擲地有聲的一句話道出之后,帳中眾人頓時陷入沉默。
不是因為他們沒有理由反對,而是因為他們不能反對。
號稱“眾正盈朝”的崇禎朝中,那些“正人君子”們是怎么把大明朝給玩崩的,說白了,就是玩政治正確,就是道德綁架那一套了!
而大明朝最大政治不正確是什么?
就是議和。
議和,哪怕是策略性質的議和也成了明朝不能碰的政治正確。
而利用政治正確和道德綁架,也正是“正人君子們”最擅長的君子秀表演。可他們除了表演之外,并沒有解決任何問題。甚至到了李自成兵臨城下的時候,在皇帝是否南遷的關鍵問題上,政治正確依然左右著大明朝政。
天子守國門…不能逃!
好吧,然后崇禎就吊死在歪脖子樹上了。
再然后,就沒有大明了。
議和是大明最大的政治不正確。
所以當朱國強拋出一句——“奴能來,我亦能往!”后,這就是涉及到政治正確的問題了。
當然朱國強的這個政治正確并不是黑人牙膏改名、強生下架美白產品的“政治正確”,更不是“正人君子們”的君子表演秀。
而是這個主意確實不錯啊!
走海路直遼東螨清腹地!
這確實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尤其是現在——清軍腹地空虛至極!
或許在外人看來,這簡直是不可想象的建議。可在朱國強看來這是極其可行的一招。
“建奴入寇,已經盡發舉國之兵,現在其軍隊兵分兩路,一路陷于大明腹地,一路陷于錦州,這也意味著其腹地如沈陽等地實際上是無兵防守,如果我揮師入海,以海路北伐遼東,效仿清虜入寇之事,非但從根本上破壞建立的戰爭潛力,而且還能解錦州之圍,更重要的是從此之后,只要螨清敢入寇中原,甚至敢調大軍攻打遼西錦州一帶,就必須要考慮腹背受敵的影響,所以…”
盯著劉漢儀,朱國強加重語氣道。
“這件事非但可行,而且可以說大有可為!”
或許這個建議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確實有些石破天驚,但另一個世界的眼光來看,這卻是再正常不過的建議,估且不說在另一個世界有太多的跨海遠征的例子可尋,就是歷史上不到十九年后,鄭成功就趁清軍主力集中于西南的機會,從廈門出發,海路北伐至南京城下,如果不是中了管效忠的緩兵之計,也許大明真的會從此中興。歷史也會改變。
當年鄭成功可是率領十萬大軍啊!
既然二十年后的鄭成功能夠做到,那么現在自己同樣也能做到,唯一的問題就是…
“世子爺,這事沒有那么容易,首先,船從那里來,況且動靜這么大,咱們一走了之,萬一事敗,讓阿巴泰他們探得消息后,咱們可就成了孤軍深入了。”
葛世振也跟著說道:
“世新說得確實有道理啊,若想從海路進遼東,勢必要解決船的問題,還有大軍保密的問題,還有就是兵馬糧草…”
“船的問題好辦,不說其它地方,沿江各地別說是遮洋船了,就是鳥船、福船又豈止千百艘,只要世子爺有用,自然可以直接征用,至于糧草,建奴南下時又何曾考慮過糧草,他們入寇千里為的就是就糧于敵,就是為了搶老百姓的口糧,把人殺了,糧食自然也就有了,奴可殺我,我為何不能殺奴?豈有作戰前反將自己手縛住的道理?”
毛承志的話讓朱國強贊同道。
“以戰養戰,當是如此!”
君子斗不過小人,文明斗不過野蠻,除非文明用野蠻對付野蠻,否則必然是被征服的命。文明對野蠻的征服,必須是以野蠻的手段才能征服野蠻。一但說起道德文章…無疑與虎為謀!
陸宇燝也跟著搖頭說道。
“世子爺,船好辦,沿江、沿海的船多,可大量征召的話,勢必會建奴所警,要是再有奸細泄露,只恐怕我軍深入遼東時,建奴酋首已經在遼東待我多時,這樣的風險,不能不考慮!”
“所以,關鍵是要保密!”
萬壽祺并沒有像他們一樣出言反駁,而是直接了當的道出了問題的核心。
“只要做好了保密,這件事也就成了一半…”
“幾萬大軍行動,怎么可能保密的得了?”
“是啊,況且還要征用至少幾百艘船,一但事泄,到時候孤軍深入,可真就是自投羅網了!”
聽著他們的爭論,朱國強并沒有說話,現在他們爭論的,不再是是否出兵的問題,而只是保密的問題:如何在征召到足夠船只的情況下直搗黃龍!
如果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自然也就不會反對了,在這一點上,朱國強同樣也是贊同他們的觀點,畢竟,自己不是鄭成功,不可能像他一樣,擁有數千艘大小海船,而且手下熟悉海戰。這是他實施北伐,而且可以保密的根本原因,他走海路有天然的優勢,相比之下,自己這邊,確實沒有什么優勢。
說罷,萬壽祺把目光投向世子爺,然后說道。
“在保密世子爺,我倒是有一個建議!”
“說來聽聽!”
“世子爺,不妨接受史部堂的軍令!”
萬壽祺的建議讓朱國強一愣。
“哦!”
“介若高見!”
聞言,劉漢儀便跟著贊同道。
“世子爺,此計絕對可行,如果世子爺到了揚州,這件事差不多也就成了一半了!”
這時候,另一個聲音卻響了起來。
“你們的意思是世子爺到了揚州之后,用揚州當地的船嗎?可是即便是如此,動靜這么大,又如何能夠保密。”
出言反對的是葛世振,只見他出言說道。
“世子爺,現在最重要的是求穩,這樣孤軍深入實在是兵家大忌!”
劉漢儀打斷了他的話:
“就因為是兵家大忌,所以此事才大有可為!因為無論是誰都想不到,世子爺會領大軍從海路直搗黃龍,此事要是事成,天下人心必定盡歸世子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