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224、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熊貓書庫    我的投資時代
🔊點這里聽書

  “地球村這個概念,是加拿大傳播學家麥克·盧漢于1964年在他的《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書中首次提出。

  這個概念,形象地表述了因傳播媒介的高度發達,從而給人類交往和傳播帶來的巨大變化。

  瞬息之間,電子媒介就可以使信息傳播到萬里之外的地方。

  借助于電子傳媒,地球上的重大事件可以同步、即時傳播,空間距離和時間差異,將不復存在。

  整個地球在時空范圍內已縮小為一個很小的地方,就像一個村落一樣,雞犬之聲相聞…”

  夏景行低沉、富有磁性的男中音從酒店四周的音響設備中傳出,進入臺下的每一個人耳朵里。

  所有人都望著頭,想要聽聽這位硅谷風頭最勁的創業新秀能帶來什么新奇的觀點和言論。

  夏景行接著道,“但這個概念因為提出太早,距離今天已有40年時間了,麥克·盧漢先生所指的電子媒介,也只是電視和廣播。

  他形容的地球村,也只是電視地球村和廣播地球村。

  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浪潮的興起,地球村又多了一個互聯網地球村。

  相比于電視、廣播,互聯網傳播更快,并且打破了“單向傳播”機制。

  也就是說,人們之前只能看電視和廣播,不能反饋,或者說反饋很低效。

  互聯網的出現,全世界的人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進行雙向的互動。”

  臺下很多人點頭,互聯網又被譽為信息革命,對社會最大的改變,就是信息傳遞更為高效了。

  也有人一臉的不以為然,他們本以為夏景行這個創業新秀能帶來什么新奇的、發人深省的觀點,結果還是老生常談,讓人大失所望。

  夏景行注意到臺下人群的情緒低迷,不以為意。

  隨即他話鋒一轉,聲音提高八度:“但是!今天它來了,帶著第四代地球村概念向全世界人民走來了!”

  夏景行以前世某知名說車人的語氣說出這么一番話。

  果然,很多人低下的頭顱,又重新抬了起來。

  “它就是社交網絡,在互聯網世界里重溯一個真實的人類關系社會。

  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現實的朋友、關系鏈遷移到臉書的社交網絡中。

  今天,已有來自北美、歐洲、澳洲三個大洲、六個國家的1700萬用戶在使用臉書。

  我舉個例子,讓大家更直觀的了解。

  比如,英國的威廉今天上傳了一張出去度假的圖片。

  很快,威廉遠在澳大利亞的表妹露絲就通過臉書進行了評論。

  接著,加拿大的二表哥、美國的大表哥也紛紛評論威廉的照片。

  一家人整整齊齊,快快樂樂的在臉書聊天、分享自己的生活。

  聽到這,應該有人能品出社交網絡地球村和互聯網地球村的不同之處了,或者說前者較后者有哪些改觀和提升。

  在社交網絡誕生之前,人們可以在聊天室聊天,在BBS論壇討論天下大事。

  但這些互聯網工具,都是匿名的,而且大家的聯系、溝通都不夠緊密。

  社交網絡的出現,目的就是讓大家在網絡中的聯系更方便,更快捷,更緊密。”

  臺下眾人都陷入了沉思當中。

  在此之前,大家或許用過,或許聽說過臉書。

  但大家對臉書的概念都很模糊,網上找朋友、分享照片、發博客等等,這就是大家的常規認知。

  如果朝夏景行所說的那個方向想象,豈不是全世界幾十億人每天都用臉書,成為一種生活日常?

  有那么厲害的嗎?

  很多人對此,持懷疑態度。

  夏景行估摸著火候差不多了,開始進入廣告時間。

  “接下來,臉書還將進入更多的國家和地區。

  當然了,這也需要克服很多困難,文化、語言、政治等等多重因素。

  地球村,只是對未來的展望,我們目前還只能稱作“英語村”。

  不過,這沒關系。

  已經有很多同行替我們證明了社交網絡,對于任何國家,任何人種,都是適應的。

  因為大家有這樣一種需求,渴望社交網站為他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的樂趣。”

  夏景行的主題演講結束后,給臺下觀眾鞠了一躬,臺下掌聲如雷動般響起。

  夏景行人沒有離開,還要接受幾個隨機觀眾問答。

  一名二十出頭的年輕男學生獲得了提問機會,站起身問道:“戴倫,如你所說的那樣,臉書有通過社交網絡,打造一個地球村的想法,是這樣對嗎?”

  “對,作為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網絡公司,我們從未停止過改變世界的想法。”

  夏景行小小的裝了一個逼,這種該高調的時候,千萬不能謙虛。

  又有人提問:“全世界各地都在誕生社交網絡服務公司,臉書如何看待這種競爭?”

  夏景行笑著說:“用中國話來說,這叫百花齊放,促進行業繁榮。

  因為競爭的存在,也促使了臉書在不斷完善自身,提升服務,增強自己的競爭力。

  我們不反感競爭,也不懼怕競爭!”

  還有人關心夏景行輟學的問題,詢問道:“你是如何看待輟學創業這件事的?對大學生創業者有什么好的建議或者想法?”

  夏景行聳聳肩,“首先,我可不是先輟學后創業的。

  實際上,臉書運營了將近一年半時間,我才退學創業的。

  因為公司做大過程中,有越來越多的事需要處理。

  在改變世界和完成學業兩個選擇中,我選擇了前者。

  對別的大學生創業者,我的建議就是先證明商業模式可持續發展,再進行抉擇吧。

  比如拿到一輪融資,公司走向盈利,又或者有了非常了不起的發明專利…”

  又陸陸續續回到了幾個提問,夏景行的演講就正式結束了。

  在他之后,又進行了幾場硅谷華人高管、投資人的主題演講。

  這一切都結束后,開啟了隆重的頒獎典禮。

  通過20多家VC合作伙伴和華源董事們的共同評選,Facebook和其他四家創業公司獲得了2004年度華源全球創新獎。

  夏景行和其他四名獲獎的創業者站在臺上,在聚光燈下,接受頒獎。

  從鄧鋒手里接過玻璃水晶制作成的獎杯,夏景行又發表了一番獲獎感言。

  同時,他身后的電子屏幕也播放起了臉書公司的介紹短片。

  最后,大會在鄧鋒的演講聲中正式宣告結束。

  晚上,演講嘉賓及贊助機構代表受邀出席華源年會晚宴。

  夏景行作為演講嘉賓,自然也受邀了,他和上午聊得還不錯的幾名企業家坐在一桌,聊著中美兩國的互聯網發展趨勢,以及一些投資機會。

  他話不多,主要在聽別人講。

  “國內互聯網還就那老樣子,社交網絡倒是很火熱。”

  說到這,陳宏看了夏景行一眼,笑著問后者:“聽說臉書還投資了國內的一家社交網站?”

  夏景行淡淡道,“對,友友覓,投資不多,和阿克塞爾一起投資了一百萬美金。”

  陳宏意味深長的看了夏景行一眼,結合后者今天的演講,很明顯,對方這是在做長遠布局。

  他今天也是被驚到了,幾十億用戶,地球村,那是什么概念?

  不過,這個目標太遠大了,他也只能當作夏景行在吹牛,實現的幾率太小。

  “景行,你還沒加入華源科技協會吧?”鄧鋒突然問道。

  “對。”

  夏景行點點頭,主要是他之前聲名不顯,華源科技協會沒主動邀請他,他也沒主動找上對方。

  鄧鋒很會說話,微笑著講道:“是我們工作疏忽了,我現在代表協會,正式向你發出入會邀請。”

  “哈哈,好,那我得加入,明年正好又來混吃混喝。”

  夏景行插科打諢,無形之中化解了一些尷尬。

  眾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宴席進行到最后,鄧鋒端起酒杯,望著眾人。

  “這一杯,敬大家,也敬協會,在美國這片土地上,華人要想有所作為,必須得團結。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也是華源一貫的宗旨!”

  眾人皆點頭,雖然他們都是一方商業大亨,但或多或少,都感受到過這片土地上的種種不懷好意。

  要想保護自己,就必須得抱團。

  各人自掃門前雪,那是要不得的。

  因為誰也不清楚,自己有沒有落難的那么一天。

  華源科技協會最初的成立目的,只是單純地想幫助華人創業者融資。

  發展到現在,協會表面綱領雖然沒有變化,但最頂級的會員都有默契,一直以來,彼此都在互幫互助。

  鄧鋒這番話其實主要也是說給夏景行這個新來者聽的,后者聞弦歌而知雅意,掃了眾人一眼,當即點頭表態道:“鄧鋒大哥說得好,幫人就是幫己!我覺得這很好,很合我的心意,我也會嚴格踐行這一宗旨。”

  聽見夏景行如此爽快的表態,幾人都在暗自點頭。

  臉書的規模、影響力比起他們在場的很多人,雖然還差很多,但要知道,臉書才發展了多久?

  僅僅一年半時間。

  在他們眼里,臉書和夏景行都是很有潛力的苗子。

  都吸收如此有潛力的會員加入,對于壯大華源的實力、影響力,都是極有好處的。

  接下來,在場幾人對待夏景行的態度,都親近了不少,看作了自己人。

  他們一一和夏景行互留了聯系方式,還表示以后要多聚會,多聯系。

  夏景行亦無不可,連連說好,

  一場晚宴,賓主盡歡而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