絕對是陰謀。

  “這個好,如此天氣,正適合吃瓜。”駱濤沒等孫書記接話,他作為這里真正的地主便開口附和。

  這三位表演藝術家表演完,就該一級演員上場了。

  溪翁鎮西昌菜籃子的經理萬和,立馬帶著人去大棚里撿西瓜。

  動作非常麻利,沒一會兒幾個人就抱這七八個西瓜而來。

  有人也早就已經準備好了清水和小桌子,與切瓜利器。

  這些都不需要駱濤說他們就妥妥地辦好了。

  幾分鐘大家都圍坐在西瓜涼棚下吃瓜。

  就在大家陷入享受美食的時候,張東風忽然來了一句,“清敵炎威退,涼生酒量寬。”

  大家一愣,不是說好了大家都專心做個吃瓜群眾,你怎么當起了文化人。

  這個口子被張東風這么一開,就連出身軍旅的孫書記也忍不住迎合了他幾句古代關于西瓜的詩詞。

  “這西瓜是什么品種,怎么這么甜,皮還薄?”

  面對孫書記的提問,萬和充當講解員,解釋道:“孫書記,這是遠疆育種專家吳明珠研究員研發出的8424甜瓜品種。………”

  吳明珠先生是我國甜瓜界的大神,絕對是“甜瓜女王”,維吾爾族的人們親切地稱她為“戈壁灘上的明珠”。

  她還是袁神的同學。

  8424這組數字就是這個品種的西瓜代號,是吳明珠先生于1984年研究出來,24這個數字有人說是時間,也有人說是當時使用了許多實驗配比方案,最終在第24組找到了良種。

  8424這個品種的瓜,果皮較薄,果肉粉紅色,質地細松脆,品質極佳。

  在市場上非常受大家的喜愛,由于研發時間過短,現在傳播力度還不是很廣。

  西昌能到這么好的甜瓜品種,還多愧了農科院在背后背書,有了他們給做后盾,西昌現在每一年種植的蔬菜基本上有一批新研發出來的新品種。

  這便是背靠大樹好剩涼的最好的實例。

  不過,這風騷的事,大家都是適可而止,畢竟,除了駱濤之外,其他人的傳統文化底子都很薄弱。

  話題漸漸偏離,于是大家一邊吃著西瓜,一邊聊著發展的事。

  大家群策群力提了不少意見,這讓負責的菜籃子基地事務的田浩和萬和倍感壓力。

  當然了體制內的幾位不會干涉他們平時正常的工作,他們只關心未來西昌菜籃子向外發展的事。

  關于西昌在懷縣建造的農業研究所,也都已經不是什么秘密的事。

  他們有點擔心密云失去以往做為西昌菜籃子工程主力軍的地位。

  駱濤在這個問題也不跟他們打哈哈,當著鄉親們的面做了保證,西昌會一直在密云,…

  也清晰的向他們說出,未來的西昌是要把密云打造一個全國乃至世界菜籃子行業的標桿。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