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十六章 出山

熊貓書庫    穿越之青史留名
🔊點這里聽書

  PS:感謝大家給我投推薦票,另外大家給我的留言以及提的意見我都看到了,很多我都改了,比如漢朝銀子不是貨幣的事情等等。

  另外我的手機號被綁定在了其他起點號上,沒辦法在書評區回復大家信息,希望大家勿怪。

  同時,我希望大家給我投一下推薦票,推薦票對我太重要了,謝謝大家!

  ————

  時間流逝。

  公元206年,曹操平定并州,并開鑿平虜、泉州二渠。

  公元207年曹操討伐烏桓,收復遼東,成功統一北方。

  同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出山。

  同年,曹操從匈奴手中贖回蔡文姬。

  同年,曹操手下謀士郭嘉病逝,愛子曹沖夭折。

  時間,悄然的進入了公元208年。

  自從張青峰拒絕了曹操的招攬后,曹操就沒有再派人來過。

  上次曹操接見李白后,張青峰的很多學生都被荀彧安排到了各地當官,有的是當一縣之令長,有的則只是令長下面的佐官。

  還有少部分,如李逵則是被荀彧安排到了水利部門,負責修水渠。

  還有杜甫,現在是荀彧的得力助手,很多繁瑣的事情,荀彧都是讓杜甫幫他跑,杜甫等于就是荀彧的秘書一樣。

  杜甫自己也爭氣,他除了社會經驗和人生閱歷不如其他人之外,其才華并不比一般人低。

  很多東西,比如農業水利,就連荀彧也要征求杜甫的意見。

  杜甫為了讓自己的工作做好,也學李白一樣從張青峰這邊挖走了一大群達到畢業水平的學生。

  隨著這些學生在外面出人頭地,張青峰所辦的太行書院名聲更是響徹周邊各地。

  這導致,無數學生家長都紛紛想辦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太行書院讀書。

  就連山外的很多百姓,在得知太行書院的情況后,也想辦法的把孩子送進來。

  對于來讀書的學生,張青峰一概都不拒絕,這就導致,短短幾年時間不到,太行書院的學生就突破了千人。

  這也讓一開始的學校根本容納不下這么多人。

  還好的是,張青峰有一群好學生,其中漁陽郡守李白和獷平縣令長楊慎等人,就給張青峰這邊送來了無數物資和錢財。

  他們依托各種作坊,賺了不少的錢財,在得知老師的學校需要擴建后,第一時間就送來了人力物力財力。

  當然,最重要的是,他們從張青峰這邊又弄回去了不少賺錢的生意。

  比如肥皂,玻璃,水泥等等。

  雖然因為社會發展原因,只有豪門大富才能用得起肥皂等商品,但這也是一門非常賺錢的生意。

  這些生意,張青峰出技術拿五成分紅,這也讓他有錢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李白作為漁陽郡守,上任后大力發展工商,推廣先進的農業,興修水利公路,把漁陽發展的非常不錯。

  因為漁陽的發展,其影響更是輻射到了整個幽州各地。

  隨著榨油作坊的興起,各地大豆種植的積極性非常高,漁陽一地,就供應了整個幽州的用油。

  各種作坊興起后,加上政令引導,幽州各地都興起了開荒潮,無數各地的難民也開始往幽州集結。

  獷平縣令楊慎,除了發展農業工商之外,主要則是發展煉鋼作坊。

  現在,獷平縣已經成為了曹操瞎下最重要的鋼鐵生產基地。

  在曹操的大力扶持下,短短幾年時間,楊慎就把煉鋼作坊擴大了幾十倍。

  為了讓幽州的煤更加便捷的送到獷平,曹操還下令修建了一段運河,連接獷平的通鮑丘水(今白潮河),名為薊運河。

  薊運河,北接獷平,路徑薊縣(今北京)南接泉州(今天津)最后經渤海灣入海。

  薊運河修通后,幽州的煤就可以沿運河到獷平,獷平的鋼鐵也可以沿運河到幽州,乃至黃河以南。

  在薊運河兩岸,更是形成了一片作坊區,無數水車日夜不停,為一個個作坊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這些作坊,大部分是榨油作坊,當然還有一些其他作坊,比如鍛造作坊,一個大型作坊一天就能打造數百上千農具。

  這些農具,為漁陽的農業帶來了快速的發展。

  漁陽郡工農業的興起,還帶動了造船行業,在白潮河兩岸,有無數造船作坊從無到有的建了起來。

  這個時代還沒有密云水庫,但這個地方確實是最容易造船的地方,依靠燕山山脈,這里的造船的木材取之不盡。

  就是造船工匠不容易找,不過這也難不倒造船商人,在金錢的誘惑下,無數各地造船工匠紛紛來到了幽州。

  經過發展,現在的一個造船作坊一個月就能造好幾艘運河貨船,這為幽州的工商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作用。

  “老師,前面就是漁陽城了。”

  一艘運河船上,一個青年朝一個中年男人介紹說道。

  在運河兩岸,有無數纖夫喊著號子,緩緩的拉著船逆流而上。

  這個中年男人,正是從太行山出來的張青峰,而這個青年,則是他的學生楊慎。

  這次,楊慎因為高爐煉鐵的一些技術難題,專門請師傅張青峰出山幫忙。

  張青峰也是考慮到馬上就是赤壁之戰,曹操就快失敗了,所以想著應該為出山做一些鋪墊了,所以才答應學生的請求出山幫忙。

  “快看,李白師兄他們來接我們了。”

  路徑漁陽城的時候,作為張青峰學生的漁陽郡太守李白,一早就帶人來運河邊上等待著了。

  不多久,運河船停下,張青峰在學生的攙扶下走下了船。

  “老師。”

  見到張青峰,李白連忙上前行禮。

  跟隨在李白身后的幾個少年,也是一同行禮口稱老師。

  這些人,也都是張青峰的學生。

  “瑞祥先生。”李白的父母也在迎接張青峰的隊伍中,見到張青峰后口稱先生。

  張青峰與李白也是兩年多時間沒見了,李白成了漁陽太守后,把家人也接了過去。

  “老師,您一路辛苦,我已經讓人準備好了住所宴席,您一定要在這里歇息幾天再走。”李白恭敬的朝張青峰說道。

  “好。”張青峰欣然答應。

  他這次來漁陽郡,也是想要看看李白他們在這邊發展的如何了。

  隨后,一行人就乘坐馬車緩緩進了城。

  “這漁陽城,被你經營的不錯嘛!”看著漁陽城中摩肩接踵的人群,張青峰贊嘆的朝李白說道。

  “這都多虧了從老師您這里學到的本事。”李白很謙虛。

  漁陽城,是一座城墻長達三千多米的城池,城內面積一千多畝。

  張青峰發現,這座城池很新,城墻應該是剛剛建成,因為建城的材料好像都是水泥磚石。

  水泥這個東西,還是這兩年才出現的東西。

  張青峰還發現,在城內,水泥建筑也很多,就連馬路,也是用水泥建成。

  “給我介紹一下你在漁陽郡這幾年的發展吧。”張青峰朝李白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