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百零五章:太師還朝,平靈王反

熊貓書庫    我在洪荒證不朽
🔊點這里聽書

  心中有恨的妲己在比干走后道:“陛下,您那萬乘之尊,這狐貍皮怎能配上。“

  “愛妃言之有理,不過這也是皇叔的一番好意,天冷風寒,不如這披風就賜下愛妃吧。”

  說著,帝辛就將狐貍披風,披在了妲己的身上。妲己強忍著內心的悲傷,微微一笑卻是淚眼泛著光芒,妲己開口道:“陛下,臣妾漂亮嗎!”

  看到這一幕,帝辛失魂道:“愛卿容貌,真如嬌花美玉,令人把玩,不忍釋手。”妲己曰:“妾有何容色,不過蒙圣恩寵愛,故如此耳!妾有一結識義妹,姓胡,名曰喜媚,如今在外修行,妾之顏色百不及一。”

  帝辛一聽,更加興奮道:“愛妾,不知令妹可否讓寡人見上一見。”

  見帝辛上當,妲己又說道:“臣妹乃自幼出家修道,一時可來不了呢。”

  帝辛頗為可惜道:“那真是可惜了。”妲己聽后嬌笑一聲道:“陛下勿擾,臣妾來朝歌時,喜媚送臣妾一信封,臣妾燒掉信封就可讓其感知,她自會用五行之術盾來。”

  帝辛聽后滿意點點頭,“那愛妾將汝妹招來,讓寡人也目睹一下,愛妾都稱贊的美貌。”帝辛話音剛落,妲己從懷中掏出一封信在燭上點燃。

  不幾日,宮外侍衛進殿傳道:“陛下,門外有一仙姑求見,說是應妲己娘娘相約而來。”帝辛一聽就明白是胡喜媚來了,不由道:“快快有請。”

  說完對著一旁的妲己道:“愛妃,令妹可真是有道修士,剛過三日就趕來朝歌。”

  坐在一旁的妲己面露微笑,心里卻想起那天晚上之事——在和帝辛云雨一番之后,妲己悄悄飛身出了朝歌來到軒轅墳,跟雉雞精交代好了一切。

  帝辛看著眼前的胡喜媚,心里一跳跳的。正值晚上,身著大紅八卦袍的胡喜媚顯得很是嫵媚。自古就有“燈月之下看佳人,比白日更勝十倍”。只見此女肌如瑞雪,臉似朝霞,海棠豐韻,櫻桃小口,香臉桃腮,光瑩嬌媚,色色動人。妲己向前曰:“妹妹來矣!”

  胡喜媚躬身道:“姐姐小妹有禮了。“妲己笑呵呵道:“妹妹來,吾給你介紹陛下給你認識。”雙方一番介紹,坐在一起吃飯。紂王看著胡喜媚心道:“但得喜媚同侍衾枕,便不做天子,又有何妨。”

  紂王看到心難耐,妲己也是時候出去。紂王心里一喜,上前坐下于胡喜媚喝酒,酒到深處,二人都有些微醉,神智不服清明。酒后亂性是現在的寫照,何況又是郎有情,妾有意,一起都是水道渠成,雉雞精于紂王一番,兩人都清醒過來。紂王看著懷中美人道:“美人,不如就留在朝歌伺候君王,何必在上山去體會清苦。”

  胡喜媚嬌羞的伏在紂王懷中,道:“臣妾也離不開陛下了。”聽到此言,紂王哈哈大笑,紂王納妃,外臣不知。有妲己胡喜媚二人,紂王更是變本加厲。朝堂也再也未去。

  一日,正在喝酒的妲己忽然捂著心口暈了過去,紂王大驚:“愛妾,你這是怎么了。”一旁的胡喜媚上去撫了撫妲己的胸口,昏迷的妲己長出一口氣,緩緩醒來。虛弱的妲己躺在紂王懷里,一旁的胡喜媚道:“陛下,姐姐從小心頭有疾。多年過去,沒想到還為去根。”

  紂王不由問道,“不知何物可治此病啊!”胡喜媚道:“只需七竅玲瓏心一片煮湯可治。”紂王道:“不知這玲瓏心誰有。”胡喜媚道:“陛下,臣妾聽聞比干皇叔生乃七竅玲瓏心。”紂王道:“吾想以比干皇叔的衷心,獻出心就愛妾,還是可以的。”說完傳旨讓比干覲見。

  在家坐臥的比干聽到紂王傳召,趕忙整理衣服跟隨侍衛向皇宮走去。不多時,來到鹿臺拜見紂王。紂王看著臺下的比干道:“皇叔,不知你可否長著一顆七竅玲瓏心。”一聽紂王此言,比干心中一突,可為人臣子的他還是恭敬道:“是。”

  紂王聽后大笑一聲道:“好!好!好!”

  “皇叔,朕的愛妃如今身體染疾,需一顆七竅玲瓏心做藥引子,不知皇叔可否割愛?”

  比干臉色鐵青,痛心道:“陛下,這心竅并非什么阿堵之物,怎能隨便借出?”

  見比干似有不忿,帝辛瞬間怒道:“朕的命令,皇叔不聽,難道要謀反不成?”,

  “哈哈哈,哈哈哈,”比干怒極反笑:“昏君呀,昏君呀,大商要亡了!”

  比干大罵一頓帝辛,將劍往驕中刺入,將腹剖開。其血不微比干將手入腹內,摘心而出,望下一擲,掩袍不語,面似淡金,徑下臺去了。

  比干走馬如飛,只聞得風聲之響,約走五七里之遙,只聽得路旁有一婦人,手提筐籃,叫賣無心菜。比干勒馬問道:“怎座是無心菜。”

  婦人回答道:“民婦賣的是無心菜。”

  比干猶豫一番,問道:“人若是無心如何?”婦人笑道:“人若無心當然就死了。”比干一聽,大叫一聲,撞下馬來,一腔熱血濺塵埃。

  原來昔日姜子牙在朝歌卜卦,比干也曾好奇前去卜了一卦,姜子牙為其留下簡帖,上面書寫符印,將符燒灰入水,服于腹中,能夠護其五臟,所以比干能乘馬出北門。見賣無心菜的,比干問其因由;婦人言人無心即死,則比干難逃命中死劫;若是婦人回道:“人無心還活。”比干亦可不死。

  只可惜比干乃是成湯皇叔,文氣護持成湯天下,他若不死,成湯天下不敗,如今比干亡故,商朝氣運再失,顯化大廈將傾之象。

  話分兩頭,在帝辛繼位之初,那北海的袁福通便有意叛亂,再加上西方一些有心人的幫助下,袁福通勢力大增,野心一樣是大增,在北海與大商聞太師斗了近十年不止。

  當妲己入商,禍害了無數忠臣良將之后,大商實力大減,商朝已然潰敗,西方來客也不想再幫助袁福通了,避免在封神量劫時,將西方也拖了進來。

  借助袁福通的勢力,在北方傳道,西方這些年也收攏了不少香火與氣運,算是勉強彌補了一下昔日被人祖掠奪的氣運。

  沒了西方的幫助后,單憑袁福通,又如何應付有截教相助的聞仲。剿滅了袁福通,平定了叛亂,聞太師這才得以班師回朝。

  卻說聞太師班師回朝,文武百官午門迎接,卻見紙幡飄蕩。白紙飄灑,便問左右:“是何人靈柩?”

  眾人回答:“是亞相比干之柩。”

  聞太師眉頭一皺,進城又見鹿臺高聳,光景嵯峨。到了午門,見百官道傍相迎,聞太師下了墨麒麟,笑臉應和:“列位老大人!仲遠征北海,離了多年,城中景物盡都變了。”

  黃飛虎聞言拱手道:“太師在北,可聞天下離亂,朝政荒蕪,諸侯四叛?”

  聞太師聞言嘆了口氣道:“吾在北海,年年見報,日月通知,只是心懸兩地,北海難平;托賴天地之恩,主上威福,方滅北海妖孽。吾恨脅無雙翼,飛至都城,面君為快。”

  眾官隨至九間大殿,太師見龍書案灰塵堆砌,寂靜凄涼,又見殿東邊黃澄澄大柱子:“為何放在殿上?”

  眾人連道:“此是天子所置新刑,名曰:‘炮烙。’”

  太師又問:“何為炮烙?”

  只見黃飛虎上前眼刀:“太師此刑銅造成的,有三層大門,凡有諫官阻事,盡忠無私,赤心為國的,言天子之過,說天子之不仁;正天子不義;便將此物將炭燒紅,用鐵索將人兩手抱住銅柱,左右裹將過去,四肢烙為灰燼,殿前臭不可聞。為造此刑,忠良隱道,賢者退位,能者去國,忠者死節。”聞太師聽得此言,心中大怒,三目交輝。只急得當中那一只神目睜開,白光現尺馀遠近,身上氣勢猶如雷霆閃動,震蕩九霄,怒喝一聲:“執殿官鳴鐘鼓請駕,吾要前往面見陛下。”

  話說帝辛自取比干心作湯,療妲己之疾,一時全愈,正在臺上溫存。當駕官啟奏:“九間殿鳴鐘鼓,乃聞太師還朝,請駕登殿。”

  帝辛聞言,心中一跳,要說天下百官,帝辛最怕的便是自己這個老師,如果不是聞太師多年不在朝歌,怕是帝辛也犯不下這么多的罪過。如今聽聞聞太師還朝,帝辛心里第一反應就是完了,默然不語,半晌,傳旨道:“排鑾輿臨軒。”

  卻說九間殿內,聞太師一臉剛毅,上前說道:“啟稟陛下,臣太師聞仲有事起奏,今陛下繼承大統,當行仁義,普施恩澤,愛惜軍民,禮文敬武,順天和地;則社稷奠安,生民樂業。豈意陛下近淫酒,親奸倭,忘恩愛,將皇后炮手剜睛,殺子嗣自剪其后。此皆無道之君所行,自取滅亡之禍。臣貢陛下痛改前非,行仁與義,速遠小人,日近君子。庶幾社稷奠安,萬民欽服、天心效數順,國祚靈長,風和雨順,天下享承平之福矣。臣帶罪冒犯天顏,條陳開列於後:

  笫一件拆鹿臺,安民心不亂。第二件廢炮烙,使諫臣盡忠。第三件填蠆盆,宮患自安。第四件填酒池,拔肉林,掩諸侯謗議。第五件貶妲己,別立正宮,自無蠱惑。第六件斬費仲、尤渾,快人心以警不肖。第七件開倉廩,賑民饑饉。第八件遣使命,招安東南。第九件訪遺賢于山澤。第十件大開言路,使天下無壅塞之蔽。”

  聽聞聞太師之言,帝辛默默不語,最終應下其中七件,但涉及鹿臺、費仲尤渾和妲己這三條,帝辛不答應,聞太師也謹記君臣之別,也不能過分逼迫,只得按捺下心思,計劃徐徐圖之。

  卻說聞太師還朝,成湯氣運頓時一陣猛漲,只見忠良清氣環繞不散,八百諸侯臣服于此,若是長此以往,怕是八百諸侯氣運倒灌商都,怕是商朝洗盡鉛華,重煥生機也尚未可知。

  大商之外,冥河以望氣之術觀大商氣運,不由得暗自稱贊,聞仲不愧是截教三代弟子中赫赫有名的存在,不愧是治世能臣,有他在,商朝就能穩固江山。

  卻是這商朝根基實在穩固,聞太師統御天下,商容內政無雙,比干文氣護持,黃飛虎兵法絕倫,又有皇室重量,后妃賢德,如果不是神仙殺劫,天數使然,怕是逆天改命,延續國祚也不是不可能的,到底還是可惜了。

  遭逢神仙殺劫,又有天外量劫降臨,圣人算計其中,種種因素結合,才造就了如今大商的覆滅之機。

  “正好,貧道倒要看一看,上逆天道,下伐人道,能否助我這殺道更上一層樓!”冥河打定主意后,搖身一變便化作一尋常修士,走進了朝歌城中,尋了個理由投軍去也!

  聞太師回歸的這段時間里,帝辛倒是神魂清醒了些,也開始著手處理一些政事,大商又好像重新走上了正軌。

  不過自古是計劃趕不上變化,聞太師剛剛回朝,不防東海卻又反了一路諸侯——平靈候!

  平靈候在人族八百諸侯中,并沒有什么名氣。但若是換一個名號——平靈王,那在人祖殿中,絕對是威名赫赫。

  上古有一族,名曰“木靈”,雖名聲不大,卻是妖族覆滅之后,無數山野精怪匯聚成的一大族,精怪行事無度,最喜蠱惑人族,吞噬人魂,吸血。

  平靈王執掌部落,以一個部落滅盡木靈族,才被人祖賜下王爵封號——“平靈王”,三皇五帝退隱之后,大羅巔峰的平靈王也跟隨人祖去了人祖殿潛修。

  而平靈王之后,夏啟感念其先祖為人族立下的顯赫戰功,特封其為八百諸侯之一,封地便在東海之濱,為人族牧守東海。

  因為盤古世界的原因,東海之濱的修士來往最多,又與東海龍族來往甚密,因此平靈候雖然不是四大諸侯,但是比起四大諸侯卻是毫不遜色。

  這樣的一個大諸侯王造反,大商之中,除開聞太師親征東海,卻是再難找出第二個人能降服此人!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