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630章 只要夠自虐,敵人就想不到

熊貓書庫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點這里聽書

  李素既然是擺好了有備無患的姿態,讓部隊時刻保持緊張、一旦天時適當就能隨時出擊。那么,讓他等到合適的天氣,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歷史上,沒有諸葛亮的祈風,周瑜要在隆冬時節等東南風這種罕見天氣,都有偶然成功的機會。

  何況李素只是需要在農歷五月中下旬、等一段陰雨連綿不太熱的天氣呢。江南地區每一年的梅雨季節,都是必然會來的,這是大概率事件。

  (注:江浙滬皖的書友應該都有體會,前陣子六月底的時候,以及最近這幾天,都有下雨,而且不熱。折算到農歷就是五月中下旬。明天(710)才是農歷六月初一。我現在打字,杭州就在刮風下雨。)

  果不其然,顧雍帶著李素需要的最后幾類補給物資抵達后,還沒兩三天。五月十八,天降大雨,蘇南皖東氣溫驟降不少,變得涼爽宜人。

  雨太大的日子,還是不適合廝殺的,但適合行軍。李素身邊也不乏江東籍的謀士,又有足夠斥候,早就對江南地區每年的大氣候非常了解了。

  知道梅雨季節每一波降水都是剛開始有大雨,隨后轉為淅淅瀝瀝的中小雨,綿延十幾日不絕,最多中間偶爾陰幾天。

  五月十八當天,李素就在夏口進行了戰前總動員,整頓兵馬,讓他的主力艦隊往下游順流而下。仲夏長江水量本就大,流速也急些,江面寬闊還不怕夜晚行船磕碰,一日數百里很是輕松。

  估計二十日就能到柴桑、二十一抵達皖口,正好趕上第一波大雨變小、天氣涼爽。

  李素之所以一開始不把部隊直接駐扎在最前線,而是駐扎在夏口附近,圖的就是隱秘行蹤、也不讓周瑜曹操提前警覺、更無法徹底清晰打探軍情知道李素手頭部隊的真實規模。

  因為只有夏口這一帶,江漢三岸才都是被李素的軍隊控制的。再往下游航行不到百里,隨著大巴山區的舉水河從北岸匯入長江,再往東,北岸就都是曹軍領地了。

  那地方,南岸是鄂縣,北岸是蘄春,正是大巴山直接切到長江北岸的位置,曹劉的江北邊界自然而然隔著大巴山而治。

  所以,從地圖上看,孫曹聯軍一方,在江北的占領區邊界,要比南邊深足足四百里。北岸在柴桑上游一百五十里的蘄春就是曹操的控制區了,南岸卻到柴桑下游二百五十里的虎林才是孫權控制區。

  誰讓李素兵力弱呢,此前只能打江南不能打江北。但現在形勢已經有所逆轉。

  說到這兒,不得不提一句,李素此番為了東滅孫權、北拒曹操一共籌措了多少兵馬。

  眾所周知,去年跟孫策開戰之前,劉備給李素指派了十二萬精兵,用于鎮守南方四州,主要是跟敵軍接壤的荊州。

  這十二萬兵馬,之前在跟孫策歷時數月的屢次血戰中,殲滅孫策軍八萬。自身戰死、溺斃七八千,加上重傷,戰損達一萬四千人左右,輕傷員還沒算。

  這里的重傷,倒也不是說都是殘廢,而是至少斷手骨腳骨就算重傷——嚴重骨折的士兵,只要要再養傷到秋天,才有可能恢復戰斗力。而之前的血戰至今還不過三個月,斷骨級別以上的重傷員確實沒法重新投入戰斗。

  所以這么算下來,李素控制的全部可用老兵部隊規模,也就在十萬零五千人,這里面,還要扣除高順留在宛城、襄陽對抗北方壓力的部隊,還要算上在交州防備林邑人乃至后方的必要機動部隊。四月份時,李素在南線也就集結到五六萬之間。

  不過如今,高順那邊練兵有成,從宛城、襄陽陸陸續續拉來四萬人。這四萬人里新兵也不多,因為高順基本上把四萬新兵都留在宛城一邊訓練一邊擔任防御任務。

  高順這四萬人,兩萬是替換下來、從守城任務解脫出來的精銳部隊,還有兩萬就是剛整訓好適應了南方氣候的袁紹降兵。

  最后,李素還有一支新的援軍,也是顧雍這次來的時候幫他籌措的,大約一萬多人,主要是滇州來的南中山地兵,乃至一部分沙摩柯的武陵蠻。這些部隊都是朝廷花了錢糧物資乃至南蠻人比較需求緊俏的漢地出產貨物雇來的。

  這些全算上后,李素用于進攻戰役以及夏口、柴桑本地防御的總兵力,就擴充到了十一萬。比之前六萬人時,進攻的底氣不知充足了多少。

  至于為什么李素之前在跟劉備討論擴軍計劃時,不建議擴軍南蠻兵和武陵蠻、但現在又要臨時讓顧雍雇傭這些蠻兵,主要是考慮到這些蠻兵確實不適合北方作戰氣候,所以沒必要再形成制度化的征募。

  這次的江南之戰,應該是他們為大漢統一內戰的最后貢獻了,江南夏天的炎熱和梅雨的潮濕,對這些南中地區士兵來說,應該很容易忍受。再往后,就指望他們去打林邑國,或者統一其他南洋地區不服的蠻夷。

  而這些山地兵的具體用法,又是如何呢?李素其實在開戰之前就想好了,主要是兩個用途。

  第一階段,可以用這批南蠻山地兵在大別山區作出穿插、假裝要從江夏郡翻過大別山偷襲汝南郡,乃至其他曹操控制的淮南地區。在曹操側翼造成混亂,以為疑兵,讓曹操不知虛實、不敢在開戰后孤注一擲支援孫權。

  而且這么做,也可以讓袁紹更加疑惑,詫異于劉備陣營為什么在南線忽然多了那么多預備隊兵力,是不是因為北線關羽這邊跟沮授相持太久,所以關羽也減兵增灶、事實上撤走多了一部分兵力調往南線了?

  如此一來,說不定還能跟諸葛亮那邊的騙術計策聯動起來,讓袁紹也擇機逼迫沮授主動出戰、誤以為關羽兵力相對空虛了些。

  為了更好地演好這場戲,讓袁紹的錯誤情報更加板上釘釘,李素還非常注重演技,讓沙摩柯和孟信帶兵在大別山區穿插疑兵的時候,別打自己的旗號,悄咪咪詐打王平的旗號,連部隊的裝備服飾都臨時改了有所升級,跟王平部下的“無當飛軍”裝備一樣——

  王平麾下的板楯蠻,乃至青羌兵,那都是屬于偏北方的山地兵部隊,而且王平早在兩年前的平涼州戰役階段,就已經是關羽的鐵桿屬下、直屬部將了,多年沒有回南方過,也沒跟隨李素的直接指揮。

  所以,只要王平的部隊的作戰形態、裝備服飾出現在江北的大巴山區,而關羽麾下的王平這幾個月卻嚴格聽指揮不出擊、不在并州邊緣的太行山區露面,不被張遼的斥候發現。那么袁紹方想不懷疑都不可能。

  而對于沙摩柯、孟信來說,朝廷肯給他們的士兵升級一下武器裝備,他們也是樂于見到的。這些南蠻兵和武陵蠻兵,原先用的皮甲都比較破舊了,而且是他們自己縫制的。

  現在他們只要出皮革、朝廷派裁縫給他們做新的皮甲,舊的他們也可以留著、在自己部落儲備起來備用,這些蠻部酋長當然樂于接受了。

  而佩刀、釘錘、板斧這些武器,更是不用他們自己出材料,反正那些南蠻部落冶金比較落后。直接朝廷出材料給他們白換上灌鋼打造的好貨,比他們原來自己部落的熟鐵兵器強多了。

  至于將來這些南蠻山地兵在大別山區執行完牽制任務后,李素估計江東戰役的第一階段也差不多打完了,到時候皖口、虎林一線肯定已經分出勝負。

  如果李素主戰場順利,需要追擊收割殘敵,這些南蠻山地兵正好進入山越族的控制區,打擊剩下的極個別親孫山越部落,并且從南線騷擾會稽郡的會稽、上虞、句章等地,分攤孫權的抵抗兵力。

  計劃很完美,剩下的就是看執行了。

  部隊前兩天的行蹤隱藏得比較好,過鄂縣入柴桑的那段路,還是趁夜航行過去的,前一天傍晚通過江北的蘄春、第二天清晨已經進了鄱陽湖了。在鄱陽湖里又停留了一個白天、傍晚才再次駛出湖口,往下游而去。

  所以曹孫聯軍是直到五月二十一這天上午,才從北岸發現了李素的艦隊突然集結出擊。最先發現敵情的是朱治,他立刻跟與他一起協防的曹仁互通軍情,曹仁倒也仗義,派出最快的信使換馬接力狂奔,去皖口報信,讓下游的部隊做好防御。

  信使只花了一個多時辰飛奔過去,然后又渡江通知南岸的虎林港周瑜的水寨,最后竟然只比李素的大軍早了僅僅兩個時辰,把消息送到,驚得周瑜都差點沒反應過來。

  畢竟,從蘄春到皖口,整整四百多里路。李素的十一萬部隊,至少有七八萬是這次坐著船隊來的,那么大規模的部隊,竟然走了四百里后、只在最后抵達目的地前兩個時辰,防守方才探明,已經是非常夸張的奇襲了。

  晝伏夜出的航線規劃尚在其次,關鍵就是部隊的進攻時機太突然了。李素對援軍的掩藏做得太好,周瑜既沒提前知道李素補充了四五萬生力軍,也想不通李素會趁著五月下旬初這個時間點來一波猛的。

  梅雨能有多久?難道李素覺得十天半個月就能結束戰斗?他就不怕士兵在暴雨中作戰大面積染病、傳染、在軍中形成瘟疫?他就不怕進入六月酷暑之后,部隊扛不住炎熱?

  “大都督,如今如何是好?是迎擊出戰還是死守水寨?”剩余的江東將領也頗有慌神的,從孫河到陳武、朱然、宋謙,全部指望著周瑜立刻拿主意。

高速文字章節列表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