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成王十二年,五月末,遼北郡雙遼城,都督府。
遼北郡軍馬都督薄望,正與遼北郡郡守郝學君兩人,商量著君侯府的命令。
薄望一臉鄭重地對郝學君道:“郝郡守,現在君侯下令,讓我率胡歸良的第二騎兵旅及新編兩個步兵旅,組建一師進入北部,務必于今年納北部肅慎、東胡、穢貊、扶余等部落于管轄之內,并直達外興安嶺。我大軍走后,后勤和守備等全托付給你了。”
郝學君沉思片刻,對薄望道:“薄將軍,現我遼北郡外并沒有強敵威脅。你走后,還有榮巖將軍率領的第一騎兵旅和近兩萬的官兵,另外各縣還有足夠的預備役軍,足可擔任防守任務,你放心即可。”
薄望點點頭,看向了墻上地圖,手點了點遼北郡北部已被探知的地域,對郝學君道:“君侯常說,如此肥沃的土地,不給予開發太可惜了。我看也是,讓這些部落在此占據這些地方,不給予開發,實在是太可惜了。”
郝學君也看向了地圖,對薄望道:“薄將軍,此番你率軍前去。最快什么時候,能返回遼北郡回來?”
薄望哈哈大笑道:“郝郡守,實不相瞞,我軍前去后。某將可能就回不來了,按照君侯府的命令,占領這片地方后,可能要新設一郡。君侯已經提前告訴我,可能我要駐守這塊新的地域了。”
郡守郝學君一驚,忙對薄望道:“將軍,按我遼地規定,軍政是必須分開的。你走后,我也是暫時擔任軍馬都督一職。不知君侯,讓何人來接替遼北郡軍馬都督的職位呀?”
薄望搖搖頭,對郝學君道:“郝郡守,這個某將也不知道,你靜待君侯府的消息即可。”
與此同時,吉林郡都督府內,吉林郡軍馬都督兼第二軍軍長的王石,也在對騎兵旅的旅長左宗交代道:“左將軍,按君侯府命令,我需率軍鎮守吉林,看顧箕國。此次你騎兵旅與新編的兩個步兵旅,組建一師,任命你為師長,向沿黑河和松花江向北挺進,直達入海口。北部的眾多部落,按君侯的說法,還處于原始狀態。你自己獨率一師,務必小心謹慎。”
左宗抱拳對王石道:“請將軍放心,某將必完成君侯之令。”
王石躬身回禮,對左宗道:“如此,拜托了。”
對于向北開拓,是遼地原定的規劃。而對姬康來說,則是自己心中的執念。在這片本應屬于中原王朝廣袤肥沃的地域,在姬康的前世,卻被外族占領。這對姬康來說,無論如何是不能容忍的。
當然,在此過程中,不免有些雜音。也有部分官員認為,現在開拓北部,按姬康的話來說,就是性價比太低,不值得如此去做。聞此消息后,姬康不為所動。
是的,現在是很荒涼,但任何一個人都沒姬康明白,這片現在還荒蠻的大地,蘊含著多少肥沃的土地和資源。
在姬康的前世,華夏為保證糧食的供給,自己還要花錢,去到這片原屬于自己的土地上,來租賃土地進行耕種,可這原本是屬于華夏的土地呀!
北方的那個異族,在當時占領這片土地時,還是一個不到幾千萬的民族,僅為當時華夏民族人口的十分之一,與現在中原各國的人口數相當。就這樣,靠著自己的擴張,占領了如此廣袤的領土,他們又是憑得什么?
姬康這樣對眾多官員說道:“就是現在我們不能開發,也不要緊,可以等我們的后人去開發呀!對這些地方,我們必須形成實際的占領,并要立碑于當地,史書上也要記載。”
“而況,這片廣袤的地域,也有眾多的部落,至少也有四五十萬的人口,對我遼地的人口也是一個補充。在這些部落中,甚至有的部落還過著所謂的“原始生活”,他們淳樸耐勞,驍勇善戰,但也思想單純,易于征服。只要納入到我遼地來,過幾年這些人就會大不相同。”
“再說了,這也是鍛煉我們新組建部隊的一個良好機會。以后我們遼地的新兵在組建訓練完畢后,都要到這片地域進行“拉練”,此為用例。”
眾官員們,見自家君侯如此堅持,再想想姬康的話語也有道理,也紛紛表態支持了這項決策。
六月初,蔣安趕到了吉林郡白山縣,與早在此地等候的郡守丁萬等人匯合。與發現金礦的礦工等眾人,一同來到了皮夾溝。
皮夾溝此時還比較荒涼,只有幾個建制的村子。又因為毗鄰箕國,人丁稀少,因所處的位置,更為荒蕪。當然附近還有些山民,按這個時代的叫法,就是胡夷之人。這些“野人”也早已經被打亂,歸入到白山縣的幾個村子,按遼地的說法,就是去“同化”了。
來到皮夾溝后,丁萬和蔣安等眾人,看著葦沙河及周邊的幾條河流內,金光閃閃的砂石,就知道這個金礦非同小可。在看到裸露在山上的的金銅礦石,眾人除了興奮還是興奮,震撼還是震撼。
不要說蔣安等眾人了,就是郡守丁萬見此,也是異常興奮,摸著頜下的胡須,對蔣安道:“蔣大人,此乃天賜我遼地的財富呀!”
蔣安到丁萬如此模樣,對開玩笑地對丁萬道:“我看是丁萬郡守高興的是,今后吉林郡的財政收入,又會大幅提高了吧!”
丁萬聞此,點了點頭。與蔣安相顧一視,兩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隨即整個皮夾溝連帶方圓五十里,都被劃為了軍事區。少將田大力率一旅三千多人的軍隊,進駐到白山縣,擔任起皮夾溝金礦的防衛任務,野戰醫院也在皮夾溝建立起來。按君侯府命令,田大力受蔣安節制。
當吉林郡郡守丁萬配合蔣安安置好蔣安等眾人后,就返回到郡府吉林。皮夾溝金礦,隨后就開始了大規模的規劃和開采。
遼地經過幾年的發展和積累,工程和礦業技術人員人數,與姬康剛來遼地時候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當然,各方面的技術也先進了很多。
尤其是襄平學院下屬的格物學院,每年畢業的學員,都是遼地各工業區的“搶手貨”。
這些學員在學院內,經過系統學習幾年后,已經掌握了這個時代,最為先進的冶煉和工匠技術,而且不斷深化格物各項領域,尤其是金屬冶煉技術。
原先只有姬康和石敢熟悉的“三視圖”,早已被襄平學院的學員們熟練掌握。丁字尺、夾板等各種工具已經成為襄平學院的標配。
不到十幾天,隨著數千的礦工和眾多的技術人員到來,皮夾溝頓時熱鬧起來。
初期來到皮夾溝的所有人員,都搭建的是帳篷。但隨即一個大型的城池,就在皮夾溝旁逐漸建立起來。每天都可以用肉眼,看到一座座標配的房屋,在城內快速矗立起來。
如果讓姬康來此,看到此種情況,肯定會感慨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天生對于建筑和種地的執著,是深藏于血脈和骨子里的。
隨著各種物資和機械設備的進場,隨后的一月內,一座這個時代所謂的大型冶煉廠,在皮夾溝這片土地上被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