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決定了使用諸葛亮中策規劃的撤兵路線后,再展開細看,才發現下面的各種假設條件依然是一大堆。
也虧得諸葛亮派來的這些密使能記得那么清楚,同時也多虧趙累幫他整理口供的時候,梳理得那么有條理——
據趙累說,諸葛亮應該是讓這一小撮密使分別記了上中下策,而且還分主次,比如諸葛亮覺得用到概率比較大的計策,就多讓幾個人記,這樣萬一路上死了或者有人忘了記不全,也能查漏補全。
同時,諸葛亮對于路上這些密使萬一被擒所準備的說辭,其實也非常嚴密。一旦被抓,就說他們只是“安邑守將派去了解關將軍近況如何、想知道能不能救援關將軍”,這個說辭很合理,袁紹陣營的將領多半都是會相信的。
實在還有多事兒的,那就再多交代一句,說他們是“想把安邑還沒被張遼偷襲得手這個好消息告訴關羽,幫助穩定關羽的軍心,以免被四面楚歌之計瓦解”。等到這個本身就真的不能再真的口供被問出來之后,哪怕是賈詡親臨都不會懷疑更多了。
好在路上也沒有使者被抓,只是有人淹死摔死,都是有同伴目睹確認死亡的,不會泄密。
所以,關羽在決定執行諸葛亮的中策后,還可以具體細分,按照中策下面的“敵軍不知道我軍已經知道安邑還在我手”這個分支IF條件錦囊執行。
關羽看到這兒的時候,內心不禁徹底嘆服:“諸葛之智,當真不亞伯雅。”
他深呼吸了一口,繼續往下揣摩。原來,諸葛亮的計劃分支條件,說來也挺容易理解:
如果敵人以為關羽不知道安邑沒丟、或者說中了“安邑已丟”這個四面楚歌之計,那么敵人肯定會堅信關羽最終的撤退路線是往函谷山路拋棄車馬輜重傷員輕裝撤退。
這時候,關羽就該先虛晃一槍,假裝往南撤、滿足敵人的預期,拉開撕扯包圍敵軍的注意力、吸引其主要圍堵方向往南,然后實際掉頭往北撤。
如果敵人知道關羽已經知道安邑沒丟、或者說“四面楚歌”計被識破了,那么敵人肯定會相信關羽還是有可能往北撤的。這時候關羽實際就可以先往南虛晃、然后實際往北撤。
當然這些都只是大致的思路,實際上執行還可以隨機應變有更多細節。
比如誘敵做假動作的時候,別全軍出動而是分兵,讓偏師假扮主力、主力扮豬吃虎裝作偏師,如此如此…這里面的細節,還是要關羽自己拿捏補充,諸葛亮只能提供一個大致的指導思想、戰略方針。
畢竟諸葛亮也沒親自治軍和戰術指揮的機會過,他知道自己的臨場微操肯定是不如關羽這種打了十幾年仗的名將的,所以諸葛亮提供的建議都不涉及任何微操。
或許有人會詫異:關羽不是已經被包圍在崤山東麓、瀛水河畔了么?不是就剩幾個營地了么?他還哪來的閃轉騰挪做假動作的機會?敵人只要團團圍死他不就徹底沒戲了?
這就要涉及到古代征戰的一些軍事常識了,那就是凡是幾萬人以上規模的部隊被圍,是不可能真的被圍困逼迫到只有一個營地的狹小空間內的。被包圍一方也會盡量依托地利設立多個營地、拒險而守,為自己爭取更大的防御縱深。
比如還拿四百多年前白起圍趙括的例子來說,趙括四十萬人,最后是被圍在丹水、韓王山、百里石之間的三角地帶扎營。后人拿百度地圖看一下就知道,那片三角地帶的邊長幾乎等于高平市到長治市距離的一半,超過五十里。
往近了說,可以設想一下原本歷史上的夷陵之戰,劉備伐吳其實沒有演義里說的那么多人,但確實是“分四十余屯”,綿延非常廣。當然這個例子和此刻的情況不一樣,因為夷陵之戰中劉備是進攻方,他屯兵縱深大很正常。
但無論如何,關羽畢竟也是一代名將,他此前雖然是且戰且走后撤,依然是很注意自己的防御戰略縱深的,這樣遇到敵人強攻才有彈性防御的收縮空間。就好比歷史上他攻樊城時,還要別立多寨、被徐晃攻的“四冢寨”看地圖就離他主寨很遠。
此時此刻,關羽的部隊雖然被壓縮到了兩萬多人,可是他倚靠崤山山坡部分地區的險要、一側還有瀛水遮擋這些有利地形,始終保持了己方南北有二十多里的縱深,東西也有十幾里的厚度。
分了五座營駐防、遇襲可以快速援護,敵軍如果強渡瀛水攻打任何一座營寨,就會遭到其他四個營寨的預備隊快速支援半渡而擊。
這一切的扎實基本功,都為關羽此刻充分、卓越地執行諸葛亮的撤兵欺騙計劃,提供了軍事基礎。也為在文丑和呂布的結合部上撕開缺口制造了先決條件。
關羽花了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跟關平、趙累、殷觀等人密謀商議,總算是把詳細作戰方案敲定了,而且還決定充分利用夜色突然突圍。
這個過程中,非但沒有跟軍中士卒宣布真正的撤兵計劃,甚至連其他將領都不知情——之所以如此,關羽是堅信自己的部隊士氣還沒有到崩潰的臨界點,自己統兵十余年給部下的信心依然可以有足夠額度“透支”。
而不告訴士兵和普通將領真實計劃,是為了確保他們所有人在沒有接到下一步命令之前,都堅信自己的突圍方向是真的突圍方向。
這樣就算突圍中有士卒和軍官受傷被俘、甚至意志不堅定主動投降,也不會暴露最終的真實撤退路線,把欺騙進行到底。
“大家抓緊休息一下,今夜二更造飯,隨后立刻分兵趁夜突圍。我等親率步軍主力與部分車隊北上,夜襲小平津。盡量銜枚而走,不要主動攻擊呂布的營地,被各營之間巡哨的呂布軍斥候發現時,才能回身應戰。
平兒帶騎兵在南翼待命,聽北方戰起便在營中擂鼓,但不要出戰,讓對面的文丑驚恐、不明敵情不敢出營。不過萬一文丑不怕夜間中伏敢來攻營,還是要全力擊退的。
南側只擊鼓卜出戰半夜后,天明之前把最南側外營縱火焚燒,然后往西尋崤山林密之處躲藏潛伏,這附近的崤山是翻不過函谷關的,所以沒指望你們從這兒走脫,只要藏著別被敵人發現、堅持一兩天,讓敵人以為我軍全都往北走了即可。”
吩咐完了之后,關羽和全軍一起加緊休息,夜里二更動手突圍。
關羽這邊秣馬厲兵準備往北突圍的時候,從三個方向包圍他的袁紹軍將領,松懈警惕程度卻是各自不一。
之前因為呂布是從河內而來,所以陣地靠北,這幾天打著打著,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呂布從北面和東側北半段包圍關羽。文丑、蔣義渠分別從正南方和東側南半段包圍關羽”的態勢。
然而,就在五月十五夜這一刻,南側的文丑還是比較緊張的,巡夜斥候派出很多,士兵們都是輪休。相比之下,北側的呂布則比較放松。
而且呂布本人并不在關羽陣地的正北方、也就是關羽和小平津渡口之間,而是把這個方向丟給了他的部將,呂布本人則坐鎮關羽東側偏北的一座營地,準備找一個到時候給關羽最后一擊搶人頭最舒服的姿勢。
呂布之所以這樣部署,并不是他輕敵,而是過去三天賈詡遙控的“四面楚歌”之計實在是太成功了,關羽軍被自己執行軍法斬殺的逃亡變節士兵,已經超過了百人。成功投降過來的人,則是超過了三百人。
呂布從這些降卒那兒得到了充分的信息:這些降卒都是因為相信老巢安邑被端了,才軍心動搖來投的。如今關羽軍全軍上下都彌漫著“走北路撤退已經不可能”的絕望。
既然如此,呂布當然要把“便于死守而不便于追擊”的部署姿態,調整為“更利于追擊、但或許防守不那么嚴密”的部署姿態。
因為他心中已經篤定關羽肯定會往南硬沖文丑控制區突圍、殺到谷城縣之后,往函谷關方向移動,然后在函谷關與谷城縣之間,尋找一個崤山相對容易攀爬、山間里程較短的位置,放棄車馬輜重傷兵翻山逃亡。
呂布的出發陣地要是不提前往南移動,到時候就不能第一時間搶人頭了。
至于關羽北逃的風險,呂布確實沒必要放在心里了:關羽就算拿下了小平津,又如何?他還能殺穿河對岸的成廉、甚至再殺穿張遼,穿過整個河東回家么?
就算關羽靠剩下的兩萬人打得過成廉和張遼的聯手,那也需要時間!這點時間,呂布和文丑還不瘋了一樣又重新追上來咬住他!到時候,關羽越往北移動,距離南邊函谷關背后可以翻越崤山的那條撤退路線就越遠,關羽就死得越徹底!
就在這樣自信滿滿的狀態下,二更過半的時候,封堵關羽正北側的呂布部將魏越的營地,就突然遭到了滲透。
呂布自己的營地因為跟魏越不在一個方向上、因為關羽控制區南北本來就有二十多里的防御縱深,所以呂布是在魏越被突襲撕開口子后,足足過了一刻多鐘,才搞明白發生了什么。
雖然魏越那邊剛開始打的時候,呂布就聽到北面有廝殺聲傳來、還隱隱有火光繚亂。但誰讓當時南邊關羽與文丑營地交界處的鼓聲更響、喊殺聲更震撼,以至于呂布沒接到魏越親自派出的求援信使之前,根本沒判斷出魏越和文丑究竟誰才是被主攻的方向。
所以魏越的求援信使出現時,呂布才如此震驚:“怎么可能!關羽怎么會同時在南北兩個方向上突圍?你們看清楚了么?攻擊魏將軍的真是關羽本人率領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