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七章 懲罰無信之戰

熊貓書庫    水滸新秩序
🔊點這里聽書

第(1/2)頁  諸城,軍務部戰曹作戰室。

  確定要向朝廷“討說法”,徐澤便集合師以上軍官開會研究對宋廷作戰方案。

  會議首先由戰曹曹首吳用匯報作戰構想。

  “朝廷言而無信,一面驅使同舟社兵馬平定兩浙路賊亂,一面又將戰前承諾的河北東路暗自拆分。只有對趙宋朝廷作出懲罰,我們才能接收整個河北東路。”

  “此戰的突破方向有三點設想,其一,由滄州長蘆鎮渡河,而后長驅直入,拿下河間府,再守北擊南,擊潰朝廷北上的大軍后,逐一掌控各州(軍)。”

  “其二,由濟南府出兵,經東平府(去年下半年趙佶又改了一批地名以作厭勝,其中就包括更京東西路鄆州為東平府)、博州攻入大名府,而后,應對朝廷自西、北、南三個方向的兵馬。”

  “其三,由沭陰城出兵,圍困淮陽軍下邳縣城,打擊朝廷隨后派來的救援兵馬,并阻斷漕運,逼朝廷就范。”

  很明顯,三個方向各有優劣,眾將聽得很認真,沒人提問。

  徐澤點頭,示意吳用繼續。

  “河間府方向的優點是出兵距離短,我軍提前在滄州集結,并在境內越過黃河后,一路直至河間縣(河間府治所)皆無山川阻隔,可以快速達成戰術目標。”

  “缺點是距離東京城較遠,對朝廷構成的威脅不夠緊迫,敵方未必會倉促派遣援軍北上。我們取得河間縣后,還需逐個占領各軍州,對各地生產破壞較大,而且我部兵力有限,戰線若是拉得過長,有可能會被朝廷兵馬突破。”

  “大名府方向的優點是直擊要害,拿下大名就可威脅京畿,只要打敗了敵方主力,朝廷必然認輸,我們就可以順利接收其余各府州(軍)。”

  “缺點是位置過于緊要,朝廷在周邊駐有重兵,能很快做出反應。我們為了確保側翼安全,進攻大名府之前還必須先拿下東平府,戰事容易遷延,戰爭的烈度也不好把握。”

  “淮陽軍方向的優點是守軍戰斗意志薄弱,我軍可以輕易推進至下邳城下,只需再擊敗朝廷的援軍,就能達成戰略目的。”

  “缺點是指北打南,事后還得重新收拾河北東路的人心,也容易因為漕運中斷,導致兩浙路動亂死灰復燃。”

  吳用是傾向于出兵下邳方向的,其人的精力基本用在了軍略上,對民政之事考慮甚少,最后一句話其實是徐澤的原話。

  “要俺說,打就打最強的大名府方向!”

  李逵搶先發言道:“朝廷這幫家伙都是屬狗的,不狠狠地教訓他們一頓,就會三天兩頭給俺們找事。”

  陳達其實也認同李逵的觀點,但自當年在史家村外被徐澤打敗后,其人在社首面前一直謹小慎微,性子倒是越發沉穩下來,考慮的問題更多些。

  “吳曹首,三個方向面對的朝廷兵馬各有多少?”

  吳用看向社首,徐澤點點頭,示意他照直講。

  “平滅兩浙路之亂的朝廷兵馬已經返回,正在京畿和應天府等地休整,這是朝廷最大的機動兵力。”

  “河間府方向,我軍第一時間最多面對二十個指揮的缺編禁軍守城,其后的主要困難在分兵接收各地上。”

  “大名府方向,為確保側翼安全,最好先占領東平府,待我軍攻入大名縣(大名府治所)城下時,預計要面對至少三萬守軍和二十萬以上的朝廷來援兵馬,其中有四萬左右的西軍。”

  “下邳方向,情況與大名府差不多,不過淮陽駐軍全無戰心,我軍可以順利推進至下邳城下慢慢建立堅固營寨,而后以逸待勞,擊破遠來的朝廷援軍。”

徐澤帶兵  (本章未完,請翻頁)

第(2/2)頁  南下平亂以前,考慮到對河北東路的接收,當時就部署了擴軍一事,在原本九個師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三個師。

  新編第十師師正季闖正是意氣風發,故作輕松地道:

  “二十萬?朝廷這次能動用的兵馬和前年京東大戰時的總數差不多嘛,俺們的實力卻是漲了不少。”

  牛皋在兩浙路和朝廷兵馬一同平亂幾個月,更清楚現在的情況。

  “不一樣,前年的京東大戰,朝廷的戰略是對我們進行圍剿,兵力雖然多,但大半放在周邊封鎖上,真正的機動兵力并不多,而且吃虧在對我們的情況完全不了解,一直做出錯誤判斷,又一直在被遠距離調動,拖都拖疲了,從頭至尾就沒有正兒八經打過一仗。”

  “這一次,是我們進攻,朝廷防守,由北到南滄州至海州,都要留足兵馬,防止內亂,出兵路線也要防備朝廷攻打側翼,雙方的攻守態勢就調了個。”

  季闖很快就想明白了牛皋的話,大方承認道:“是俺想岔了。”

  拿下濟南府后,武松的六師一直在濟南府整訓,非常清楚社首早就做好了武力攻取河北東路的準備。

  若論時機的話,趁著去年下半年朝廷大軍在兩浙路平叛未歸,直接接管河北東路,造成既定事實,無疑比現在更合適。

  但社首回來后,就一直隱忍到現在,顯然有更深的考慮。

  考慮清楚其中的細節后,武松詢問道:

  “社首,這一戰后,我們要不要建國?”

  徐澤反問道:“你的意見呢?”

  “屬下認為,在全取河北兩路之前,維持宋臣的身份對我們更有利,也有利于其他路州的穩定。”

  徐澤未置可否,接著詢問其他人,諸將一一發言,基本贊成武松的意見。

  嚴格地講,這是以同舟社身份與趙宋朝廷的第一次對決。

  諸將對這一戰都充滿期待,但已經不似當年北海會議上那般急于封侯拜將了。

  經過徐澤這幾年的教導,眾人已經明白,打勝仗和打天下是兩碼事,打天下和治天下更是兩碼事。

  以社首的高瞻遠矚,率領同舟社取得天下毫無懸念,但節奏上不能亂。

要想日后長久的富貴,就不能在這事上犯迷糊  眾將考慮的沒錯,這一戰,徐澤還是要手握“大義”,爭取主動。

  同舟社自組建自己的軍隊后,就一直以維護天下長治久安為目標。

  這幾年,徐澤先后率兵平滅瀘南夷亂、京東李子義之亂和兩浙路方臘之亂,朝廷卻言而無信,做出戰前封官戰后拆路的蠢事。

  徐澤就是故意等朝廷兵馬回軍京畿做好戰爭準備才出兵。

  之前選擇隱忍,除了不想牽扯朝廷精力,導致兩浙路動亂平定前功盡棄外,還有三點考慮。

  其一,與準備充分的趙宋軍隊堂堂正正打一場,向天下正式宣告同舟社勢力的強勢崛起;

  其二,通過戰爭勝利,震懾各地守舊勢力,為日后接收各地后的社會改革創造條件。

  其三,一戰打滅趙宋的膽氣,確立同舟社主導的同—宋合作新模式。

  此戰之后,同舟社無論是否建國,趙宋君臣都要適應一個凌駕于朝廷之上的政權存在,還要努力守好同舟社暫時無法治理的大片國土。

  徐澤起身,走向地圖,諸將均起身肅立。

  “此戰的目的是逼迫趙宋朝廷認清現實,移交整個河北東路的管轄權,并為之前的無信行為付出代價。”

  “主攻方向為大名府,作戰目標是通過以少勝多的陣戰,徹底打滅趙宋軍隊的士氣,種下‘不可與同舟社敵’的魔障…”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