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道煙柱越來越近了,而且很清楚,只有一道煙柱。
“英國北美分艦隊有六條船,如果是他們,我們應該能數到六道煙柱。不過現在只有一道,這肯定是返航的捕鯨船。”美國人做出了這樣的合情合理的推斷,并且提前將艦隊分散開來,以便圍追堵截——雖然捕鯨船一般不會有蒸汽輔助動力,跑不快的。
煙柱越來越近,在凱德將軍的望遠鏡中,那條船終于整個地從海平線上冒了出來。
“活見鬼!這是…這是‘自由貿易號’!活見鬼,她怎么會在這里!”
凱德將軍當年曾經參加過和“自由貿易號”的那場二打一的戰斗,對這條想對于美國人來說堪稱是“噩夢之船”的超級巡洋艦非常熟悉,所以哪怕雙方的距離還很遠,但是凱德將軍還是一眼就認出了這條不止一次在他的噩夢中出現過的戰艦。
“‘自由貿易號’?‘自由貿易號’回來了?那‘共同市場號’呢?”站在凱德將軍身邊的一位年輕軍官很是奇怪地問道。同時他注意到,凱德將軍的手都微微地顫抖了起來。
“不是我們的‘自由貿易號’,是英國人的,是英國人的‘不屈號’!”凱德將軍穩了穩自己的心態,然后用盡可能平靜的聲音道,“下令,艦隊立刻收攏,做好戰斗準備!”
美國艦隊,包括三條超級巡洋艦和三條普通巡洋艦都開始重新整隊,加速,準備迎戰。
凱德將軍覺得,自己這邊的軍艦雖然在性能上的確都遠遠不如英國人的“不屈”號,但是畢竟數量要多不少,所以也不是沒有一戰之力。
在被法國人的“自由貿易號”蹂躪過之后,美國海軍一直都在研究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和“自由貿易號”對抗。而當法國人將“自由貿易號”掛牌出售的時候,美國人第一個就跳出來舉牌,想要將這條讓他們晚上睡覺都做噩夢的戰船買回去。然而,英國人卻在半道上殺了出來,用更高的價格,將美國海軍心目中的公主搶走了——所以說,英國人都不是好東西!我爸爸告訴我的人生三原則——信仰上帝,依法納稅,恨英國人果然有道理。
在英國人買走了“自由貿易號”之后,美國海軍便繼續集中精力研究如何對付“自由貿易號”的問題。
從法國人在出售“自由貿易號”的時候公開的技術細節上,美國人發現,美國海軍現有的艦炮都無法擊穿“自由貿易號”的防御。怎么辦?當然是趕緊從法國人那里訂購一些可以擊穿“自由貿易號”的裝甲的艦炮了。所以,當時美國人雖然沒能買回“自由貿易號”,但是他們帶去購買“自由貿易號”的錢,卻也沒有再帶回美國來。而是都變成了昂貴的法國長管加農炮。
這種后裝的,架退的長管加農炮有著這個時代里驚人的三十倍口徑的炮管。(所以這東西價錢高還真不全是坑人,因為炮管越長,鉆孔的難度就越高。)發射的炮彈的初速高達六百米每秒,因而能在五百米距離上輕松地擊穿第一版“自由貿易號”外面的披掛式鐵甲。而在這個時代,五百米的距離對于海上的艦炮對轟已經是相當遠的距離了。
當然,英國人也一樣給他們新買到的“不屈號”配上了同樣的大炮。這當然也是美國人不給自己的超級巡洋艦掛鐵甲的原因之一:反正在正常的殺傷范圍內,掛上了鐵甲,也擋不住法國炮。所以,還不如干脆裸奔算了,至少這樣能跑快一點。
因為有了足以擊穿“不屈號”的裝甲的艦炮,所以美國人對這一戰,還是很有信心的。
雙方開始相互逼近,美國艦隊的六條軍艦排出兩路縱隊迎了上去。如果雙方都保持如今的航向,“不屈號”便會直接從美國人的兩路縱隊中間穿過。如果是以前,這樣的做法也不是不能考慮,反正那時候美國人的大炮無法擊穿“不屈號”的鐵甲。只需要防著美國人不要命地玩碰碰船就夠了。
但是現在,情況卻有點不一樣。美國人的艦炮同樣是能擊穿“不屈號”的鐵甲的。所以如果不屈號選擇這樣的做法,它固然可以因為左右兩舷都能開火而獲得火力發揮好的優勢,但也會因為左右兩側都遭到炮擊而受到重大的損失。所以,英國人首先開始了轉向。
英國人知道,相比美國艦隊,他具有這樣的一些優勢:
首先,他們的軍艦有更高的航速,這使得他們更有機會在搶T游戲中占據上風,他們的水手的訓練水平也更高。
其次,英國人對“不屈號”進行了改裝,他們取消了原本的炮甲板兩側布置火炮的方式,而是在船的前后甲板各裝了兩門架在環形的炮架上,可以大角度轉動的大炮。
英國人轉向之后,美國人也開始轉向,以避免被搶到T頭。然后將很快就變成了雙方的艦隊在大海上畫圓圈,英國人努力地想要搶到美國人的艦首位置去,美國人呢,則不斷地通過轉向,努力地想要讓雙方處于側面相對的位置上。
“不屈號”在速度上略有優勢,但是美國人的這幾條船在轉向上卻更靈活一些,所以英國人要搶到美國人的T位并不容易。
在轉了幾圈之后,雙方的距離開始拉近了,但是因為角度問題,美國人的舷側炮無法向“不屈號”瞄準開炮但是“不屈號”的尾炮卻可以轉動角度,向著美國人開炮轟擊。雖然英國人的尾炮只有兩門,而且大家都在高速機動中,炮擊的精度并不高。開始的幾炮都沒能命中。
但是單方面的挨打卻無法還手卻是最損害士氣的。而且這幾炮沒能命中,但不代表著以后的也不會命中。而在這個距離上,一旦被命中,美軍的戰艦受到的損傷絕對不輕。
果然六次不成功的射擊之后,一枚炮彈終于擊中了排在最前面的“憲法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