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善于技擊的人呢?
就是有好身手的那種人。
齊國的經濟十分發達,商業氛圍也好,滋生了一種比較特別的職業。
那種職業叫游俠。
別以為有一個“俠”就覺得高大上。
實際上要了解時代背景。
這么個年頭,施行的是長子繼承制。
也就是說,一個家庭要是長輩去世,家族的一切都歸于長子繼承。
次子或三子等等子嗣?
要看為人父母到底是怎么想的,愿不愿意劃拉出一些家產分下去。
一般情況下,普通家庭除了長子之外,其余子嗣早早就該自謀出路。
沒有土地,又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找到工作的年代,再加上齊國的商業發達,很多的次子選擇流浪街頭給人當打手。
這就是初始游俠的由來了。
現階段也就是在商業氛圍極濃的齊國,才能讓游俠這個職業盛行起來。
換作是在其他國家?
各國的商業不發達,追求的是從土里刨吃食,是個人就被逮住去刨土,想游手好閑小心被打斷腿,哪來那么多無所事事的人。
另外,齊國早期其實也沒有多少游俠的。
主要是呂環即位之后十分癡迷技擊,帶動了齊國游俠職業的發展。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可以理解的。
國君下達命令啦!
覺得自己能打的人,趕緊地找某某誰報道,要去戰場上跟前來侵犯的晉軍玩一票。
我靠!(一種動作)
什么時候戰場誰都能去了?
不該是貴族征召自己的“徒”或“羨”,才能獲得踏上戰場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嗎???
這還得了!!!
一搞,齊國不知道多少人要感謝自家那個國君。
普通的黎庶琢磨著,那些個游手好閑的游俠最好全去,再全部血灑疆場,免得回來繼續禍害鄉里。
一些封地治安狀況十分堪憂的貴族,樂意將領地內那些二混子全抓起來,再丟到戰場上去,免得老是這家丟了雞,那家沒了狗。
當然也有意見很大的人。
齊國執政崔杼就對齊君呂環的命令無比抗拒。
他認為齊君呂環完全是在瞎搞,幾次勸諫無果,氣得不打算參加這一次戰爭。
是瞎搞嗎?
游俠們有經過軍事訓練沒有?
那還真的是沒有。
能聽得懂軍事上的指令嗎?
能看懂軍旗的號令嗎?
他們會回答,服從命令是個啥玩意,上戰場喊著“Waaaaaaaagh”往前沖就對了。
不止齊國執政崔杼有意見。
齊國的絕大多數貴族都被齊君呂環氣了個半死。
他們是貴族啊!
打仗對他們來說是專業。
一想到會有一大群根本聽不懂命令和看不懂旗號的人參戰,一個頭就兩個大。
偏偏齊君呂環很是自鳴得意。
他琢磨著,齊軍跟晉軍打超大概率打不過。
那么,加上一大群身懷絕技的人,勝率怎么都要增加那么一點點吧?
齊國這邊大動作不斷。
陳兵在魯國與齊國邊境線上的晉軍,進入了休整期。
呂武當然不會干坐著。
他看著好像沒將齊國給放在眼里,實際上卻是散出了大量的人手,去關注齊國的動向。
“齊君廣招善于技擊之人?”魏琦聽到消息有點懵了。
在晉國基本看不到游俠的身影,幾乎連游手好閑的人都看不到。
另外,晉國講究的是團隊協作,并不追求個人武勇。
士魴同樣懵逼,問道:“齊國貴族安能任由齊君此番胡鬧?”
看吧。
連“胡鬧”這種詞都用上了。
可見作為敵人的士魴對齊君呂環的所作所為都看不過眼。
解朔問出比較在意的問題,道:“齊國兵力如何?”
呂武一臉詭異地說道:“合眾約十七萬。”
人不少啊!
他們來了多少?
下軍是滿編軍團,來自陰氏的兩個“師”,范氏的一個“師”,再加上其余貴族拼湊起來的兩個“師”,戰士數量為三萬七千五百人,再加上兩萬左右的輔兵,合計接近六萬人。
新軍則是沒有滿編,魏氏出動了兩個“師”,加上解朔的兩個“旅”,還有其余貴族七拼八湊起來的六個“旅”,戰士數量兩萬七千人,輔兵約一萬二,合計約四萬。
晉國是絕對不會將輔助人員算作戰斗力的。
那么就是六萬四千五百晉軍,對陣齊國的十七萬?
士魴、魏琦和解朔聽到齊國出動十七萬,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齊國的軍事制度走的是周王室的編制,也就是一個滿編軍團由一萬兩千五百名戰士組成。
齊國有三個軍,攏共也就三萬七千五百名戰兵的份額。
他們在驚訝過后,忍不住笑出聲來。
齊國人這是怎么了?
以為戰場是游玩的好地方,人人都想逛一圈?
或者說,齊君呂環的號召力很強?
呂武沒覺得有什么好笑的地方。
齊國是本土作戰。
又有國君發出號召。
甭管是抱著保家衛國的想法。
還是想著爭取機會改變自身的命運。
人來多一點是很正常的。
事實上,齊君呂環也算是歪打正著了。
現在的階級那么分明,踏上戰場是少有能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
那些人未必不知道上戰場很危險,只是不想放棄難得的機會而已。
呂武換位思考了一番。
如果他是一個普通人,又覺得自己行,遇到了這樣的機會愿意去進行嘗試嗎?
不用多想。
絕對會的!
“我要不要溫柔點,不至于給眾多心懷夢想的人毀滅性打擊?”呂武默默想道。
不管齊君呂環的出發點是什么。
呂武愿稱齊君呂環為春秋第一改革家。
不是其它。
只因為齊君呂環給普通人開了一條上進通道。
然而,呂武還是不那么了解齊君呂環。
這位齊國的國君很愛收集猛士,麾下就有那么幾個特別能打的人。
那些人非常能打,身份卻是奴隸。
并且,齊君呂環盡管很喜愛他們,卻一點放歸自由的念頭都不曾有過。
時間在一分一秒的流逝。
呂武等宣戰完畢的葛存回來,才下令軍隊拔營,只是拐了個彎進入到杞國。
杞國對晉軍的到來喜憂參半。
他們之前還想著能夠遷徙到晉國,成為晉國的一份子。
后來看到晉國貴族的斗爭那么慘烈,有些被嚇得瑟瑟發抖。
大禹的直系后裔姒姑容對呂武等四“卿”親自進行了款待,絕口不提搬遷到晉國過日子的事,只問晉國的“卿”帶軍隊來杞國干什么。
呂武告訴杞君姒姑容,晉軍只是路過杞國,要去跟齊國干仗的。
杞君姒姑容其實早就知道這事。
他怕的是晉國摟草打兔子順道將自己給收拾了。
畢竟,晉國可是干出過“假道滅虢”這種事的國家。
呂武事實上也打算那么干,卻是會很溫柔地將杞國的人口給吞了,再給姒姑容安排個晉國貴族的身份。
只是吧,時機方面有些不對,暫時需要按耐下來。
他們選擇進入杞國,主要是從這邊進攻齊國很合適。
要不然走魯國的東北國境,山區著實是多得要命。
事實上,只看遠近距離的話,魯國有一塊疆域距離齊國的國都“臨淄”挺近的。
關鍵是,那邊有著連綿的山脈。(泰山等五岳)
繞道杞國可以走比較好走的路線,還能一路打家劫舍…,不對,是一路教訓齊國,直至打到“臨淄”這個齊國的國都。
呂武也是派人實際考察路線,才制定了這么一個進攻方案。
晉軍在杞國并沒有多做耽擱,出杞國直撲一個叫“艾”的城池。
這個叫“艾”的地方是齊國的一個商貿中轉點,貨物將從這里流通向楚國。
呂武率軍過來,沒有任何難度攻下了“艾”。
是真正意義上的沒有難度。
明明晉國與齊國已經進入到交戰狀態,齊人卻是看到晉軍都逼近“艾”還沒有什么反應。
實際的情況是,等晉軍全面接管了“艾”的城防,齊人才有點反應過來。
而齊人之所以反應過來,還是因為晉軍開始在統計貨物!
啥情況???
國土能丟。
貨物那是絕對不能丟的!
晉軍遭遇到反抗,是從他們做出要收繳貨物才開始。
作為侵略者的一方,晉人對齊人的反應無比懵逼。
該搶,那卻是絕對不可能手軟的!
等待晉軍連續攻下了七座齊國的城池,席卷的“邑”、“邦”更是超過數百,有齊國的使者過來了。
來的人叫晏弱。
他見到呂武時,憤慨地說道:“寡君屯兵于‘徐關’久候晉軍,為何晉軍行暴力于野,久久不至?”
呂武看向幾位同僚,問道:“齊君何時遣使相告?”
士魴、魏琦和解朔同時搖頭,異口同聲地說:“未曾。”
呂武看向晏弱,像個復讀機那樣,說道:“未曾。”
“此需言?”晏弱很氣憤,說道:“兩國相爭,應戰者陳兵于何處,來戰者往也。”
是嗎?
有這樣的習俗或約定???
呂武表示自己讀書少,晉國好像也沒遭遇過這種情況,對晏弱說道:“如此請齊君見諒,我必率軍前往。”
去那是肯定要去的。
只是…
一路上的齊國城池,是不是該打下來?
“邑”和“邦”的收獲雖然比城池少。
但蚊子腿,也是肉啊!
如果行軍速度不快,也只能委屈齊君了。
那一刻,呂武的真實想法是:齊國太優秀啦!將所有軍隊集中在一起,導致其余區域空虛,不好好地獲取收獲,會被雷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