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五章 詭變急智緩兵計

熊貓書庫    俠骨照銀槍
🔊點這里聽書

  韓匡嗣盛氣凌人道:“我大遼國兵威鼎盛,無堅不摧,眾將皆勇冠三軍,何來膽小之輩?”

  凌楚瑜卻譏笑道:“據聞大遼國英雄輩出,善謀者多,如今我一降者來投,卻刀兵相見,不是懼怕又是什么?”

  韓匡嗣哈哈大笑,道:“區區降兵,何足道哉。若為說客,定斬不饒。”兩軍交戰前已定,說客必斬。

  耶律休哥道:“你一降兵,前來投我大遼,既無本事,又無情報,分明是奸細。”

  凌楚瑜道:“我乃宋軍一小將,見遼軍勢大,為求一命而來。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杰,宋軍弱小,竟枉自與遼軍相抗,豈不是螳臂當車。但我剛來,將軍不問緣由卻要殺我,豈不是畏懼我大宋。我也笑我有眼無珠,投錯強主,早知爾等怯懦,不如留在宋軍,殊死一搏,方顯男兒本色。”

  此言一出,滿堂遼將是目瞪口呆,心中似有千言萬語,卻都一時說不出反駁之話來。

  耶律休哥冷冷一笑,道:“好一張伶牙俐嘴,好一條三寸不爛之舌,我看你不是投降,而是學人游說。”

  凌楚瑜道:“我區區降兵,何來游說資格。只不過求一安身罷了。”

  此時耶律斜軫道:“若求安身,沒有情報,只怕不合時宜吧。”凌楚瑜睨了一眼,道:“我剛到軍帳,就有一股殺氣撲面而來,即便是有,恐也無人可信。故而才嘆氣,自己錯信他人,竟將性命交由貪生怕死之徒。”

  眾將聞言皆怒,拔刀相向,韓匡嗣眉間含怒,道:“有我在此,誰敢陳兵?”眾將不得不還刀于鞘。

  韓匡嗣道:“你既來投,也有良策,不妨直言。只要你真心投降,我定不虧待于你。”他擺了擺手,吩咐道:“賜座。”

  待凌楚瑜坐定,緩緩問道:“將軍此番前來,如此雷霆之勢,是否報復宋帝圍攻幽州之仇?”

  韓匡嗣微微一怔,旋即笑道:“你們宋朝皇帝不自量力,被我們殺敗,駕驢車而逃,何來報復一說。”凌楚瑜道:“正是因為宋帝不自量力,妄言拿下幽州,導致慘敗。若大遼不出兵,又何以震懾四海?”

  遼將皆是一愣,此番出戰,名義上奪取城池,實際上是大有報復圍攻幽州之意,以叫宋軍膽寒。

  凌楚瑜續道:“但昨夜徐河一戰,宋軍銳氣勇猛,殺得遼國敗走潰逃,我可有說錯否?”韓匡嗣臉色難看,大喝道:“我看你分明是來示威的。”凌楚瑜道:“若來示威,就不是區區一人,而是身后帶著千軍萬馬。我只是可惜昨夜貴國用兵,竟如此糊涂。”

  韓匡嗣臉色已經十分難看,以為凌楚瑜此番是要來羞辱他,欲要將他斬首示眾。

  可此時耶律沙卻道:“昨夜我軍用兵,為何糊涂?”他對韓匡嗣不滿,但又不好直言他紕漏,如今可借一外人之口說出,也好挫其銳氣。

  凌楚瑜正色道:“宋軍四萬,沿河岸列陣,其勢雖大,但存一弊端。”

  “是何弊端?”

  “昨夜貴軍以騎兵沖殺,先前雖折損人馬,但繼續攻之,宋軍必敗無疑。”

  此時耶律休哥哈哈大笑,道:“我以為是何高論,原來是小兒之見。我也頗知兵法。昨夜宋軍早有埋伏。若不及時撤出,只怕是一萬人馬要折損殆盡。”

  凌楚瑜卻不以為然道:“四萬大軍沿河駐扎,若要撤退,定會慌亂,相互擁擠。昨夜貴軍雖敗,但宋軍埋伏已破,若此時乘勢追殺,宋軍定畏懼貴軍鐵騎之下,到時四下逃竄,后有大河阻攔,豈不自尋死路?”

  韓匡嗣聽他此言,猛拍桌子,道:“我就說應該壓上,爾等偏偏讓我撤軍,誤了我的好事。”

  眾將一聽,皆是憤慨,但又找不到話反駁。耶律休哥昨夜只聽聞韓匡嗣不等他率兵而來便強攻,而宋軍早有戒備,怕他不懂兵法而誤了大事,才讓人傳令退兵。如今聽凌楚瑜一說,倒也一時躊躇起來。

  耶律沙卻道:“簡直一派胡言。昨夜宋軍以壕溝為屏,折損我軍,若再強攻,豈不是落入圈套,全軍覆沒。”

  凌楚瑜反笑道:“都說遼國勇而少謀,如今一見,果真如此。宋軍將四萬兵力窩在河邊,也極難展開。雖一時得勝,卻后患無窮。當時貴軍以突破壕溝,若乘勢而上,宋軍進退兩難,后有大河,軍心必亂,必然自潰。這四萬大軍渡河而逃,貴軍豈不是痛打落水狗。只可惜貴軍忽然撤軍,錯失良機。”

  眾將面面相覷,如此說來,韓匡嗣這個庸才還歪打正著了。凌楚瑜接著說道:“如今宋軍退回對岸,嚴陣以待,此時攻宋,必然要付出慘痛代價。”

  耶律休哥忽然笑道:“那既然宋軍有備,我軍難勝,那你前來投降,豈不是有詐?”

  凌楚瑜道:“我此番來降,是因宋軍賞罰不明所致。而且宋軍即將敗,我為何不事先找到安身之處。”

  耶律沙道:“為何賞罰不明?”凌楚瑜假裝嘆氣道:“西峰寺外,我救下皇帝有功,但將軍樂常嫉賢妒能,將功勞據為己有,還多方打壓,我若是久留,必被他所害。”

  韓匡嗣聽罷后道:“宋將竟如此小心眼?”凌楚瑜道:“當日撤退時,我軍被大惕隱司追得抱頭鼠竄。我曾建議常樂分兵,十騎為什,相距三丈,節節抗擊。可他卻置若罔聞,只顧逃命。事后又怕此事敗露,皇上拿他問罪,便多加番加害。我也是被逼無奈,這才來降。”

  耶律休哥聽罷,想起當日之情形,點頭道:“當時若你們以十人為一隊,節節抗擊,我豈能追殺到逐州城下,宋朝皇帝又豈會駕驢車而逃。常樂真為庸才。”

  凌楚瑜道:“大惕隱司高見。他見我立功,又怕我將他之事告密,故而想除掉我,以絕后患。”

  休哥忽問道:“那你方才所言,有宋軍不日定敗,卻又是為何?”

  凌楚瑜道:“宋帝回京城之前,命河陽節度使崔彥進鎮守關南,以都鈐轄劉廷翰、鈐轄李漢瓊戍鎮州,令殿前都虞侯崔翰知定州。而這邊關大權卻交由劉廷翰,讓其節制緣邊諸軍,準其便宜從事。諸位或許不查,劉廷翰官職原比諸將軍低半截,他們又豈肯甘心聽從。”

  韓匡嗣聽到這里,眼睛一亮,道:“你的意思是,宋軍會內亂?”凌楚瑜笑道:“將軍明查。如今劉廷翰屯兵于此,意在等候援兵。但他不知的是,眾將皆不服他,又豈會聽他號令,到時候宋軍雖勢大,但將心不齊,定會大亂。故而我才投靠大遼,以求安身。這也是我獻給將軍之計。只需等他兩日,待援兵而至,必生內亂,到時候他們必退回滿城死守,將軍可不費一兵一卒,渡過徐河,兵威滿城。”

  耶律休哥聽罷哈哈大笑,呵斥道:“我當是什么計策,原來你來此詐降,為了就是要拖延我軍,為宋軍援兵爭取時間。這等雕蟲小技,也敢在我面前放肆。來人,拖出斬了。”

  他身為皇族,在軍中威望又高,說話無人不敢不聽。只聽左右齊聲一應,就要講凌楚瑜插出去。

  凌楚瑜好不慌亂,哈哈大笑道:“既然將軍不信,那就請下令猛攻宋軍大營吧。只盼留我一雙眼睛,高懸桿上,也好目睹你等慘敗。”這就是他說客的第二招,欲擒故縱。

  韓匡嗣喝道:“大惕隱司,本都統在此率領三軍,這中軍帳內一切生殺大權,皆在我手,哪敢有勞大惕隱司相助?”耶律休哥一怔,他雖功高,但如今統帥乃韓匡嗣而非他,如此豈非越權,冷聲道:“都統,此人前來詐降,妖言惑眾,留之不得。”

  韓匡嗣睨了一眼他,漠然道:“是殺是留,本都統自有分寸。若不明真相就殺,豈不是寒了天下歸順人之心?”

  他揮手示意左右將士退下,問道:“你所說之情況,我出征前皇上已有交代。眾將不合,乃兵家大忌。我之所以急行,就是想趕在宋軍之前抵達徐河,讓他們毫無準備,可惜還是晚了一步,讓劉廷翰部隊先抵達布陣。如今宋軍據守,我軍若出,即使勝了,必然損失慘重,各位將軍別忘了我們此行目的。”

  眾將皆沉默不語,韓匡嗣道:“昨夜一仗,我軍未能突破徐河,今日雖兵多,但這里不是平原,騎兵難以展開,若被宋軍半道伏擊,又當如何?”

  耶律休哥起身道:“我自當帶兩萬兒郎,定能搶回橋梁,渡過徐河。”韓匡嗣冷眼一笑,道:“若是搶不回呢?我軍在此損兵折將,又如何攻取滿城,兵進鎮州?大惕隱司久經沙場,豈能如此莽撞?”

  被一外行懟之,耶律休哥又怒又氣,一時語塞,此番南下,本想先襲取滿城,可劉廷翰卻搶先在徐河布防,暫緩進攻。若昨晚是他,也會下令強攻。可惜主帥竟是個醫官,不懂兵法,不知順應而變,招致慘敗。

  韓匡嗣見他無言以對,頗有得色,賣弄道:“孫子兵法有云,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曰崩。如今宋軍在對岸嚴陣以待,不能冒進。待他們援兵到來,眾將定會不服指揮,我大軍可趁勢追擊,豈不是上策?”他從小聰慧,精通醫術,對書籍典故了然于胸,出征前,他將孫子兵法研究個遍,自認為可助他平定鎮州。方才之言,實為賣弄學問。在場將領雖少研兵書,但也身經百戰,治軍有方,聽他說得頭頭是道,也就不敢再言。

  眾將猶豫不定,任憑耶律休哥如何獨斷,也不能營中抗命,道:“都統既然有策,那便等一兩日,若時候一過,宋軍不退兵,又當如何?”凌楚瑜道:“可斬我頭。大惕隱司,即便宋軍不退,此番出兵收復失地,對遼國也不失為大功一件。”

  耶律休哥冷聲道:“哼,一切等明日再說。來人,將他帶下去,嚴加看管。”他頓了頓,道:“酒肉好生款待,不讓天下人笑我大遼不能容人。”

  翌日,天剛見光,遼軍營中沸沸揚揚,“宋軍撤離了。”此時中軍帳內,獲知消息的韓匡嗣不由多了幾分自信,升帳議事,并命人將凌楚瑜帶來。

  韓匡嗣笑瞇瞇道:“這一日委屈你了。你在宋軍內是副指揮使,我就先封你正指揮使,留在我身邊聽用,待攻破鎮州后,我定表奏皇上,做一州節度使也不為過。”凌楚瑜笑而納之,道:“多謝都統,我就是為了高官厚祿而來。”

  帳中諸將聽罷多有不滿,雖知他獻策有功,但外人又如何能勝任一州之節度使。耶律沙冷聲道:“都統,此人剛降,未有斬首之功,只怕眾將不服。”韓匡嗣也知,道:“這好辦。明日兵臨滿城,讓凌指揮使親帶一支人馬,殺敵立功,不就成了。”

  凌楚瑜聽罷暗罵他們歹毒,若自己殺了宋軍,即便是詐降也難回宋營。他表面應允,說道:“既然都統和諸位將軍如此抬愛,我若不露一手,怕也難以服眾。”

  韓匡嗣笑道:“今日得凌指揮使,如虎添翼。據探子回報,崔翰的兩萬大軍已達滿城,與劉廷翰、李漢瓊四萬大軍列陣在滿城西側,而崔彥進兩萬人馬也在今日抵達,皆時宋軍將有八萬之眾,不知諸位將軍可有良策?”

  眾將士激昂,紛紛請戰,揚言勢必將宋軍殺敗不可。他們雖勇猛,但缺少謀略,韓匡嗣搖頭道:“諸位將軍英勇,這兵法有云,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為將者不得不知。”他之前用書上所載,令眾將語塞,心覺好用,便有搬來,顯示自己肚有謀略,道:“若我們能以奇兵奇謀勝之,宋軍望風來降,大宋江山,豈不唾手可得。”

  眾將均是勇猛之將,缺乏謀略,一時間答不上來,只能看向耶律休哥,希望這個在幽州城外大破宋軍的戰將能有良謀。

  耶律休哥略做思忖道:“宋軍在滿城西結陣,定是想以步軍方陣牽制我軍騎兵,若我軍沖殺,雖勝但損失慘重。依我之見,明日我軍可先出一支兵馬挑戰,假裝佯敗,引宋軍來追,待到埋伏之地,兩翼合圍,將宋軍一口吃掉。”

  帳中諸將無人不服,心忖這大惕隱司果然是用兵如神,不然也不會在幽州城外以三萬人馬大破十萬宋軍。

  韓匡嗣卻道:“大惕隱司之計甚妙,可若宋軍堅守不出,又當如何?”耶律休哥笑道:“宋軍將領多生二心,見我軍敗北,定有人不顧軍令前來搶功。若追兵少,我軍則不出,丟些馬匹輜重,讓他們嘗點甜頭。一旦他們輕敵,派大軍出動追之,我們便可趁勢而圍之。”

  “好計!”帳中人人佩服,歡呼雀躍,似乎提前慶功。凌楚瑜后背一涼,心想此人勇猛無敵,智謀無雙,實乃大宋勁敵。細細想來,耶律休哥所用之計,頗有戰國名將李牧之風。凌楚瑜入軍以來,研究歷朝歷代名將之戰法,不說熟知,也通曉一二。其中以李牧步騎圍剿匈奴騎兵之戰法,可堪絕妙。如今耶律休哥用兵,也有幾分李牧味道,讓凌楚瑜心萌殺意。

  “凌指揮使。”耶律休哥忽然陰沉道:“為何你剛才殺氣騰騰,你想殺誰?”他言語間頗有咄咄逼人的氣勢,凌楚瑜心里登時忐忑不安,急忙道:“大戰在即,我想多殺敵人,換些軍功。”耶律休哥意味深長道:“哦,那我就預祝凌指揮使旗開得勝。”

  凌楚瑜知曉,耶律休哥至今尚未全信,一來是他大敗宋軍后,頗有輕敵之意,二來被韓匡嗣掣肘,指揮上多有不便,不然自己一進軍帳,定會被他斬首示眾。

  韓匡嗣見眾將沒有異議,便下令拔營,渡過徐河,晚時抵達滿城西邊,距離十里外安營扎寨。凌楚瑜本想借機離開,但他身邊一直有耶律休哥派去的親兵“護衛”,難以脫身。眼看明日就要與宋軍對決,他卻隱隱不安起來,若真要他殺宋軍以顯忠心,那時候又當如何。

  一夜難眠,清晨遼軍中軍點將,命南院大王耶律斜軫統領左路三萬大軍;耶律善補領右路三萬大軍,而韓匡嗣、耶律休哥、耶律沙則鎮中路四萬大軍。三路大軍齊發,逼近滿城。凌楚瑜隨韓匡嗣等人登上后軍高臺,一眼望去,只見對面宋軍早就列好陣型,嚴陣以待。

  韓匡嗣身披鎧甲,腰間掛劍,登高而望,大風吹來,紅色繡狼披風揚起,好不威風。他凝神看去,只見對面宋軍旌旗招展,槍矛林立,全軍肅然,透出一股子殺氣。而他們所列陣法也頗為奇怪,將八萬宋軍分成數分大小不一的方塊,細數下來,有八陣,每陣近萬人。

  遼軍眾將久經沙場,深知平原之地列陣,無非前中后三軍或左中右三路,若有變化,也當是長蛇、雁形、錐形諸如此類,但將大軍一分為八的陣法,卻從未見過,也從未聽過。

  韓匡嗣知凌楚瑜乃宋軍降將,問道:“凌指揮使,宋軍擺下此陣是何名堂,你可知否?”凌楚瑜一上高臺,便注視對面宋軍陣法,一分為八,相去百步,他登時心頭猛顫,雙腿發軟,對韓匡嗣之言拋入九霄云外去了。

  他心涼半截,唇齒打顫,心里悲呼:“我軍危矣。”若不是旁有韓匡嗣,他真想高聲大罵:“是哪個王八蛋布此陣法,禍害我三軍將士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