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五章 千年蒼云一朝魔(中)

熊貓書庫    俠骨照銀槍
🔊點這里聽書

  “真的有個密室!”里面黑壓壓的看不清,王如萱雙眸不停打量,奇道:“這密室在深山之中,難道是用來藏東西的?”說罷動身欲進。

  密室最怕有機關,凌楚瑜用手攔住王如萱,道:“我去開路!”說罷右手拿起地上的一根燃燒的柴火,左手找個一塊巴掌大的石頭,在手里掂了掂,走到門前,將手里的石塊扔了進去,只聽見石頭滾地的聲音。

  半響,里面沒有動靜,凌楚瑜才送口氣,對王如萱道:“王姑娘,我先進去探探路,你留在這里千萬別動。”

  王如萱乖巧地點點頭,道:“凌大哥,一切小心!”

  佳人掛懷,凌楚瑜心頭暖洋洋的,深吸一口氣,將手里的火把伸了出,照亮腳下的路,往前走路猶如蝸行牛步般緩慢小心。

  這個密室內空間似乎很大,火光根本照不完。好在進了石門后,發現兩邊墻壁邊上設有火燈,用金屬盆裝著明油,凌楚瑜將其中一個點亮,剛點著一個,約兩丈外的另一個火燈也隨之一亮,接連不斷,密室內的火燈像連在一起似的,其余的先后“噗噗”亮了起來,整個密室頓時明亮起來。

  “王姑娘,沒事了,進來吧!”凌楚瑜瞧里面沒有什么異常,才放心讓她進來。

  王如萱“嗯”了一聲后,緩緩走進,只見密室內空間不小,這八個火燈圍成一圈方能將其照亮。

  放眼望去,這密室內空無一物,頂上有鐘乳垂下,似乎是一個天然石洞。密室門正對面的巖壁上,有一個類似牌匾的東西,上面有四個奇怪的文字。而這個牌匾下方,掛著許多石碑,排列有序,沿著洞壁圍成大半圈,上面蠅頭小字,密密麻麻,看不清楚。

  二人走近一瞧,才知那上方的牌匾乃是雕刻上方巖壁而成,與這巖壁渾然一體,上面的文字字體優美雋逸,十分古樸。

  “自…知…者明!”王如萱對書法頗有研究,一瞧便知這是小篆。

  “自知者明…”凌楚瑜低頭沉思,原以為這間密室處于蒼云山中,或許跟蒼云教有關,說不定里面藏有武功秘籍之類的寶貝,而自己對“吸功大法”念念不忘,對這個密室才有些期待。而看了這幾個字,才知此處乃閉關清修之地,這“自知者明”就是告誡人,要時刻反省自己,心里不免有些失落。

  “凌大哥,下面這些石板好像是記錄一些人的生平事跡。”一語驚醒,凌楚瑜抬頭望去,那些石板上的字也是在巖壁刻上去的,還故意描了邊框,所以遠處看起來像掛在洞壁上的石碑。

  那些石板上面的文字密密麻麻,而且都是用小篆刻書,凌楚瑜雖認得小篆,但也只是粗略懂一些,沒有王如萱這般精通,問道:“王姑娘,上面刻的是什么?”

  王如萱凝目望去,緩緩道:“這些不知道是誰的生平記事,而且是有順序排列的,第一塊應該在…”她目光向左右看看,最終鎖定最左邊的一塊石碑,急忙走了過去,仔細打量那碑上文字,拍手道:“凌大哥,快來!第一塊石碑果然在這里。”

  凌楚瑜帶著疑惑走了過去,這深山的一個密室,竟然是用來保存前人的生平事跡,真是匪夷所思,奇道:“王姑娘,你可知道上面寫的是誰的生平事跡?”

  王如萱目光看完整塊石碑,有些意外和吃驚,道:“凌大哥,若我猜錯,這里的石板是蒼云教歷代教主用來記錄自己的一生的事跡。”

  “哦?”凌楚瑜沒有特別吃驚,這里本來就是蒼云教的地盤,如此精妙的密室也只有蒼云教才能布置得出來。本想這里或許會有關于“吸功大法”的秘籍,但這個想法過于天真了,問道:“據我所知,這蒼云教源起于晉代,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不對!”王如萱斬釘截鐵道:“若按照上面記載,蒼云教應該源于東漢年間。”

  凌楚瑜驚道:“那豈非有千年之久?”若是要追溯歷史,江湖上怕是沒有一個門派能屹立千年之久。

  “不錯!這塊碑文上記載關于蒼云教的起源,非常清楚。”

  “起源?”凌楚瑜皺眉道:“不是歷代教主的生平記事嗎?”

  王如萱笑道:“凌大哥,一本書有目錄前言,這些記錄當然也要有個前言說明吧。”

  凌楚瑜知道自己唐突了,因為心里對這密室有些失望,所以剛才心不在焉,干笑道:“王姑娘,那這蒼云教起源又是什么呢?”

  閑來無事,這密室中又藏有記載蒼云教的石板文字,當然想了解了解這個近千年的門派的故事。

  王如萱面對第一塊石板,念道:“吾名百里毅,于晉武帝元年繼承蒼云觀觀主之位。由于天下紛亂久已,百姓疾苦,故將蒼云觀改為蒼云教,收天下受兵亂迫害的貧農,助其免死于兵荒馬亂之中。”

  “原來蒼云教以前是一個道觀,目的是收容、解救當時生活在水深火熱的農民。”凌楚瑜突然對蒼云教有些敬畏。

  王如萱也對這份博愛的心胸折服,繼續念道:“蒼云觀起源于東漢光武帝,本乃天道真人清修之所,數百年來不涉世事江湖,如今吾將改換門楣,并非鳩占鵲巢,而是為了天下百姓也。經數十年苦心經營,教眾上千余人,以替天行道、懲惡揚善為已任。門派興旺,乃生平第一幸事。吾暮年時,在此發現一處山洞,靈氣雖豐,卻有缺陷,吾命巧匠將其改造,后在此閉關十載,悟得‘玄清游炁’神功,留予后世正義之輩,鋤奸扶正,以慰平生之愿足矣。”

  “百里毅前輩能有如此大愛之心,著實讓人敬佩。”凌楚瑜聽罷肅然起敬,道:“前輩一生都在為天下蒼生奔波,即使創出‘玄清游炁’這等神功后,第一時間不是為了一統武林,而是想留給后人用來鏟奸除惡,真是大仁也。”

  王如萱心里也著實佩服,繼續念道:“神功雖成,可其威力巨大,怕后人用之以偏,為禍人間,故而在此立碑,歷代教主須于此記錄生平事跡,反省自身,警誡后人。”

  這第一塊石板已經念完,兩人為百里毅的心中道義所折服。開山立派,為了是收容流民;自創神功,為了是匡扶正義;在此立碑,為了是警示后人,此等胸懷,功德無量。

  王如萱道:“如此看來,蒼云教初衷是好的,為何如今卻淪為世人口中的魔教呢?”凌楚瑜嘆氣道:“這朝代更迭,時代變遷,有很多事情難以持正,看看后面的石板都記錄了什么,這樣我們才知道蒼云教為何成了魔教。”

  王如萱點點頭,看向后面的石板,一口氣連著將幾塊石板念出來。其中有一個名字引入眼簾——冉閔。

  凌楚瑜驚訝道:“冉閔?是那個冉閔嗎?”

  王如萱點點頭,道:“屠胡令——冉閔。”

  西晉后期,司馬家族展開一場“八王之亂”,此時胡人趁機南下,屠戮中原,屠殺漢人,中原漢人銳減,不得不南遷。此時一個名叫冉閔的將軍異軍突起,對抗北方游牧民族,一道“屠胡令”,霸氣凜然寫道:“風云變色,草木含悲,漢家子弟要被屠殺殆盡,犯我大漢者死,殺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匡復漢家基業,戮胡狗為天下漢人義之所在。冉閔不才,一介莽夫,但國仇家恨系于一身,青天在上,順昌逆亡,若有志同道合者,挽救漢人于既倒,扶華夏之將傾。特以此召告天下。”

  但此石板上并沒有記錄太多他行軍打仗之事。只是簡單寫道:“吾名冉閔,前百里約教主意外身亡,其子百里護仍在襁褓,故授命前教主遺言,暫理教務。期間遇胡人南下,殺戮同袍,我曾受教于百里約教主,百姓有難,縱使前方刀山火海,也要一往如前,故而率兩千教眾,領后趙之兵,一道屠胡令,殺得胡人血流成河,聞風喪膽。”

  冉閔乃一代梟雄,字里行間帶著殺伐之氣,與歷代教主天壤之別。王如萱雖沒有經歷,但也能從字里行間切身體會這“屠胡令”下的慘烈景象。

  王如萱頓了頓,繼續道:“數年后,我殺心太重,已與蒼云教宗旨相悖,有愧前教主,故而傳位予少主人百里護,只身返回,留下所著兵書和一本胡人秘籍,以報前教主知遇栽培之恩。本無顏在此留名,可蒼云教護佑天下蒼生之志不能斷,留書于此,望后人謹記。”

  凌楚瑜萬萬沒想到,當年那個屠戮胡人的華夏英雄竟也是出自蒼云教,不禁對這個存在千年教派騰起敬畏之心。而冉閔后來權欲熏心,殺石自立為帝,建立宏圖霸業。最后兵敗被擒,被慕容氏斬于遏陘山。一代梟雄,慘烈退幕。

  冉閔歷經雖不同于歷任教主,但其匡扶天下之心,日月可鑒。王如萱繼續念著后面的石板。此時的蒼云教教主百里護謹記先輩的叮囑,無論是后晉南北朝、強隋盛唐時代,盛世隱居山林,潛心篤志,修生養性;亂世執劍下山,止戈為武,拯救黎民。這簡簡單單的幾句記載,里面不知包含多少人為了這個理想而死去,他們沒有名留青史,而在這里一筆帶過,如世間的塵埃,無足輕重,消失得無影無蹤。

  凌楚瑜聽完,真心為蒼云教的道義敬佩,他們不留名青史,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份胸襟大志,可敬可佩。

  “凌大哥,我現在覺得這蒼云教也沒有世人口中那么邪惡。他們濟世安民,乃真正高義之士。”

  凌楚瑜也覺得蒼云教的作為不應被稱為魔教,但他們與江湖人士為敵,二十年前四大世家不惜一切代價帶領群雄圍攻蒼云教,這里面一定是有什么原因,道:“或許答案在下面。”

  王如萱點點頭,目前為止,這石板上記錄的歷代教主行為舉止都是心系黎民百姓之人,都不是大奸大惡之徒,想來后面是不是出了大奸大惡之人,旋即開口念下一塊石板,道:“吾乃蒼云教第二十四代教主百里登風。天寶十四年,大唐國運不濟,節度使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政變,范陽舉兵十五萬,來勢洶洶,不日便攻克洛陽,陳兵潼關。吾見形勢危急,親自率教眾數千人馳援。奈何抵達潼關時,以被叛軍攻破,無奈揮師長安。在吾友陳玄禮相助之下,為鎮守長安一將。”

  這安史之亂是盛唐走向衰敗的轉折點,沒想到的是蒼云教也曾參與其中,二人急于知道后事如何,王如萱接著道:“叛軍勢大,長安守軍弱少,無奈之下,玄宗皇帝攜帶皇親國戚從延秋門出逃,行至馬嵬坡,隨行將士不滿玄宗多年寵信小人,迷戀貴妃,荒廢國政之事,發動兵變,欲逼玄宗殺貴妃,誅佞臣。玄宗皇帝寵愛楊貴妃,不顧眾將反對,誓要保楊貴妃周全。吾見追兵將至,士兵任咄咄相逼,無奈之下,一人一綾,闖入其中,親手勒死貴妃,以安將士之心。”

  “什么?原來楊貴妃是他親手勒死的?”王如萱失色叫道。

  凌楚瑜面無表情,在當時那個情形之下,或許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吧。唐玄宗寵信楊貴妃,誤國誤民,唯有殺了楊貴妃,方能抵消眾將士心中怨恨。

  王如萱見凌楚瑜面色凝重,不知他心里作何感想,繼續念道:“楊貴妃死后,眾將士上下一心,護玄宗皇帝入蜀,而太子李亨北上靈武,自行登基為帝。隨后聯合諸多節度使,終于于寶應二年,平了這長達七年安史之亂。事后代宗皇上論功行賞,吾因先輩教誨,欲歸隱山林。豈知皇上聽信謠言,說吾若不能為已用,必除之。寶應三年春,皇帝設宴宮中,意在取吾之命。吾率教眾拼死殺出,逃離長安時僅剩五人。隨后代宗皇帝頒布江湖令,以吾勒死楊貴妃一事為由,號召江湖武林各大門派兵鋒所指,從此,吾教便成了江湖人口中之魔教。”

  這一大段念完,終于知道為何蒼云教被稱為“魔教”。王如萱心有不快,一個為天下蒼生的人,竟淪落至此,難道就因為他勒死楊貴妃嗎?當時的形勢,就算他不去做,也會有人去做,其后又把這個責任怪罪于他,這未免太殘忍了。

  凌楚瑜也無奈直搖頭,一個為國為民的英雄,落到如此下場,可悲可嘆。

  這記載百里登風事跡比之前的要長許多,王如萱見底下還有一小段,繼續念道:“吾教從此事多,江湖各門各派見了吾教中兄弟,均殺之而后快。從此數十年來,多有爭斗。吾愧對先祖,將教中兄弟推向無盡的斗爭中。世人只知我勒死楊貴妃,可又有誰知這玉環,乃是我青梅竹馬、曾生死誓言的愛人。玉環曾言:‘眾人只知我紅顏禍水,將這禍國之水怪罪于我,可堂堂一個大國,竟會被一個女子拖垮,豈不可笑’?吾本想在鬼嵬坡隨玉環而去,但叛亂尚未平息,唯有拖著殘軀茍活于世。吾一生光明磊落,唯有兩遺憾。一是天親手殺死心愛之人,二是將吾派陷入危機。吾希望后輩引以為戒,歸隱山林,潛心修煉,百年之后,或許可令教之名聲淡忘于世。吾這輩子,錯也,憾也,悲也!”

  三聲嘆息,道盡一生。百里登風一生為國為民,無奈親手殺死愛人,最后深陷囹圄,悔恨終身。

  二人聽完也是一陣嘆息。一個身懷濟世救民的英雄,落得如此田地,實在可惜。

  王如萱悲聲道:“親手殺死心愛的人,這是需要多大的勇氣和狠心啊!”凌楚瑜道:“如果換做是我,我下不去手。”活活勒死,這是多么痛苦的過程,而百里登風卻眼睜睜看著,不知道他那時候的心,是剛鐵還是泡沫。

  二人收拾一下情緒,既然已經知道蒼云教為何被稱為魔教,迫切想知道后來的蒼云教發生了什么。

  王如萱一口氣念完后面幾塊石板,上面記載了后面幾任教主聽從百里登風的遺命,潛居山林,少有在江湖走動。可大唐歷經“安史之亂”后,國力漸漸衰弱,軍閥割據嚴重,百姓流離失所,蒼云教收容這些難民,勢力反而因此不斷壯大。

  唐滅亡后,五代十國時期開始。一個叫百里軒的少年登上了舞臺。

  在記錄他生平的石板上,也是簡簡單單寫道:“吾乃百里軒,此時正逢十國亂世,百姓深處戰亂,本人謹記先輩叮囑,故將教中兄弟隱姓埋名,暗中幫助難民,而自己在深山中參悟武功。在此閉關間,從前任代教主冉閔所授一本胡人秘籍中,悟得一套異類武功,學之能從他人身上吸取內力為已用,取名為吸功大法…”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