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六百三十四 眾人眼中的老李。

熊貓書庫    巨星從鐵鍋燉自己開始
🔊點這里聽書

  不同的人對于同一種事情的認知角度是完全不同的。

  就像是一起出門吃小龍蝦。

  廚師吃,自然會想,這個小龍蝦的做法步驟,用了多少料,火候怎么樣,有哪里調味料使用的非常棒或者非常垃圾。

會計吃,有時候或許會想.最近小龍蝦突然變貴,或許就是因為養殖產量問題供給小于了需求,影響了供需平衡,產量降低需求不變,那么價格自然上漲而海王吃,可能會想妹子等會兒會不會前后都火辣辣導致自己也火辣辣  對于音樂也自然是如此。

  若是普通人聽音樂,更多的時候是看第一印象。

  好不好聽,或者音樂的故事與風格自己有沒有興趣。

  進一步,一些音樂愛好者們可能會無意識中考慮音樂所講述的故事,描繪的形象等等。

  而音樂家們也不例外。

  作為一門非常廣闊的學科,音樂分支太多了,而音樂家這個籠統的概念劃分之下,更是側重點不同。

  臺下的這群音樂家們,對于李文音作品的感知也是完全不同的。

  作曲家正在仔細的聽辨音樂的層次,分析其中出現的動機,調性的轉變,以及配器的運用,強弱與音效的表達。

  小提琴弓背擊弦達成一種特殊的音效,急促的斷奏與強弱劃分清晰去表達戰爭的慘烈,而大量不和諧音符突兀的出現,也能描繪戰爭的邪惡感,達成一種戰爭的陰云密布大地的效果。

  而后面的樂章,從快到極慢,再從激昂到寧靜圣靈,去抒發一種畫面的轉變。

  不少作曲家們開始將李文音表達出來的東西記在心上。

  雖然李文音運用出的很多東西,放到音樂家這個層次,都屬于老生常談的東西。

  不過.

  老生常談與精通常用還是兩個東西。

  如何將理論付諸實踐。

  如何讓實踐的能力去進步。

  這是作曲家們一定要考慮的事情。

  尤其是李文音這一波來的sao操作,用小提琴的弓背部去擊打琴弦,制造一種特殊的音色,這樣的奇思妙想根本沒人想過。

  甚至沒敢想。

  畢竟,對比于用弓子拉出來的聲音,單從音量上,這弓背敲奏,可以說就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五倍.甚至是十倍之差都很有可能。

  而放在整個樂團里,弦樂的“正常”音量本身就是與管樂達成了一個平衡。

  如果換成弓背敲擊制造的音效.

  換在場的任何一個作曲家,如果沒有實際案例,你跟他說可以用這種特殊的演奏方式,他一定會給你一個大B兜,給你幼小的心靈造成嚴重的傷害。

  可本來在眾位作曲家看來有些荒唐的事情居然就這么成了?

  雖然弓背敲奏的聲音相對來說小的多。

  但數量起來后,在整體的音效中,剛好就處于一個若隱若現,能聽的很清楚,但又不是很清楚的微妙境地!

  這感覺就來了!

  主要的聲部營造一種籠統的,廣視角的整體戰爭形象畫面。

  而這種微妙的音效,就仿佛無數士兵們整齊前進的步子,或是身上盔甲與武器偶然間摩擦在一起的聲音。

  不需要你聽的很清楚,甚至你完全可以聽不到。

  但必須要有!!

  在淺層中,這就屬于一種“暗示”!

  想明白了這一點的拉森,整個臉型都開始變了。

  以至于.后面的曲子更龐大的信息量襲來后,多少顯得有點懵B。

  身為一名作曲家,對于“音樂心理學”是一定要了解詳細透徹的。

就比如  曾經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實驗。

  在兩個放著同樣片子的電影院,一邊放映正常的電影,而另一邊則是在電影中,偶爾的插入一幀冰可樂的圖片進行放映。

  事后,加入了“冰可樂”的電影院中,可樂的銷量明顯上漲,很多顧客在看完電影后都覺得口渴,并且對冰可樂進行了消費。

  你根本看不清,甚至沒有意識,但只要那時候接收到了整個信息,即使沒有記住,沒有看清,甚至沒有意識到,但大腦卻處理過了這個圖像,只不過當作無用圖像處理掉了。

  但留下來的潛意識卻是貨真價實的能對觀眾進行影響與暗示。

  也就是影響到了閾下意識。

  當然,這樣的說法難以取證,并且這樣的事件聽起來也很玄乎.

  可是,潛意識廣告卻是真實存在,只不過有些方式被列為了非法的廣告行為。

  而拉森卻清晰的意識到,李文音在第一樂章中,運用的這種“弓背敲奏”的方法,與這類心理學知識運用的案例卻有很大的相似。

  好像是聽到了,但好像也沒聽到。

  聽清楚了,但又不是十分清楚。

  甚至如果沒有音樂基礎的兄弟很容易大意之下直接帶過,難以注意到這個亮點。

  可它卻真實存在,并且不斷的對觀眾進行一種“微量”的信息輸入,摻雜在管樂之下那“架架架”的奇特音效,直接影響到聽眾的整體聽感。

  拉森的腦海中,頓時便泛起了奇思妙想。

  李文音可以這么處理,達成了確實很驚艷的效果那么,自己以前是不是也忽視了更多的音色呢?

  一定是有可以借鑒的地方!

  于是,拉森仿佛回到了大學時上鑒賞課的時光,開始靜靜的繼續聆聽音樂,心神不自覺的在反復的樂段與變化的層次之中不斷的飄蕩。

  而歌唱家與評論家,更加側重于看作品所傳達出來的人文元素。

  描繪行星,怎么與人文接軌呢?

  自然就是從每一個行星名字由來,去找神話故事,然后跟隨相應的神明,去將具象化了的“神權”抽象化,換成人文生活中的元素與片段。

  從這個角度進行情感的傳達。

  而這些歌唱家與評論家們,也在聽音樂的過程之中,去細細的思考著李文音想要表達的思想與哲學。

  布里克時而眉頭微皺,時而雙眼放光,時而神情舒緩。

  如果說,在很多人看來,這一套行星組曲,是描寫各個行星的特色,以及相應神明在人類社會中所體現到的事件..

  那么,在布里克的眼中,這首曲子,就是另一種感覺。

  第一樂章便戰火燃燒,毀滅后的重生,讓布里克讀出了一個感覺。

  “創世”!!

  從第一樂章中,世界因戰爭而毀滅后,步入第二樂章,在經過愛與美的引導后,大自然開始重新自我修復,毀滅的世界重生。

  旋即,另一批完全不同的人類再一次誕生,再一次發展。

  也就是這第三樂章。

  發展,繁榮。

  布里克甚至忍不住去想。

  如果這個行星組曲,換成另一種意象.

  完全可以四個樂章形成一個收尾!!

  沒錯!

  如果按照傳統的篇章來看,第四章完全就可以書寫變得無比繁榮的人類社會后,再一次因為欲望的膨脹導致戰爭爆發,隨后世界毀滅,陷入了一個套娃循環中。

  樂章之中表達出強烈的反差,還能首尾呼應,引人深思。

  但.這很明顯是不可能的!!

  按照李文音的規劃,很明顯,后面會有更多行星登場。

  那代表了各個神明的行星,不同的具象與意象.那又該如何書寫?

  布里克麻了。

  如果按照李文音的布置.

  就很難去表達自己猜想之中的“輪回”之意了!!

  已經賦予了天體音樂如此雄厚的人文,布里克覺得,李文音后面賦予的人文絕對不能少!

  不然,整部套曲,就可以說得上是高開低走,成為“失敗品”了。

  如果讓整部套曲畫龍點睛,一定要在最后幾個樂章中,表達出不同的人文思想走向!!

  布里克覺得,這就有點陷入自己的知識盲區了。

  按照自己的想法,肯定就是經歷《毀滅》《新生》《發展》三個樂章后,在第四個樂章中,表達出《繁榮》的主題結束,或是玩一個對比與輪回閉環,在《繁榮》后重歸于《毀滅》!

  可李文音很明顯不是這么想的。

  到底該如何的開啟下一步呢?

  想到這里,好奇的布里克忍不住瞥了一眼半空上的投影特效,繼續等待著演出的進行。

  而瓦爾茲在意的確是別的地方。

  身為指揮家的瓦爾茲,在意的是李文音的指揮功力!

  看著臺上動作流暢,細微處理極佳,并且姿態優雅,充滿美感的李文音瓦爾茲實在是不想再多么贊嘆了。

還記得  自己見李文音第一次指揮的時候,就是在前不久。

  那時候的李文音,指揮上的能力,在瓦爾茲看來,雖然很不錯,但卻有些稚嫩。

  在瓦爾茲看來,走入了職業的指揮之路后,一名指揮家的成長,有三個階段。

  首先,就應該像李文音首次以指揮家身份露面的演出,《尼伯龍根》時那樣。

  一名合格的指揮家,對于作品,有著最為細致的刻畫,最為細膩的表達,能夠完美的溝通整個樂隊,以領導者的身份去帶領樂團不同樂器去排兵布陣的沖殺。

  這樣,表達出作品,也就是“作曲者”的內心所思所想!

  所以,李文音第一次指揮的完美,并沒有讓瓦爾茲過于驚訝。

  因為.演奏自己所做的曲子,難度系數上少了相當多。

  一名優秀的指揮家,第二個層次,便是在作品的基礎之上,融入自己的個人風格!!

  沒錯。

  在華山音樂會上李文音演繹了很多自己的作品。

  但.他人的作品,也是有選取應景的拿出來演奏!

  別人或許因為李文音個人作品的光芒而忽略了這方面,但指揮家瓦爾茲肯定不會。

  那時候的李文音,將世界名曲演繹的仿佛是自己創作的一般,個人風格極其濃郁,甚至整個樂曲的處理方式與表達方式都別具一格!

  但這只是一閃即逝的表現,瓦爾茲好奇,但并沒有太當回事。

  可是,名指揮家的第三個層次,那邊是根據不同風格流派的作品,在融入自己個人風格的同時,也會轉變自如,表達隨心!

  就算是再優秀的指揮家,也絕對不可能駕馭所有風格的樂曲!

  所以,很多世界知名的指揮家,都有其擅長與不擅長的曲目。

  比如擅長貝多芬,但卻對莫扎特有些束手無策。

  擅長浪漫樂派,所以在面對巴洛克時期或是古典主義時期樂曲的時候,感覺有些束手束腳。

  更多的時候,指揮家們都是一“最強”,多“優秀”而已,少見均衡的選手。

  但這一次演出中,瓦爾茲就發現,李文音的指揮實力還是超出了自己的預期!!

  可以說,從一開始,李文音的風格就極其的多變。

  雖然大體非常的浪漫主義.但其作品之間的風格卻簡直就像是他在鋼琴上的左右大跳一般離譜,雖然這些五花八門的作品能讓瓦爾茲知道,李文音對于音樂史以及各個流派的研究非常深刻運用能力也極強.

  但無疑讓“指揮”的難度更上一層!

  如果指揮的風格,也如樂曲一般風格多變,瓦爾茲倒是不會覺得有什么問題。

  瓦爾茲發現,李文音恐怖就恐怖在.這變化莫測的樂曲風格中,在這各不相同的指揮風格中....

  李文音獨特的個人風格.居然就在表演中,開始慢慢成型!

  不是長年累月的練,也不是突然頓悟。

  而是在這三場音樂會中,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進步!

  就好像十年磨一劍,臺下十年功.可以接受。

  士別三日,頓悟突破,也可以接受。

  但是尼瑪打著打著越打越強的就很TM離譜。

  就好像和一個金丹期修士打了三天三夜,結果發現對面越打越強,當著你的面進步突破,甚至還順便在渡劫的時候跟你繼續打.

  為什么知名的指揮家令人印象深刻?

  是因為指揮的時候習慣的動作表情?

  還是個人對于音樂的獨特處理?

  其實兩者皆而有之,甚至可以說遠不止這么簡單。

  這也就是瓦爾茲心中,“頂尖指揮家”與“優秀指揮家”的區別。

  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神”!

  很明顯,李文音的指揮中,“神”,已經越來越濃重,越來越靈巧了!

  而這種獨特的指揮風格,配合李文音百變的音樂風格,不斷的變換,甚至肉眼可見的迅速進步,都讓瓦爾茲感到心曠神怡。

這種頂尖指揮家才能帶給人的獨特享受  就仿佛.

  鏡花水月!

  某宿舍。

  一名李文音早期迷妹,正盯著電腦屏幕中李文音的身影,臉蛋紅撲撲的,像是剛挨了五個大B兜。

  “嘶!!!”

  小迷妹不懂音樂,也并不是特別喜歡古典音樂,只能說不討厭。

  寢室中還是發出了有些古怪的聲音,引得室友陣陣側目。

  “啊啊啊!!老公又帥了!”

  “啊啊!!討厭,我這腿怎么就并不到一起去了?”

  請:m.lusetxt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