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丙字卷 第一百二十四節 國債

熊貓書庫    數風流人物
🔊點這里聽書

  平兒帶著惶惑不安的心情走了。

  對于這個丫頭,馮紫英還真存了點兒心思。

  持家有道,處事得宜,比起略顯高傲的金釧兒更得地氣,是個好幫手,當然也僅止于此而已,馮紫英還不至于為此就念念不忘,也不過就是順手為之。

  這賈府幾大丫鬟里邊,鴛鴦和平兒無疑是要比金釧兒和襲人要高一籌的,這主要是指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情商夠高,管理后宅很有手腕,至于說晴雯、紫鵑則是各具特色,晴雯是爽直潑辣,紫鵑是忠貞不渝。

  王熙鳳的事兒,馮紫英未曾承諾過什么,但收了人家的“投名狀”,似乎不做點兒什么也顯得有些渣了,想到王熙鳳那一日又羞又惱又怒卻又無奈的神態,馮紫英心情突然就特別好了,或許自己也有些某些虐的傾向?

  且行且看吧,不過貌似那云光的問題還牽扯不到那么深。

  當朝廷重心逐漸向開海舉債之事轉移時,像云光這等北地士人更多的可能性是被罷黜免官,如同那賈雨村一般,暫時隱退,等待時機復起。

  不過因為貪墨被免官的不比因為政治原因被免官,即便是復出,上限就有限了,一旦到了關鍵時候,總會有對手那這樁事兒拿出來說事兒。

  像云光這種已經位居陜西巡撫高位的角色,又有北地士人的身份,如果不出這樁事兒,日后最起碼六部尚書是有他一個位置的,但現在這就只能成為一種夢想了,只能為爭取免官之后復出不受太大影響而努力了。

  至于說王熙鳳寫給云光的那封信,貌似根本就沒有被提及,這從下午馮紫英去見喬應甲時就了解到了一二。

  整個西征平叛所涉及到的這類事情,都是楊鶴在主導,而喬應甲則是楊鶴在都察院里的后盾,一個新上任的右僉都御史,在都察院里底子還是單薄了一些,還需要喬應甲這個即將上任的左副都御史來支持。

  雖然不清楚楊鶴主導下的御史們是如何處理這類情況,但是馮紫英也相信以楊鶴在前世歷史中留下的名聲來看,駕馭麾下幾個御史應該還是沒問題的,既然喬應甲那里沒反應,這事兒應該不大。

  具體情況還要等到這些御史們與云光、馬夏等人一起返京之后才清楚了。

  忙,是真的忙,不過格外充實。

  明日還要進宮覲見,這是自己第二次進宮覲見皇上了,估計許多人眼珠子都會嫉妒得發紅了。

  這種單獨奏對,許多四五品官員終其一生也未必能有一次,但自己一個連正式官員身份都沒有的庶吉士,卻在短短十天時間里第二次覲見了。

  雖說是趕上了這個機遇,但馮紫英很清楚自己在永隆帝那里留下了很好很深的印象,如果能夠進一步加深,那么對于自己下一步的發展極為有利。

  按照慣例如果自己散館授官,翰林院編修是跑不了的,但是翰林院編修是個閑職,修史是主要職責,而且也是一般為兩到三年,然后可能升為修撰,要么就要進入六部或者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了,出外外放地方的情況不多見。

  兩到三年閑散時間肯定不是馮紫英所希望的,馮紫英希望能夠繼續像自己在庶吉士觀政這樣的日子,嗯,也就是在職不在崗,能夠以翰林院編修的身份從事有些更有意義的工作。

  但翰林院編修身份不一樣,不比庶吉士觀政,不是哪位官員點名調用就能行了,須得要皇上點頭了。

  “父皇在見哪位大人?”

  禮王背負雙手站在廊外,父皇在東書房見臣工時,除非是緊急軍情,否則是不允許打擾的,他這個皇子也一樣。

  “殿下,皇上是在召見庶吉士馮鏗。”內侍恭敬的回答道。

  “馮鏗?那個西征平叛回來的庶吉士?”禮王來了興趣,“我記得前幾日王兄來說他去見父皇,也是沒見著,說父皇召見這位庶吉士一直到晚間,連晚飯都是在宮里賜膳?”

  內侍知道這位禮王殿下所說的王兄是他的兄長福王。

  永隆帝的兒子也不少,除了皇長子壽王外,還有皇次子福王,皇四子禮王,皇九子祿王,皇十三子恭王,最長的壽王已經大婚并且有了一子一女,次子福王也已經大婚有一子,禮王預計今年也要大婚,只有祿王和恭王年幼,尚未成年。

  永隆帝皇后無出,并早逝,永隆帝也效仿其父元熙帝,不再立后,以許貴妃掌后宮事,壽王便為許貴妃所出,福王和禮王皆為蘇貴妃所出,祿王為梅貴妃所出,恭王則是郭貴妃所出。

  “是。”內侍低頭應是。

  “看來這位庶吉士很得父皇的欣賞啊。”禮王頗為驚訝。

  自己父親的性子他是知曉的,與皇祖父喜歡在書房和臣工們縱談詩文不一樣,父皇不喜詩文,只愿意和臣工們討論政務,所以臣工們到東書房來單獨奏對的情形不多。

  據他所知,來的最多的除了兩位首輔次輔外,也就是兵部尚書張景秋、戶部尚書鄭繼芝以及兵部左侍郎柴恪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張懷昌,但父皇應該不太喜歡鄭繼芝和張懷昌才對。

  對禮王殿下的話,內侍自然是無法回答。

  “看樣子父皇今兒個上午是有沒有空閑嘍?”禮王有意無意地問道。

  內侍不好再不回答,想了一想才道:“或許今日奏對不會那么久,小的看馮庶吉士帶了不少文章進去,應該是要上奏文章,…”

  禮王點點頭,如果是這樣,也許可以多等一會兒。

  禮王在廊外猜測著馮紫英時,馮紫英的確在東書房里向永隆帝介紹著開海舉債的一些具體設想。

  開海朝中諸公可能了解多一些,但是舉債,尤其是以海稅作抵押的舉債,以及特許金收取,就是純粹的新鮮事物了,誰都沒有經驗,如何來操作,就需要細細琢磨了。

  “皇上,臣以為條件其實已經差不多成熟了,戶部和兵部可以開始商計相關的具體事宜然后提交給內閣了。”一呆就是一個多時辰,馮紫英也有些疲憊了。

  這位永隆帝都五十多歲的人了,精力的確過人,每一個問題都要問清楚,不厭其煩,甚至到了事無巨細的地步,連馮紫英都有些吃不消。

  據說這一位身體保養很得宜,每日早晚飲食和休息都有定制,而且很有點兒清心寡欲的感覺,甚至還請了一些道士在宮中煉丹,這讓馮紫英也很是嘀咕,怎么在這些方面都很恬淡,但在朝務上卻是這般認真?

  或許還真的是一個勞碌皇帝的命吧。

  “唔,馮卿,我看了你這份策劃,舉債是以書面定額數量來向特定人員進行,這和以往的舉債有什么不一樣么?”永隆帝完全沒有感覺到時間的流逝,他對馮紫英帶來的這一系列關于舉債、特許金甚至組建朝廷和商賈合股的海貿和開拓船隊大感興趣。

  馮紫英的這一些建議雖然還有些粗略,但是卻已經隱隱露出了一些端倪來,那就是要為朝廷掙回更多的銀子來,不一定再局限于稅賦,而包括舉債、特許金、朝廷自身的營生,這最后一點是以前從未有過的。

  特許金這一條上一次覲見時,馮紫英已經向永隆帝提過了,這一次是更加細化的相關說明,看得永隆帝眉飛色舞。

  而朝廷參與海貿和拓殖的建議更是與兩份《內參》合在一塊兒,介紹了日本、朝鮮、安南、東番等地的出產情況,目的也很明確,就是要讓朝廷把財賦收入要轉向這些方向,而不能只局限于在大周現有的領土內收取賦稅。

  “這種債務可以稱之為國債,可以根據朝廷需求,按照年限設定給予一定的利息,這種債務以海稅為抵押擔保,同時也可以將除第一年之后的每年特許金作為擔保,…”

  馮紫英耐心地介紹了應該算是大周朝的第一筆國債情況,規模,年限,擔保,發行對象,以及組合方式,還有利息。

  “據微臣所知,江南士紳其實將銀子窖藏在自家宅院中的情況很常見,少則數千上萬兩,多則幾萬甚至十萬兩,想必皇上也應該知曉一些,這些銀子存于地下,不能拿出來流通,可市面上的銀子卻越來越少,導致銀價越來越貴,這應該是當下我們大周朝銀貴錢賤的宇哥主要原因,開海除了能從海外獲得大量銅料外,也能吸引域外銀子的輸入,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咱們大周朝的困境,但是這也是一柄雙刃劍,如果輸入量過大,那么也會帶來很多問題,…”

  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價格和價值,這些具體原理,馮紫英大略知曉一些,但是如果要在深層次上升到理論高度,尤其是在這個時代,這就有點兒難了。

  不過馮紫英還是力圖讓永隆帝明白一些最基本的道理,那就是放開海貿利遠遠大于弊,而這種舉債如果運用得好,一樣是利大于弊,只需要適度控制就好,而如果能讓那些窖藏在地下的銀子用起來,那對朝廷民生都是有極大好處的。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