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紫英努力的想要處于這個時代的他們明白這個現代經濟學中的術語,努力想讓他們明白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這有些難,但是并非毫無進展。
“諸位大人都應該明白,我們大周缺糧,嗯,但是并不是所有地方缺糧,北地如果正常年份,百姓是足以過活的,但一旦遭遇水旱蝗災,那么就必須靠朝廷接濟,地方士紳們糧商們也有糧,但他們一方面希冀謀娶暴利,一方面也認為需要為自己留下足夠的糧食以備急用,所以并不愿意無償拿出糧食來賑濟,那等善人畢竟是極少數,他們希望是通過正常交易的買賣糧食,…”
馮紫英講得很耐心,畢竟這個時代的人,哪怕是崔景榮、魏廣微和吳亮嗣這樣的人物,一樣很難理解。
“可現實是北地農民太過窮困,他們幾無隔頓之糧,更不可能有多少閑錢來留備不時之需,而恰恰這一二十年間,我們北地的天時的確不好,幾乎每年都有地方不是水災,就是旱蝗,…”
“同樣,大周也不是沒有銀錢,朝廷很困難,但是民間,尤其是豪商巨賈們,比如咱們這揚州城里的鹽商們,只怕隨便拉幾個出來,就能比朝廷國庫更富足,江南百姓名義上是富庶,但我們也同樣可以看到,其實也只是相對北地而言,江南人多地窄,百姓精耕細作也同樣日益困頓蹩仄,…”
“…,蓋因需求就那么大,絲綢、茶葉、瓷器這幾宗物事,尋常百姓他們買得起么?恐怕屈指可數,這就是購買力不足,在沒有徹底解決溫飽問題情形下,他們不可能去奢望這些,而他們現在在自家那一畝三分地,或者說靠佃田謀生,能買得起么?難。所以要追求更好的生活,無論是北地農民還是江南百姓,都必須要尋找更多更好謀生渠道難,所以我們要開海,開辟外需,建立更多茶園茶場、絲綢工坊、陶瓷工坊,因為外銷可以換來實實在在的銀子,而這樣就需要更多的人來干活兒,老百姓可以有更多的掙錢機會,增強他們的購買力,反過來購買力增強了,他們也才能花銷到各個方面,…”
繞來繞去還是回到了購買力這個術語上來了。
有點兒像車轱轆話,但是卻不得不如此,否則難以讓這些人明白,沒有這些人的立即就無以談認可和支持。
而這批人都應該算是北地士人中的中堅力量,如果連這些人都不認可不支持,那么馮紫英很清楚自己的這些想法觀點就是空中樓閣了。
魏廣微人更年輕,而且兼之在工部任職已久,又是官宦出身,但其父頗有清名,所以對民間了解頗多,所以興趣更大。
“紫英,我大體聽明白你的意思了,北地不是沒糧,但士紳富戶不愿無休止的拿出來賑濟,更愿意買賣,但北地百姓根本沒有這份購買力,嗯,你說的這個購買力,原因是什么?是因為天時不佳,還有沒有更多掙銀子謀生的渠道,這個詞兒也是紫英你新創的吧?”
魏廣微對眼前這個青年越來越感興趣了,這家伙心里真的裝了不少東西,也不知道齊永泰和喬應甲以及官應震是怎么把他教出來的?
難怪北地這幾位甚至 湖廣的士人都對他十分看好,單單這份細致入微的分析見解,就不是尋常人能悟明白的。
齊永泰和喬應甲是把這家伙當成二十年后北地士人的領袖在培養,這讓魏廣微既有些嫉妒,也有些不服。
但現在看來這家伙除了有些貪好女色外,還真的沒有多少其他毛病。
嗯,不喜詩文也算一個,但這好像又很投皇上的心思啊。
為人豪放大方,言談舉止也是有禮有度,對前輩也很尊重,這一趟出來,這家伙原本應該是敬陪末座的,但崔景榮對其的看重卻是遠超其他幾人,而現在大家居然慢慢接受了這個現實。
”顯伯兄,差不多是這個意思。”馮紫英用眼神示意。
“嗯,江南其實也和北地大同小異,只不過整體好一些,但百姓要想更好的生活,嗯,擴大購買力,…”魏廣微也在學著馮紫英的用詞造句,“一樣需要更多的掙錢渠道,所以開海就是一個契機?開海可以帶來很多渠道和機會,讓百姓去掙銀子?”
馮紫英笑了起來,“顯伯兄說對了,這就是所謂的挖掘外需,開海就是挖掘外需的一個最重要辦法,因為外銷的絲綢、茶葉和瓷器能夠立即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銀子,要么就是黃金、銅料、香料這些并不比銀子緊缺的東西,…”
崔景榮和吳亮嗣都饒有興致的聽著二人的探討爭論,孫居相是最后到的,但也很快被吸引了進來。
“其實對于咱們大周來說,外需和內需相比,內需更重要,但外需更能立竿見影,像百姓找到了掙錢渠道,比如去新開的茶園茶場種茶制茶,去新開的陶瓷工坊干活兒,去絲綢工坊繅絲,掙到了錢,自然可能就會買布買鹽買家具,吃穿用度可能會更寬裕大方一些,這也能拉動這些行業的擴大,…”
“紫英,那對于朝廷來說,除了海稅外,還能有其他更多的收益么?”崔景榮作為戶部右侍郎,自然要從他這個角度來想問題。
“嗯,崔大人,您對皇上設立的礦監稅監怎么看?”馮紫英反問。
崔景榮立即明白了,苦笑著搖搖頭,不再說這個話題。
商稅是大周的一個隱痛,誰都知道過低的稅率直接導致了大周財賦只能死死盯著田賦,但受天災人禍的影響,田賦收入越來越難以支應朝廷的需要了。
商稅問題也因此幾度提出,但都無疾而終,原因就是來自各地士紳的抵制反對。
這海稅也主要是新設稅種,準確的說算是關稅,這才巧妙的避開了士紳們尤其是江南士紳的堅決反對。
皇上頂著無數罵聲而設立稅監礦監未嘗不是迫于無奈,一旦九邊軍餉都難以維系,北方的女真人和韃靼人打了進來,那真的就是大周的末日了。
所以他頂著罵名也要干,實際上他這是在做本該是內閣干的 活兒。
“崔大人,其實只要內需外需真的啟動起來,后來情況都會逐漸好轉的,也會有更多的辦法和渠道來改善,…”馮紫英安慰了對方一句,“但現在很多條件還不成熟,…”
“紫英,你還沒有說到我們在揚州府所作的一切目的何在呢。”吳亮嗣終于能插上話了。
“很簡單,揚州地理位置特殊,這里交通航運四通八達,商貿繁盛,物資集散豐富,我們可以從這些調查中了解這里的銀錢流動狀況,這一點上我記得先前和幾位說過,…”
“銀莊?”崔景榮微微皺眉,吳亮嗣則是吸了一口涼氣,魏廣微若有所思,而孫居相則是深深地看了馮紫英一眼,表情各異。
“嗯,可能諸位還不太理解,但是我覺得這恐怕會是開海舉債之略最關鍵的一環,或者說承載著未來開海之略如何進一步擴大發展的重要基石,…”
在座的所有人對銀莊錢鋪的理解都還局限于臨時存放銀錢,嗯,對商人來說,就是通存通兌的方便,其他就難以想到更多了,但作為現代人的馮紫英自然明白這種最原始的錢鋪銀莊不是他想要的,他需要的是一個能支撐起許多戰略發展的具有現代意義的銀莊(銀行)。
當然這不可能一步走到位,但現在有這樣一個機會,有這么好的噱頭,當然要利用起來了。
現在他要做的的就是慢慢說服他們,讓他們逐漸認識和理解,哪怕一時間難以接受,但事實和時間會慢慢證明。
“紫英,忙得差不多了吧?”林如海今日的氣色不錯,當馮紫英來問候的時候,他主動起身,“走,陪叔父到梅園里去走一圈。”
“好啊。”馮紫英趕緊跟在身后。
“聽說你們這幾日動靜不小啊,把揚州府衙和江都縣衙那邊都折騰得不輕,…”
“是有些調查摸底,原來府縣兩級也有一些底子,但很粗疏簡略,許多想要掌握了解的東西也都沒有,所以就只能在那些文檔資料的基礎上再做一個細致一些的調查了,…”
馮紫英沒想到林如海居然也會關注這個,有些意外,也在琢磨著林如海今日邀請自己一游梅園的意圖。
都轉運鹽使司衙門背后的梅園可是赫赫有名的,占地數十畝,梅林處處,小徑通幽,人行其間,也有一種出塵脫俗的意境。
不過現在還不是梅花盛放的時節,若是再等一兩個月,這梅園景色那就真的是別有洞天了。
踏入梅園,林如海深呼吸了一口氣,似乎是在醞釀著什么,馮紫英也不言語,靜候其言。
“紫英是想要在揚州搞銀莊?”突然停住腳步的林如海負手回頭,“打算搞多大規模,目的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