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741章:陰武出招,聯軍百態

熊貓書庫    春秋大領主
🔊點這里聽書

  呂武還被自己的兒子給“揚”了嗎?不講假話,怕肯定是怕的,又不是害怕到一想起就渾身冷汗的那種。

  諸夏這邊雖然講“禮”,很多諸侯國已經上演束甲相攻的局面,干掉父親自己上位的例子則是比較少。

  現在是一個矛盾的歷史階段,聰明人都感覺要“變天”了,只是看不準會以什么形式去發生變化。

  超過七成的人認為兩大霸主國要相續倒下,到了各諸侯追趕并超過,再角逐出新霸主的紀元。

  行,晉國將楚國打得挺狠,晉國又自己內部爆發大亂,誰有可能成為下一個霸主呢?

  有資格成為霸主的諸侯國不多,宋國、鄭國和齊國在列。

  至于說晉國和楚國能不能站穩,人們對楚國的看好程度遠超晉國。

  “楚失勢,國主權柄仍重也!”子產有那么點聲情并茂,說話時不但表情豐富,肢體動作也多。

  這里是“斗首”西北方向約二十里外,位處氾水南邊約六十里。

  楚、宋、鄭、齊、衛、吳等國組成聯軍,冬季罷戰之后,難免會出現各國達官貴人相聚的場景。

  鄭國是子產統率軍隊。

  宋國的統帥是華元。

  楚國的負責人是公子午。

  齊國來了晏嬰。

  吳國是余眛親自過來。

  衛國統帥的級別最低,來了蘧瑗。

  其余楚國的附庸或傀儡國沒資格參加這種級別的會議,陳國和蔡國則是刻意避嫌。

  話說,公子午也在,身為鄭國執政的子產怎么還敢揮斥方遒?

  大家一塊喝酒,事先說好言者無罪,自然而然也就能夠隨意嗶嗶。

  現階段鄭國在子產的主持下進行變法,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導致大家還是很想聽一聽子產都會講些什么的。

  目前的“東方世界”,要說哪一個國家的一國之君權柄最重,楚國和吳國幾乎是不相上下。

  在楚國和吳國,國君想殺誰就殺誰,更為明顯的是臣民權益遠比其他列國更少。

  用現代的解讀方式,楚國和吳國的國君就是奴隸主,其余人只是奴隸。這并不是封建,至少不是春秋主流的封建。相反跟進入帝國時代非常相似。

  子產說道:“晉權柄不在國主,各‘卿’精誠則強盛,相爭必使之衰敗。”

  權柄不在國君…,又或者說不被公族所掌握,在目前九成九的諸侯國看來都是屬于異端。

所以,不  管是楚國和吳國,還是晉國,絕大多數列國都覺得有點格格不入,偏偏其三中的晉國和楚國能夠成為霸主,使得一些有志之士認為或許應該學習晉國或是楚國,學習楚國的意愿更強烈一些。

  比較愿意學習楚國沒有其它原因,他們本來就是公族作為掌權階級,單純不想公族淪為可有可無的階層,乃至于要被肆意欺凌。

  華元問道:“陰子為晉元戎,為何坐視內亂?”

  所有人對這個很感興趣,想聽一聽子產會給出什么答案。

  子產沒有馬上回答,沉思了一小會,才說道:“晉以范氏為大,陰氏次之。陰、范、荀、魏、解、趙多為姻親。范攻趙,陰不救或許有二,趙有公族血脈,范強于陰。”

  晉國嘛,卿位家族針對公族已經是一種習慣,不再爆發沖突也就罷了,一旦有點什么火星一定會燃燒到趙氏身上。

  關于陰氏不救援趙氏,大家伙比較認可子產的第一種說法,也就是陰氏顧忌趙武身上的公族血脈,擔心救援趙氏會遭到其余卿位家族針對。

  然而,現有的目光限制了他們對真相的了解。

  范氏的城邑是晉國各個家族中最多,人口和出產則不是。

  所以了,他們幫晉國幾個卿位家族從實力進行排名,錯誤的排名之下,認知方面也就錯得比較多了。

  陰氏不救援趙氏不是害怕范氏,趙武身上有公族的血脈倒是原因之一,更多的是呂武想看到范氏在晉國南境一家獨大。

  子產說道:“如無此次封邑置換沖突,趙氏亦不可壯大。此為晉國國情也。”

  公子午笑呵呵地說道:“如是。”

  不少人跟著附和。

  他們為什么能坐在一起,名義之一就是喊著囔著晉國禮崩樂壞,外姓竟然把控住國家,必須聯合起來幫助晉國恢復公族掌權的傳統,要干的事情是“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于既倒”的正義事業呀!

  趙氏滅亡的消息已經傳開,關于趙武本人的消息則是云里霧里。

  陰氏聯合荀氏等家族將魏氏滅掉的消息則是暫時沒有廣傳,關于陰氏要帶頭分裂晉國的消息則是該知道的人都知道了。

  他們聽到呂武要帶頭分裂晉國的消息是什么樣的心態?理智在告訴他們根本沒可能,心里則是盼望呂武真的那么干。

  中原列國早就受夠了晉國的壓迫,不止每年要交保護費,時不時還要聽命出兵跟隨,大部分國家光是應付這兩項就花光了國帑,沒有多余的經濟去發展自身。

  另外一點,晉國和楚國連連交手,尤其是近些年來大戰發生了那么多次,列國的傷亡雖然不多,膽戰心驚則是必須的。

  楚國在歷經晉軍打進腹地之后出現了一些改變,不再像以前那么霸道。

  晉國一再折騰列國,西方太遙遠的秦國發生了什么事很難了解,齊國和衛國則是先后有點國將不國。

  列國不管相不相信楚國變得容易相處,能夠抓住機會弄垮晉國,怎么都要進行嘗試的吧?

  華元說道:“我聞陰氏、范氏、荀氏聚兵皆超十萬眾?”

  私下聊天的人都安靜下來。

  那可是超過十萬的士兵,在座的大多數國家拼盡全力連十萬的一半都湊不出來。

  陰氏和荀氏到底征召了多少士兵,他們沒看見前不好下定論,士匄率領十萬大軍南下卻是都看到了。

  蘧瑗說道:“我之邊境,晉上軍將聚兵十萬。”

  得,又證實一家聚攏的軍隊超過十萬。

  公子午說道:“晉武力之盛,我深信之。”

  楚國才是那個年年跟晉國大戰的國家,不管是看開赴到戰場的晉軍一再更替,還有一些情報窺探打底,老早就知道晉國的兵力非常雄厚了。

  這些國家湊起來的軍隊達到二十萬,其中楚國就占了一半,不足以說明霸主國就算是遭到重創,能夠成為霸主國的底蘊不是其他國家能夠比擬的嗎?

  話題開始變了。

  由華元提議大家要不派人回去,再多征召一些士兵過來?

  子產率先回應道:“我可再征二‘軍’。”

  那就是兩萬五千名士兵。

  幾個國家的代表先后表態,多的再來七八萬,少的則是再來數千上萬。

  余眛一直沒有講話,參加聯軍是一回事,有沒有能力再增兵是另一回事。

  總得來說,吳國被楚國肆虐得有些慘,參加聯軍很大程度上是對楚國的一種服軟,并不是真的要跟晉國玩血拼活動。

  吳國最大也是最痛恨的敵人是楚國,有兵力消耗在跟晉國的交戰中,怎么不藏著掖著某天拿出來跟楚國拼了?

  列國的人聽到公子午表態會再調七八萬士兵過來,嘴上講幾句奉承的話,心里則是感到無比的忌憚,再酸溜溜地想道:“霸主國就是霸主國,不管晉國還是楚國,底蘊都太強了!”

  華元也就看向余眛,行禮再問道:“吳增兵否?”

  余眛直接說道:“我敗多次,歷經楚人肆虐,

  國中無兵矣。”

  華元立刻就尷尬了。

  公子午斜著掃了余眛一眼,沒有掩飾內心的輕蔑,直接表現在神態上。

  愿意增兵的增兵,他們要是沒有空口吹牛逼的話,明年聯軍的總數將會達到三十六萬以上。

  那一刻,他們已經知道自己在創造歷史,一個個不管內心里怎么想,看上去很是情緒激昂。

  這可是合兵三十六萬啊!

  不算殷商,自姬姓立周以來,絕壁是諸侯聯盟出兵最多的一次。

  “為我等賀!”公子午率先提議。

  大家當然是舉起救斛歡笑著共飲啦。

  有那么些人卻是想道:“楚國還是有點大不如前,以往輕易出兵二十多萬,今次沒有打破出兵的最大規模。”

  酒宴散去,各方勢力會有自己的小故事。

  時間一天又一天的過去,關于魏氏被滅的消息傳過來,公子午牽頭再次聚人了。

  “魏氏滅,陰子號召國中貴族出兵,聽聞聚兵達十三萬。”公子午說道。

  這十三萬的成份不難打聽,陰氏只占了里面的五萬,荀氏出了兩萬,其余都是晉國公族和中小貴族的士兵了。

  晉國公族竟然還參加國戰?他們必須參加啊!不參加的話,公族與范氏的矛盾將上升到更高的層次,也許會讓陰氏也下場。

  子產陰沉著一張臉,說道:“我聞陰子于‘魏’焚城,燒死魏氏之主與四萬眾。”

  大家都聽過這個消息了,初聽都被嚇得夠嗆。

  蘧瑗哭喪著臉,說道:“晉上軍將已現于‘沫’,恐將揮兵侵我。寡君命我歸師,諸位擔待。”

  什么玩意?

  聯軍就等著春暖花開,要玩命先解決掉被圍困的士匄等晉軍,到了這種當口衛軍要撤?

  晏嬰說道:“齊、衛唇亡齒寒,寡君亦命我揮師衛地助戰。”

  剛才子產的話沒有講完,猶豫了一小會還是說道:“我國侯氏叛亂,五氏城頭亮晉旗。”

  華元的嘴比較快,問道:“鄭亦退兵?”

  瑪德!

  之前都是怎么說的?一個個表態要弄死“斗首”的晉軍,不弄死就自己去死。

  現在倒好了,眼見著馬上就到了能開戰的季節,齊國和衛國明確表態要撤離,鄭國一跑的話,沒有正式開打,己方就要被弄得士氣受挫。

  子產沒有吭聲。

一時間,在場的人都充滿負能量,一個兩個臉色陰沉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