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埃德爾如此動心的當然是鼎鼎大名的原子彈。
不過說起來可憐,羅馬尼亞國內沒有聞名的核物理學家。之前埃德爾一直垂涎的愛因斯坦,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一直不肯來羅馬尼亞。
不過聽小道消息說,之前埃德爾主導的羅馬尼亞排猶的歷史被猶太人知道了。不過這個消息沒有得到確認,但是愛因斯坦不來的事實卻是肯定的。
既然這位大神不來,埃德爾只能另想辦法。死了張屠夫難道還要吃帶毛豬。隨后羅馬尼亞向不少核物理學家發去了邀請,像什么費米、海森堡、波爾等發去了邀請。不過這些知名科學家或許都不缺少經費,或者是羅馬尼亞在科學界沒有什么地位,面對羅馬尼亞的邀請他們紛紛拒絕,只有小貓兩三只回應了羅馬尼亞的邀請。
既然這些知名科學家都對羅馬尼亞的邀請不動心,那么只能內部挖掘。不過還好羅馬尼亞太知名的核物理學科學家沒有,其他方面的倒是讓埃德爾找到了好幾個。其中最為有名的就是薛定諤,此公目前在布加勒斯特高等物理研究所工作,其于德布羅意物質波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了波動力學。
不過雖然薛定諤也是物理學家,但是卻沒辦法主持核物理的研究,因為專業不對口。
而埃德爾只能從矮子里面拔高,選擇羅馬尼亞本國的科學家,來自布澤烏的波爾克斯巴 成為羅馬尼亞核試驗的負責人。
波爾克斯巴曾經就讀于雅西大學,而后在慕尼黑大學深造,拜在阿諾德·索末菲門下,學習量子力學與原子物理學,而后在導師的推薦下,前往格廷根大學繼續深造。
等回到羅馬尼亞之后,在布加勒斯特大學教學,并且自己做實驗。當埃德爾準備進行秘密的核彈研究的時候,一眼就相中了這位海森堡的師兄。
而對于一心做研究的波爾克斯巴來說,王室支助自己進行原子物理學的研究簡直是求之不得的事。所以新成立的原子物理研究院,就由他負責帶隊研發。
不過研發的過程也是困難重重,主要是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因為埃德爾知道的核試驗也就是中子轟擊鈾235,怎么轟擊,其中需要條件一概不知,簡直就是穿越者之恥。
所以波爾克斯巴需要利用到自己學識幫助埃德爾完成這個心愿,不過可惜受到技術和能力的限制這個心愿遲遲不能完結。
當埃德爾到原子物理研究院走訪一圈,并且聽取了波爾克斯巴的報告后,心里已經有主意了。
等到埃德爾走出原子物理研究院之后,他叫來侍衛長。“給猶太人復國大會發消息,就說我想見見他們。”
沒辦法,目前羅馬尼亞核研究進展太慢,埃德爾想要加快進度。單純靠羅馬尼亞自己的科學力量不夠,必須尋找外援,而目前最好的外援就是猶太人復國大會。
自從公元135年猶太人起義失敗后,猶太人即被逐出耶路撒冷以至整個巴勒斯坦,流落到世界各地。
上千年的流浪讓猶太人這個群體遭受到許多不公正的待遇。這也和當時文化、宗教等有很大的關系。
16世紀時,唐·約瑟夫·納西就已經有借奧斯曼帝國之力恢復猶太國家的嘗試。
19世紀80~90年代在俄國、法國、德國出現反猶太主義浪潮后,形成了猶太復國主義的思潮和運動。
1882年俄國敖德薩猶太人醫生L.平斯克爾提出:“人們歧視猶太人,是因為我們不是一個國家,這個問題的惟一解決方法就是建立猶太國。”
同時,在俄國出現了猶太復國主義組織比路,并開始了猶太人向巴勒斯坦有組織的移民。
發動現代猶太復國主義的一個關鍵事件是1894年發生在法國的德雷福斯事件。猶太人被這起在他們認為是自由與啟蒙的發源地的國家發生的反猶太主義事件深深地震動了。
這個事件的一個見證者是猶太裔奧地利人西奧多·赫茨爾。在1896年他出版的一個叫做《猶太國》的小冊子中,他將這個事件描述成一個轉折點——在德雷福斯事件以前,赫茨爾曾經是一個反猶太復國主義者;在事件以后他變成了一個猶太復國主義的熱烈追隨者。
1897年,赫茨爾在瑞士的巴塞爾召開了第一次猶太復國主義者大會。這次大會成立了世界猶太復國主義者組織(WZO),并推選赫茨爾為這個組織的第一任主席。
大會通過的《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綱領》規定:猶太復國主義的目標是在巴勒斯坦為猶太民族建立一個為公法所保障的猶太人之家。
猶太復國主義者認為,散居世界各地、使用不同語言的猶太人屬于同一民族,不應與其他民族融合和同化。解決猶太人問題的主要途徑不是消除產生反猶太主義的階級根源,而是與非猶太人分離,單獨建立一個國家。
只要取得宗主國與其他大國的支持和有錢的猶太人的資助,不斷向一確定]地區移民,即可實現這一目標,而無須征得殖民地區居民(巴勒斯坦人)的同意。
然而事實上,猶太人占領巴勒斯坦的理由是猶太人的祖先在巴勒斯坦生活過。可是這不是猶太人擁有巴勒斯坦的理由,因為當一個民族擁有一塊土地超過50年,他就擁有了這塊土地。
而阿拉伯人在巴勒斯坦生活了幾千年,猶太人的主體已經離開了巴勒斯坦,他們已經不是巴勒斯坦的主體民族了。
十九世紀末期猶太人開始向巴勒斯坦地區移民,此時該地區歸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管轄。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瓦解,英國控制了這一地區。在英國政府的準許下,猶太人向該地區移民加速,此時主要是來自東歐,尤其是蘇聯的移民。
當時,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有120多萬,占總人口的2/3強。但分治決議中的阿拉伯國的領土只占巴勒斯坦總面積的43。更令阿拉伯人難以容忍的是,阿拉伯國的領土支離破碎,互不相連,大部分是丘陵和貧瘠地區。
猶太國則不然,猶太人雖僅有60萬,不到總人口的1/3,然而其領土卻占巴勒斯坦總面積的57,大部分又位處沿海地帶,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所以說,阿拉伯人有權利反對該決議,因為它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這也是為什么羅馬尼亞不支持猶太人的原因,倒不是埃德爾同情心泛濫。而是羅馬尼亞對于中東有強烈的想法,其中占據絕對人數的阿拉伯人肯定不能得罪。所以之前對于該地區的事,羅馬尼亞根本沒有發表過意見。
而現在,看到核研究遲遲得不到突破,埃德爾決定必須推一把,那么沒有比在猶太人有足夠威信的復國大會更好的選擇。誰讓在科學界,猶太人所占的比重那么大,埃德爾也是只能先渡過難關再說。
埃德爾的要求,很快就通過各種渠道傳到了猶太人復國理事會中。
而對于埃德爾希望與其的接觸的消息,另領導其組織的理事會非常重視。因為目前只有英國政府給予了有限的支持,而且英國雖然同意了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定居,不過每年只給了一萬人的名額。
這里需要說明一下,雖然英國政府支持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定居生活,但是為了安撫當地阿拉伯人的情緒,對于在該地區定居的猶太人有做諸多限制。
雖然猶太人有錢,但是錢并不能買到一切,目前世界經濟不景氣,讓各國政府大為頭疼,而為了避免民眾對政府的不滿加劇,各國都有意識的將不滿情緒引導到猶太人身上,這也導致在歐美反猶主義在各國的流行。
而光是在歐洲,針對猶太人的襲擊就比二十年代要高出一倍以上。其中絕大部分受害者,都是普通的猶太人。
所以別看猶太人在后世好像過得不錯,但是在當下猶太人只能盡量自保而已。
所以對于羅馬尼亞國王埃德爾的邀請,猶太人理事會非常重視。沒讓埃德爾多等,一名該組織的重要成員就登上了前往羅馬尼亞的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