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在這個時候涌入了殷音的腦海中,她也得知了這個世界的信息。
這個世界,原主有三個孩子,大女兒夏霽,小女兒夏稚,小兒子夏天。
兩個女兒是原主和第一任丈夫生的,如今大女兒夏霽二十三歲,剛大學畢業沒多久,學的是臨床醫學,成績優異,還拿到過獎學金。
小女兒十七歲,剛剛讀完高二,即將要讀高三,學習緊張,如今放暑假了依舊在學校補課,成績中上。
第一任丈夫是在小女兒夏稚出生沒多久意外死去的。
那時候,大女兒也才六歲。
顧忌著兩個孩子還小,原主沒有立刻再婚,而是一直拉扯著兩個女兒長大,生活比較艱辛。
小兒子是與第二任丈夫生的。只是夏天剛一歲的時候,那男人就提出要和原主離婚。
男人給出的理由是與原主的三觀不合。
原主自然是不同意的,但男人下定了決心,連兒子都不要了,堅決要離婚。
原主根本都不明白丈夫說的三觀不合是什么意思,在她看來,他們的生活明明過得好好的。
最終,兩人還是離婚了,兒子夏天給了原主,如今已經四歲,在讀幼兒園。
說起原主這個人,真是一言難盡。
殷音只想說,原主這個人的性格和為人處世,是華國很多父母的常態。
真實又可悲。
原主是一個控制欲很強的人,尤其是對待三個孩子,她信奉的一句話就是:你是我生的,我要怎么都可以,我管著你怎么了,我看下你的東西怎么了,你是我生的,我是你媽媽,你就得聽著,我讓你怎么做你就得怎么做,要不然你就是沒有良心,就該遭報應。
一種窒息式的控制,以愛的名義對孩子進行控制,干涉孩子的選擇,剝奪她的權利。
原主還是一個喜歡自艾自憐,綁架孩子的人。
她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便是:我辛辛苦苦將你們拉扯大,你們卻這樣對我,我為你們付出了那么多,你們還有沒有良心;為了你們我操碎了心,吃不好睡不好,你們還要我怎樣,難道要我去死你們才滿意嗎;你看看,我每天要在外面辛苦賺錢,回來還要掃地做飯,洗衣服,你們做了什么,什么都不會做,我不就是說你兩句,你還反駁,我還不是為了你,你還不聽話…
這些自艾自憐的話,隱藏著原主對兒女一種更深層次的指責和否定,讓對方覺得對不起自己,產生愧疚感。又貶低孩子,讓孩子產生自己不如他人,一無是處,甚至不配生活在這個世界。
讓孩子看到自己為孩子付出的“愛”,實際上卻是一種道德綁架。
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產生負能量,產生罪惡感,愧疚感,讓孩子不得不聽她的話,不聽話,就是犯了大罪,就是個罪孽深重的人,就該一輩子懺悔。
讓孩子覺得他的存在,他的一切都是錯誤。
讓孩子越發悲觀,久而久之,整個人就抑郁了。
而這種父母,在華國很多很多,多到基本上已經是常態了。
所以殷音才會說這真實又可悲。
而原主的第二任丈夫之所以會和原主離婚,也是這個原主。
他是一個大學老師,他知道原主這種教育方式,這種三觀有問題,他試圖和原主溝通,讓她去改,可原主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