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后,宋徽宗趙佶宣布退位,太子趙桓繼位,是為欽宗。
新君繼位后,第一件事追究丞相蔡京造反之罪,株連九族,牽連大批朝廷重臣,一時間朝野動蕩,大批官員下馬,不少貪官污吏被揪出來,足足半年后朝野才平穩下來。
因為宋欽宗趙桓肅清朝廷,處置大批貪官,很得民心,加上重用能臣干吏,朝廷氣象一新。
趙桓繼位不久,宋遼談判也出了結果,“檀淵之盟”被正式廢除,宋國以后不再進貢遼國,并且遼國因為主動開戰,造成宋軍損失,賠償了十萬貫戰爭賠款。
消息一出,民眾歡欣鼓舞,尤其是邊境地帶,民心所向,氣勢高漲,朝廷中都有不少人提議北伐。
好在趙桓還有理智,知道此時不是與遼國大戰的時候,下達圣令,讓種師道駐守邊境,休養生息。
遼國這次服軟,全賴王忠殺死蕭定國,趙桓特意在朝議之時嘉獎王忠,封王忠為“靖邊侯”,賜金銀無數,最后更是認命王忠為左相,代替蔡京統領朝政。
之所以王忠能接掌大宋左相之位,是因為他以天人境實力,血洗皇宮,將宋徽宗趙佶的勢力連根拔起,更將丐幫和逍遙派的大量人手替代皇宮侍衛。
可以說,趙桓能繼任為帝,全靠王忠點頭,別說封侯拜相,王忠就是想改朝換代都行。
不過王忠心里明白,現在趙氏威望還在,如果改朝換代,朝野不服,中原必亂。
所以王忠退而求次,奉天子以令諸侯!只要掌控趙桓,大宋就是他的。
王忠掌權后,立刻開始插足朝廷,安插大量自己人,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
改革的方向也不大,多是與民休息的利好政策,王忠借鑒了大量明朝的經驗,以國富民強為目標。
在改革期間,王忠不少觸動舊的利益集團,好在丐幫情報天下無雙,加上逍遙派人才輩出,能文能武,總得來說國家沒出什么大亂子。
王忠深知槍桿子出政權的道理,所以他一直扣著軍權不放,積極培養大量中低級軍官,但凡有叛亂,他更是親自領兵,平復叛亂。
以“天人境”的實力,加上大宋軍方配合,王忠很快就平復梁山起義,并且收服大量將才。
梁山一百單八將,各個身負絕技,王忠人盡其用,將之派往邊境,由種師道培養,讓其保家衛國。
大宋自建國以來,對軍隊管控極嚴,邊軍實力普遍積弱,王忠上臺后,立刻改變現狀,將百萬禁軍一批批的派往邊境,增強國防力量,禁軍最后只留二十萬左右精兵護衛京城。
王忠武人出生,自然最重效益,他討厭那些光拿錢不干活的文人墨客,朝廷選拔官員也以實干為先,甚至對奏折都有要求,盡量簡介明了,突出重點,那些陳腔濫調就不要拿來現眼。
王忠更討厭貪官污吏,所以肅貪力度極大,可以說是嚴懲不貸,死在他手上的貪官都不知道有多少。
朝廷中人都管王忠叫暴君,不服者眾,也集體反對過王忠執政,可惜在絕對武力面前,那些文官根本沒有反擊之力。
大宋向來重文輕武,可王忠卻重武輕文,取消了文人一系列的特權,尤其是功名在身者不用交稅這一條。
王忠規定,但凡大宋子民都要交稅,就算王爺公主也不例外,除了皇帝和太后不用交稅,就連太子皇后也要交稅。
他的這一舉動徹底得罪了士族階層,不過王忠也不在意,誰敢不聽話,他就領兵過去教他做人。
平叛十幾次后,王忠帶兵打仗的才能直線上升,全國各地的反對聲音直線下降。
整個大宋在王忠的領導下,正以一個非常夸張的速度發展壯大,不論是民生還是軍事。
大宋這邊在蓬勃發展,遼國和西夏那邊也沒消停。
蕭峰和蕭遠山知道慕容父子在西夏后,本想著親自去西夏報仇。
后來卻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他們的想法。
因為宋遼之戰,遼國吃了大虧,還賠了錢,朝廷不敢找宋國麻煩,就把目標對上西夏。
遼國雖然入主中原百年,可還是不改游牧民族的劣根性,在大宋這邊搶不到東西,就把目標轉為西夏。
這可好,蕭峰和蕭遠山也不用跑到西夏找慕容父子報仇,直接調了二十萬大軍進攻西夏。
遼國和西夏打了幾仗,互有勝負,誰也沒占到便宜,不過卻給了慕容父子機會,通過打仗積累軍功,慢慢成為西夏軍方大佬。
慕容父子與蕭氏父子在戰場上交過幾次手,比武功蕭氏父子強些,比行軍打仗,慕容父子又強一點。
兩對父子交手多次,各有勝負,不過蕭氏父子始終無法報仇,反而慕容父子因為抵擋遼軍有功,官位越來越高,漸漸掌管西夏兵權。
兩國越打仇越深,漸漸打出真火,與大宋欣欣向榮相比,遼國和西夏國力越打越弱,漸漸也撐不住了。
三年后,西夏國君李乾順向大宋遞交國書,希望兩國一起伐遼!
宋欽宗趙桓召開御前會議,參加會議的人也不多,左相王忠,國師石泰,兵部尚書種師中,右相李綱,還有太上皇趙佶。
三年來趙佶這個太上皇從不過問政事,卻沒想到今天會出現在御前會議。
趙佶父子坐在上首,緊接著就是王忠,其他人都站在下首。
李綱,種師中和石泰都是主戰派,御前會議都沒主和派的位置,可想而知,此次會議不過走個過場!
主持會議的人并不是皇帝趙桓,也不是太上皇趙佶,而是皇朝的實際掌權者王忠。
也就是三兩句的功夫,王忠就定下策略,先與西夏一起攻遼,再回過頭來攻擊西夏,爭取一次將兩國趕出中原,收服燕云十六洲。
王忠特意調回宋遼邊境的種師道,自己親自與其一起領兵三十萬與西夏軍匯合。
這次兩國共同伐遼,以大宋為主,西夏為副,其中大宋出兵三十萬,西夏出兵二十萬,五十萬大軍一起伐遼。
西夏軍的主帥還是王忠的熟人,慕容復。
慕容博雖是慕容復的父親,不過他在西夏并無公職,以主帥親信加入大軍,此戰也是蕭氏和慕容氏最后一戰。
王忠看到慕容博的那刻起就知道,他命不久矣!
高速文字諸天武道強人章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