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十四章 可靠的承諾

熊貓書庫    重生大明之秦王
🔊點這里聽書

  “這是什么刀?這么重。”

  朱樉將手中的長刃短柄大刀橫在自己面前,對一旁的百戶問道。

  因為這把刀,或者說這里的刀。與朱樉見過衛所官兵使用的刀不同。

  衛所官兵基本使用的都是長柄制式武器,這種短柄只有百戶以上的軍官才會佩戴。

  將領,還有朱樉自己佩戴的就是劍了。

  佩戴短兵器,也可以看做是身份的象征。

  “回王爺,這是鬼頭刀。是為官府的三班衙役們制造。”

  “官府?”

  朱樉疑惑:“官府不是下屬有匠人嗎?”

  聽到朱樉的問話,百戶沒有一絲猶豫。馬上回答道:“匠戶也歸我們軍匠千戶所管。”

  百戶清楚,他們這是違背了朝廷制度的。

  按理,軍隊的匠人和民間的匠人是分開管理。

  但是,面對朱樉的問話,百戶不敢有任何隱瞞。他怕自己隱瞞的后果,會讓自己的腦袋搬家。

  既然朱樉來到匠戶所,那么肯定就會關注,會詢問其他人。

  朱樉點頭:“雖然不合規矩,但是這樣方便管理。”

  朱樉看向兩邊的匠人,這些人中有老有小。都是一身污垢。

  朱樉知道,這不是他們不愛干凈。而是他們的工作所決定的。

  “你們中間,有人懂火銃嗎?”

  朱樉說完,沒有一個人回答他。不免有些興趣啞然。

  百戶一見朱樉的表情,立刻開口:“王爺問話,懂火銃,能造火銃的人都回答一聲。”

  顯然,百戶的話比朱樉管用。

  陸陸續續便有好幾人開口。

  朱樉朝他們招手:“都過來。”

  朱樉數了數,還不少,有十五個人。除了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大都是四五十歲,甚至更大年紀的。

  “都不要緊張。”

  朱樉見這些人在自己面前發抖,便笑著開口安慰一番。

  朱樉說完,見他們好了一些。便把手中的圖紙展開。

  “你們都看看,能看懂嗎?”

  朱樉的圖紙,他自認為畫的很像那么一回事。很詳細,他還在各種配件上有標注用途。

  槍支的原理他是清楚的,畢竟玩具槍玩壞了不少。

  原理其實很簡單,扳機,彈簧,扣動扳機釋放彈簧,彈簧推動撞針撞擊子彈,子彈內部發生爆炸,形成推力。子彈便通過在槍管內旋轉,最后射出。

  但是具體怎么造,能不能造出來他就不知道了。

  “都走近一些,本王又不吃人。”

  朱樉見他們隔著老遠,伸長脖子張望。又開口調笑一番。

  果然,效果很好。這些人向前走了兩步,但與朱樉也保持有三步的距離。

  朱樉不在多說,而是把圖紙展開,繼續問道:“能看清嗎?”

  “能。”

  十五人異口同聲。

  “能看懂嗎?”

  “能。”

  再次異口同聲。

  朱樉很高興。自己的成果被認可是一件很愉悅的事情。

  朱樉不在追問后面的問題,而是問他們。

  “本王這次來的目的,就是想讓你們造出圖紙上的事物來。”

  然后,朱樉又指了指兩邊的其他人。

  “相信你們的膽子,要比其他人大一些。他們中間或許也有人懂。本王告訴你們,你們都不用怕。”

  朱樉說到這里,突然提高分貝。

  “只要你們能將這東西造出來,本王不僅承諾你們全部歸入軍戶。再加上一條,允許匠人及匠人之后參加文試與武試。”

  整個車間沉默。

  朱樉最后的這一條,對他們的殺傷力是巨大的。

  參加文試和武試,就意味著做官。做官肯定就意味著脫籍。

  脫籍啊!

  幾代人,百年都難以實現的愿望。能夢想成真嗎?

  答案是肯定的。

  只要能造出朱樉手中的火銃。

  “等會兒,你們千戶會來找懂火銃的人。”

  “本王希望你們中間,不僅懂火銃,只要是懂火器的人都能前來。”

  朱樉深呼吸,調整情緒。煽情的說道。

  “你們都是匠人,都想改變目前的生活。所以,你們更加應該團結起來。你哪怕只懂一點,也可以為大家出力。團結就是力量。”

  朱樉走了,去了旁邊辦公所在。

  今日來匠戶所,讓他感覺自己的收獲,可能會超乎想象。

  歷史上,明朝的火器就非常厲害。走在當代社會的前列。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明朝的火器發展,過于注重防御。

  或許是朱家人,認為國家足夠大,其他地區都是不毛之地的原因。

  現在的火銃和大炮還很原始。畢竟朱元璋下令研究并制造才七八年時間。

  除了南京的匠戶有專項研究基金,其他地區都是靠地方自己研究。

  好在陜西是重點邊防,有來自南京的技術支持。這才讓陜西的工匠不至于像中原省份的工匠,連火器是什么都不懂。

  朱樉走后,車間里又只剩下了工匠。

  他們上前圍住這十五人,討論著朱樉剛剛說的話。

  而原本監督,管理他們的工頭。也沒有呵斥,大罵他們。讓他們盡情的發泄心中的激動。

  因為匠戶所的工頭們覺得,自己或許還需要靠著這些工匠水漲船高。

  “老五,你說王爺的話是真的嗎?”

  被稱為老五的人,有五十歲年紀。在這個年代已經屬于老人,屬于長壽了。

  老人,在這個時代還是被非常尊重的。哪怕是工頭,官員都會相對客氣一些。

  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叫他老五的人,叫楊二娃。比他年長或者同齡人,稱他二娃。后輩匠人們都稱他為二爺。因為他的歲數還比老五還大兩歲。

  老五笑著回道:“二爺不是心里清楚嗎?還明知故問。”

  楊二娃一聽,也樂的咧開嘴。

  朱樉的信譽,在陜西這一片是高的嚇人的。

  不僅是朱樉的宣傳工作做的好。他的實際行動也和說的一樣。

  有句話說的好,付出總有回報。

  如今,關陜地區的人。最想聽到的話,就是朱樉的承諾。

  “通知大家,這次都必須把各自的看家本領拿出來。就像王爺說的,不僅為了自己,為了家人。也為了大伙能早日過上好日子。”

  “好。”

  車間里的匠人們真是熱血沸騰。他們更本不敢想象,改變命運的事情,會掌握在自己手中。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