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九十一章 有無天命朕說了算

熊貓書庫    水滸新秩序
🔊點這里聽書

第(1/2)頁  岳飛攻破臨安城覆滅趙宋王朝時,正乾皇帝的車駕已經到達河南府治所洛陽縣。

  洛陽不僅是大宋西京,還是華夏文明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時最長的都城,前后有十三個王朝建都于此,時間長達一千五百年。

  其地立河洛之間,居天下之中,且北據邙山,南望伊闕,洛水貫其中,東據虎牢關,西控函谷關,有“八關都邑”“山河拱戴,形勢甲于天下”之稱。

  可以說,誰掌控了如此形勝之地,誰就擁有進一步掌控天下的資格。

  所以,凡天下大亂,兵家必爭此地。

  后晉石敬瑭向遼國獻出燕云十六州后,一馬平川的河北就成了契丹鐵騎肆意馳騁的跑馬場,僅靠黃河阻隔的開封府汴梁城也極其不安全。

  宋太祖皇帝趙匡立國時,沿襲五代舊制,以開封府汴梁為“東”京,本就有以地形險要的河南府洛陽為“西”京之意,其后因種種原因未果。

  但終宋一代,都是把洛陽作為王朝的退路來建。

  不僅趙氏歷代皇帝駕崩之后皆葬在河南府鞏縣,洛陽城中的前朝宮室也一直有專門的機構在維護,至今保存完好。

  就連河南府下轄的三“赤”十三“畿”縣級行政機構配置,也要比同樣轄十六縣的東京開封府多一個“赤”級,居天下之最。

  同宋停戰之后,宋廷曾從河南府抽調了部分兵馬以補充南陽府防御體系。

  大同再次討宋后,為了加強西京的防御力量,趙桓下詔組建四道都總管府,就以知河南府事王襄為北道都總管。

  命其統攬京西北路和軍政事務,抵擋河北、河東同軍南下,并從北面護衛南陽府。

  因而,秦明由懷州南下攻破孟州后,考慮到本部只有一個師,便放棄了守軍眾多難以消化的河南府,轉而攻取防守相對薄弱的鄭州。

  結果,大宋知鄭州事朱伯友畏懼同軍兵鋒,收到滎陽縣陷落的急報就立即棄城而走,鄭州被同軍輕易拿下。

  待秦明穩住了鄭州,岳飛已經由開封府出兵,并擊穿了潁昌府和汝州兩地。

  南下的潁昌府被友軍拿下,秦明部幾千人由此閑了下來。

  其人轉而回師向西,再渡汜水,攻入河南府。

  秦明最初的想法是先攻打大宋皇陵所在地的鞏縣,逼迫河南府宋軍來援,待野戰中解決了宋軍主力后,再圖謀河南府。

  不曾想大宋北路都總管知河南府事王襄膽小至極,辜負了皇帝對他的厚望。

  其人得知同軍擊破孟州南下后,就慌忙收縮兵力于治所洛陽附近,基本放棄了外圍城池和關卡。

  導致秦明只是一次佯攻,便攻下了預料中需要苦戰的鞏縣。

  待其部繼續西進抵達偃師城下后,又是同樣的情況。

  而不到百里外洛陽,得到前方急報的王知府直接收拾金銀細軟——跑路了。

  “山河拱戴,形勢甲于天下”的大宋西京河南府就這樣被同軍拿下,其易手的時間,還要比岳飛攻下臨安要早八天。

  彼時,正乾皇帝的車駕剛剛離開開封,正準備南下南陽。

  收到秦明的捷報,徐澤當即轉向,帶著御營大軍前往洛陽。

  其人之所以在大宋王朝即將的最后關頭改變行軍計劃,

  除了南陽府的防御體系在上次討宋戰爭中已經被毀壞殆盡,有岳飛坐鎮,臨安之戰基本沒有懸念外,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河南府的情況遠比南陽府更加復雜。

  秦明雖然沒有費什么勁就拿下了河南府,但僅靠其部幾千人,卻沒法有效掌控整個河南府十六縣。

  要想快速穩定其地,必然要大量任用趙宋舊官吏。

  天道酬勤,打天下和治天下都沒有捷徑可走,得到的越容易,后面要付出的隱性治理成本就越高。

  河南府的歷史問題若是不能及時處理好,會為后面的治理埋下很大的隱患。

  在有些情況下,歷史即包袱。

  洛陽十三朝古都的輝煌過去,既給了其深厚的歷史底蘊,也使得其地相比才建都幾年的臨安更加難以在大同新政權下轉型。

  當初,一世豪杰趙匡最終放棄了都城洛陽的計劃,自是有多方面原因,倉促間難以搞定汴梁和洛陽各自的守舊勢力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

  而從宋神宗開始變法開始,文彥博、司馬光等舊黨“赤旗”和理學的重要奠基人程頤等人政治斗爭失敗后,皆被發配到了西京洛陽任職。

  這些人在洛陽長期著書立說,并相互勾連,勢力盤根錯節,影響力極大。

  如:二程理學最先便是以“洛學”之名傳于天下。

  由此,洛陽就逐步形成了大宋頑固勢力的大本營,這一事實幾十年來都未曾改變。

  徐澤在戰前特意安排秦明一個師渡河南下,攻取孟、鄭等地,就是怕兵多了嚇壞了這幫宋臣使河南府“和平解放”。

  沒想到千算萬算,最終還是這個結果。

  大宋王朝即將滅亡,可大同帝國一統天下并建立新秩序的路還有很長。

  正乾皇帝意志堅定,當然不會為了所謂的“天下人心”而放棄大同的立國根本。

  御駕趕往洛陽,既是安撫底層百姓盡快穩定河南府社會秩序的需要,也是為了加強行政力量推行社會改革的需要。

  必須趁著改朝換代的良機,盡可能搗毀這個頑固勢力的大本營,少留尾巴給后世。

  當然,經過這么多年的實踐和人才積累,大同朝廷對于摧毀和改造舊勢力已經有非常豐富的經驗了。

  只要軍政力量配置到位,該分化的分化,該改造的改造,該打擊的打擊,該鎮壓的鎮壓,大部分的事都有前例可以借鑒,也有人才具體落實。

  如同處置兩個月才發生的魯縣(全取京東兩路后,徐澤合并調整了部分州縣,更仙緣縣為魯縣)孔氏勾結宋廷一案,就由法部和監部督辦。

  徐澤做作為日理萬機的一國皇帝,自不可能什么事都親力親為,犯不著為洛陽的社會改革浪費太多精力臟自己的手。

其人坐鎮洛陽,只是配置行營力量督辦,他的主要精力還是在統籌滅宋之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戰上。

  洛陽行宮,講武殿。

  正乾皇帝批閱完各類奏章之后,難得有閑,便在行宮中四處走走。

  洛陽行宮城共有宮室合九千九百九十余區,周回九里三百步,比周回五里的汴梁宮城大了近一倍,氣勢極為恢宏。

  如此雄偉的宮殿群作為皇宮,自然能夠彰顯大國氣度。

  但作為前朝的遺留古跡,每年都要花費極多人力物力對其進行維護,則有些浪費。

  徐澤邊活動身體,就邊在思考如此龐大的宮殿群如何處置問題。

  恰逢臨安捷報入洛,隨駕參軍馬擴立即趕到講武殿,向皇帝匯報。

  “陛下,岳飛已經攻陷臨安,宋主就擒,趙宋朝廷滅亡了。”

  趙宋滅亡這件事在史書上絕對值得大書一筆,但對大同帝國的經歷者來說,卻不值得為早在決定出兵滅宋時就已經板上釘釘的事了而格外興奮。

  正乾皇帝在滅宋的最后關頭轉道趕來洛陽,就可以看出大同君臣對此事的反應,馬擴匯報的聲音便很平淡。

  “哦?就擒,趙桓有膽子抵抗王師?”

  徐澤倒是有些納悶,以趙桓膽小如鼠的性格,不應該是請降么,怎么變成了就擒?

  這家伙要是有這膽量,反倒是能讓徐澤正眼相看。

  馬擴趕緊獻上露布捷報,并解釋道:

  “宋主本欲請降,遭臣子勸阻未行。岳師正率軍入城時,其人已經被臣子裹挾逃出了宮,因而是就擒,而非請降。”

  露布原本是一種寫有文字用以通報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來傳遞軍事捷報,以彰顯本國軍威,穩定治下人心。

  北魏之后,軍情機密未得朝廷確認之前很少公諸于眾,臣子用兵獲勝向朝廷奏捷的正式文書便被稱為露布。

  岳飛在露布中詳細匯報了臨安之戰的經過和俘獲,并強調因自己準備不周導致部分宋臣出逃一事,請求皇帝治罪。

  至于如何被俘的趙桓、趙佶及其妃嬪和宗室、百官等人,以及圖書典籍等資料,戰前皇帝就已經有了交代,用不著再專門請示。

  放下露布,徐澤心中暗道“岳飛這小子學油滑了啊”。

  其人自然不可能強調要放走不愿投降的宋臣,但覆滅趙宋朝廷只是滅宋第一步的觀念已經為大同文武重臣所接受。

  這些人跑了就跑了,越反動越好收拾。

  “趙構有沒有離開蔡州?”

  馬擴一直在密切關注蔡州周邊的消息,能夠確認趙構還沒有走。

  “沒有!”

  趙桓登基后,為了穩住自己的皇位,在安排李綱帶回自家老爹趙佶關進龍德宮之前,就召回了流落各地的親王和帝姬,并全部圈養在臨安。

  待趙宋滅亡,皇室成員均被岳飛一網打盡。

  僅有受命北上乞和的康王趙構一人躲過一劫。

  其實,趙構的行蹤也早在徐澤掌控之中。

  郾城流民逃入淮寧府后,帶去了趙構等人在苽陂鎮的消息,駐守淮寧府的馬麟便派兵前往苽陂鎮打探過,未得其行蹤。

  但綜合各地上報的信息,徐澤還是能夠確認趙構就在蔡州。

  為此,其人特意命牛皋、王進暫緩攻擊蔡州和信陽軍。

  趙宋王朝雖然已經滅亡,但陜西、蜀地、荊湖、江南、福建、廣南等地還有大片的國土暫時控制在殘宋勢力手中。

  得益于社會改革成功后百姓釋放的耕種熱情,大同糧食產量連年上新臺階,且分配更加合理,已經能夠自足了。

  之所以堅持從趙宋購糧,只是為了應對突發情況和戰爭持續消耗。

  以大同的存糧,即便拿出部分賑濟遭受戰亂的新占領區百姓,依然有剩余。

  而且后備兵員充足,戰爭潛力巨大,軍事上繼續擴張沒有半點問題。

  但民政上的壓力卻非常大。

  京西、兩淮和兩浙加起來,基本大同治下原本宋地的一倍,人口還要更多,治理好如此大面積的新拓之土絕非易事。

  滅宋戰爭應該繼續,但節奏必須適當控制。

  這種形勢下,需要有人能夠繼承已經滅亡了的大宋社稷,再建一個能夠凝聚頑固勢力人心的“小宋”以供大同慢慢蠶食。

  趙構能夠進入徐澤的視野,其實與后者記憶中的“宋高宗”沒有半點關系。

  趙佶輕佻荒唐,趙桓暗弱無能,二人連最簡單的看家護院任務都做不好,腐朽的大宋王朝就必須被滅。

  唯有個性堅毅,勇于擔責的趙構才能完成好正乾皇帝賦予的“歷史使命”,帶領頑固勢力重建一個“小宋”繼續為大同看家護院。

  所以,趙構由鄭州退回到潁昌府后,能夠穿過敵占區一路逃到郾城,其實真有“天命”——大同天子的命令,盡管后者并不知道自己“天命在身”。

  確認了趙構的位置,徐澤已經走出來講武殿,來到內園長春殿,并對馬擴道:

  “趙宋已滅,趙構就不要繼續賴在蔡州了。

  你擬一個作戰計劃:第四軍兵分兩路,一路由淮寧府攻入蔡州,直下信陽軍,順勢拿下荊湖北路安陸州;

  一路由汝州南下,快速擊穿唐、隨、郢三州,直入復州(隸屬荊湖北路)。

  第四軍也由黃州渡江,拿下漢陽軍(隸屬荊湖北路),阻斷趙構南下之通道。

  三路合圍,務必要留下蔡州兵馬。

  待趙構有命逃過了這一劫,再談朕交給他的歷史使命吧!”

  馬擴跟了徐澤多年,非常清楚皇帝分步取天下的大戰略,

  早在皇帝發布第二道《討宋檄文》時,其人就隱隱猜到了有個趙氏子孫來“幫助”大同解開既要滅宋又要穩步擴張的矛盾。

  皇帝的意思顯然是要三路軍隊都真打,但最好不要真打死或者抓住了趙構。

  以同軍的實力,任何一路打敗宋軍都毫無懸念。

  但要在真打的同時還能放過趙構一馬,就太考驗制定作戰計劃的參軍水平了。

  而年輕的馬擴最不怕挑戰。

  “臣領旨!”

  馬擴退下后,徐澤又命內侍召來隨駕內閣學士林完擬寫詔令,以宣布滅宋獎賞,并確定大同下一步戰略目標。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