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32章 群賢畢至

熊貓書庫    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
🔊點這里聽書

  五月初一,遼河平原南端的遼隧縣。

  遼河是遼東最大的河流,水量豐沛,遼東四郡的29萬人口當中,有近20萬都是生活在遼河流域,遼河兩岸也是東北如今最大的農耕區。

  而遼河同樣是一條有三道分叉支流組成的大河,這三道支流中的兩道,就是在遼隧縣以南匯聚的,而從遼隧再往北不到三十里,東側的那條支流又會再分叉為兩股。

  這三條支流,最西邊那條連接著望平縣、遼陽縣,

  中間那條則通往玄菟郡的高句驪縣(沈陽)、西蓋馬縣(撫順),

  最東邊則通往郡治襄平(遼陽)。

  可以說整個遼河平原所有的縣城,都是由遼隧這個鎖鑰鎖著,不突破這里,就無法沿著水路抵達其他地方。

  而水路又是確保進攻方糧道不被切斷的關鍵,所以敵我雙方把遼河平原爭奪戰的核心擺在遼隧,也就毫不奇怪了。

  張純的最后兩萬兵馬,以及他新拉的壯丁,大多分布在遼隧、襄平兩處。

  而劉備的人馬,也已經在遼隧縣以南的遼河東西兩岸,與遼隧縣隔河對峙扎下大營。

  從四月底開始,漢軍駐扎在三岔河口以南的兵力就在不斷增多。因為新兵的比例很高,所以大營里每天熱火朝天,就算沒有戰事準備,也得日常操練,以便讓新兵盡快形成戰斗力。

  遠在昌黎城的府邸倒是修好了,但劉備和李素都沒時間去,反而泡在前線大營里。一時之間遼河前線這座野外大營,倒是成了整個遼東的政局中樞,有什么政務大事兒都跑來軍營里匯報處置。連帶著有名士、勇士來投奔劉備,也都是直奔遼河大營,不去昌黎城了。

  考慮到李素本來就沒有家人,向來一個人自己住,這一年多來只有幾個親兵幫他洗衣打掃,而吃飯都是在營里跟大伙兒一起的。

  劉備這次修府的時候,還特地從饑民中挑了幾個看上去長得還干凈的小姑娘給李素做使喚婢女打掃衛生。但因為李素在前線,一時半會兒又用不上人伺候了。

  這天一大早,劉備起身剛準備去尋營,看看最近招募到的那群新兵和基層軍官的訓練工作如何、其中能不能選拔出一些好苗子的人才。

  結果,還在吃早飯,就聽到下屬來報,說是有幾個名士慕名來投。

  劉備連忙放下筷子,還讓下屬把李素請來,一起去見一見。

  李素還未成年,正是長身體的時候,所以睡眠比較充足,不會像劉備那么勤政。他幾乎是還在洗漱就被拖來了。

  來到中軍大帳,跟劉備稍微說了兩句,他就看到門外兩個挺有風度的年輕文士進來投奔。

  “北海管寧、邴原,特來拜見府君!聞府君僅僅數月之間,便安定了遼東十數萬饑民,還想出以工代賑之奇策,使民心悅誠服、不患不均。

  我等原本隱居沓氏、見天下洶洶、牧守貪鄙,素來立志不愿為官。今見府君如此愛民牧民,有感于明主,故來相投。”

  劉備讀書少,對名士也不是很感冒——主要是之前也沒見有名士類型的來投奔他,所以暫時不太理解管寧和邴原的名氣到底是什么級別的。

  但李素讀過“割席斷交”的典故,知道管寧和華歆是同學,只不過華歆貪慕榮華富貴,管寧就跟他割開平時讀書一起坐的席子,絕交了。

  而華歆嚴格來說跟盧植、鄭玄是同門,所以管寧這名士的輩分倒是挺不錯了。

  他便附耳說道:“這倆都是當今名士,與華歆齊名,與尊師盧公也算輩分相若了。雖以清談著稱,不知是否有行政經驗。但作為文教之官,執掌一方禮法教化,定然勝任。”

  劉備點點頭,便打算留用二人為遼東的教育主管官員。

  而就在這時,中軍大帳的門簾就被撞開了,一個將領風風火火沖進來:“大哥!聽說遼東大名士管先生來了?在哪里在哪里?我要去拜見!”

  劉備都不用看,只聞其聲就知道是三弟張飛這個“名士控”老毛病發作了,又來巴結名士。

  他只好尷尬賠笑:“讓二位先生見笑了,這是舍弟張飛,素來仰慕賢士。先生們既然看得起備,便做個遼東屬國的禮樂長、祠祀長,雖然俸祿級別不高,只是秩三百石,還請勿嫌輕微。”

  管寧肅然道:“能得其所哉,已是大幸,俸祿品秩,本不重要。府君人盡其用,肯以我等掌禮樂教化,敢不效力。只不過,孫子曰:將能而君不御之者勝。人各有所長,日常施政之時。教些什么,不教什么,還望府君不要過問。”

  說完,管寧和邴原都是對劉備深深作了一揖。

  劉備慨然應諾:“那是自然,只要不是危害朝廷的言論,二位想在遼東如何教化百姓,均可自處。”

  管寧這種人,跟華歆一樣,都是被朝廷以“有道”的名義征辟過的,只是管寧清高,沒有應征。

  所以,哪怕管寧這人研究的學問沒什么屁用,但只要他肯為劉備做事,就可以極大提高劉備陣營對上流名士的吸引力,改善品牌形象。

  看看,連漢靈帝讓三公征辟管寧他都不去,卻因為發現劉備立志于建設世外桃源、安民養民,從而來投,這得是多鮮明的對比!

  另外,多嘴提一句,管寧這人的學問,倒是真沒什么用,他這輩子最喜歡考證的是古代各朝的祭祀禮儀。

  比如從商周以來天子/諸侯登基該怎么操辦、封禪該怎么操辦,喪禮、婚嫁、做壽、冊封…一堆華而不實的東西,太平歲月倒是可以彰顯朝廷威儀,但亂世就鳥用無了。

  除此之外,管寧還喜歡考證各種貴族的血統源流、華夏所有姓氏的起源、初始分封,總之就是一堆考據癖的活兒。

  如果劉備是個一文不名血統卑賤的異姓人,那重用管寧說不定還有額外的好處,那就是“考證自己的姓氏和祖宗有多牛逼”,好為自己身上貼金。

  比如歷史上公孫氏就干過這事兒,近水樓臺找管寧考證了“公孫”這個姓的源流,想認個牛逼祖宗變高貴一點。

  但劉備是漢室宗親啊,姓劉的已經不需要管寧考證這些了,管寧也就只能做個吉祥物。

  劉備花了足足半天時間,安撫籠絡這些名士,還親自陪他們吃了頓午飯,送了些不太值錢但能顯示出府君關心的生活用品。

  最后讓張飛親自送他們回昌黎城、另找清靜館舍安頓。

  管寧卻表示不想住昌黎城里,要在城外農村設廬,除了擔任禮樂長的官職外,還想閑暇時躬耕收徒、另辦私學。

  劉備也都答應了,讓張飛到時候給他們弄兩套住處,城內自有館舍、城外再尋山水清幽處另蓋別墅。

  送走管寧、邴原后,劉備才有時間去巡營,看看上一旬新募集到的官兵是否有脫穎而出的可用之才——這種巡視工作,劉備本人是每十天必定抽出時間親自過問的,平時則交給關羽練兵。

  今天因為李素也在,就心血來潮拉李素一起:

  “伯雅賢弟,不如飯后陪愚兄走走,正好消食,看看新募兵馬的軍威。”

  李素微笑答應:“敢不從命,正好這幾日久不騎馬,缺乏鍛煉。”

  說著,劉備就拉了他一起騎馬去校場。

  李素之前因為點撥魯肅政務繁忙,這個月來還是第一次參觀遼河大營的校場。

  還沒走近,就看到塵沙漫漫,大約有三千多名新兵在列隊操練,軍官們也在一旁觀摩督導,順便根據士兵們的武藝選拔出可以擔任什長、隊率的基層骨干。

  士兵們也要參加木刀木劍的對練選拔,或者射箭展示技藝,以確定初步的兵種劃分。

  李素一眼看去,這些兵源都非常年輕,大多數都才二十出頭,甚至還有十七八歲的青少年。

  “這些兵源看著就年輕力壯,真是不錯。”李素由衷贊嘆。

  劉備以鞭梢遙遙一指,扭頭對李素說:“這不是聽了賢弟建議,為了確保士卒忠心,都是盡量挑有兄弟同在的饑民、兄長已經娶妻有后,弟弟還未娶的,讓弟從軍,發給兄嫂屯田。

  這樣他們也會覺得是為保衛自己家園而戰,士氣愈發高漲,不至于像普通孑然無親的士兵那樣容易逃亡。同時,又能兼得孑然無親士卒的悍勇、生死看淡。”

  李素報以微笑,卻并不接話。

  因為劉備說的這番理由,確實是李素上個月瞎掰的。

  但李素的本意,只是想讓劉備擴軍時盡量挑選年齡年輕一些的士兵,以延長士兵的可服役年限,為將來亂世的常年轉戰打好基礎。

  至于那種“好好干,干得好明年哥再給你娶個嫂子”之類的借口,純粹是他為了說服劉備而瞎編的。

  事實上,李素也是挺同情這些被征了兵、拿出軍餉口糧養同為屯田饑民的兄嫂侄兒的可憐弟弟的。

  “這些人都是家中有兄嫂、而自己還未娶的青壯?那幾萬屯田饑民中,竟然能選出六七千之多這樣的人,還真是讓我沒想到。”李素不由也有些詫異,便確認了一句。

  劉備:“也不可能都是如此,為了擴軍到兩萬,實在沒有那么多完全符合的,也只能事急從權。這里面大約有四千多人,是你說的那種有兄嫂自己光棍的弟弟,還有兩千多人,是十八到二十來歲舉目無親的純光棍。

  不過這些人不知道為何而戰,軍紀會差一些,不能單獨成軍,要擔任基層軍官也要多受些考驗。我吩咐過云長,凡是遇到來歷不明、舉目無親的,要授予軍官,都得額外加試射、御之術,確實全面的才能直接重用,也免得細作輕易混入。”

  這也是人之常情,來歷不明的人要往上爬,肯定要多經受一些考驗,談不上不公平。

  劉備以鞭梢一指,校場盡頭有一片靶場,正在比試射箭,包括站射和騎在馬背上射,那里便是在考教這些來歷不明又有軍官潛力的人武藝的地方。

  既然來了,他跟李素也就過去觀摩一番。

  李素饒有興致地想看看關羽是如何選拔士卒武藝的,看了一會兒,就發現有幾個年輕人射得都還不錯,關羽也分別授予了他們什長或者隊率。

  就在李素看得有些麻木的時候,場內有一個八字胡濃密的年輕人下場了,看來也就二十出頭年紀,身材比劉備高些,但比關羽趙云要矮。

  一看那人拿起弓,李素就有一種直覺:這是遇上高手了?

  因為感覺那人拿弓的氣勢,就跟趙云有幾分相似。

  “嘣嘣嘣”三箭,干凈利落,全部命中了靶心。

  關羽都看得眼前一亮,一拍大腿:“好,果然武藝不錯,我再考考你軍紀,若是識字明紀律,直接授你屯長也行。敢問壯士來歷?”

  那人拱拱手:“聽聞劉府君招募人才,凡有一技之長者皆得用,故而來投,至于出身來歷,便不重要了吧?”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