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松江港到了。”
軍艦臨近港口,先鋒號艦長徐之宣走進船艙內,匯報道:“興和造船廠的童廠長、牛副廠長等人都來了,正在港口附近準備迎接陛下。”
“他們倒是準備的挺周全。”
李明遠淡淡一笑,對其他人說道:“走吧,咱們下船,去看看興和造船廠全體技術人員數年的努力成果,到底是什么模樣。”
“5000噸的遠洋輪船算得上個大家伙,也不知道這樣一艘輪船能夠一次搭載多少移民?”
“怎么說也得將近2000人吧,遠洋航運公司名下3000噸的運輸船,一次能夠搭載1400名移民,興和造船廠新建的5000噸級遠洋運輸船,排水噸位是前者的近兩倍,標準搭載移民數量肯定要比3000噸級運輸船多出五六百人。”
一行人下了軍艦,邊走邊閑聊道:“5000噸級遠洋輪船采用三脹往復式蒸汽機作為推進動力,每艘輪船裝備兩臺三脹式蒸汽機,單臺8000馬力,,強壓通風12000馬力。輪船總動力為16000馬力,標準速度16節,最高航速20節。
標準排水量5200噸,滿載排水量6000噸,標準搭載移民數量為2100人。船員180人。
以16節航速從宜水港(蒙特港)出發,前往遠東地區,單程航行總路程約1.9萬公里,用時天。”
早在離開長安之前,興和造船廠遞交的有關5000噸級遠洋輪船的各項技術數據,便下發到中央幾個核心部門主官的手里,所以作為民用航運企業的上級管理部門之一,工業發展部總長對新型輪船的各項技術性能,了解得比一般官員更多一些。
“一節航速就是1.8公里每小時,如果輪船保持16節航速不間斷航行,豈不是意味著只要28天,就能夠走完整個南美洲—遠東航線?”
作為經常接觸海上航運管理事務的交通發展部總長,枚瑞英素來對數字十分敏感,因此,聽完工業部總長的介紹后,他很快便計算出了新型遠洋輪船持久航行時的理論數據。
“按照技術理論數據計算,28內可以跑完整個南太平洋航線,但是因為船隊航行途中需要進行必要的物資補給與修整,所以算上這部分時間,單程航行總時間要超過40天。”
工業部總長陳申開口道:“5000噸級輪船相比遠洋航運公司名下的普通遠洋運輸船,單程航行時間縮短了天,不過和西方列強國家相比,標準航速16節、噸位5200噸級的遠洋運輸輪船,還算不上一流行業水平。
去年5月,英國英曼國際輪船公司名下,一艘名為“巴黎城市號”的萬噸遠洋輪船,用時6天零29分完成歐洲—北美洲單程航行,輪船平均航速超過20節,
今年4月,德國北德勞愛德公司名下,一艘排水量量1.4萬噸的遠洋輪船用時5天零13小時,完成橫渡大西洋航線任務,輪船平均航速達到22節,創下萬噸遠洋巨輪最大航行速度的記錄。
英國、德國兩國民用輪船建造技術屬于世界一流水平,如果本土民用輪船建造業能夠達到兩國的平均水平,那么從本土到遠東地區的兩條主要移民運輸航線的單程航行時間,將有可能縮短到35天以內。每次運輸移民的數量,也有可能在每年45萬人人的基礎上,提高至70萬乃至80萬。”
“本土與英國、德國的民用遠洋輪船建造技術的差距,不是一兩年時間能夠追趕上的,要想達到英國、德國目前的遠洋輪船建造技術水平,本土方面還需要全力追趕至少5年時間。”
李明遠能夠正視本土民用造船業與英德法諸國間的差距,所以他并沒有抱有在短時間內追趕上列強水平的幻想。
“本土民用造船業暫時不具備建造萬噸遠洋輪船的技術儲備,而且本土政府目前也無力承擔建造遠洋輪船所花費的巨額建造、維護成本。
引進萬噸遠洋巨輪建造技術和降低自行建造萬噸巨輪的建造、維護成本,是下一個十年發展規劃需要解決的難題,而現在到1895年之前時間段內,本土民用造船業的任務是利用每年下撥的民用輪船建造費用,控制輪船建造成本,在未來五年半之內,完成5200噸級遠洋輪船的建造任務,逐步淘汰老舊、技術性能落后的遠洋運輸船,提高遠洋運輸船只的整體抗風險性和運輸效率。
雖然之前淘汰過一批排水量1000噸級以下的遠洋運輸船只,遠洋運輸船隊的數量也逐步提高到170余艘,不過因為運輸經費和本土民用輪船建造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遠洋運輸船隊依舊保有數量不少的老舊船只,其中,光是不適合進行蒸汽動力改造的遠洋運輸船數量就接近20艘。
這些老舊、技術性能落后的遠洋運輸船只相比新型運輸船,危險性更高,必須要逐步淘汰,
淘汰下來的老舊船只,能夠進行維護改造的,進行改造后,低價賣給本土民營企業,作為近海、內河運輸、漁獵船只使用,不具備改造價值的,也不用憐惜,直接拆解處理掉。”
“本土擁有的遠洋運輸船,大部分是歐洲國家低價賣給我們的老式船只,雖然其中很多船只經過蒸汽動力改造后,速度提高了許多,不過,170余艘遠洋運輸船,船齡超過20年的有120艘,船齡達到10年的也有20艘。
普通木制帆船使用壽命為30年,經過蒸汽動力改造的木制蒸汽機船,使用壽命提高個三四年,距離被淘汰時間,也不超過十年。
當初本土缺乏遠洋運輸船只,為了增加移民輸入量,只能選擇購買西方國家淘汰的老式木制帆船,現在本土政府財政逐步充裕,民用造船業的發展,同樣能夠基本滿足遠洋運輸輪船的建造任務,這個時候,確實有必要對遠洋運輸船隊進行一次徹底的整頓和改組。”……
一行人在路上聊了七八分鐘,迎面碰到站在港口迎接的童隆福、牛尚周等人,接著,在童隆福等人的迎接和護衛下,李明遠一行人來到興和造船廠的近海船塢旁。
“5200噸級遠洋輪船建造周期為1年零三個月,平均每艘建造成本為57萬漢元(折合庫平銀約30萬兩。),
興和造船廠名下有5000噸級軍用船塢1座、3000噸級軍用船塢4座。民用8000噸級船塢2座、民用5000噸級船塢4座、民用3000噸級船塢9座。
其中,具備新型遠洋輪船建造能力的船塢有兩個,第一年建造任務完成后。預計每年的5200噸級遠洋輪船建造周期將縮短至1年,興和造船廠從第二年開始,能夠完成每年兩艘5200噸級遠洋輪船的建造任務。”
面向船塢方向,李明遠一邊欣賞體型巨大的白色輪船,一邊聽著興和造船廠副廠長牛尚牛的介紹。
“以目前的技術水平來說,本土具備建造5200噸級遠洋輪船條件的民用造船廠有兩家,一家是興和造船廠,另一家是陛下名下的漢國遠洋航運公司(由皇室控股),
遠洋航運公司在全國總共擁有4個造船基地,183家配套相關企業、工業員工3100人(不包括船員),產業工人2400人。1座8000噸民用船塢,3座5000噸級民用船塢,8座3000噸級民用船塢。
具備每年建造一艘5200噸級遠洋輪船的能力。”
“以興和造船廠和遠洋航運公司的建造能力。把每年移民運輸數量提高至55萬以上,大概需要多久?”
“以去年輸入45萬移民數量為標準,兩家造船廠每年完成三艘5200噸級建造任務,每艘輪船搭載移民2100人,每次往返航程用時三個月,每艘輪船一年往返南美—遠東四次,每艘船每年運輸6300人,三艘船每年運輸移民18900人,然后再考慮到淘汰部分老舊遠洋運輸輪船導致的運力減弱等因素,想要將每年移民運輸數量提高到55萬人,大概需要7年時間。”
“不行,7年時間太久,遠東局勢變化波動劇烈,本土很可能在1894年前后時間迎來更大規模的移民潮,為了迎接未來幾年后到來的移民爆發潮,5200噸級遠洋運輸輪船的建造計劃必須要加快。”
李明遠想到五年后那場改變遠東國際國際的戰爭,催促道:“興和造船廠、遠洋航運公司產能不足,那就擴建船塢,增加船廠的造船能力,還有,民營航運企業快速發展十余年時間,其中也不乏有具備基本技術人才儲備的企業,你們不能只把目光盯著國營造船廠,也應該多關注本土民營造船廠的發展,
興和造船廠和遠洋航運公司不僅是只負責輪船建造的國營企業,也是國家工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你們要多承擔國營企業的社會責任,多與民營企業合作,幫助民營企業提高建造技術水平。
畢竟,民營航運企業是承擔本土內河航運任務的主力,幫助民營企業發展,對本土航運業和國家經濟發展都有好處。”
“陛下教導的是,本土也有不少經營得比較出色的民營造船企業,像南太平洋航運公司、盛昌輪船公司等公司名下都有獨立的造船廠,如果由興和造船廠出面,幫助他們擴建并改造船塢,相信用不了兩年時間,本土至少能夠增加三家具備建造5200噸級遠洋輪船的民營航運企業。”
“南太平洋航運公司是貴妃父親經營的產業,張老先生雖然是貴妃的父親,但是你們也不能偏袒,在選擇承接5200噸級遠洋輪船建造任務的民營公司時,要以公司綜合技術儲備為評判依據,絕對不能出現以權謀私的事情。”
“是,陛下,工業部、鐵路及交通發展部會協同兩家國營航運公司,完全按照陛下的指示和標準,篩選合適的民營造船企業。”……