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孫權睡不睡得著,如今大漢社會已經發生了深刻轉變。
由于戰亂,人口銳減,大批無主土地出現,況且從經濟方向來說,經濟資源也不在是土地,而是人口勞動力。
中原和關中經濟遭到戰爭的打擊而遭到破壞,不在是經濟中心。
新興的南方經濟奮起與北方經濟相抗衡,所以無論是劉備還是孫權,如今都屬于不差錢的諸侯了。
過去只要得到了北方,通常都能較為容易的得到天下。
但是北方從全國經濟中心的位置上跌下來,南方社會相對穩定。
大批北方避難人口攜帶先進的耕種技術南下,經濟得到較快的發展,走向繁榮。
最為重要的是便是競爭激烈,人才輩出。
況且不是只能君則臣,臣也能擇君,雙向選擇下,能夠充分發揮人才的才智,且他們能夠得到施展空間,爭相脫穎而出。
出現了“人才莫勝過三國”的景象。
而三國期間的第一個特點,便是戰事特別頻繁,且慘烈程度大。
戰火燃遍了十三州的每一州,尤其是在北方,群雄割據的時候,幾萬,十幾萬的屠殺百姓和降卒,時長出現屠城和駐京觀的慘像。
大批人口死于兵亂,由戰爭引發的災荒、瘟疫導致大量人口死亡。
為了躲避戰事,更多的人舉族離開祖居之地出去,由北方遷往江東、巴蜀和東北。
如今曹孫劉三家,劉備開始了大規模的征兵事宜,消息早早的傳到另外兩方去了。
誰都清楚的知道劉備要準備搞大動作了。
下一次興許就是決定勝負的戰役。
除了龜縮遼東之外的,大漢十三州皆是被三家所分。
在這種關系當中,彼此之間是屬于牽一發而動全身,每一次重大的軍事行動,對于三方都是一種考驗。
一方對另一方的政策,既受制于第三方又影響到第三方。
每一方都企圖利用這個三角關系造成的態勢,到達對己方有利的戰略。
如今孫劉兩家仍舊是弱者,它們的聯盟走到今天,極有可能破裂,背盟一方將向強者尋求支持。
強者在兩家弱者聯盟的時候,處于不利地位,故而曹老板的戰略是削弱、拆散他們的聯盟關系。
通過分化,使其鷸蚌相爭,以便坐收漁利。
在孫權派遣徐詳向自己投降的時候,曹操就知道,分化孫劉聯盟就快要成功了,僅僅缺乏一個時機。
但是他仍舊沒有給孫權減輕軍事壓力,因為壓力越大,兩方結合的就越緊密。
減輕他對雙方之間的壓力,則有可能讓兩家弱者爆發矛盾,引起聯盟瓦解。
如今曹老板就是對孫劉兩家的結合部,也就是荊州一直是減輕軍事壓力,任憑關羽他領軍侵占南鄉郡等等。
但是為了避免孫劉兩家進一步做大,在洛陽和淮南布置重兵。
在相對較遠的方向,一東一西實行壓迫戰術。
劉備開始征兵之后,另外兩家也開始了大規模的征兵事宜,準備備戰事宜。
赤壁之戰后,曹老板靠著屯田經濟,使得北方經濟避免了崩潰,但自耕農的經濟沒有太大的起色。
如今手底下也是三方之中兵力最多,后備力量最為雄厚的一方。
孫權雖然想要擴充士卒的數量,但受制于江東世家的人口控制,只能瘋狂的圍捕山越,把他們納入麾下。
關平整合新兵訓練之后,便不在管,移交給各級將領,自己去單獨訓練。
況且荊楚講武堂的學生也畢業了三波,足可以成為學院派的代表,大規模的以身作則,輔助訓練士卒。
關平深深的知道,其實打仗就是打后勤。
所以轉變軍戶之后,又開始了積極扶持自耕農種田,官府帶頭興修水利,灌溉工程,并且繼續屯田。
尤其是關平依舊延續了賜予郡內耕種能手等牌匾榮譽行為,鼓勵百姓分享成功經驗,可以得到實在的好處。
至于關中地區,百姓大多沒有車,也沒有牛,為了更好的運輸甲衣武器。
吳懿命百姓以閑月取車材,無牛者更是命令畜豬狗,賣與官府用來買牛。
況且有了華佗的閹豬之法,便宜的豬肉開始在百姓和士卒當中大受歡迎。
如此一來,百姓既得到了錢財,軍隊得到大量肉食,以達到養卒的目的。
不到一兩年的時間,家家有丁車,大牛,關中開始恢復豐沃的狀態。
涼州敦煌等地,太守推廣鏤犁,灌溉和下種的技術,耕種省力過半,增收谷物五成,西方開始豐裕。
涼州牧馬超為了解決雨水少,缺谷物,特意向漢中王劉備,請一個軍師來輔助。
然后龐統就去了,他考察了一番后,決定在武威、酒泉一帶修建鹽池。
用本地粗鹽交換胡人的谷物,尤其是同周邊西域等小邦國加強了貿易,降低了關稅。
龐統還下令廣開水田,招募貧民租種,做到家家豐收富足,涼州的糧庫竟然破天荒的滿了。
支出本州軍費外,還有結余,當真是讓馬超覺得,有了軍師輔佐,當真不錯。
此事讓他覺得成就感極高!
再加上諸葛亮全局總覽,治下幾乎能做到“吏不煩民,民不求吏”的局面。
在交州曬的黝黑的馬鈞被關平給叫回來了,同時帶回來了陸遜的信件。
在交州征召水軍一切順利,所造船只,日后也可依照圖紙進行建造。
而且還派出小規模化裝的商船,進行了沿海的遠航,以求能夠順利迂回到建業,從此能夠拔了孫權的老巢。
“交州果然不是人待的地方。”
關平看著馬鈞露出一口白牙,面如非酋。
“少,少將軍,此次喚我回來,可是,是有事?”
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