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六百八十四章?人口暴增

熊貓書庫    漢血長歌
🔊點這里聽書

  “人口呢?北方四州有四千多萬人口嗎?我記得初來幽州時,北方四州近半百姓因為瘟疫和蠻夷入侵而南逃。”張孝武對農業發展非常滿意的,但隨后又懷疑人口數量是不是有問題。

  四千萬人口,在農業并不乏大的封建社會,僅僅北方地區顯然無法養活,所以他懷疑人口數量也是假的。

  阮清文道:“大人,先前北方百姓的確紛紛向南逃走,不過這些年北方生活好了,大家又回來了。而今反倒是南方苛捐雜稅極其嚴重,自朝廷收回了咱們的江東地區后,江東各地的官吏貪污腐敗嚴重,而江南叛軍余黨也逃入了江東,導致江東地區民不聊生,百姓紛紛逃向我北方地區。”

  “有多少人是從江南、江東、中原、西南逃來的?”張孝武問。

  阮清文道:“精確統計尚未完成,但粗略統計大概有四百萬,是從其他各地涌入的漢人百姓,而不是先前逃走的北方人。”

  張孝武瞠目結舌。

  阮清文又道:“僅僅雍州一地便有一百多萬人逃入琿州和代州。”

  張孝武立即反駁道:“不會!我便是雍州人,須知雍州土地肥沃超過琿州和代州,且靠近司州益州,又怎能逃入琿州和代州?”雍州土地肥沃寬廣、面積是琿州和代州的總和,人口更是比琿州和代州加起來還多。

  阮清文解釋道:“正是因為雍州富庶,才導致它成為朝廷收稅重地,以至于苛捐雜稅太多,據說百姓娶親嫁女要交婚稅,耕地要田稅,打漁要魚稅,去酒樓吃飯要飯稅,逛青樓要交窯稅,要是百姓家的牛死了,賣掉的肉錢要交七成的稅。”

  “胡來!這不是官逼民反嗎?”

  “百姓但凡能活下來,也不會真的造反。”阮清文苦笑,“挨著琿州和代州地方,百姓便紛紛逃來。而雍州的官府為了避免百姓逃走,便在雍州邊界各地放置了烽火臺,修建了籬笆墻,以免百姓逃走。”

  張孝武憤怒得一拍桌子,氣道:“如此對待雍州百姓,實乃欺人太甚!”

  阮清文道:“大人放心,我琿州和代州百姓軍民一直在暗中幫助他們逃出,而且那些守邊的衙役也只是做做樣子,生怕得罪了我們的人和饑民,甚至一些衙役都想逃到我北方四州生活。”

  張孝武這才滿意地點點頭。

  阮清文又道:“此外,今年有近二十萬蠻夷百姓落戶我北方。”

  張孝武吃了一驚,道:“啥玩意?二十萬蠻夷?怎么這么多了?海禁才開放半年,怎么就移民這么多?”

  張孝武對異族移民的敏感是擔心大量異族涌入后導致主體民族權力下降而導致的“五胡亂華”出現,且歷史經驗告訴他,適當的引入異族移民可以豐富文化與生活,刺激本體民族的文化革新,可是引入大量異族侵占主民族空間,豈不聞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如今能控制嗎?他們有沒有其他想法?”張孝武進一步問。

  “移民而來的異族,大多數都很老實,一部分人因為不熟悉我圣漢律法與民俗也做下錯事,但都受到了懲罰。總體來說,這些異族非常希望成為漢人,甚至以擁有漢名而驕傲。”阮清文笑著解釋道:“自我北方開放海禁之后,北夷、靺鞨、韃塔、扶桑諸國、東海諸國乃至南海諸國百姓紛紛涌入,他們進入中原之后當即移風易俗學做中原漢人,落戶于我北方各處。”

  張孝武皺起了眉頭,道:“這些人怎么會大量涌入?在老家不好嗎?”

  阮清文道:“關外的北夷、靺鞨、韃塔等國連年相互征伐,百姓也厭倦了打仗,此前中原防范異族不允其移民中原,而今大人您允許他們移風易俗生活在中原,以至于關外百姓紛紛涌入中原祈活。而扶桑等東海諸國則是因為海島之上時常發生地震、海嘯、巨風等災害,尤其是地震之多難以想象,有時地震來后,一座島嶼沉入海底。而南海諸國則是因為巨風和海嘯,一旦巨風到來,百姓躲入山洞之中避雨避風,短則數日,長則一月,人們為了茍活甚至彼此易子而食。吾等中原人自幼生活于大陸之上,所經歷天災不如四夷十分之一,又豈能體會他們對大陸的渴望。”

  張孝武想了一下,點點頭,的確,島民和蠻夷之地的生活確實不如中原,但中原也有中原的苦惱,那便是人口過剩帶來的糧食危機。但好在如今北方四州還未到人口紅線,尚在控制范圍之內。

  北方軍因為北方四州經濟的復蘇而待遇變好了,蕭開請示改善軍備,增加配甲和戰馬,軍隊加餉,張孝武一一允之。

  雖然軍隊數量沒有增加,但軍容軍貌以及士氣增加不少,尤其是對傷殘軍人的補助更多了,還專門設置了退役軍人安置處,由各縣縣尉直接負責管理。若各地退役軍人和傷殘軍人安置不好,最終受罰的便是各地縣尉,若是因為各地縣令輕慢而導致,則立即撤掉縣令!

  去年年底,即永定元年十月,朝廷重開恩科,錄了三百多學子入仕。

  顧雍取消了張孝武的太學院——畢竟朝廷沒錢,顧雍需要將錢用在刀刃上,如軍隊和官員待遇,于是便只能砍掉了教育資金,恢復了科舉取仕。

  一百一十七個未賄賂吏部的仕子便被派到了北方四州,朝廷的借口便是幽州經歷了地震,需要大量人才。

  這一百多仕子幾乎全都是按照從前的科舉考試而取仕,只會做文章而不會做官吏,他們一個個做文章花團錦簇,做事一塌糊涂,阮清文只能苦笑著對張孝武據實以報。

  “書生也未必誤國,只是不讓書生體恤民間,是不可能真正發揮他們的才干的。”張孝武對眾人說道,“所以你們這一百一十七人需要真正的融入地方,參與治理并服務百姓工作。阮大人,此事由你負責,任命他們為實習官員,分在北方四州各地工作。你們每個人要分別做六種不同的管理工作,每完成一個工作后,官府將會對你們進行評估,最終重新評估各位的能力。此后為官皆按此例——誰不服,可以走!”

  一百一十七個書生好不容易科舉取仕被分到天下最富裕的北方,誰又能走,眾人紛紛表示愿意接受為期三年的考核,從此官場也出現實習官員的先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