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652章 沮授的最后一次挽救嘗試

熊貓書庫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點這里聽書

  沮授選擇辛評作為工具人,是經過慎重的權衡的。

  一方面,他跟辛評有交情,兩人都是早在袁紹來冀州之前,就為前兩任刺史、州牧服務過了,同僚時間長達十一年,幾經易主。

  另一方面,辛評一家其實不是河北本地人,是之前的冀州長官從外地帶來的幕僚,這一點跟籍貫冀州的沮授又能保持一定的距離。

  袁紹這些年來,很少覺得“辛評是沮授這一派的人”,但也不會覺得辛評是潁川/南陽派,而是屬于河北派和潁川派之間的中立者。

  七月初六,關羽逃跑之后,當夜沮授就去找了辛評,把他為國為民一心秉公的戰略考量跟辛評充分商議了一番。

  辛評這人雖然小節方面不太注意,私德比沮授差、會收錢辦事,但大事上還是比較清楚的。

  他知道沮授是有大才的,也聽得出對方的計策比袁紹目前執行的現狀方案要好得多,原則上也愿意幫忙代為進言。

  不過,辛評是文學從事出身,仕途早期做的是那種領導秘書類的工作,比較會察言觀色、揣摩親疏。

  近年來因為袁紹在秘書類幕僚方面更重用陳琳,辛評的定位才漸漸偏向萬金油打雜、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他知道這個節骨眼上,自己在袁紹心中的中立程度怕是依然有點不夠用,而且一個秘書打雜類的角色,也不適合妄言軍機大略。只怕一開口,袁紹就會想起“沮授和辛評在我來冀州之前就已經是同事了”這一層關系。

  思之再三,在最后落地的過程中,辛評轉托了自己的弟弟,給辛毗一個表現機會。

  辛評今年三十五歲,辛毗才二十八。辛毗是在兄長已經混出點官位之后、自己年紀及冠那年,才由辛評推薦給袁紹的。

  所以辛毗的仕途履歷只有七八年,是191年袁紹從韓馥那兒竊取冀州牧后,才出來當的官。

  從這層角度來說,辛毗和沮授并沒有“數次易主依然一起共事”的交情,而且一踏入仕途明面上就是潁川/南陽派的姿態,跟南陽許攸也就談不上派系對立。

  從個人的才干稟賦方面來說,辛毗小節、私德方面比兄長更會修飾,也更擅長外交和軍略的謀劃,但大是大非忠心程度上海不如哥哥辛評。

  否則歷史上官渡之戰后,辛毗也不會那么快變節屈膝降曹,反而辛評倒是沒投降。

  辛毗對于兄長的請托,權衡之后,發現這條計策確實是有道理的,也是一個撈取立功的好機會,便本著雙贏的心態答應了。

  次日,七月初七。

  袁紹還在為前一階段的損兵折將煩惱。其實這一次的夏季攻勢,從六月二十二開始全面進攻,至今也才半個月而已。

  但半個月就死了兩萬人,逃亡傷病累計四萬,眼下的可用之兵只剩二十四萬,審配在后方再是刮地三尺也難以快速補足減損的力量。

  種種煎熬,讓袁紹下意識覺得這場戰役像是已經打了一兩個月似的難熬。

  當天中午,他又得到了一個壞消息,是負責軍中后勤工作的幕僚來匯報的,說是野王和溫縣兩處營地,有小規模的瘟疫在軍中流行的趨勢。

  軍中已經緊急派軍醫官處置,但效果如何還不得而知。目前來看,至少有數百名癥狀很明顯的將士吐瀉不止,至于有多少癥狀還未顯露的潛在染病者,就不得而知了。

  而且,河內郡周邊各縣的百姓,也多有染上疫疾的,百姓沒有醫官處置,受害恐怕比士兵更嚴重。軍中醫官根據之前的環境,推測時疫是決水漫灌和尸體過多不得處置導致的,已經請袁紹安排了一些緊急措施。

  事實上,這種因為污水大面積淺淹和死尸沒有焚燒遭到浸泡而成的瘟疫,而且病人也是吐瀉不止的癥狀,有點現代醫學知識的人都可以判斷出是霍亂。

  但袁紹這邊沒有張機級別懂《傷寒雜病論》的高手,不知道霍亂是什么。

  好在這種病雖然讓人吐瀉不止,但只要堅持給患者喝足量的濃度合適的淡鹽水,而且補充的鹽水絕對不能再受到污染,那么八成以上患者還是能挺過去不至于死亡。

  相比于鼠疫或者傷寒等漢末同期的其他瘟疫,這種瘟疫處置得好才一成多的死亡率,已經算很不錯了。只是患者哪怕挺過去了,也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虛弱期,肯定是沒法勞動和上戰場了。

  但百姓因為沒有人管,也不普及喝煮熟清潔的淡鹽水,能活多少就不知道了。

  袁紹被這種新情況,搞得是焦頭爛額,一些謀士跟他委婉地說:河內雖然光復,但為了逼走關羽,己方挖河決水、把當地的基礎設施破壞成這個爛樣。

  要是再把近二十萬大軍堆疊在河內郡,處處沼澤處處腐尸,怕是更會給瘟疫制造溫床,請袁紹考慮退兵、以少量精兵固守軹關陘、箕關陘和石門陘的出口,防止關羽反撲。

  等天氣涼快一些,瘟疫勢頭沒那么猛了,河內積水也徹底褪去,再發動全面猛攻不遲。

  袁紹還在猶豫,辛毗便瞅準了這個機會,跳出來為主公排憂解難。

  本來么,他才二十八歲,在袁營諸謀士中,還真沒他多少資格輪到他進言大戰略。

  這天,辛毗也特地去了解了一下瘟疫的情況,然后借口獻策幫袁紹善后,找到進言機會。他先把現狀說了一遍,還給了點對付瘟疫的小建議。

  袁紹聽后,不耐煩地說:“佐治也是來勸我暫避暑熱、緩解瘟疫的么?”

  辛毗拱手回話,恭恭敬敬地給袁紹一個臺階下:“主公龍驤虎步,初破關羽,軍威正盛,豈敢勸主公因疫廢兵?

  不過如今偶有小困,河內補給確實困難,士卒扎堆也容易滋生傷寒。主公原先的用兵之法,深得孫吳正道,集結重兵聚殲頑敵,只是遇到眼下的現狀,或許要略作調整。”

  辛毗先拍了個馬屁,強調“袁紹的方略原先是沒錯的,如果沒有瘟疫,就該按袁紹的原計劃繼續執行下去,現在變也是因為遇到了新的突發情況”。

  袁紹這就很開心:看看,孤當初就是對的,現在要改,也是根據實際情況變化、實事求是隨機應變,不是認錯!

  被辛毗的讒諛之言說得有了面子,袁紹納諫的態度瞬間又好了不少,也不顧辛毗平時身份相對低微、不配談論軍政大略,微笑著追問:

  “佐治但說無妨,孤向來虛心納諫、聞過則喜。后續方略,該怎么調整就怎么調整。”

  辛毗陪著笑臉,小心翼翼把沮授教他哥、他自己又重新領會消化過的計策,用委婉的措辭轉述出來:

  “主公之用兵,不下于漢高祖。韓信曾言,高祖將兵,不過十萬,韓信將兵,多多益善。是以兵過十萬,堆砌于一處,反而發揮不出戰力,徒增損耗而已。

  但單路將兵不過十萬,并非壞事,主公善于用人,麾下謀士良將眾多,正是高祖之資。將兵超過十萬時的累贅,完全可以靠分進合擊、委任賢能名將來解決。

  呂布、張遼領太原、上黨之軍,若能側擊迂回,自成一路。從它道斷關羽后路,正是韓信斡齊、彭越撓楚之勢。如此,則主公得高祖之利,而避高祖之弊。

  主公可還記得:當初許子遠建議主公出戰時,一條重要的理由,或者說情報,便是因為南線李素以關羽麾下擅領山地強軍的王平,突越大別山,威脅淮南、汝南側翼。牽制曹操大量兵馬。

  故而許子遠推算出關羽在河東、河內總兵力有所衰弱,此前相持乃是虛張聲勢,這才有了我們后續的主動進攻。

  可既是如此,‘王平被調走、關羽兵力空虛’這個特點,許子遠為何不深入發掘利用呢?關羽屯河內,原先的后勤糧道,主要依賴汾水水運,自臨汾、侯馬轉入沁水水運。

  而沁水糧道保障之關鍵,便是上黨空倉嶺以西的端氏、蠖澤二縣。此二地去年冬天張遼試圖奪取,確實曾遭慘敗,損兵折將。

  但此一時、彼一時也,當時慘敗,正是因為王平、張任二人聯手,王平擅把太行險道,張任擅守城池。張遼兵馬雖眾,翻越太行余脈空倉嶺奔襲,受挫也是應有之意。

  可如今我軍大軍光復河內大部,軹關、箕關、石門三陘有重兵壓境,怕是張任的防守重心,也得從端氏前移到石門,援護關羽合力死守、步步為營。

  我軍若是將計就計,把目前的主力大軍,只留十萬人在河內,其余由丹水轉而往北機動、走上黨攻河東北路的路線,分進合擊。

  具體路線的選取上,再故意走張遼去年冬天失敗過一次的那條進攻路線,將計就計、利用敵軍的麻痹大意疏于提防。

  只要沒有王平阻撓,張遼等將軍必然得手,把沁水航道在太行群山之中的幾處險谷掐斷,關羽縱然從野王和沁水撤到了石門,還是不免全軍覆沒。

  野王縣突圍的關羽嫡系精銳有兩萬人,沁水縣之前也有一萬,加上石門陘固有守軍五千,端氏、蠖澤等地守軍也各有數千。

  張遼這次要是能得手,我們還是可以把關羽最嫡系的主力至少四萬人,圍困至死。而且圍困的位置,比在野王城里圍困更為有利。

  因為野王還有大量存糧可以相持,我們要全滅關羽還得打攻堅戰消耗人命。但太行山谷里可以屯糧的地方很少,關羽原先也不會在這些險要野外之地刻意多屯。

  張遼從上黨進攻,張郃高覽麹義等將軍仍然從河內進攻,把關羽卡死在太行險谷內,都不用打,只要扼守首尾,等關羽自行餓死,或者逼著關羽試圖突圍。

  到時候太行陘谷的險要之利,就轉而被采取守勢的我軍所掌握。縱然關羽兵士精銳,要殺光他四萬人,我們要付出的代價也會小得多,他的士氣也撐不到全軍戰死,說不定連敗數場后就士卒逃散、軍心崩潰瓦解了。

  最后,一旦張遼翻越空倉嶺掐斷沁水糧道、據險而守之后,還可以故意放出消息,引誘之前在臨汾、絳邑死守不出的河東北路駐軍,因為救主心切而離開堅城、主動出擊試圖打通糧道、夾擊張遼、救回關羽。

  到時候,太原呂布再從汾水上游順流而下、快速奔襲,直取臨汾,掐斷從臨汾出擊的劉備兵馬退回臨汾的后路,以鐵騎逡巡不讓敵軍一兵一卒返渡汾河,如此,則大事可成矣。”

  辛毗這番話他是揣摩了好久的臺詞,還特地把沮授的意思重新組織了一下,顯得有條有理循序漸進,一時竟聽得袁紹一愣一愣的。

  不得不說,辛毗這人很有那種后世大公司里、平時不擅長做方案,但擅長拿著PPT去領導面前匯報的天賦。

  計策明明是沮授的,創意也是沮授的,但沮授不愛拍馬屁,也不組織語言節奏考慮領導接受度。

  辛毗溜須拍馬畫大餅一修飾、摻雜上袁紹愛聽的使命愿景價值觀一包裝,感覺馬上就不一樣了。

  袁紹拍大腿大喜:“佐治所言甚是!孤竟不知佐治也有如此王佐之才!孤統兵多年,竟無人教孤如何興高祖之利、除高祖之弊。

  快,立刻召集眾將,孤要分兵!給張遼增兵,把文丑也分到北路,隨張遼翻越空倉嶺斷關羽歸路!河內留兵十萬,多出來的走上黨!分進合擊、同擒關羽!”

  袁紹一高興,甚至連“張遼自己就算得手了,如果要長期在太行山沁水河谷里堅守,張遼的糧道該如何保障”這種問題,都暫時忘了去質疑。

  不過還好,既然辛評這主意是沮授那兒白給的,真到了執行階段,沮授還是會幫他盡量補全。

  當晚,聽說袁紹同意分兵以提高戰役效率,沮授也是松了口氣。

  他覺得他的智商也就為袁紹做到這一步了,要是袁紹再不聽,或者對面再冒出什么新的毒計利空,他沮授都回天乏術,只能聽天由命了。

  “主動出擊,本來就沒多大必勝的把握,只是敗中求勝。辛佐治善于巧言令色,讓主公肯接受勸諫,這是好事。

  就怕主動被阿諛之后,愈發自視甚高,輕敵冒進,不以關羽諸葛亮為意。唉,為人臣者,能做的就這么多了,若事依然不諧,亦無能為也,怕是天命不在關東一朝了。”

  沮授心中苦悶,如是暗忖。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