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某處的爆炸聲驚動了疏勒城,街頭的百姓們抬起頭,目光越過屋檐的朝遠方望去。娘子們連忙跑到院子里收衣服,也抬頭望向天空。
“朗朗晴天的,怎么會打雷呢?”
李嗣業彎下腰去,伸手撫摸黑胖的鬃毛,使它盡快從驚嚇中恢復過來。又抬頭看了看站在院中呆若木雞的趙道長,似在感嘆地說道:“動靜太大,不能在城中試驗了,以后在觀里做好,到戈壁灘上找個試驗場地。”
趙正一噗通一聲坐倒在地上,口中喃喃說道:“怪不得要取名驚雷觀,是我腦子太蠢了呀。”
他坐在地上沉思片刻,突然翻身站起來大聲道:“李將軍,某是道士!學究天人,與道合一,豈能舍本逐末,棄大道而求小技,這驚雷觀,我…我不能再呆下去了!“
他垂頭喪氣轉身走向自己的精舍,在里面收拾了一頓,團起一個包裹背在肩后,雙手合上房門嘆了口氣。
“趙道長,”李嗣業拽著馬韁來到精舍門前,馬蹄在地上踩來踩去,身形不動如巍峨青山,高聲說道:“你說你是個道士,一心求道,不理雜務,不問世事,那我來問你,你來磧西干嘛來了?在中原九宮山那風水寶地潛心修行,豈不是更好。”
“我,”趙老道神情復雜,無可奈何地說:“我之前與你說過,貧道前來磧西,是要在這昆侖天山之間傳我道家教義。普施道法真諦。”
“瞅瞅,這話連你自己都不信。諸教向外求同,只有道家向內求心,求心者無需遠涉萬里,也不會到處蹦噠。你不過是想借著在疏勒鎮開道觀的名義博出位罷了。你想要成名,想做這磧西唯一一座道觀的觀主,以此來開門立派獲長安顯貴的重視。”
趙老道被說中了心思,只從眉毛底下偷瞄了李嗣業一眼,倒也沒有面紅耳赤。
“你若真想做個知名道士,就應該待在這驚雷觀,你可以繼續念經,繼續修行煉丹。某只不過是讓你在業余時間給我搞點爆破品,這就無法接受了?”
“這…”趙老道提著包裹猶疑地站在院里,卷鋪蓋走人只是他的一種抗議方式,希望李嗣業能夠妥協,但從眼下看來這武夫是死認準這伏火礬法了。
“我給你指出兩條明路,第一條道,你自己放棄道觀走人,我可以到別處再找一個道士充任觀主。第二條道,你留下來繼續做這驚雷觀的觀主,也可以繼續煉丹,修行,我也會繼續花錢,把道觀的山門前院,前后大殿都修起來。你只需要明白這道觀是誰修的,修道觀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魯圖等幾個便宜徒弟見趙正一猶豫不定,連忙上前去解下師父的包袱,同時叉手勸道:“師父,留下吧,這驚雷觀不能沒有你主持,我們幾個還想跟你學煉丹呢。”
趙正一嘆了一口氣,轉身拔腿就走,魯圖等人連忙攔在他面前:“師父…”
他板起臉甕聲說道:“為師想去茅廁,難道也不行嗎”
幾人連忙讓道,趙正一撒開了腿往西南角跑去。
李嗣業贊許地點了點頭,對四人下令道:“收拾收拾,把院墻給修起來,以后試驗到城外去找個空曠的地方,道觀旁邊也應該有個鐵匠鋪,慢慢往起籌措吧。”
四人異口同聲地躬身叉手:“喏!”
他撥轉馬頭,離開了道觀,沿著街巷往鎮使府方向而去。趙老道從茅廁里走出來,心中不解地望著漸行漸遠的李將軍。
伏火礬法早已有之,李嗣業的表現也說明他知道煉丹中硫磺、硝石能引猛火,但僅此而已,能對兵家有多大助益那炸塌的墻壁雖是讓他始料未及,但這對他,對所有人而言,不過是能夠在五花八門的攻防器械上增加一點兒小伎倆罷了。
小術終究是小術,又如何能及得上大道,為了一點兒小術而用他的道觀做幌子,這李將軍的腦袋真是清奇。
李嗣業跨馬行走在返回鎮使府的街巷間,途經了漢代的耿恭井遺址。
不知出于什么念頭,他決定再次憑吊一下這處古跡,便翻身下馬,穿過遮雨棚來到井沿邊,探頭往里面一看,幽深的井底下有圓月大小的亮處,好似倒映著天光。
“竟然有水了”
為了確信自己眼見真為實,他在井臺邊找了個石塊,輕輕地投了下去,石塊邦邦地撞擊在井壁上落入深處,井底的天光宛如鏡子般被打破,一層層漣漪蕩漾開來。
“哈,有水了!”
附近百姓聽見這邊的笑聲,三三兩兩朝井邊跑來,低頭探看之后也大呼小叫:“耿公井出水了!”
其中一個老翁拄著胡楊木杖,顫顫巍巍地挪到井邊,李嗣業生怕他一不小心滑下去,連忙攙扶住,使得他探出下巴頦,幽深的井中張望一眼。
老翁興奮得白髯亂抖:“果然是出水了,這可是難得一見的祥瑞。”
百姓們紛紛向李嗣業叉手道賀:“李鎮使,福澤深厚,造福一方吶。這口井已有三十年干涸,歷任鎮守使深挖淘泥,都未能引出甘泉。今日鎮守使在井邊一拜,清泉便已涌出,這是高天后土感受到你的虔誠,才引泉出井饋贈。”
李嗣業摸了摸幞頭有點懵,他實際上只是來這井邊看了一眼,何來拜井一 “哪里是三十年干涸,應當是干涸了七十年,老朽記得高宗龍朔年間,這口井就已經干了。”發言的是那拄著拐杖的老漢。
李嗣業感興趣地詢問:“敢問老丈高壽。”
老頭捋著蒼白的髯須呵呵笑道:“老漢今年九十九歲。”
他連忙恭敬地站正,朝著老頭叉手道:“原來老丈已是人瑞,失敬失敬。”
“哎,”老頭擺了擺手:“未及滿百,不敢稱人瑞。倒是將軍施政惠及疏勒,感動了上天,是以七十年來未有之祥瑞。本欲揖禮相拜,無奈身有不便,實在是一大遺憾。”
真是人越老說話越好聽,李嗣業連聲說豈敢豈敢,攙扶著老丈在井棚附近的石頭上坐下,幾個百姓也圍在左右,口中絮叨興奮不已,好像這井中有了水,今年便能風調雨順,他們的莊稼也能豐收,牛羊也能肥壯。
這時已經有百姓主動取來水桶和麻繩,但井臺邊沿上已沒有轆轤和石架,幾個人圍著井邊將桶吊入,輪流接力往上提水。第一桶提上來稍微有些渾濁,直接倒掉,然后是第二桶,等吊上來第三桶水,已經是清澈明凈。
一人用木瓢舀起,雙手呈送到李嗣業面前,李嗣業伸手接過,卻遞到那老人的面前:“老丈請先飲。”
老人連忙放下木杖,顫抖著雙手捧起,神情莊重仿佛捧著神仙賜下的甘霖,他仰頭將瓢中水喝了個一干二凈。
百姓們舀來第二瓢水,李嗣業伸手接過仰頭喝掉,抹了一把胡子對眾人說道:“大家都嘗嘗這井中的新水,也沾沾這靈地的福氣。”
“喏。”
眾百姓依次排隊去舀水嘗鮮,李嗣業坐在那里,與老翁閑聊之時卻神游物外,暢想一下這樁事有什么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