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庚字卷 第十四節 揣摩

熊貓書庫    數風流人物
🔊點這里聽書

  關于和宰賽的談判倒是很簡單,張景秋和柴恪也能夠接受。

  畢竟五萬多俘虜,其中還有大批武勛出身的高級武將和軍官,要多少銀子都很正常。

  “二十萬兩銀子不算多,五萬多人,攤到每個人頭上不到四兩銀子,不過這些武將軍官的贖金就有些昂貴了,動輒數萬兩,便是尋常的千總、把總都是幾千兩,這個難度可不是一般化的大。”柴恪沉吟著道。

  “宰賽也需要回去對內喀爾喀五部和科爾沁人一個交代,畢竟他拒絕了林丹巴圖爾的命令,不再西進,雖然表面上能夠避免內喀爾喀和科爾沁聯軍的繼續損失,但是同樣也喪失了更進一步擴大戰果的可能,如果不能在這一塊上獲得足夠回報,他很難說服他們內部。”

  馮紫英很客觀的替宰賽解釋了一句。

  如果內喀爾喀和科爾沁聯軍堅持向西進攻豐潤和玉田,以馮紫英這一趟回來所見,只怕豐潤和玉田很快就淪入敵手,而其損失恐怕就更不可想象了。

  對于這些草原部族來說,擄掠到漢人的匠人、商人和農人,對他們來說意義更大,但是這樣對順天府諸縣造成的損害,恐怕更難以用銀子來計算。

  “紫英你說的也有道理,我們不是不明白,但是…”張景秋沉吟了一下,“內喀爾喀人會遵守諾言么?”

  馮紫英敏銳地瞥了一眼張景秋,然后又看了一眼低垂著眼瞼的柴恪,思考了一下才道:“應該會,但是前提是他們提出的條件我們需要兌現,比如朝廷承諾支付士卒贖金二十萬兩,還有關于武將軍官的贖金問題,我當時并未承諾武將軍官的贖金問題,但是宰賽也沒有太在意,因為已經有許多商人們愿意為此擔保或者幫助這些人支付,宰賽可能覺得和朝廷索要贖金可能還會遭遇壓價,所以反而不怎么熱心。”

  這道題不好做,張景秋和柴恪似乎都覺察到了,而孫承宗和袁可立二人更是一副毫不知曉的模樣,馮紫英心中好笑,看來皇上的心思,兵部這幾位都是了如指掌啊。

  在兵部甚至內閣的咨詢其實都乏善可陳,都是這老一套,連馮紫英自己都很奇怪這等匯報自己給通政司的奏報上已經寫得十分清楚了,哪里還需要自己親自跑一趟,除非…

  “臣馮鏗叩見皇上。”

  “起來罷,賜座。”永隆帝的目光依然如沉穩清冷,馮紫英心里踏實了許多。

  他也許久沒有見到這位傳言沉疴不起的皇上了,但是現在看來,精氣神狀態都還不錯,完全不像外界一些人傳言的那樣就快要嗚呼哀哉的樣子。

“朕聽聞你在永平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永隆帝示意內侍把錦凳放得近一些,這讓旁邊內侍心里都是一抖,這位小馮修撰看來離開朝中大半年了似乎  圣眷未減啊。

  “回皇上,不是臣打的這一場仗,臣不過是依托遷安城和遼東軍一部加上永平府訓練了幾個月的軍戶民壯,有遼東二將指揮加上薊鎮騎兵和葉赫甲騎的配合,大了內喀爾喀人一個猝不及防罷了。”馮紫英起身謝罪:“臣在這里還要向皇上告罪,臣私自截留了本該運往遼東的部分火銃,加以武裝永平軍戶和民壯,然后與遼東軍合兵,…”

  永隆帝容色不變,顯然是早就知道這個情況了,如此大的事情,要瞞過龍禁尉是肯定不可能的,不過這有朱志仁背書,而且取得了如此大捷,一切都過去抹過去了。

  “哦?那遼東軍那邊的火銃你打算怎么還上呢?總不能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了吧?”永隆帝含笑道。

  “當然要還,當下永平府這邊和廣東莊記與兵仗局和軍器局合辦的槍炮作坊已經能夠生產火銃,只是產量還小,質量也還不是很穩定,但此番蒙古人退去,他們就打算迅速開工預計到年底就能實現當初設定的生產目標,屆時將遼東那邊的缺數補上不是問題,而且在質量上我們還能比西夷火銃更勝一籌。”

  永隆帝滿意地點點頭,“嗯,你這樣甘冒違犯軍法的大險,甚至可能會牽扯到你父親,就是為了保衛遷安一城?”

  “皇上,臣此番誓死保衛遷安卻絕非為永平一府的安危,而是考慮到對京畿未來安全的長遠打算。”馮紫英知道皇帝對這樁事兒并沒有徹底釋去心里的疙瘩,現在或許可以容忍,但是不給他一個讓他滿意的解釋,恐怕日后還會留在心里起嫌隙。

  “哦?”永隆帝原本沒有指望在馮紫英這里獲得一個滿意的答案,但是沒想到馮紫英居然會有這樣一番說辭。

  “皇上可能應該知道了,由于察哈爾人和外喀爾喀人的南侵,密云、懷柔的淪陷,涌入京師城的流民難免已經接近十萬人了,而且現在昌平、順義和平谷三縣成為戰場,現在簇擁在京師城外的流民數量已經有十幾萬,他們都是躲避戰火而來,而且可以預想,未來一個月蒙古人縱然明知道自己無法打破京師城墻,但是也不會甘于這么輕易就退出邊墻,所以肯定會一連串的進攻,薊鎮軍和宣府軍、大同軍勢必和他們在這一線展開激戰,以蒙古人的游騎機動能力,估計整個京師城北面都有可能淪為戰場,…”

  永隆帝皺起了眉頭。

  他聽出了馮紫英的弦外之音,戰爭最大的問題就是遺留下來的爛攤子需要收拾,像這樣一場戰事可能產生的流民多達數十萬,他們的家園被毀,農田荒廢,只剩下人,一旦蒙古人退去,他們怎么度過這樣一個凄冷的寒冬?如何熬過明年饑餓的春天?

  可以想象得到,他們中大部分人只能把自己可憐的土地賣給那些士紳大戶們,自己一家子淪為附籍農戶,還有一部分本來就沒有土地的無產者才是最悲慘的,他們賣無可賣,就只能出賣自己,甚至連自己都賣不掉的話,那就只能凍死、餓死或者淪為盜匪。

  這一部分人數量不會笑,起碼會在三成以上,如果按照這一次蒙古人的入侵帶來的后果計算,應該不會低于十來萬人,這樣一個巨大的不穩定群體,如何來解決,要靠官府的賑濟投入來解決,那又是一個無底洞。

  “單單是一個順天府就如此了,可如果永平府沒有能抵擋住內喀爾喀人的這一場南侵,單單是遷安、盧龍、昌黎和灤州幾個州縣,可能就會產生超過八十萬的流民,他們無處可去,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向京師而來,以往遇到水旱災害的習慣就是如此,可這一次更駭人,…”

  馮紫英的話略顯夸張,永隆帝知道,但是即便是夸大其詞了,打個折起碼三四十萬流民是極有可能的,如果在于順天府的流民合為一體,那整個京畿之地就真的要亂了。

  “你考慮到了這一點?”永隆帝略感詫異,又有些欣慰,起碼這一位還是對自身的職責十分看重的,甚至知道替朝廷分憂了。

  “可以預見得到,順天府不會替我們永平府解決這些麻煩事兒,大概率會將他們重新遣返回永平府,可這幾十萬流民,他們失去了自己的財產,錯過了播種季節,而且幾乎沒有任何東西能讓他們熬過這個寒冬和更難熬的明年春天,可我們永平府的情況皇上可能也略微知曉,前幾年我們的夏稅都還有所欠缺,府庫的賑濟糧寥寥無幾,可以說我們永平府是無法解決這樣一道難題的,最終要么得由朝廷來解決,要么就是這些流民餓死或者重返京畿,甚至可能被像白蓮教、聞香教這一類的秘密會社所裹挾,掀起叛亂,就像幾年前的臨清民變一樣,但規模可能會大得多,…”

  馮紫英坦然的眼神迎向永隆帝有些幽邃的目光,“臣也不愿意在陛下面前撒謊,臣才去永平府,甚至還背著一些被我們北地士人的誤解,不愿意因為此事而落得個奪職待參,雖然臣以為即便是發生這樣的事情,臣的責任也不大,但是作為臣子,本來就該替君分憂,哪怕承擔一些臣以為可以承擔的風險,那也是值得的。”

  永隆帝微微動容。

  他不信作為武勛世家出身的馮紫英不明白這樣截留運送給遼東的火銃的后果,他也不信馮紫英意識不到這樣的后果可能會給其父親的仕途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同樣馮紫英也應該很清楚他做這樣的冒險成功幾率并不算高,而且即便是成功了也會一樣有許多關礙,可以說只要是在官場仕途沉浮過幾年的官員們,沒有誰會去選擇做這種風險和利益不相當的事情。

  正如之前瘋子因所說,兵部和薊鎮實際上放棄了對永平府的保衛,他作為同知便是無法守衛盧龍撤離,責任也不會太大,頂多也就是官聲受到影響,和這種冒險之舉相比就顯得很微不足道了。

  永隆帝沉吟著,或許此人是真的心系朝廷,或許是覺得借助這樣一個機會能博得更大的聲譽,永隆帝傾向于二者皆有,但是誰又沒有一點私心雜念,如果是那樣的人,永隆帝反而不敢相信了。

  無論如何只要是能為朝廷用心效命,這樣的行為便該論功行賞。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