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櫻庭。
櫻花漫開,片片花瓣飄落于湯泉之中,泛起點點漣漪。
夜光杯中,葡萄美酒嫣紅似血。來自異域的酒水沿著商道傳入了關中,但也只有少許。
湯泉旁的屋宇檐廊上,趙爽手執夜光杯,輕輕喝了一口。
墨鴉、白鳳站在了檐廊之下。此次,墨鴉混在商隊中,一同前往了月氏王城,搜集了大量的情報。
而白鳳,則在中原,于墨家之中,搜集江湖上的情報。
“主上要我搜集月氏與西域的風土人情,以及特產,照夜都已經搜集完畢。那個鬼方人莫克度留下的地圖、典籍,大致準確,不過一些記載都已經是百多年前的了,與如今的情況有出入。”
趙爽品了品杯中酒水,微甜,帶著澀味,口感不錯。
“如何?”
“月氏以西,尚有數十小國,居于廣袤之地。其國小則只有一城之地,數百戶人;大則控弦萬余,一如羌胡。這葡萄酒就是商隊從西域一個叫車師國的商人那里購得。”
趙爽點了點頭,放下了手中的夜光杯。
“月氏國力強盛,居于河西,控弦十余萬,與匈奴、東胡并雄,甚至猶有過之。月氏王如果能穩定四域,那對于我們來說,才是有益的。”
要行商,自然要有穩定的環境。否則,盜匪四起,那顯然對于哪方的商隊來說,都是不利的。
月氏王能夠控制麾下的軍隊,懾服周圍的羌胡,維護好治安,才是最為重要的。這樣一來,商隊才能帶著貨物往來,才會有利潤。
“不過,月氏內部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據我所知,月氏大翕侯巴雷特,就很不滿與我們通商一事。”
“巴雷特?”
“他是月氏王之下月氏最有權勢的人之一,控制著三萬大軍,與匈奴甚善。不過,因為他本人的原因,并不直接控制軍隊,而是交給了他幾個親信的手下。那個莫克度,如今就在巴雷特手下當千夫長。”
“那月氏內部的王室呢?”
“當今月氏的老王是個賢能的人,將月氏治理得很好。他唯一的兒子伽美是王儲,在當地也是溫和仁善著稱,受到月氏人的愛戴。伽美有幾個子女,目前還沒有人被任命為王孫。不過,其中一個叫阿莉雅的小公主,年紀幼小,被稱為神之明珠,最受月氏王喜愛。”
說到這里,墨鴉看了一眼旁邊的白鳳,對方聽得很是仔細,當即一笑。
“月氏那邊,若是男性的王儲沒有了,那么女人也是能夠繼承王位的。我已經打探過了,月氏王和王儲,對于通商一事,都抱有極大的興趣,愿意支持。王儲的幾個孩子,對于這事也沒有過惡言。”
趙爽一笑,作了一個總結。
“這么說,只要月氏內部穩定,王位能夠順利傳承,那么十年之內,雙方的貿易往來應該能夠順利。”
月氏王城建立在西域與關中之間要道之上,若是貿易大興,自然能得到巨大的利益。
“如此,可在邊境多畜牲畜,馴養馱馬、駱駝,往來東西。”
胡人那邊有著許多重要的貿易物資,比如馬匹、鹽、皮毛,還有著西域那邊的貿易品,許多很有價值。
這是一項大工程,會吸納大量的人口和手工業者,聚集在隴西,為貿易而服務。圍繞著金城和周圍幾座衛城為中心,建立產業。
趙爽說完,看向了白鳳,問道。
“中原如何?”
此時與月氏的貿易剛開始,一百車的貨物雖然獲利巨大,可與中原的生意相比,不過是小利。在衛莊當上了韓國的大將軍后,清除了諸多勢力。魏國又與秦國盟好,遠在齊國,乃至吳楚、百越之地的貨物,都能運送到咸陽,商路通暢。
相比于與月氏的貿易,與中原之地的商路貿易要成熟與有利益的多。
“農家的反應很奇怪。他們從韓國撤走后,損失不小,六堂之中,折了不少農家弟子。可他們并沒有與墨家翻臉,甚至是報復,反而與秦舞陽那一撥燕墨打得火熱,跟一家人一樣。”
趙爽沉吟了一聲,聞到了一股陰謀的味道。
“我們在農家之中的內應如何?”
“他們滲透入了六堂之中,不過目前身份還相當低微,甚至還沒有能見到六堂堂主,更不要說是農家俠魁。而且,以農家內部的規矩,除非是各個堂主的親傳弟子與親屬,其余人想要進入農家高層,至少要十數年的時光。”
雖然當初讓照夜的人進入諸子百家之中,趙爽并沒有指望他們能這么快發揮效用。不過此刻,燕墨那邊跟個漏子一樣,任由農家之人滲透,還是讓趙爽有些傷腦筋。
“讓郭守、梁達、白鎮、曲伏四人,嚴令麾下墨俠,不但要防范農家,更要注意燕墨以及其余墨家中人。再令三川機關巢、庸地機關工坊、云夢墨俠居,以及秦、楚、魏、韓四地百余處據點中大小統領,嚴守據點各項機密,不要透露給燕墨。無論在建的還是竣工的據點,以后也不要再上報給機關城。若是不得已,也不得透露位置等具體情報。”
“諾!”
如果昌平君真通過農家與燕墨那邊搭上線,兩者一拍即合,勾搭在一起,那對于趙爽這邊,可是有著致命的危險。
畢竟,同屬于墨家,面和心不和,可有些信息是相通的。而這些消息,不少都是機密,隱秘而又危險。若是被外人知曉,尤其是比昌平君知曉,會造成絕大的損失。
白鳳得令,一個飛身,離開了這座庭院。
趙爽搖了搖手中的夜光杯,尋思著。
昌平君這個老東西,若是和燕丹勾搭在一起,可是很不利。關鍵是,趙爽還沒有辦法阻止他們。
趙爽想著,外面傳來了白露的聲音。一隊甲士整齊的腳步聲在庭院外響徹,節奏分明。光聽腳步聲,就知道這隊甲士久經訓練。
“君上,車馬已經齊備,可以出發了。”
趙爽站了起來,墨鴉跟隨在后。
“回南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