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336章 紡織業

熊貓書庫    絞明
🔊點這里聽書

  乙型蒸汽機的事情不需要保密,漸漸的,乙型蒸汽機的事情在人民軍統治區傳播開,在有限的對乙型蒸汽機的描述中,聞者只感覺這乙型蒸汽機很厲害,具體厲害在哪里,讓他們說也說不明白,大多數連“機械”都無法理解,更不要說“機床”、“蒸汽機”。

  商人群體是消息最靈通的一批人,他們與官員交好,人民軍政府官員不會違規做事情,但將一些可以透露出去的事情告訴商賈朋友完全沒有問題,往往消息靈通者能夠進行更多準備,賺到更多金錢。

  現在大商人們的注意力都被蒸汽機所吸引。

  “蒸汽機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人民軍沒有對蒸汽機保密,商賈們很快便了解到甲型蒸汽機,不需要人力、畜力就可以提水的機器,商賈們對甲型蒸汽機非常驚訝,不過驚訝過后就沒有多少感覺,這甲型蒸汽機只能用到提水上,功用太少,對他們沒有任何影響。

  真正讓商賈們感興趣的是乙型蒸汽機,他們從官員朋友那里了解到乙型蒸汽機是大都督都重視的東西,認為乙型蒸汽機能夠帶來一場大變革。

  大都督都重視的乙型蒸汽機,商賈們自然也得重視起來,他們也聽到將蒸汽機裝到船上,可以讓船無風而動,也可以將蒸汽機賺到車子上,不用人推馬拉,車子就會自己跑。

  可這些神奇的機器都還沒有真的出現,目前實用乙型蒸汽機也就那么幾臺,連蒸汽動力機床都沒有出現,距離大變革到來還需要一些時間。

  乙型蒸汽機只聞其名未見其影,話題快速消退,只有一些商賈們還在關注乙型蒸汽機。

  在方南看來,實用乙型蒸汽機已經造出來,接下來便要依托乙型蒸汽機開啟屬于人民軍的工業時代。

  人民軍研究蒸汽機之初的目標就是用蒸汽機的蒸汽動力取代水力機床的水力,水力機床只能固定在河邊江邊,并且水力不穩定,洪水、干旱等災害都會對水力機床造成巨大影響。

  蒸汽動力機床就不同了,機床不需要再固定在河邊江邊,可以任選地方建立工廠按照蒸汽動力機床,有廠房在,各種災害對機床運轉也無法造成多少影響,能夠保證任務的進行。

  更重要的是蒸汽動力比水力更有效率更穩定。

  有了蒸汽動力機床,人民軍的兵工廠就可以在人數有限的情況下生產出更多的火器,裝備給人民軍,提升人民軍的戰斗力,軍事力量才是保家衛國的根本。

  在蒸汽動力機床之外,方南最重視的蒸汽動力機械一個是輪船一個是火車,兩者都是交通工具,輪船可以提升人民海軍的實力,火車則連通陸地各座城池,有效維持人民軍的統治,也方便民眾遠行、商業運輸等。

  蒸汽機開啟工業時代,機床、輪船、火車都是工業時代的重要產物,但方南也知道歷史上發生的工業革命實際上是以紡織業為啟動點的,最終引爆了機械技術的革命性創新,各種蒸汽動力機械接連不斷誕生,科技飛速發展。

  實際上明代紡織業非常發達。

  在華夏大地經濟史上,有兩種植物徹底改變了國家的命運,一是宋代的水稻,二是明代的棉花。

  棉是一種外來植物,原產自于印度,在漢字中第一次出現是南朝的《宋書》,宋末元初,它已經在南方地區得到一定面積的普及。

  元代的元貞年間(1295—1296),松江府烏泥涇的婦女黃道婆在瓊州學到了一種新的紡織技術,她回到家鄉教人制棉,改革研制出一套趕、彈、紡、織的工具去籽攪車,彈棉椎弓,三錠腳踏紡紗車等等,使得棉紡織技術得到重大突破。

  朱元璋建國之后大力推廣棉花種植,他下令,農民有田5畝至10畝,俱令種桑、麻、棉各半畝,10畝以上倍之,地方官不督促的要處罰。

  這些政策的推行,不僅使荒廢的土地盡量被利用,糧食產量大增,也為棉紡織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料。

  《明史·食貨志》記載: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全國共有田地850萬頃,比元末增長了四倍多,其中棉田的增加最為顯著。

  棉花種植和棉紡織技術的革新,徹底改變了人們以絲綢和麻布為主的穿著傳統,服裝產量為之大增,棉紡織迅速成為全國第一大手工制造業。

  明清兩代,華夏大地每年生產約6億匹棉布,商品值近一億兩白銀,其中52.8是以商品在市場出售的。

  黃道婆的家鄉松江是棉布生產最集中的地區,《松江府志》記載,“在旺銷的秋季,每天出售的松江大布達15萬匹之多”,這個數據稍有夸張,全年估計約有2000多萬到3000萬匹,這也是一個十分驚人的產量了。

  明代紡織業告訴發展,再一次刺激了生產力的發展,隨之而來的國民收入增加。

  《明史·食貨志》中就曾這樣描寫朱棣時期的情況:“計是時,宇內富庶,賦入盈羨,米粟自輸京師數百萬石外,府縣倉廩蓄積甚豐,至紅腐不可食。”

  隨著時間流逝,明廷上下也墮落了,老百姓手中土地被地主階層想法設法拿走,老百姓沒有土地,男耕女織的小農生活也沒了。

  雖說小農生活沒了,但棉布產量并沒有降低,大部分土地都在地主手里,地主可以繼續命人在這土地上種植棉花,佃戶家里可以繼續男耕女織,只不過這一次他們的收入會受到地主各種剝削。

  目前人民軍統治區似乎正在恢復這種男耕女織的小農生活,人民軍給老百姓分田地,一個三口之家就能擁有至少十畝土地,這就是一個農戶,農戶能夠想到賺錢的方法大概只有耕田和織布這兩種。

  以廣東地區為例,明廷統治時和人民軍統治時,廣東的棉布產量并沒有降低太多,降低的部分主要是戰亂引起的,在戰爭結束后,棉布產量就快速恢復。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