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679章 大明的新糧倉

熊貓書庫    這個大明太兇猛
🔊點這里聽書

  在西娜拉和侍女卡芙娜抵達南京,驚嘆于大報恩寺琉璃塔的美麗與壯觀時,同時抵達南京的,還有幾艘貨船,船上滿載著南洋米。

  她們并不知道,這幾艘貨船的抵達,甚至登上了當天的《金陵晚報》——“十萬石南洋米運抵南京”,此文一出,第二天南京等地的米價應聲而落,甚至各地的糧價也隨之下降許多。

  撫夷司主事的閻爾梅頗為得意的來到了皇宮。他先獻上一份禮,然后說道。

  “臣為陛下賀!”

  禮物是一小包米,閻爾梅一臉輕松的說道:

  “陛下,自此之后,咱們再不用擔心天下的糧食了,今年不但臺灣、河口都獲得了豐收,唐國也獲得了大豐收,這些地方一年產糧可達五六百萬石!從今往后,每年可往國內運糧三百萬石!有了這三百萬石糧食,朝廷就再不用為糧食發愁了。”

  其實,往年每年也有兩三百萬石南洋米運抵大明,但那些米是海商收購的,而現在運來的,卻是殖民地…不,大明沒有殖民地,大明只有新領地,歸撫夷司管的新領地。對新國土持續多年的移民,終于在乾圣六年見到了回報——這三百萬石米就回報!

  “再有十年之后,這些地方就是咱們大明的新糧倉,南洋豐,天下足!”

  朱國強點頭道:

  “南洋豐,天下足!是啊,有了南洋作為糧倉,咱們大明就再沒有饑食之憂了!”

  其實,一直以來,朱國強都沒有放松過對糧食的關注,在過去的幾年間玉米、土豆、紅芋等新式作物種植面積數千萬畝,糧食產量確實有著顯著的增加。可即便是如此,對整個大明來說,仍然是杯水車薪。

  況且,隨著海外貿易的興旺,海外市場的擴大,導致棉布出口激增,而且這兩年機器紗廠的興建也為棉布業提供了充足的紗線,唯一限制產量的就是棉花的生產,于是各地紛紛改種棉花。“棉糧爭田”頻現的同時,直接導致了糧食產量的下跌。

  “陛下是擔心糧食供應緊張?”

  閻爾梅問道,

  這兩年江南的糧價一天高過一天,雖然沒有達到崇禎十六七年那會每石米三四兩銀子的天價,但是高達二兩一石的高價,仍然是會餓死人的!

  “臣以為要穩住南方米價,就非得進一步加大拓殖不可…如果每年能多出2000萬石,那么江南百姓不再有饑食之憂了,可短期內2000萬石,靠移民種,肯定種不出來。”

  大明現在的人口有多少?

  不下1.5億!

  甚至這還是受戰亂、鼠疫的影響。實際上,明末的人口可能超過兩億。這么多人一年需要多少糧食?

  不僅人需要糧食,而且還有牛、馬、騾、驢以及其它的家禽也需要吃東西,釀酒等各個方面也需大量的糧食。

  所以對糧食的需求怎么都不會少于七八億石!

  七八億石,說起來不多,只要畝產能有一石,有個十億畝耕地也就足夠了,可實際上,北方的土地貧瘠,很多地方畝產不過只有七八斗,同時,南直隸、浙江等地又種植了許多經濟作物,諸如桑蠶、棉花之類作物也占用了大量的良田,從而減少了糧食供應。

  就像江南,過去的魚米之鄉,現在糧食也都是靠外運,沒有湖廣的糧食可真的會餓死人啊。當年張獻忠蹂躪湖廣的時候,南直隸的糧價暴漲到三四兩一石,不知道多少百姓餓死。

  現在經濟作物種植進一步擴大,各地棉花種植大幅度增加,糧食產量降低。

  這么多人,糧食從那里來?

  推廣良種固然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選擇,但是玉米、土豆、紅芋推廣總需要時間,盡管現在各地已經開始大規模種植,可播種面積總歸還是很有限。也不是官府說上幾句,百姓們就哭著喊著去種了…甚至就在是山東推廣早熟豌豆抗旱時,那也是靠著“火神”的名義半忽悠的。

  “這么說,你是想對安南用兵了?”

  朱國強看了一眼閻爾梅,就他所知撫夷司內部早就有對安南用兵的聲音,原因是因為其不敬——相比于占城等地對大明進入河口的歡迎,安南卻頗有微詞,甚至暗中抵制,不但自己禁止向華人出售水牛,還派遣秘使要求真臘禁止出售水牛!

  沒有水牛,怎么耕地?

  就是東北的移民之所以夠妥善安置,不還是因為私下里與多爾袞達成妥協,用軍械換牛馬,為了換到蒙古人的牛馬用為滿足移民對耕地大牲口的需求,甚至不惜出售火槍——在朝鮮繳獲的數萬支燧發槍、火炮被賣給多爾袞。

  盡管談不上是飲鴆止渴,可在戰爭時向敵人出口武器,只是為了獲得牛馬,這也是迫不得已啊。

  “用兵安南?”

  閻爾梅一愣,自然想到了司里的一些討論,便搖頭道。

  “陛下,那怕是咱們能在安南得到一兩千萬石米,也沒那么多船可以運啊!”

  其實安南米、暹羅米、占城米甚至爪哇米,已經開始運回國了,甚至現在還是大將軍府那邊最大的收入來源之一!

  現在每年都有二三百萬石米,從東南亞各地運到臺灣、山東以及大連,然后再由三地轉賣到各地,這二三百萬石米可以帶來至少三百萬兩以上的利潤,甚至足夠維持朝廷中樞的運行。

  但是以目前的運力來說,二三百萬石,已經是目前海運能力的極限了。畢竟,那可是近二十萬貨物。

  看著閻爾梅,朱國強反問道:

  “那你的意思是…”

  “當然是經營遼東了!”

  閻爾梅答道,

  “世子爺,臣這兩年一直在遼東各地查探,遼東與關內不同,雖說同樣是受天氣影響,可是遼東的水源充足,尤其是河里的水都是山上的積雪融化而來,水源充足,如果加以墾殖的話,遼河甚至直到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等地,都可以沿江開辟水田,像朝鮮人一樣,在江邊種植北稻,雖然不可能像南洋那樣一年三熟,可是一年一熟,畝產三四石卻沒有任何問題,相比于從南洋運糧,東北運糧距離更近,所以更劃算一些!”

  開發東北!

  不得不承認,他的這個建議的確很吸引人。但是現在東北的氣溫太冷。

  或許在另一個世界,東北是中國最重要的糧倉,但是擱在小冰河期的中國,東北的天氣能滿足種植水稻的天氣條件嗎?

  不過朝鮮人不是一樣的在種水稻嗎?他們那里能種,東北一樣也能。

  接著閻爾梅又說道:

  “大將軍,今年已經有軍戶在黑龍江試種朝鮮稻,而且已經獲得豐收,每畝收獲不下三四石,臣以為,如果能在黑龍江、牡丹江等河水豐富的地區開墾土地,官府一年收購幾百萬石,應該沒有什么困難!這樣一來,大明就有了兩個糧食,一個是南洋,一個是東北,雖然東北比不上南洋,可是,萬一南洋簽收糧荒,咱們還也可以調用東北的糧食救急,再就是東北到北直隸一馬平川,可以修建一條鐵路連接關內外,這樣一來,百姓可以大量遷往東北,而東北糧食也可以就近運往北直隸等地。”

  “好!”

  朱國強贊同道,

  “你的辦法不錯!回頭和陳長庚他們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把這條鐵路列在計劃上。或許短期內修建不了,但是從長遠來看是極為必要的。東北糧倉…”

  朱國強笑著說道。

  “有了這幾個糧倉,朕睡覺也能睡踏實了,畢竟,手里有糧,心里不慌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