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百八十六章 殤亂

熊貓書庫    一世諾
🔊點這里聽書

  健康城中風和日麗,與之相距不足百里的滁州城卻籠罩在一片陰云之中。

  灰霾的天空,如同一口倒扣大鍋,緊罩在滁州城的上方,壓抑得人喘不過氣來。

  懷仁堂自益心廳往東,內湖以南,全遭焚毀。昔日的高粱大柱,飛檐翹拱,如今被燒焦,變成一截截黢黑的炭頭,歪七豎八的散落在磚瓦廢墟里。

  四十多個病患和藥堂伙計死在大火中,被燒成重傷的多達八十多人,輕傷數百人。在大火中燒毀的藥材物資更是不計其數。

  陳寧命人從府衙調了兩百多頂行軍帳篷送來懷仁堂應急。附近的居民也自發地騰出自家房舍,幫忙安置傷員。

  子夜溫家派人來,道溫珩已帶老仆遷居客棧,將自己在滁州的別院讓出,供懷仁堂安置病患和傷員用。

  加上常千佛不日前讓楊業新置的一處醫養苑,住所勉強是夠了。

  由于這場瘟疫不比往常病癥單一,最怕不同癥的病人聚集一處,相互傳染加劇。李近山和王連臣帶人忙活了整一宿,才將人分區分片地安置下去。

  盛夏時節,天氣炎熱,燒傷若不得到及時處理,極易惡化出膿,輕則斷肢,重則危及生命。而秋冬兩院的病患本就是重癥患者,先是遭了一番驚嚇,后經挪動,不少人病情高危,幾代救治。

  這對本就人手緊缺的懷仁堂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常千佛連夜去往刺史府,找到方顯,與之商議過后,由方顯派出虎嘯營接手了滁州城外的病患,嚴加看守起來,以防這些人四散傳播瘟疫。

  除留下少部分人應萬一之急,其他應常千佛召集從各堂趕來在城外進行救援的大夫們則快馬加鞭進城,協助懷仁堂的眾大夫搶救傷患。

  太醫署奉命前往滁州賑災的大夫有二十三人,其中資深望重的老大夫八名,亦不乏年輕有為,醫術高超者。常千佛自也沒忘了這股強大的生力軍。

  起初還有一部分太醫自恃身份,不愿下到民間親診。認為就這樣擼著袖子蹲在人堆里診病,亂糟糟地實在有失體面,更是傷了皇家御醫的尊嚴。

  方顯沉著臉聽那位年過半百的副院判侃侃而談,亦不辯駁,起身便一劍削了那老頭的頂髻。老院判恪守著“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古訓,一頭花白發蓄得又密又長,平日里梳洗都是小心又小心,讓方顯一劍下去,平著頭頂全給斷了,亂發參差撲到臉上,哪里還有什么體面可言。

  老院判當場傻眼,還來不及撒潑打滾,便被兩個虎驍營士兵強行架出去,扔到了馬車上。此時方反應過來,放聲大罵:“方顯!方顯!斷人發如斷人頭顱,你如此辱我,老夫…老夫與你不共戴天!”

  捶著車轅哀嚎痛哭。

  方顯冷聲笑:“若不是看你有用,斷你頭顱也無妨。”

  此番過后,方才還裝腔拿勢、吵鬧個不休的一屋子太醫頓時噤若寒蟬,紛紛各自回房,拎上醫藥箱上了馬車。

  方容兩家雖說勢不如前,畢竟把持朝堂多年、樹大根深,不是輕易能撼動的。要真惹惱了這個又犟又倔的一根筋大將軍,讓他一劍砍了腦袋,那真是連個說法也討不回來。

  這事想想,終歸是他們理虧。方顯也只是奉命辦事。至于手段是不是過激,那還不是看誰能御前說得上話。

  誰也不敢拿雞蛋去碰硬石頭。

  除了缺醫,少藥也是當前一大患。

  東藥庫新囤積的一庫藥材,全部在大火中焚毀。幸而太醫署從建康帶來一批藥資,可暫應急。常千佛命王子翁清點出東藥庫的庫存,列出所缺藥材數量清單,連夜去信健康。授莫以禪總轄周邊包括崇德堂、昭仁堂在內十二座藥堂的權力,運籌調度,在保證各堂各莊正常一運作的前提下抽調出充足的腰資援濟懷仁堂。并許其便宜行事,借用也好,高價征收也好,資費不設限,務必保證滁州接下來的數日不會斷藥。

  莫以禪精明干練,辦事老道,天蒙蒙亮時,第一批藥材便送進了滁州城。各色藥材全按常千佛的要求按比重嚴格搭配好,剛好填上缺口。

  有不少仗義的民眾自發地組織起來幫忙埋鍋造飯,煎煮湯藥。堂內外人來人外,嘈雜一片。整個懷仁堂上至當家,下至學徒,包括灑掃的婆子丫鬟都沒有一人閑著。所有人都徹夜未眠,來不及感傷,便在焦頭爛額的忙碌當中度過了這一宿。

  辰時初刻,楊業的尸身和杜思勉一塊被找到了。

  楊業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杜思勉,自己被三根大梁和柱子砸住,后背上的肋骨盡數斷裂,無一完整。左腿粉碎,只剩一塊皺巴巴的皮與身體相連。更為悲慘的是,他的一整臉都被燒得焦糊扭曲,完全辨不出昔日的形貌了。

  楊夫人胡玉冉當場昏死過去。

  倒是楊平如常鎮定,安撫住家人之后,親自操持楊業與在火災中罹難的四十三人的后事。諸般事宜打理得妥妥當當,有條不紊,一點都不像一個剛剛痛失愛子的父親。

  這狀態叫人見了更擔心。

  自發瘟疫,城中每日都有人死人,想一時半會湊齊這么多口棺材也是萬難。李通帶人跑遍了整個滁州城,挨家挨戶地敲門,總算在天亮時將所有人都裝殮入棺,安放停當。

  新搭起的靈堂里,四十四口足四六的松木棺材逐行擺開,黑壓壓成林。

  棺木便縞素如雪,哭聲連成一片,久久縈繞房頂上不散去。也重重剜在每一個人的心頭。

  常千佛穿著一身白色喪服,跪坐在楊夜的棺木側。想起不日前,他還和楊業約定好,等得了空,腳上李哲,大喝一場。

  言猶耳邊過,人已陰陽隔。

  他看著棺木里躺著的那個再也沒了生息的知交好友,忽然想起七賢之一的王戎重臨黃公酒壚時那一句哀涼得入了骨髓的感慨——“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1

有些痛,非親身經歷不得知。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一世諾》,微信關注“優讀文學”,聊人生,尋知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