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2254節 以普渡為名

熊貓書庫    極限警戒
🔊點這里聽書

  經書有云:佛初成道時,魔王波旬見佛,勸請如來速入涅槃。

  佛答波旬——諸弟子尚未成就,我不宜涅槃。

  波旬激將——那待你弟子皆成就時,應入涅槃,不然你貪戀紅塵,不舍離去,如何證明你經中言語?

  佛默然應承。

  于是魔王波旬及其徒子徒孫歡呼雀躍,以為世間再無敵手。波旬在佛當世時無法擊敗佛,為了打擊佛,再度言及——等佛滅度后,于末法時期中,我將化為比丘僧,于世尊佛法中出家,披佛袈裟,誦佛經典,而破壞佛法。

  于是世尊落淚。

  或許這不僅僅是傳說。

  如今世人在那些披袈裟,說佛法之人的“努力”下,對佛態度多是有二,一是認為佛語為洗腦之說,不聽不信,甚至大加誹謗抨擊。二是認為佛為救苦救難的菩薩,同時又是個商人,萬求皆應,只要求佛,給佛燒香捐款就能規避災禍。

  可釋迦所有的真經都是清楚明言讓你自主、清醒的選擇道路,不做一個傀儡茍活于世,這如何能稱作是洗腦?邪說Pua世人,世人深信不疑,佛說希望世人清醒,世人認為此為洗腦?佛又說——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佛從未說過拜頭香的有福報,那些打破頭搶頭香的人又是信了誰的邪說?

  對于真相,世人不知?不信?還是魔王波旬早就化身比丘,身披袈裟,卻行毀法之事,真正的為世人洗腦?

  沈約對此中內情清清楚楚,聞“阿彌陀佛”之言,微皺眉頭。

  他和暖玉、夜星沉般,早感覺這個阿彌陀佛很有問題,同時感覺這個阿彌陀佛很像他認識的一個人,等聽到阿彌陀佛就和以正義的名義的那幫人時,以普渡為名、暗自操縱慧遠的人生,沈約腦海中那人的影像更是清晰。

  那人赫然就是都子俊!

  都子俊得到了紋鏡,利用眾妙之門以及末世人的科技既然可以蠱惑劉啟、夜浮生,他就可以蠱惑慧遠。

  都子俊蠱惑慧遠的目的何在?

  當年統領末世人是成議員和都子俊,他們做了很多隱秘的事情。

  沈約忍住向天子基外看去的念頭,知道琴絲對此多半有所知曉,而他和趙佶進入天子基,就是幫琴絲驗證她的推斷。

  當時慧遠顯然沒有沈約的認知,聽聞對方“指點”,立即道,“謹遵佛諭。”

  沈約暗自嘆口氣,心道在這一刻起,慧遠就不是覺,而是迷了。

  那個假阿彌陀佛聞言滿意道,“既然如此,你當以圓寂的法門聽我召喚前往一地…到達那里,你就可普渡眾生,行回向門,等到功德圓滿,自可前往西方極樂世界。”

  慧遠露出喜意,“遵諭。”

  慧持突然道,“阿彌陀佛,弟子一事不明。”

  假阿彌陀佛微有不耐,隨即散去不滿,“何事?”

  慧持謹慎道,“根據佛經所言,我等要往生極樂,當在示寂入滅時,留一念明觀。佛經對此的形容是——若能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在其前…”

  假阿彌陀佛反問道,“那又如何?”

  沈約微有意動,知道如今的慧持反倒比慧遠更加清醒,或許這就是旁觀者明。不用慧持再問,沈約已知道慧持的用意——相對大乘而言,小乘似乎境界不高,世事上,這世上能以小乘法門證道之人,無不都是世所罕見的智者。

  自了漢不但嚴格持戒,而且念念清明,對于經書言及的次第可說是清清楚楚。

  釋迦說經,不但說了不可思議的境界,而且說了詳細的修行步驟,以及修行者到哪個步驟后,會有什么反應都是說的一清二楚。

  不然佛教中何以有顯教一說?

  何為顯教?那就是顯而易見、清清楚楚的教法。

  都說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可釋迦從未有如此想,他對自己所知全無保留的傳授給弟子,甚至因弟子不明,他仍舊耐心反復從多層面的進行解說。佛未留經書,只是弟子怕遺忘,這才召集強聞博記的弟子將佛所說的言論匯聚成經,而佛說的修行次序,同樣清清楚楚的留下來寫在經書中。

  不過就和學數學般,學數學有幾種人物,一種是天才,對公理定理的理解是想當然爾,他們一見到公理定理,完全了解這些規則的目的用途、過去未來,是以在規則下,沒有束縛之感,反倒得心應手;第二種人就是不太明白規則的真意,但嚴格按照規則來說的去做,同樣算是此中英才。當然了,還有第三種人就是——規則是什么不明白,規則的用意是什么不明白,學什么不明白,用在哪里還是不明白,對于這種人而言,學習數學就是痛苦之事。

  學數學如此,修行同樣如此。

  持戒就是守規。

  規則制定不是為了約束眾生,而是真切利于修行。

  天才修行者自觀因緣,徑直證道,因為心性恒存,只在于發現證得。第二類的修行者多是按照三無漏學,就是采用戒、定、慧的步驟漸漸持戒入定,增發智慧,然后漸除理、事兩障,除塵顯明,終究證道。

  戒如平地,諸善由生。只要持戒增其精神,持正信,遵循正法,慢慢就能悟得一二。

  余眾愚癡者,不明佛理,不懂規則,口中念佛,妄心蕩漾,求之不得,如同小三不入正室分得家產般對世尊咒罵痛恨,如此哪怕信佛多年,徒增癡迷,不如不信。

  自了漢算是第二種人偏上的層次,他們或許不太真懂教法真意,但對次序的記憶絕對是清清楚楚。

  都子俊知識淵博,對佛語的了解同樣不差。事實上,這世上本來就有很多聰明人能夠自成體系,因此他們對旁的體系也能融會,不是能融會貫通,而是能融匯其中,評點一二,因此伊始的都子俊對慧遠所言,的確像個得道高僧。

  這世上看似得道的高僧,哪個都能將某些經書說的頭頭是道的,因為他們知道這是他們安身立命的本錢。若遇信徒提問,他們同樣能回的頭頭是道,不是因為他們悟了,而是因為經書上就是這么回答信徒的,他們只是記下了佛解答信徒之語,至于解答了什么,他們本身并不完全清楚。

  都子俊就類似這種“得道高僧”,靠披袈裟、說佛法騙取了慧遠的信任后,隨即行自身的目的。

慧持帶著警惕的神情望著“阿彌陀佛”,“既然如此,佛主何以要我大哥聽你召喚前往一地?”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