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五百五十一章:全力企業

熊貓書庫    一九八一年
🔊點這里聽書

  (保持四千多字,謝謝投票支持的書友們。)

  黃道舟同意不拿走兩百多萬讓縣里有了余地,至于成立股份制公司以后,面臨的分紅問題完全可以繼續玩“拖字訣”。

  沒人規定股份制公司得年年分紅,咱們三水縣的股份制公司可以五年分紅一次也可以十年分紅一次啊!

  把合同簽妥當了,有關于分紅的敏感問題就交到了一九九零年以后,那時三水縣的領導究竟是誰,天知道!

  度過眼前的難關是共識,于是乎,舉手表決時,十幾個主要領導一致通過股份制改革章程。

  接下來就是談控股,黃道舟要求的百分之三十沒得到滿足。

  縣里也討價還價擺事實講道理,最后只肯給百分之二十一,前提是黃道舟把應該兌現的承包獎全部轉股,目前申請通過、以及將要通過的所有專利都算估值。

  其余股東分別是縣政府、物資局和原建材機械廠的出資單位縣工業局等等。

  為了穩妥起見,黃道舟要求簽下了補充協議。

  只要“全力企業股份制有限公司”沒有出現虧損,沒有發生拖欠或者停發職工工資的情況,縣政府、物資局、工業局這三個大股東不得干預企業經營。

  這個主意當然又是黃瀚出的,因為股份制的意義就是股權超過百分之五十擁有話語權。

  然剛開始嘗試的股份制改革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最起碼現在的領導們沒有生出干預經營的心思,也沒有意識到可以動用大股東的權力。

  但是誰能保證以后?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政府部門何嘗不是領導換了一茬又一茬?

  萬一來了個喜歡拍腦袋決策,又沒有經濟頭腦的領導怎么辦?

  因此外加一份協議束縛住其他股東的權力,只要“全力企業股份制有限公司”保持盈利,誰也不能來這里指手畫腳。

  縣里的主要領導沒有意見,都舉手表決同意簽這樣的協議。

  因為他們喜歡這個“保持盈利”的前提,企業能賺錢就不會給政府添麻煩,干嘛要干預企業經營?

  樂滋滋等著收稅、收管理費不好嗎?

  黃瀚得知這個消息后很高興,他有信心指點黃道舟花十年時間把“全力企業”打造成上市公司。

  百分之二十一的股份,到了九五年之后價值不會低于一個億,加上溢價,十個億也不是不可能。

  干嘛選擇在這敏感時期硬著頭皮拿現錢?

  偉人南巡講話后,目前面臨的問題都不是問題,股份制公司合理又合法,犯紅眼病有個屁用。

  六月八日,“全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隆重成立,不僅僅縣領導班子全部到場,市主要領導親自來剪彩。

  市一把手還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要求三水縣干部、群眾不負省領導的期望“敢為天下先”!

  當天,剛剛掛牌的“全力企業股份制有限公司”門前鑼鼓喧天,懂事兼總經理黃道舟在上千領導、干部、職工的掌聲中走馬上任。

  第二天,原建材機械廠職工中百分之六十被打散重組。

  一半人去新車間生產“全力”牌風機盤管,一半人加入生產銅管的新車間。

  黃瀚太壞了,給黃道舟出了金點子,讓他生產空調專用銅管,用不著管能否賣得掉,只要質量過硬能夠生產多少算多少。

  為什么這樣做?不應該以銷定產嗎?

  時間段不同策略不同,銅這種原材料接下來會暴漲,有一段時間里,空調用銅管不僅僅漲價厲害,市場上的供應還比較緊張。

  現在不緊俏的最大原因空調專用銅管是新產品,以前沒有銷售渠道,簡直是“燒香買,磕頭賣”。

  何必呢,過幾年價格翻幾倍時人家急用的單位會找上門來求著買。

  因此黃瀚讓黃道舟放心大膽要電解銅計劃大量生產,自己的風機盤管車間先用著,用不了這么多直接壓庫存。

  反正進行了兼并重組后現在的“全力企業股份制有限公司”地盤又增加了雙倍,原建材機械廠的材料倉庫空著。

  以后庫房滿了也不要緊,兩棟暫時用不著的廠房也可以改為倉庫。

  用銅管做庫存最理想,首先這東西貴,庫容量的性價比高,其次這東西容易保存,不太容易生銹、腐蝕。

  還有一條最重要,全國空調保有量以每年翻數倍的速度增長,空調專用銅管價格必漲,市場需求量連年翻數倍,一直到二零二零年都需要這種產品。

  包贏不輸還擔心啥?開足馬力生產,明年還要增加設備擴充人手。

  原建材機械廠還有七八十職工必須分流,其中一半人讓他們帶薪下崗。

  黃瀚的姨夫陶元明現在也是建材機械廠的正式職工。

  前世陶元明一輩子都渴望寫成一部,然都是在不斷投稿,不斷退稿中度過。

  他僅僅是在某些小報小刊上發表過小小的豆腐塊文章,賺到的稿費連買稿紙付郵費都不夠。

  后來生活條件稍微好些了,居然被人家忽悠出版了自己的詩集。

  往往這種出版物就是趙本山小品里“村頭廁所的紙”,能忍著看下去的肯定會便秘。

  不是瞎話,黃瀚真的看過,都不如打油詩,感覺太難受,如同在煎熬。

  陶元明不是干技術工的料,他恃才傲物認為自己卓爾不群沒法跟工友、班組長、班長、車間主任相處。

  現在進行了股份制改革,建材機械廠被“全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兼并。

  按照雙方多次談判達成的條件,原建材機械廠的職工不得辭退,工資和醫療費、退休金費統籌必須交足。

  不得辭退社會主義職工是縣里的底線,這種條件使得企業的負擔倍增。

  黃道舟在家里跟張芳芬和黃瀚協商時難以決斷。

  而黃瀚卻不以為然,指點黃道舟把現在應該發放的固定工資數額全部確定,就可以大膽簽合同。

  當下的職工收入不僅僅是固定工資,有些效益特別好的單位工資獎金已經倒掛,職工調侃“兒大似爺!”

  液壓元件廠就是獎金比工資高,所有職工的總收入都超過固定工資一倍多,勤快、手腳麻利、技術過硬的工人拿到三倍也不稀奇。

建材機械廠連退休職工也只不過三百幾十個,估算這些人中有兩三成不堪大用也無傷大雅,固定工資平均下來也就是四十塊錢一個月。89文學網  就算一百人左右,一個月有五千塊錢也就夠發工資了,一年六萬,十年只不過六十萬。

  只要在談判時把這些面臨的困難夸大,讓領導們在持股比例上做出讓步,談不上吃虧。

  關鍵條款就是定死了月工資的數額,股份制改革后,“全力企業”職工、干部的工資調整再也用不著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普調。

  黃瀚知道接下來鈔票貶值的速度,也知道工資在不斷普調。

  他準備讓不堪大用或者根本不愿意干活兒的原建材機械廠職工回家休息,工資照發。

  這種人多了不好同化,最好能夠分批來。

  先咬咬牙讓這些人白拿一段時間工資,免得他們在新成立的股份制有限公司里興風作浪,帶壞了風氣。

  第一年,這些人覺著用不著上班還能按月拿足額工資,沾光了,根本不會鬧。

  因為這兩年建材機械廠遠遠比不上液壓元件廠,基本上沒有效益,獎金少得可憐。

  但是一兩年后,物價飛漲,他們就會看到昔日同事的收入達到他們工資的兩倍甚至于三倍以上。

  生活所迫,還敢不好好干活兒?

  黃瀚相信那時這些人就會哭著喊著要求競爭上崗,再也不敢挑肥揀瘦,管理他們就容易多了。

  陶元明也是個不喜歡勞動的主,成為建材機械廠正式工后經常遲到早退請病假。

  他是董事兼職總經理黃道舟的親戚,不把他的問題解決了恐怕會引起公憤。

  因此黃瀚準備投其所好,讓他得償所愿免于體力勞動,玩文化產品。

  八個多月時間過去了,在黃進的努力下,“自強建筑公司”一千幾百建筑工加班加點,“自強大廈”、“新風大廈”率先交付使用。

  如今的黃進已經帶著隊伍去了滬城,他又承接了三百多萬的工程。

  陶元明在三水縣、太州市結交了不少同類人,都是所謂的文人。

  這些人的特征基本相同,心高氣傲瞧不起體力勞動者,自認為與眾不同,一個個都是小事不肯做大事做不來的酸儒。

  黃瀚出錢讓陶元明在“事竟成飯店西大街店”的一樓隔出四十八個平方,開一家文化用品商店。

  主打產品是書畫和純手工制作的折扇,扇面上的水墨畫和題字都由陶元明或者他邀請的朋友完成。

  黃瀚還建議黃道舟在有空時選些扇面畫得入眼的折扇,在上面題字或者在背面書寫唐詩宋詞。

  這種折扇當下的制作成本不超過一塊錢,陶元明請人寫寫畫畫給兩三塊錢潤筆也就足夠讓那些酸酸們興奮了。

  況且他閑來無事完全可以在店里畫扇面,寫詩詞。

  這種文化氣息濃厚的折扇有個特征,沒有一把是完全相同的。

  是不是具備收藏價值?

  連黃瀚都說不好。

  那些所謂的藏品未必就是水平最高的,有可能是名氣最大的,存世比較少的。

  陶元明的那幫朋友里保不準也會有撞大運出了名的呢!

  世界名畫很貴,然絕大多數作者生前都是窮困潦倒。

  難道作者活著的年代,世人都是瞎子?

  黃瀚的理解很簡單,名畫之所以貴,是因為有一部分人希望它貴!

  因此陶元明的文化用品商店里賣出的東西不能便宜!貴了才能夠上檔次,才體現出獨一無二的稀缺性。

  黃瀚要求總成本大概在三四塊錢的成品折扇底價是十塊錢,有黃道舟題字用印的最低價一百塊。

  為什么差別這么大?

  黃道舟豈是那些酸酸可比,他是兩部暢銷的作家,他的書法恢弘大氣有名家風范,題字的扇面決不能低于一百塊錢。

  黃瀚掏了二百塊率先定做了二十把折扇讓陶元明發市,都是挑選的扇面畫得不錯的半成品。

  然后他建議黃道舟親自在扇面上寫詩詞用印,去設計院拜訪時,送給工程師們當做禮物。

  這種別致還充滿雅趣的禮物大受歡迎,不是因為這些人懂行,而是都知道輪峰回筆的名氣,認可有黃道舟親筆題字折扇的價值。

  陶元明帶薪下崗后再也沒有了怨氣,因為他得到了心儀的工作,每天在他的“悠然齋”里寫寫畫畫看看書,優哉游哉。

  店名“悠然齋”是陶元明自己起的,他叫陶元明自比陶淵明,起這個名字有點“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雅趣。

  黃瀚無所謂叫什么名字,當然由得他。

  “悠然齋”不僅僅賣書畫、折扇,還買筆墨紙硯,筆架、筆筒、檀香等等,絕大多數是墨客騷人的必備之物。

  店里不是他一個人,黃道舟另外還安排了兩個原建材機械廠的職工。

  這倆人屬于四零五零人員,體力不行文縐縐的,家庭條件比較差,也擅長寫毛筆字,懂毛筆、宣紙、硯臺的優劣。

  “全力企業股份制有限公司”對于文化水平、體力要求不高的如保管員、門衛、勤雜工等等崗位已經安排了不少四零五零人員,又帶薪下崗了一部分。

  這倆個不是油腔滑調的人,確實面臨生活困難,因此安排他們來陶元明這里做營業員,一個月能夠多拿三四十塊錢工資。

  由于被兼并后絕大多數職工收入增加了超過三成,原建材機械廠基本上是平穩過渡。

  “全力企業”生產風機盤管的同時在研發柜式空調。

  所謂的研發也不正規,以山寨、仿制為主,其實就是把買回來的日本產品拆開揣摩。

  以當下“全力企業”的技術力量不可能生產得出壓縮機和自控模板,這些配件必須想辦法進口。

  黃瀚心里有數,知道進口德國或者日本生產的壓縮機、自控模板生產空調是起步中的國內空調廠家的必由之路。

  八十年代中后期的空調廠不少雜牌子很多,但是賺到錢后知道下大本錢研發的就沒幾家了。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