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人此計甚妙,若有婁東二張的加入,我等定然可讓陛下服軟。”吳宗達贊賞道。
婁東二張自然是復社的張溥、張采二人,或許看官們對此二人不熟,
說起這復社,在明末南方也算是極為出名的組織,復社的主要成員大多是在讀的舉子,這些人以切磋學問為由,整日出入風月之地議論時政。
起初規模還不大,只是一群官二代、富二代的公子哥在游船、閣樓里附庸風雅,各地舉子相繼成立云間幾社、香山同社、浙西聞社、江北南社、江西則社等數十個組織。
而后在張溥、張采的領導下整合成了后來的復社,如今正是復社的巔峰時期,整個江浙地區復社成員竟然高達數千。
作為復社領導人,毫不夸張的說,張溥的能耐即便是京城內的高官們都不敢輕視。
要知道這些復社成員要么是高官子弟、要么是勛貴之后、要么是大富之家,這些人或許還只是學子,但誰又能忽視他們背后的力量呢。
張溥本來是前前前前內閣首輔周延儒的學生,然而周延儒后來在官員調動上卻不得不聽從張溥的建議,如此可見復社能力之大。
如果說東林黨人是在職官員的話,那么復社基本上就相當于預備隊。
倘若有南京城各級官員的助力,再加上復社舉子們的搖旗吶喊,定然可使溫體仁那**詐小人吃不了兜著走。
有文震孟之建議,一群失意的去職官員終于重拾信心,且個個士氣高漲起來,此時即便是崇禎讓他們離開京城,估摸著也沒人愿意離開。
三日后,京城德勝門外的一處涼亭內,崇禎與孫傳庭相對而坐。
時值晌午,崇禎剛下了早朝便出了宮,來送孫傳庭出京。
孫傳庭身著一身被擦得明亮的山文甲,身材雖瘦削卻顯得極為干練勇武,第一次以武將的身份出征,就受到崇禎皇帝的親自相送,這讓孫傳庭心間充滿感激。
“此去山陜,孫愛卿責任重大,陜西乃流寇發跡之地,山西三鎮又時常有韃子侵擾,你打算如何應對?”崇禎看著遠處的軍隊問道。
孫傳庭雖然鉆研過不少兵書,但領兵獨自掌控一支軍隊還是第一次,為了給他豎立微信,崇禎特準允他在京營兵種挑選兩千士兵作為親兵,以幫助他在山陜展開局面。
“微臣打算先以防守為主,敦促各鎮總兵嚴加訓練,同時就地征兵練兵,以隨時應對韃子和流寇。”孫傳庭如實道。
其實這也是崇禎先前定下的基調,如今大明軍隊既缺錢又缺糧,還要同時面對韃子和流寇,兩面作戰時極為不利的情況。
大明軍隊多步兵,即使騎兵也僅能保證一人一馬,而李自成、張獻忠之流,其主力士兵一般都配備兩匹戰馬,他們戰斗力雖然還不強,但官軍卻很難將他們一網打盡。
而且如今民心已失,雖然崇禎皇帝亡羊補牢免去了北方諸省的稅賦,但短時間內還難以把民心真的調動起來,也就是說,流寇并不缺乏兵源。
只要不能將他們的首領殺死,他們隨時可以再拉起一支隊伍,十幾年來無不如此。
所以崇禎的想法是,與其與流寇玩捉迷藏的游戲,不如先固守,孫傳庭總督山陜封住北面,秦良玉總督云貴川封住難免,曹文昭守湖廣,賀人龍守河南,把流寇主力包圍在山陜、河南一帶。
這些流寇劫掠些小城鎮倒還輕松,真讓他們攻城略地,以目前來看李自成根本就做不到。
只要等朝廷財政好轉、新軍練成,就是李自成、張獻忠覆滅之時,到那時脫離賦稅之苦的百姓們定然不會再去從賊,剿滅流寇也就容易多了。
“嗯,朕既然任你為山陜總督,定然是相信你的能力,此去山陜就不給你派監軍了,朕給你生殺大權,凡是查明有貪墨不法者,可先斬后奏,出了任何問題,朕在朝廷給你擔著。”崇禎想了想又道。
在崇禎看來,大明的監軍制度實在是失敗,倒不是說監軍本身有問題,皇帝想掌控天下軍權無可厚非,但卻不應該放任太監干預前線武將作戰。
甚至都不該派太監,別說太監根本不懂兵法,事實上能識字的都不多,這些太監到了地方除了在軍隊指指點點外,就是貪污受賄、中飽私囊。
大明三百年不知多少能戰之武將直接或間接死于監軍太監的污蔑之中,最出名的莫過于盧象升之于高起潛了。
按照崇禎的想法,真想監視某個武將,大可以讓錦衣衛或者東廠專門訓練一些人,然后把他們安插到各地武將身邊,畢竟監軍的真實目的只是皇帝想看看這些武將是否忠心,而非讓這些監軍來指揮軍隊。
至于孫傳庭、盧象升、秦良玉等人,壓根就沒必要多此一舉,他們的衷心本就日月可鑒,崇禎也不吝嗇,該給的權力、榮耀他全都給了。
剩下的,就是等待了。
“陛下大恩,傳庭銘記于心,此去若不能為陛下練成強軍,傳庭必以死謝罪!”孫傳庭聞聽崇禎之言,起身撩起盔甲鄭重其事的給崇禎行了跪拜之禮。
士為知己者死,作為武將,能得到天子的全力支持以及全權信任,實在是三生有幸。
“愛卿快快請起,什么死不死的,對于朕而言,你的性命可寶貴多了。
那邊條件艱苦,你又缺兵少糧,就連銀子朕現在也沒辦法給你,你可有什么應對之策?”崇禎起身將孫傳庭扶了起來,這次孫傳庭沒有躲閃。
“臣打算就地征糧,不過陛下放心,臣不會去找本就窮苦的百姓要糧。”孫傳庭如實道。
“如此朕就放心了,愛卿放手去做就是。”崇禎說完突然又想起了什么,接著喝退涼亭周邊的武士對孫傳庭小聲道:
“山西三鎮的出入口你需要著重注意一下,堤防有不法商賈私自買賣軍需。
另外還有幾個人也要多加注意,一是范永斗、二是王登庫、三是黃云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