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727.:真相(7):未曾設想過的真相

熊貓書庫    我真不是醫二代
🔊點這里聽書

727.:真相(7):未曾設想過的真相明天1011點甘肅省3名衛校學生,參與核酸采樣后確診新冠  10月29日秦州區疾控中心報告三例秦州區核酸檢測初篩陽性感染者,經天水市人民醫院診斷為確診病例。三名病例均是天水市衛校學生,年齡均為17歲。3人行程軌跡顯示,他們均曾參加核酸采樣志愿服務至凌晨,有人甚至是通宵。

天水市應急救援協會發出社會求助函  10月31日,甘肅天水市應急救援協會發出社會求助函:尊敬的各位愛心人士,天水市應急救援協會自天水疫情發生以來,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進行防疫值守、重點區域消殺及防疫物資轉運工作。截止今日,我救援隊已連續11天奮戰一線,備災物資基本消耗殆盡。目前因物資短缺,嚴重影響我單位在一線開展相關作業。特向社會愛心人士、單位、企業家求助以下物品:醫用防護服、醫用腳套、醫用頭套、護目鏡、防護面罩、n95口罩、一次性醫用手套、橡膠手套、消毒液、酒精、消殺彌霧機等防疫物資。

上海迪士尼游客離園時需做核酸  上海迪士尼度假區31日發布重要通知稱,接外省市協查通報,為配合疫情流行病學調查,上海迪士尼樂園和迪士尼小鎮從即刻起停止游客進入。同時,所有已在樂園的游客在離園時需要在出口處接受核酸檢測,并遵循疾控中心的要求相隔24小時后再做核酸檢測,待兩次核酸檢測陰性后,做好后續12天自主健康監測。

安徽銅陵新增一例境外返回無癥狀感染者  10月30日,安徽銅陵市發現一例境外返回人員無癥狀感染者。該無癥狀感染者在第一入境地鄭州接受14天集中隔離、核酸檢測陰性后,于10月28日乘坐g1904次列車1車廂于17時41分抵達銅陵后專車閉環轉運,乘車途經安徽省淮南、黃山、合肥、蕪湖等地。

  近月以來,各地爆炸事故頻發。10月24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實驗室發生爆炸,同日遼寧省大連瓦房店市一居民樓發生燃氣爆炸,10月21日遼寧沈陽市某小區發生燃氣爆炸。

  這些突發的事故災害的救援救治都涉及到一種新型學科——應急醫學。

  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醫療救治組專家,呂國忠參加過天津港大爆炸、江蘇響水“3·21”特別重大爆炸事故、溫嶺槽罐車爆炸等災難性事故的救援工作,也是這次南航爆炸學生傷員搶救專家組組長,“我們在醫院等著傷員,直到病人送到醫院才能參與救治。從事故現場到病人轉運到醫院,傷員的死亡率很高,這在事故災害中確實是個空白。”

  “我為什么要來做應急醫學?就是把醫學救援救治向前移,把醫學的職責前移到事故現場。”國家應急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分會主任委員呂國忠告訴“醫學界”。

  10月8日,國家應急管理中心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依托應急總醫院組建國家應急醫學研究中心。作為第一個國家級的應急醫學研究中心,它承擔了什么使命?為此,“醫學界”專訪了呂國忠教授。

  何為應急醫學?

  2017年12月7日,上海市東方醫院(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院長劉中民牽頭成立中華醫學會災難醫學分會,旨在針對不同的災難類型,研究配套的醫療衛生救援應急預案。據中國新聞網的報道,業內人士評價這標志著中國災難醫學學科的建立與災難醫學事業的起步。

  201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組建應急管理部。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應急管理部整合過去11個部門的13項不同領域的應急救援職責,包括公安部的消防管理職責,民政部的救災職責,國土資源部的地質災害防治,水利部的水旱災害防治等等。

  呂國忠告訴“醫學界”,應急醫學在“全災種,大應急”的形勢下應運而生。“應急管理和救援的宗旨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所有的災難救援都圍繞著生命的救援,當中都涉及到醫學的參與。”

  據他介紹,應急醫學和救援醫學、災難醫學、急救醫學都有相關的地方,但比上述學科的范疇更廣,是集醫療、教學、科研、救援、轉化于一體的新型學科體系。今年年初,應急管理部和國家衛健委提出成立國家應急醫學研究中心后,“應急醫學”的概念才得到規范化的定義和政府部門的認可。

  此次擔任應急醫學研究中心主任的呂國忠從事燒創傷診療37年,是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分會主任委員,多次作為國家衛健委醫療救治專家組的組長或者副組長,參與突發事件的醫學救援救治工作。

  據健康無錫報道,近五年來,呂國忠成功組織搶救20余批次突發性成批危重燒傷患者。2014年昆山“8·2”特別重大鋁粉塵爆炸事故中,146人死亡、114人受傷,其中35名特危重傷員送到呂國忠所在的無錫三院。他的團隊成功搶救27人,創下單家醫院收治病人最多、傷員病情最重、救治壓力最大、救治效果最好、人均費用最低的“五個最”的紀錄。

  呂國忠發現,在成立醫學中心之前,所有的消防救援隊包括森林消防救援隊都沒有配備醫學救援隊,在現場急救、轉運、轉運到救治基地的途徑中均出現救援空白,給救援帶來很多救治不成功的案例。

  據亞美尼亞地震時傷員救護數據,災后3小時內得到救護的傷員生存率可達90;超過6小時生存率降低至50

  他告訴“醫學界”,發生重大事故災害的時候,死亡率最高的是從事故現場到醫院的空間。“在整個過程中都要有醫學的參與,才能確保我們救治成功率的轉變。”

  應急醫學的管理理念核心是,從救援現場轉運到到基地救治這一條線上要零死角、無縫隙的對接。中心以后將在每個救援隊里配置醫療救援隊。目前,應急總醫院已經給中國救援隊和中國國際救援隊兩支隊伍配備二十余人的醫療救援隊,參與同隊出征、同隊救援。

依托應急總醫院籌建  應急總醫院的前身是煤炭總醫院,獲批設立國家礦山醫療救護中心,在礦難傷員救治和塵肺病治療中經驗豐富。在全國多起重特大型礦難事故中,應急總醫院出動應急醫療救護力量,救治傷員共計兩萬余人次,搶救成功率保持在95以上。

  據官網介紹,隨著歷次政府機構改革,醫院先后由煤炭工業部、國家煤炭工業局、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應急管理部領導。

  “應急總醫院服務于應急管理部的應急管理,所以在應急總醫院的平臺上建立應急醫學中心。”呂國忠說。早在2019年3月,應急管理部黨組書記黃明就指出,應急總醫院要明確應急的定位,最終目標是形成國家應急醫學的中心。

  呂國忠表示,應急總醫院轉型升級和改造提升后,專科醫院特色跟專科優勢將更加明顯。“緊緊的圍繞應急因素建造一個醫院,不單是塵肺病,要處理各種災害的傷員的救援,所有涉及到災難事故的學科,都是我們醫院的優勢發展專科。”

應急總醫院醫療救援隊為救援隊員會診。圖片來源:應急總醫院官網  呂國忠告訴“醫學界”,今年7月河南鄭州發生水災,應急總醫院選派骨科、普外科、消化內科、婦產科等20人組成醫療救援隊,編隊消防救援隊伍,解決了現場傷員的急救問題,還對系統內的消防隊員提供健康保護。

  他們和消防隊員深入被洪水圍困的小區和敬老院,及時對被困的老人進行醫療救治,并將傷員轉運到后方設置的北京應急救援救護站。

  長時間浸泡在污水中搜索、轉運受災群眾,很多救援人員腿部患上皮炎、濕疹,有的皮膚出現感染。應急總醫院醫療救援隊員白天保障當地傷員,晚上在一線救援人員的駐地開展夜間巡診,據統計,治療消防救援人員260余人次,傷口消毒包扎120余人次。

邊建設、邊探索  應急總醫院的應急研究中心并非國內第一家應急醫學研究機構。

  成立于2017年6月的天津大學應急醫學研究院(原名天津大學災難醫學研究院)是國內第一個專門從事應急醫學的研究機構。開展救援醫學、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籌)和衛生應急管理、急救與災難醫學、醫學救援裝備等3個方向的研究生培養。

  據新華網報道,2020年西湖大學建立應急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冠狀病毒、流感、禽流感、豬流感、細菌微生物感染五大類傳染性疾病的防治,聚焦于公共衛生的應急醫學建設。

  國家級應急醫學研究中心將聚焦于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兩類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救援工作。

  官方信息顯示,國家應急醫學研究中心是服務災害事故現場、應急救援一線,集開展應急醫學技術學術研究、實施災害事故應急醫學救援、推動應急醫學救援體系建設于一體的國家平臺,探索建立集醫療、教學、科研、救援、轉化于一體的應急醫學學科體系、應急醫學資源與救援力量網絡體系。

  接過這次重任的呂國忠在北京和無錫兩地連軸轉,除了應急醫學研究中心的建設工作,他還有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和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的工作。

  國家級應急醫學研究中心“邊建設、邊探索、邊完善、邊提升”,文件正式批復下來后,呂國忠正在著手一系列的工作,核心是“七大任務”的建設:

一、應急醫學專家團隊建設  應急醫學救援時間緊、任務重、傷情復雜,將匯集國內臨床專科的高級別專家參與決策。呂國忠表示,這些專家將建立與應急救援相適應的多學科會診與聯合決策協作模式,并參與制定戰略性工作規劃。

  目前,高級別專家團隊包括災難救援的鄭靜晨院士、創傷的付小兵院士、骨科的張英澤院士、公共衛生的沈洪兵院士等67個院士和燒傷、重癥、急救、急診、骨科、神經外科的學會主任委員。

  在此基礎上,應急總醫院現有一個50人救援救治專家團隊和一個200人的備勤隊伍。

二、應急醫學救援隊伍建設  救援隊伍由急診急救、重癥、創傷、防化、中毒等專科臨床骨干組成,能夠隨同消防救援隊和有關專業救援隊第一時間趕赴災害現場進行專業醫學救援。

三、應急醫學救援網絡體系建設  呂國忠表示,通過分級建立全國的救治救援網絡,“國家省市縣”4級聯動。應急總院覆蓋全國七大地理區域,每個區域覆蓋下面的省、直轄市,每個省又覆蓋到下面地級市的醫學救援。按照應急醫學中心制定的應急醫學救治救援的職責、理念、制度來實行應急醫學的管理。

  此外,還有應急醫學救援救治基地建設、應急醫學教育培訓基地建設、應急醫學救援裝備體系建設、應急醫學科研基地建設這“四大基地”的建設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中心還將負責新職業“應急醫學救援員”的培訓工作,這一職業正在人社部審批中。從實際需求看,救援力量缺口約1520萬人,“應急醫學救援員”需要學習燒傷整形、骨肌創傷、顱腦創傷、重癥醫學、胸腹創傷、康復醫學、心理醫學等主干課程。

  對于應急醫學中心接下來的規劃,呂國忠表示近期正在討論細化中,“總的目標是通過三年的建設,真正達到國家級醫學中心平臺,包括臨床救治、科研的產出跟轉化、對救援隊員和消防隊員的培訓、救援網絡體系的實現。任務還是蠻艱巨的,我們將一年一個目標地向前推進。”最快更新無錯,請訪問手機請訪問:推薦:.rmenda{fontsize:15px;color:#396dd4;padding:010px}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