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0595 名將之姿,恭在行伍

熊貓書庫    冠冕唐皇
🔊點這里聽書

  石堡城就是位于赤嶺山脈中的一座烽堡,之所以名傳后世,就在于盛唐天寶年間,名將哥舒翰攻拔此城,犧牲數萬大軍而只俘獲吐蕃四百余眾的驚人戰損比。

  正因為如此夸張的戰果,所以關于石堡城此戰該不該打,后世也是為之千古磨牙。甚至就在當時,詩仙李白就作詩譏之: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認為石堡城一戰只是哥舒翰博取功名利祿的一場沒有意義的戰爭。

  當然,文人墨客的說法,聽聽就算了,哪怕他是詩仙。須知就在此前,李白還有詩吹捧哥舒翰“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軍皆披靡。衛青謾作大將軍,白起真成一豎子”,在哥舒翰面前,衛青、白起都成了不值一提的小角色。

  這也就是在古代詩歌文學自有其崇高地位,如果放在后世,這就是標準的說啥都會、干啥都廢,只會瞎蹭熱度的流量大V。

  說他品格高吧,他跟隨永王東巡作亂,還唱歌助興,說他能力強吧,造反還他么失敗了,他到底在亂軍中干了啥也不清楚,反正那組《永王東巡歌》成了他從亂的鐵證。

  圍繞石堡城一戰的議論數不勝數,后世就還有種說法是哥舒翰應該對怛羅斯之戰的失敗負重要責任。因為就在石堡城之戰的第三年便發生了怛羅斯之戰,有人認為當時不打石堡城而將犧牲的幾萬隴右將士投入怛羅斯,此戰便不會失敗。

  這說法也實在不好評價,大概認為怛羅斯就在隴右隔壁,幾萬隴右軍抬抬腳就能到達參戰。這要是可行,直接把安祿山提溜過去驅虎吞狼,不獨怛羅斯之戰能打贏,安史之亂都避免了。

  石堡城之戰,以后世眼光而言自然不該打,因為就算打下來了也沒能完全挖掘出此戰的重要戰略價值。

  因為就在之后幾年,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亂的爆發徹底打亂了大唐帝國的各種布局,諸邊大軍回撤平叛,甚至就連整個隴右都被吐蕃趁機吞沒,更不要說區區一座石堡城。

  但人生來就是等死,也總不能說由生到死的任何行為都全無意義。

  石堡城的戰略意義絕對至關重要,經過盛唐多年持續不斷的打擊,大唐基本上已經完成了從嶺南到中亞、對吐蕃綿延近萬里的戰略封鎖,石堡城的奪取就是為下一步反攻吐蕃而所作的準備。

  這樣一座重要的烽堡,李潼自然很關心,可是當他問起這個問題的時候,自黑齒常之一下諸隨同的河源軍將校們俱都一臉迷茫。沉吟半晌后,黑齒常之才開口道:“殿下所言這處烽堡,不知何處聽來?其位居地勢如何?”

  見眾人如此反應,李潼隱隱感覺他這個問題似乎是鬧了烏龍,但還是循著自己的記憶,將石堡城相關的地勢環境講述了一下。

  如此諸將又是沉默片刻,突然才有一名兵長舉手發言道:“殿下所言地勢,似乎是東北處的白水溝,但那里地勢雖險,卻并無烽堡設置啊!”

  大唐與吐蕃邊境斗爭激烈,局勢須臾百變,當李潼見到河源軍諸將都沒有聽過石堡城之名,便意識到可能這座烽堡眼下還不存在。

  因此在聽到那兵長所言后,他也并不感到意外,但還是忍不住詢問道:“或許是言者口誤,聞者記錯,不過白水溝那里,方不方便去看一眼?”

  有了具體可知的地點,黑齒常之的記憶就鮮活了起來,聞言后便點頭道:“白水溝地處赤嶺東麓,本非吐蕃游弈之境,較之嶺內還要更安全一些,自然可以去看一看。”

  說完后,他便抬手示意剛才答話那名兵長頭前帶路,也算是給這個機警博識的兵長一個在雍王殿下面前表現的機會。

  那兵長頭前帶路,對周遭地形非常熟悉,盡管山嶺之間諸多崎嶇岔口,甚至李潼都被繞暈了,他都能不假思索的擇道而行。

  再見對方身高七尺有余,比黑齒常之都要高大,哪怕在一眾威武悍勇的河源軍將校當中都頗為醒目,攀高躍澗如履平地,李潼一時間也心生愛才之心,于是便開口問道:“校尉名何?”

  那兵長聽到這話,神情略顯激動,頓足立住、回身叉手道:“卑職名郭知運,秦州軍府果毅,現事河源軍西鄉嶺烽堡營主。”

  “郭知運?”

  李潼聽到這個名字,不免驚了一驚,大感這個身在與吐蕃對戰前線的河源軍真是藏龍臥虎,隨手指認一個兵長,居然日后就是名震河隴的大能!

  為了更作確認,避免重名之人,李潼連忙又作好奇的詢問了一下這個郭知運的具體身世,這才確認眼前這個長得五大三粗、且還不乏憨厚姿態的年輕人,的確就是在開元年間數敗吐蕃的隴右節度使郭知運!

  得知這一點,李潼愛才之心不免更加熾熱,又接連詢問這個郭知運參軍以來的履歷。郭知運一邊帶路,一邊恭謹作答,因彼此之間身份差距懸殊,所以顯得有些拘謹忐忑。

  “勿以位卑為恥,嶺西蕃賊如河谷雜草、割刈不盡,俱我大唐勇士功業所出!”

  眼見郭知運頗有不自在,李潼便也不再表現的過于外露,拍拍對方肩膀以示勉勵。

  接著他又懷著期待的心情詢問一下同行者其他人名號,倒是沒有再發現像郭知運如此知名者。不過他也并沒有因此而感到遺憾,人究竟能不能功著當時、名傳后世,自身素質很重要,但機會也很重要。

  河源將士多健勇,自己既然已經得掌隴右諸軍,當然要給他們創造機會,不遺余力的發掘將帥之才,不讓這些健兒們志力空捐!

  翻過一道山梁,眾人席地休息的時候,李潼見到許多將士還不顧疲憊,披甲巡弋于左右,警惕游蕩在赤嶺山中的吐蕃游弈部伍,忍不住感慨道:“丈夫不惜志力、捐身為國,朝廷又怎么能吝嗇再造凌煙閣、揚功表事!夸夸其言或是失于荒誕、不能切實,但使我執隴右一日,絕不讓披甲之士饑餒備戰!”

  周遭眾將士們聽到這話,無不面露笑容,紛紛叉手謝恩,望向雍王殿下的眼神則更有敬慕之色。

  但對于眾將士的敬意,李潼卻自感受之有愧。他所為尊貴出身、榮華享用,便是建立在這些邊疆戰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奮斗中,否則隴右、關中都幾為賊寇,又怎么能安心在神都搞政變?

  相對于這些將士們的付出,自己給他們做的仍少,但余生仍長,既感此義,當奮力而為,不負彼此!

  一行人在赤嶺山麓中繞行了將近一個時辰,行出溝嶺縱橫之地后又在附近烽堡取了戰馬繼續趕路,才終于在傍晚時分抵達了一處山口,也就是郭知運所言的白水溝。

  及至在山下、嶺巔觀望一陣,李潼才明白為什么那個令得大唐、吐蕃兩國大軍磨盤絞肉為戰的石堡城還未修建起來。

  赤嶺山勢突兀,峰嶺之間驟起驟落,白水溝此處地境尚算開闊平坦,而所面對的赤嶺山口也頗為開闊,可容數車并行,很明顯是一個出入赤嶺的通道。

  按照黑齒常之的說法也的確如此,此前朝廷幾次大舉用兵,此處山口都是重要的出入通道。而在這山口兩側,則有峰嶺兀起,人馬難登,觀其地勢,應該就是李潼記憶中那座讓大唐拋撒數萬將士性命才攻克的烽堡。

  至于眼下,山嶺上卻并沒有烽堡設立。并不是黑齒常之罔顧此處地險,而是因為山嶺險地所在位于赤嶺東麓,此處山口仍然在大唐的控制之中,即便是要防備吐蕃入叩,也要在峰嶺背面的西麓設防,高峰峻嶺上設置烽堡,本就勞民傷財,更沒有窮使人力物力,來防備自己的道理。

  了解到這一點之后,李潼先是頗感欣慰,但繼而又感到很大的壓力。

  赤嶺作為橫隔兩地的天然壁壘,誰若得知便掌握了戰場上的攻守主動權。眼下石堡城所在還位于大唐控制中,不過只是一處根本不值得設防的山口險峰而已。

  可是到了盛唐天寶年間,此地已為吐蕃所有,唐軍甚至要付出數萬人的代價,才能叩開這一烽堡,重新奪取進出赤嶺的通道。

  由此可見,圍繞著赤嶺,大唐與吐蕃究竟展開了怎樣慘烈的爭奪,又有多少兩國將士在此尸橫遍野、骸與天高!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近年欽陵回鎮青海,對赤嶺更作逼壓、逐步滲透。往年河源諸堡七十余座,尚可保赤嶺防備周全。但如今,所增烽堡已達一百五十余處,但仍難免會有吐蕃游弈繞嶺而出,寇掠無算!”

  講到這里,黑齒常之忍不住再次嘆息一聲,并又講出了今日不知講過幾次的那句話:“若吐谷渾不失,吐蕃居高難下、不足為患,邊情不至于如此疾困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