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百九十五章 應該會給個面子

熊貓書庫    從小診所到醫療帝國
🔊點這里聽書

  “以上,就是關于如何在甲狀腺手術中,通過改良術式的方法,為患者保留更多腺體,減少終身服藥用量,提高術后生存質量的一點小小的經驗,若有不足之處,請大家課后聯系本人,進行討論。”

  伴隨著掌聲,張子凡在勤勞的斟茶兵輔助下,終于將自己這篇三千多字的臨床應用型論文講解完畢。

  由于是論文,而不是提前做好的課件,因此即便張子凡口才不錯,做了很多發散,但內容還是會顯得更枯燥一些,圖片也不如之前豐富。

  不過這影響的只是一些水平一般的學生。

  對于有一定手術功底的高年級研究生、各位專家教授來說,這一篇論文的講解,可比之前的病例分析要實用的多了。

  倒不是說,之前造釉細胞瘤的病例分析不重要,不透徹,而是因為,就算張子凡說得再透徹、再明白,有些東西學不會,就是學不會。

  比如說神經吻合術,原理大家都懂,也算不上高深。

  可讓顧國雄來做,他就是做不了。

  但這篇《甲狀腺手術中保留腺體的25種新術式》卻并不是這樣。

  先無視掉一下子涌現出25種術式,讓甲狀腺手術研究者未來50年都不知道該發展的可怕事實。

  單單說術式本身,除了個別幾種技法要求極高有些吃不準外,大部分的術式都是可以融入到日常的手術當中去的。

  因此,當張子凡講完這篇論文,顧國雄這位年富力強的頜面外科主任第一個站了起來帶頭鼓掌!

  他一改平日里嚴肅的表情,眉角都飄開來了,那神情仿佛在說,

  “學到了,這就去和甲乳外科主任對線!”

  直到這時候,大家才發現,張子凡已經不知不覺講了4個小時。

  連忙宣布下課之后,姚士華等人自然要請張子凡吃飯。

  也不是什么高級的地方,就是學校的食堂。

  要說畢業后,最懷念母校什么地方,食堂一定是個熱門選項。

  雖然身在局中的時候不覺得什么,甚至感覺外賣要香的多。

  但只有畢業后走上社會,才知道學校的飯菜才是最簡單、最干凈、最便宜的。

  當然,前提是母校不能太渣,否則食堂只能留下關于油炸蟑螂和鹵老鼠肉的可怕記憶了。

  張子凡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回到母校去看看了。

  最近一次吃學校食堂,還是送柳小南去S大報道,在二樓點了不少特色菜,總共花了不到80元,就大飽了口福。

  這次聽到姚教授等人請客,張子凡思念母校的淚水又再次不爭氣地從嘴角流了出來。

  不過半個小時之后,張子凡嘴角的淚水就有點過分多了。

  這當然不是讒的,而是忘記了,這里可是川省首府!

  每吃一道菜,張子凡都努力撥開上面紅燦燦的辣椒,但事實證明,這一切都是徒勞的。

  別說菜了,就是那雙筷子,張子凡都懷疑它們已經被腌入味了。

  舌頭已經不爭氣地自閉,這時候,張子凡才想起,之前在川省政府組織的慶功宴上,自己就沒有遇到這樣的問題,被很貼心的安排在了微辣桌。

  張子凡也不是完全不能吃辣,至少吃個海底撈什么的沒問題,因此那頓飯也就甘之如飴了。

  現在想想,這都是負責安排會場和菜目的楊老哥的功勞啊!

  張子凡記得,楊老哥這人,除了保養得體,比較顯年輕以外,基本上沒有什么大優點。

  快退休的人了,還在體制內混日子,實在是虛度光陰。

  沒想到,他還是這么細心的一個人,居然考慮到了自己的籍貫和飲食習慣,真是非常貼心。

  看來是組織埋沒了這么一位有才干的同志啊!

  搖了搖頭,張子凡默默地扒進一大口米飯。

  “張醫生,別光顧著吃飯啊,多吃菜,這邊風味餐廳的廚師特別有水平!”

  顧國雄非常熱情,不斷拿起公勺公筷給張子凡添菜。

  張子凡露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臉,道了聲,“霞霞儂葉噶門!”

  “喲,張醫生你這句家鄉話我聽得懂,謝謝的意思,對吧,哈哈,你真是太客氣了!”

  顧國雄更加熱情了,“再嘗嘗這個麻婆豆腐,還有這個麻辣魚丁,別看都是很簡單的家常菜,卻別有風味,特別地道!”

  川省人的餐桌黑話張子凡已經懂了。

  “別有風味”就是“辣的特別”,“特別地道”就是“特別的辣”!

  張子凡吃飯磨磨唧唧,姚教授本想吃完飯在說事,最終還是忍不住開口問道:

  “小張院長,你到底把那篇甲狀腺手術的論文投到哪里去了?《東海醫學》還是《東海腫瘤學》?”

  張子凡一邊拼命喝水,一邊搖了搖頭。

  “不是這兩本嗎?東海省就這兩本有點名氣吧…”

  姚士華皺了皺眉頭,“該不是《S州醫學》吧?那本東西還沒停刊嗎?”

  張子凡還是咕嚕咕嚕,然后搖了搖頭。

  姚士華眉頭更緊:“那是S大校刊?你投給老周他們,還不如投來我這里呀,說句實話,論醫學院實力,S大除了有錢,哪一點能和華西比呀?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張子凡知道姚老誤會了,連忙將水喝光,搖頭道:“都不是,我投的是《浩然院刊》!”

  “《浩然院刊》?這難道是你們醫院自己…”姚士華等人驚訝的放下了筷子。

  張子凡趁機把菜挪開,然后理所當然的說道:“沒錯,正是我們浩然醫院的自營期刊,才剛剛辦了第一期。

  現在還是不定期發刊,等到以后實力允許了,就一步一步辦季刊、雙月刊,甚至是月刊。”

  姚士華原本以為,無論張子凡說出什么話,自己都不會驚訝了。

  哪怕他現在告訴自己,正在研究什么諾獎級課題,姚士華都表示…

  好吧,這個他也不相信。

  不過,同樣的,張子凡居然說自己辦了一份學術期刊,這也是讓姚士華大吃一驚的。

  學術期刊可不是什么雜志都能自稱的,它是由大名鼎鼎的審批通過才可以的。

  只有名字出現在相關的名單附錄里面,才能被稱為學術期刊。

  姚士華連忙讓周浩查了查最新一期的學術期刊目錄,里面真的有《浩然院刊》在內。

  國內刊號、海外刊號一應俱全,一看就很正規,在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還有Pubmed上上也能查到。

  至于世界公認的高級刊物的標桿,SCI(科學引文索引)上,則是查不到《浩然院刊》的。

  至此,姚士華等人終于相信,張子凡這個妖孽真的辦了一份學術期刊,還把自己足以發SCI高影響因子的論文發在了上面。

  辦正規雜志已經很難了,辦學術期刊更難,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莫非在廣電有人?

  這事咱也不敢想,咱也不敢問…

  當然,理論上《浩然院刊》嚴格來說還不能算學術期刊。

  因為根據“學術期刊”的定義,刊物上的論文是必須經過同行評審的。

  即作者投稿以后,由刊物主編或納稿編輯邀請具有專業知識或造詣的學者,評議論文的學術和文字質量,提出意見和判定,主編按評議的結果決定是否適合在本刊發表。

  一般的科技期刊是請23位評審人,也有更多的。這些評議人的評議結果,將直接影響到主編對被評議的文章所做出的最終評定。

  《浩然院刊》顯然沒有這樣的步驟。

  但這事也不是絕對的。

  比如說美國科學院院士,就有權力在某些期刊上不經同行評議,直接發表文章。

  當然,這樣的例子很少。

  就算是國內那些濫竽充數的期刊,在程序上也是遵循著“同行評審”的原則的。

  只不過嘛…

  反正這里面操作的空間,不用多說,懂的都懂。

  想到這里,張子凡眼前一亮。

  想讓《浩然院刊》進一步正規化,審稿專家必不可少。

  檔次太低的專家,有點掉自己的架子。

  而眼前這幾位,不就高矮肥瘦正合適嗎?

  還有附一的周厚生院長,S大的王冠福院長,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給自己面子呢?

  估計很難,畢竟這些當院長的都是大忙人,根本沒空搞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不過還可以去UCLA,找羅伯特醫生和特魯多醫生,還有庫塔醫院的阿三醫生。

  自己在那邊可是外國人,更是外國專家,他們應該會給個面子。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